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蒋菲菲 吕蓉 +4 位作者 赵阳 李素萍 王超 刘忠 刘淼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1396,共6页
目的:分析对安徽省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情况,验证安徽省献血者归队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法: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自屏蔽期满6个月后,可依据自愿原则向屏蔽单位提出归队申请,由屏蔽单位采样后进行初筛检测。初筛阴性者... 目的:分析对安徽省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情况,验证安徽省献血者归队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法: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自屏蔽期满6个月后,可依据自愿原则向屏蔽单位提出归队申请,由屏蔽单位采样后进行初筛检测。初筛阴性者可送检标本至安徽省血液中心进行归队检测,经过伯乐、万泰、丽珠试剂HBsAg检测、丽珠试剂中和试验、万泰试剂HBcAb检测、诺华试剂核酸检测合格后,允许归队。结果: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共收到HBsAg归队标本109人份,归队检测合格者60人份,不合格者8人份,不确定者41人份,归队率达55.05%。归队合格献血者中,合肥地区献血者为25人,其中20人再次献血,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安徽省献血者HBsAg屏蔽与归队策略合理有效,但在献血者追溯、信息传达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反应性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献血者归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3在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邦捷 王欣仪 +3 位作者 杨祎品 李海文 邵伟 顾康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4-1957,1966,共1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肿瘤分期预后和免疫治疗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CCLE、ICGC和GTEx数据库评估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特征;采用GEPIA2平台和Kaplan-Meier法分别评估CDKN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肿瘤分期预后和免疫治疗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CCLE、ICGC和GTEx数据库评估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特征;采用GEPIA2平台和Kaplan-Meier法分别评估CDKN3对肿瘤病理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影响;采用TIMER平台评估CDKN3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的影响,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探讨CDKN3对免疫检查点和免疫治疗关键预测指标的影响。GeneMANIA构建CDKN3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基因本体(GO)数据库富集分析CDKN3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通过转染CDKN3 siRNA验证CDKN3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DKN3在肿瘤中普遍高表达。CDKN3的高表达通常与较晚的病理分期和不良的生存预后相关。CDKN3表达水平与绝大部分免疫检查点呈负相关,与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MSI)和碱基配对修复(MMR)基因呈正相关。CDKN3与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p53信号通路等相关。此外,EdU染色、JC-1染色、Transwell和Wound Healing实验证实CDKN3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其凋亡。结论CDKN3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期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特征密切相关,是一种潜在的肿瘤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辅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3 肿瘤 泛癌分析 预后评估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因果关系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3
作者 李伊凡 盛书颜 +2 位作者 吴梦云 计永胜 姚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析,以OR值及95%CI评价弓形虫感染与脑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检验、留一法进行质量控制。利用Wh6弓形虫包囊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筛选出29个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存在相关性的SNP,IVW方法结果提示弓形虫感染使得脑炎的患病分险为原来的0.98倍(OR=0.98,95%CI为0.76~1.27),显示两者无因果关系。质量控制结果提示筛选出的SNPs具有稳定可靠性。弓形虫包囊在脑组织各部位分布不同。结论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具有相关性,但未有充分证据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弓形虫 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VEGF、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峰 束军 +2 位作者 程宇 徐胜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68,共6页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处理条件不同,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干预)、甘露醇组(25 mmol/L甘露醇)、葡萄糖组(10、20、30、40 mmol/L葡萄糖...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处理条件不同,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干预)、甘露醇组(25 mmol/L甘露醇)、葡萄糖组(10、20、30、40 mmol/L葡萄糖)、顺铂组(5、10、20、40μmol/L顺铂)和联合组(30 mmol/L葡萄糖联合5、10、20、40μmol/L顺铂),分别处理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比较不同组别间细胞增殖率的差异;对照组、葡萄糖组、甘露醇组处理24 h和48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MMP-2的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MMP-2的蛋白浓度,比较不同组别间VEGF、MMP-2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除10 mmol/L葡萄糖组外,葡萄糖组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同顺铂浓度下,联合组的细胞增殖率高于顺铂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葡萄糖组VEGF、MMP-2表达明显增强(P<0.05),且对葡萄糖浓度有一定依赖性,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VEGF mRNA、MMP-2的mRNA和蛋白水平达最高值,40 mmol/L时VEGF蛋白浓度最高;相同干预条件,48 h细胞的VEGF、MMP-2表达水平高于24 h(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增强对顺铂的耐受力及VEGF、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肺腺癌 生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6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VEGF-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胜 束军 +2 位作者 李晓峰 程宇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miRNA-16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VEGF-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 nmol/L,的miRNA-16和阴性对照序列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进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通过qRT-PCR法检测转染后A549细胞中miRN... 目的探讨miRNA-16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VEGF-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 nmol/L,的miRNA-16和阴性对照序列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进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通过qRT-PCR法检测转染后A549细胞中miRNA-16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miRNA-16后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ELISA法检测转染miRNA-16后细胞VEGF-A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培养24h后,测得转染组miRNA-1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组细胞VEGF-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miRNA-16能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并且可能与下调VEGF-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VEGF-A miRNA-16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u蛋白疫苗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雷娜 刘淼 +4 位作者 任翠平 刁玉洁 杨菲 程海燕 沈际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Tsp2/Sj29 ku表膜蛋白疫苗对小鼠的抗病免疫效果。方法 pet32a/SjTsp2/Sj29 ku重组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制备纯化的重组蛋白。29只6周龄雌性昆明鼠随机分为蛋白疫苗组、硫氧还蛋白组和空...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Tsp2/Sj29 ku表膜蛋白疫苗对小鼠的抗病免疫效果。方法 pet32a/SjTsp2/Sj29 ku重组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制备纯化的重组蛋白。29只6周龄雌性昆明鼠随机分为蛋白疫苗组、硫氧还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9只。蛋白疫苗组,第一次免疫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用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50μg SjTsp2/Sj29 ku重组表膜蛋白,第12、24天每鼠皮下多点再次注射用等体积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的50μg该重组蛋白。硫氧还蛋白组的免疫方法同蛋白疫苗组。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蛋白,免疫方法同前。末次免疫后第10天,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2)条。于感染45 d后剖杀全部实验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眼眶取血,分离血清,间接性ELISA法检测IgG1、IgG2a、IgG2b、IgG3和IgM抗体亚型,同时检测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 pet32a/SjTsp2/Sj29 ku菌经IPTG诱导可大量表达,经变性、复性获得纯化的日本血吸虫Tsp2/Sj29 ku重组表膜蛋白。蛋白疫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减虫率和减卵率显著升高(P<0.05)。硫氧还蛋白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比较,减虫率和减卵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疫苗组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2b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IgG3和IgM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疫苗组小鼠血清IFN-γ、IL-4细胞因子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Tsp2/Sj29 ku重组表膜蛋白疫苗对小鼠抗感染有一定的保护性;该重组蛋白免疫引起的是Th1/Th2混合型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表膜蛋白 蛋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贮存致悬浮红细胞凋亡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文娟 卞茂红 +5 位作者 郑美娟 乔金平 王峰 许哲 马胜利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贮存期内不同保存时间致悬浮红细胞凋亡损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12例健康献血员血液,常规去除白细胞和血浆。取保存后3、11、19、27、35 d 5个时相点的红细胞,用凋亡试剂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凋亡率及红细胞体积大小变... 目的探讨贮存期内不同保存时间致悬浮红细胞凋亡损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12例健康献血员血液,常规去除白细胞和血浆。取保存后3、11、19、27、35 d 5个时相点的红细胞,用凋亡试剂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凋亡率及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用Fluo-3 AM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同时留取上清液,利用酶标仪检测血红蛋白在405 nm的吸光度。结果与保存3 d的红细胞比较,红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加,至27 d与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溶血率早期增加不明显,至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至27 d与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体外贮存的悬浮红细胞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凋亡逐渐增加,可能是储存损伤的原因之一。Ca2+内流可能是凋亡主要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储存损伤 红细胞凋亡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溴丙酮酸对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梅 束军 +1 位作者 朱宁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 观察3-溴丙酮酸(3-BrPA)对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转移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9(MMP-9)表达能力的影响。方法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己糖激酶-2(HK2)活性试剂盒检测A54... 目的 观察3-溴丙酮酸(3-BrPA)对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转移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9(MMP-9)表达能力的影响。方法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己糖激酶-2(HK2)活性试剂盒检测A549细胞内的HK2活性;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3-BrPA对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和细胞内MMP-9、Viment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3-BrPA干预组的A549细胞迁移距离、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HK2活性结果显示,3-BrPA干预组A549细胞内HK2活性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3-BrPA干预组MMP-9、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3-BrPA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能显著抑制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MP-9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溴丙酮酸 肺腺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A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志波 万经海 +6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程宏伟 李长元 李汉杰 沈际佳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Aurora-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两步法)检测33例星形细胞瘤和10例非肿瘤脑组织石蜡切片中Aurora-A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Aurora-A蛋白在2...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Aurora-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两步法)检测33例星形细胞瘤和10例非肿瘤脑组织石蜡切片中Aurora-A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Aurora-A蛋白在20例星形细胞瘤及20例非肿瘤脑组织新鲜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Aurora-A蛋白在33例石蜡切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0.6%,10例非肿瘤脑组织石蜡切片中均不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0例星形细胞瘤新鲜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所有非肿瘤脑组织新鲜标本中均不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利用t检验分析可知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Aurora-A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性别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urora-A蛋白表达强度可作为判定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poly I:C/D-GalN诱发的肝脏损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静 王黎丽 +1 位作者 侯昕 沈际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D-galactosamine(D-GalN)诱发的急性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poly I:C/D-GalN诱发的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观察比较野生型C57BL/6小鼠、Rag1-/-小鼠(C57BL/...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D-galactosamine(D-GalN)诱发的急性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poly I:C/D-GalN诱发的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观察比较野生型C57BL/6小鼠、Rag1-/-小鼠(C57BL/6背景)和过继转输调节性T细胞的Rag1-/-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活性;肝脏HE染色评价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NF-α和IFN-γ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IFN-γ和TNF-α蛋白水平。结果:poly I:C/D-GalN联合注射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Rag1-/-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增高,肝脏损伤更加严重,炎性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显著增加。给Rag1-/-小鼠过继转输CD25+细胞后能明显降低poly I:C/D-GalN诱导的肝脏损伤。结论:调节性T细胞对poly I:C/D-GalN诱发的肝脏损伤有抑制作用,提示调节性T细胞可以负向调节天然免疫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poly I C D-GALN 急性肝损伤 IFN-Γ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XNIP和CE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杰清 束军 +1 位作者 王丹平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收集57例胸腔积液患者(良性32例,恶性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胸腔积液中TXNIP和CEA浓度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TXNI...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收集57例胸腔积液患者(良性32例,恶性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胸腔积液中TXNIP和CEA浓度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TXNIP浓度明显低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中TXNIP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NIP浓度89.57μg/L为最佳临界值,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76%,特异度87.5%,符合率86.96%;CEA浓度5.285μg/L为最佳临界值,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88%,特异度90.6%,符合率91.23%。联合试验,并联诊断的灵敏度为97.12%,特异度为79.28%;串联诊断灵敏度为66.88%,特异度98.83%。结论 TXNIP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与CE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但是TXNIP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 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抑制剂Galloflavin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宁 束军 +1 位作者 张梅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7-1251,1257,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乳酸脱氢酶抑制剂Galloflavin(GF)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无GF处理组)和实验组(GF处理组,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μmol/L),分别使用CCK-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乳酸脱氢酶抑制剂Galloflavin(GF)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无GF处理组)和实验组(GF处理组,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μmol/L),分别使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GF在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分别使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试剂盒、乳酸定量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GF对乳酸脱氢酶活性、乳酸生成量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表明,GF对A54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呈现出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小于对照组(P<0.05),随着GF浓度的增加,迁移率逐渐降低(P<0.05)。Transwell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侵袭细胞数小于对照组(P<0.05),随着GF浓度的增加,侵袭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乳酸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随着GF浓度的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P<0.05)。乳酸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乳酸生成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随着GF浓度的增加,乳酸生成量逐渐减少(P<0.05)。结论 GF在体外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乳酸脱氢酶活性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糖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loflavin 肺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F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娄志霞 束军 +1 位作者 金程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80、160、320、640 nmol/L)的重组人PEDF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进行干预,在处理24、48、72 h后,...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80、160、320、640 nmol/L)的重组人PEDF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进行干预,在处理24、48、72 h后,分别用MTT法检测PEDF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并比较;在作用48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计算、分析A549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PEDF(0、80、160、320、640 nmol/L)干预A549细胞相同作用时间(24、48、72 h)情况下,随着PEDF浓度的增加,PEDF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递增(P<0.05);相同PEDF浓度(80、160、320、640 nmol/L)情况下,除了80、160 nmol/L PEDF作用24 h和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随着PEDF作用时间的延长,PEDF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基本呈递增趋势(P<0.05)。上述不同浓度的PEDF处理A549细胞48 h,细胞凋亡率随着PEDF浓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 PEDF在体外能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EDF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可能和PEDF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PEDF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强弱也与PEDF浓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肺腺癌 A549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素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洁 王旗 +9 位作者 杨小迪 孙希萌 汪瑞 姜辉 王守祥 张敏 魏明 夏惠 陈兴智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Hypericin,Hy)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抑制作用,为抗弓形虫天然药物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Mφ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H...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Hypericin,Hy)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抑制作用,为抗弓形虫天然药物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Mφ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H-GFP)速殖子模型,观察不同剂量Hy的最佳作用效果。实验分4组:(1)A组(对照组),不加Hy;(2)B组(Mφ感染RH-GFP+100μg/mL Hy);(3)C组(Mφ感染RH-GFP+200μg/mL Hy);(4)D组(Mφ感染RH-GFP+400μg/mL Hy),分别在培养1、2和3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计数感染的Mφ和游离速殖子在各药物浓度及各时间点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y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Mφ内速殖子数量明显减少,游离速殖子数量也显著减少,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经药物组不同浓度Hy作用后,游离/Mφ内弓形虫的比值逐渐升高,至400μg/mL剂量作用3h后开始下降,游离与胞内速殖子比例的差异在同一时间段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作用1h或2h各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作用3h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同一药物浓度下在孵育1、2和3h后效果增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Hy作用时间延长,虫体逐渐出现肿胀,胞膜与基质之间空隙明显,空泡形成且增多、变大,胞膜断裂,内部结构溶解溢出。结论体外实验初步显示Hy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增强对Mφ内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宿主细胞感染率,且对胞外速殖子有一定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 刚地弓形虫 巨噬细胞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感染阶段弓形虫包囊在小鼠脑组织的动态病理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梦云 蔡茹 +2 位作者 李伊凡 汪学龙 姚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究弓形虫慢性感染期间弓形虫包囊在感染小鼠脑部各区域的分布与病理变化对小鼠行为与神经精神的影响。方法使用弓形虫Prugniaud株灌胃小鼠,记录感染小鼠病情;分别在小鼠感染的第10、30、40、90、120、160天取感染小鼠脑组织,分离... 目的探究弓形虫慢性感染期间弓形虫包囊在感染小鼠脑部各区域的分布与病理变化对小鼠行为与神经精神的影响。方法使用弓形虫Prugniaud株灌胃小鼠,记录感染小鼠病情;分别在小鼠感染的第10、30、40、90、120、160天取感染小鼠脑组织,分离出海马下丘脑、前额叶、纹状体和小脑区域,HE染色观察并记录各感染区域的包囊数量和神经病理变化。结果弓形虫感染小鼠出现竖毛、弓背等症状,在第40天最为显著,随后逐渐恢复,遗留偏瘫和原地打转等症状;在各时间节点,弓形虫包囊的数量均以海马下丘脑最多,前额叶和纹状体次之,小脑最少;弓形虫包囊的直径随着时间推移均呈增大趋势。慢性感染期间,在脑组织各区域均可观察到弓形虫包囊噬神经现象等特异性病理表现,上述弓形虫脑炎的病理改变在第40天达到顶峰,后逐渐恢复,至第120天增至刺激峰,随后逐渐恢复。结论弓形虫慢性感染期间的行为和神经精神症状与弓形虫包囊在感染小鼠脑部的定位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呈现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包囊 脑组织 病理变化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肺腺癌细胞PED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程 束军 +1 位作者 娄志霞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基础培养液中,根据加入的葡萄糖浓度分为: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5.6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A组(10 mmol/L葡萄糖)、...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基础培养液中,根据加入的葡萄糖浓度分为: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5.6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A组(10 mmol/L葡萄糖)、高糖B组(20 mmol/L葡萄糖)、高糖C组(30 mmol/L葡萄糖),进行A549细胞培养,分别于24、48、96 h后取样: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组细胞PEDF mRNA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和胞内PEDF蛋白,比较不同组间PEDF表达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各组A549细胞PEDF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呈剂量依赖性改变;随着葡萄糖作用时间的延长,除RT-PCR检测中的高糖C组,及ELISA检测中的高糖B组外,各组A549细胞PEDF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呈时间依赖性改变。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较长时间作用可能降低肺腺癌细胞PEDF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葡萄糖 浓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丽丽 束军 +2 位作者 朱宁 张梅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戊酸钠(VPA)对肺腺癌PC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9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无VPA处理组)和实验组(VPA处理组,浓度分别为2、4、8、16 mmol/L),检测不同浓度VPA在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PC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戊酸钠(VPA)对肺腺癌PC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9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无VPA处理组)和实验组(VPA处理组,浓度分别为2、4、8、16 mmol/L),检测不同浓度VPA在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PC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使用CCK-8、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VPA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乳酸(LD)生成量的影响分别使用(LDH)活性检测试剂盒、LD定量试剂盒,检测VPA干预PC9细胞后上清液及细胞内的E-钙黏蛋白(E-cad)及波形蛋白(VIM)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结果CCK-8结果表明,VPA可以抑制PC9细胞的增殖,并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迁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划痕宽度比对照组窄。VPA浓度越高,迁移距离越短(P<0.05),划痕宽度越窄。LDH活性和LD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LDH活性和LD生成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随着VPA浓度的增加,LDH活性和LD生成量逐渐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内外E-cad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并且随着VPA浓度增加,E-cad浓度逐渐增高(P<0.05);实验组细胞内外VIM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并且随着VPA浓度增加,VIM蛋白浓度逐渐降低(P<0.05)。结论VPA在体外能够抑制PC9细胞的增殖、迁移,且有可能是通过抑制有氧糖酵解和上皮间质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肺腺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丁酸盐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晴晴 束军 +1 位作者 谢庆书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丁酸盐(MFB)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梯度浓度(0、0.5、1、2、4、8 mmol/L)的MFB对离体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处理,在作用24、48 h后,用MTT法检测MFB对A549细胞增...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丁酸盐(MFB)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梯度浓度(0、0.5、1、2、4、8 mmol/L)的MFB对离体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处理,在作用24、48 h后,用MTT法检测MFB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干预24、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549细胞的凋亡率。用划痕实验分析MFB对A549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表明,MFB对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小于对照组,高浓度用药组细胞迁移率小于低浓度用药组(P<0.05),且药物作用48 h后细胞迁移率<24 h(P<0.05)。结论 MFB在体外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其强度可能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丁酸盐 肺腺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于我国的优势基因型弓形虫株毒力及其棒状体蛋白ROP5和ROP18蛋白序列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婷 王聪 +1 位作者 罗庆礼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分析流行于我国的优势基因型弓形虫株(WH3株和WH6株)毒力差异以及棒状体蛋白ROP5和ROP18蛋白序列差异,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弓形虫WH3、WH6、RH和PRU虫株分别感染SPF级BALB/c小鼠和昆明鼠,观察小鼠存活时间和存活率,... 目的分析流行于我国的优势基因型弓形虫株(WH3株和WH6株)毒力差异以及棒状体蛋白ROP5和ROP18蛋白序列差异,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弓形虫WH3、WH6、RH和PRU虫株分别感染SPF级BALB/c小鼠和昆明鼠,观察小鼠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分析毒力强弱。同时PCR扩增4株弓形虫毒力相关效应分子棒状体蛋白ROP5和ROP18基因片段,核苷酸测序后将其转换为氨基酸序列,在蛋白水平上比较其序列差异。结果此4株弓形虫株中,WH3和RH株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均有较强的毒性,两种小鼠分别在感染后5~7 d和9~12 d均100%死亡;而WH6和PRU株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的毒性均较弱,两种小鼠在感染后45 d均100%存活,且在脑内检出包囊。棒状体蛋白家族毒力相关分子ROP5和ROP18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Chinese 1型虫株WH3和Wh6与PRU型虫株(Ⅱ型虫株)差异较小,而与毒力较强的RH型虫株(Ⅰ型虫株)差异较大。结论我国流行优势基因型弓形虫株的毒力相关分子ROP5和ROP18,与传统Ⅰ型、Ⅱ型弓形虫株存在差异,为我国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毒力 ROP5基因 ROP18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势基因型弓形虫Wh3株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偏移极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芳芳 王聪 +1 位作者 罗庆礼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目的研究弓形虫Wh3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诱导巨噬细胞偏移分化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Wh3株、RH株和ME49株,感染人巨噬细胞THP-1,感染后6、24 h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巨噬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 目的研究弓形虫Wh3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诱导巨噬细胞偏移分化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Wh3株、RH株和ME49株,感染人巨噬细胞THP-1,感染后6、24 h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巨噬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GF-β等细胞因子浓度。qRT-PCR分析M1/M2相关基因iNOS、Arginase-1和TNF-α、IL-12、TGF-β、IL-10等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巨噬细胞iNOS和Argin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发现弓形虫ME49株感染巨噬细胞6、24 h后,IL-6和TNF-α含量最高(P<0.01);弓形虫RH株感染后IL-10和TGF-β含量最高(P<0.01);弓形虫Wh3株感染后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含量介于RH株和ME49株之间(P<0.01)。感染ME49株弓形虫的巨噬细胞24 h后iNOS转录水平及感染6、24 h后TNF-α和IL-12转录水平均升高(P<0.001);RH株感染6、24 h后巨噬细胞的IL-10和Arginase-1的转录水平及感染6 h后TGF-β转录水平升高(P<0.05);同样发现弓形虫Wh3株介于RH株和ME49株之间。Western blot测定iNOS、Arginase-1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在感染Wh3株和ME49株弓形虫24 h后,iNOS蛋白表达增高(P<0.0001),而在感染RH株24 h后,Arginase-1表达量升高(P<0.001)。结论弓形虫Wh3株感染后,巨噬细胞表现出介于M1和M2之间的极化方向,且更接近于M2极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经典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弓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