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结合蛋白对小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1
作者 钟敏 孙业祥 方皓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LBP基因敲除(LBP-/-)小鼠烫伤创面的愈合速度及愈合质量差异,探索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皮肤重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基于WT小鼠和LBP-/-小鼠,建立背部皮肤烫伤模型,烫伤后定期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创面... 目的通过对比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LBP基因敲除(LBP-/-)小鼠烫伤创面的愈合速度及愈合质量差异,探索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皮肤重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基于WT小鼠和LBP-/-小鼠,建立背部皮肤烫伤模型,烫伤后定期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愈合情况,并进行图像采集与称重。待瘢痕成熟后,取材进行HE染色、油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新生皮肤质量。结果WT小鼠和LBP-/-小鼠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18 d和24 d,LBP缺失会导致创面愈合速度变慢。皮肤组织病理染色结果表明,相比WT小鼠,LBP-/-小鼠的皮肤新生脂肪层更薄、毛囊数量较少,且附属器腺体发育不良;LBP-/-小鼠的成熟瘢痕组织更厚,且胶原含量更高。结论LBP-/-小鼠烫伤后,LBP缺失会导致创面愈合速度减慢且存在皮肤结构重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结合蛋白 烫伤模型 创面修复 脂代谢 蛋白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改变大鼠窦房结细胞和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2
作者 王飞 位凯 +3 位作者 沈兵 王烈成 孔德虎 胡金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记录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并观察天麻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应用心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的方法,了解正常窦房结及心房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情况,观察并分析天麻素对大鼠窦房结和心房肌细胞生物电活... 目的记录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并观察天麻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应用心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的方法,了解正常窦房结及心房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情况,观察并分析天麻素对大鼠窦房结和心房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在目前实验条件下,能真实记录到窦房结和心房肌细胞电活动,在此基础上观察到天麻素能加快大鼠窦房结细胞Vmax 4,缩短心房肌细胞APD90,其余的电生理参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记录离体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实验条件相对成熟;天麻素能影响离体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可能与天麻素增强TCa2+通道通透性,促进KATP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心房肌细胞 窦房结细胞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阿片受体激动剂在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
3
作者 郭方豪(综述) 张乐莎(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0-975,共6页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作用于分布在中枢、外周神经元等处的不同亚型的阿片受体,是治疗急性疼痛或癌痛的首选药物。δ阿片受体(DOR)激动剂是一种以δ受体为目标受体的阿片类药物,近年来因其对心脏、脑、肝脏等多器官的缺血/...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作用于分布在中枢、外周神经元等处的不同亚型的阿片受体,是治疗急性疼痛或癌痛的首选药物。δ阿片受体(DOR)激动剂是一种以δ受体为目标受体的阿片类药物,近年来因其对心脏、脑、肝脏等多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作用及治疗精神和神经类疾病的潜力,得到广泛关注。该文就DOR激动剂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发现DOR激动剂对器官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通过减少凋亡和线粒体损伤,激活多种信号通路来实现;此类药物亦表现出抗炎、抗抑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为DOR激动剂应用于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激动剂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脓毒症 帕金森病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基本电生理特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松 祝延 +3 位作者 郭呈斌 解敏 王烈成 张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制备急性小鼠海马脑片,观察并分析海马脑片CA1和CA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将急性制备的小鼠海马脑片,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结合电荷耦合成像系统和脑片膜片钳技术,对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结构特点和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和... 目的制备急性小鼠海马脑片,观察并分析海马脑片CA1和CA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将急性制备的小鼠海马脑片,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结合电荷耦合成像系统和脑片膜片钳技术,对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结构特点和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立体结构清晰,胞体突起明显,细胞死亡少且容易封接。海马CA1和CA3神经元自发放电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幅度、频率,静息膜电位和峰峰间距,二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去极化脉冲电压与钠和钾离子通道电流密度,步阶脉冲电流与动作电位发放数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电生理特性存在异同,这结果为记忆和神经疾病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小鼠 脑片 海马神经元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调控SOCC/TGF-β参与房颤大鼠发生心房纤维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卓然 代曼玉 +5 位作者 梁士楚 吴健 薛杨诚 张定欣 沈兵 赵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对照(NC)组、房颤(AF)组;采用连续1周每日尾静脉注射1次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0.1 ml/100 g的方法建立AF大鼠模型,NC组同等方式注...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对照(NC)组、房颤(AF)组;采用连续1周每日尾静脉注射1次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0.1 ml/100 g的方法建立AF大鼠模型,NC组同等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在第1天及第8天记录窦性或AF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监测心房大小和心功能;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房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房组织中内皮素-1(ET-1)、Ⅰ型胶原(COL-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OCC)蛋白Orai1和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的表达;培养小鼠心房肌细胞HL-1细胞,以梯度浓度的ET-1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HL-1细胞ET-1/SOCC/TGF-β信号通路中TGF-β、Orai1及STIM1蛋白表达变化;利用siRNA转染方法敲低HL-1细胞中Orai1表达,以合适浓度的ET-1处理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HL-1细胞中TGF-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超声心动图显示AF大鼠心脏左房内径(LAD)增加(P<0.05);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AF组大鼠心房组织纤维化(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AF组心房组织中ET-1、Orai1、STIM1、TGF-β、COL-Ⅰ蛋白表达较NC组增加(P<0.05)。ET-1处理HL-1细胞后,HL-1细胞Orai1、STIM1、TGF-β蛋白表达增多(P<0.05)。敲低HL-1细胞中Orai1表达后,ET-1的处理不再使TGF-β的表达上调。结论AF大鼠心房组织ET-1表达增多,并通过ET-1/SOCC/TGF-β信号通路促进心房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化 Orai1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TGF-Β HL-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在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沈莲 吴贝贝 +1 位作者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构造大鼠三叉神经痛(TN)模型探索三叉神经节(TG)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及HMGB1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构造大鼠TN模型,分为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Sham组),机械痛阈检测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 目的构造大鼠三叉神经痛(TN)模型探索三叉神经节(TG)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及HMGB1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构造大鼠TN模型,分为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Sham组),机械痛阈检测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ham组及CCI组大鼠术侧TG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量;连续两周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 HMGB1抑制剂甘草酸(GL),以生理盐水(NS)作为对照,分为CCI组、CCI+NS组、CCI+GL组;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CI组、CCI+NS组、CCI+GL组大鼠术侧TG中HMGB1,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术侧机械阈值持续降低(P<0.05),TN模型构造成功,大鼠眶下神经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术侧TG中的HMGB1、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腹腔注射GL后,术侧TG中的HMGB1、TLR4、NF-κB降低(P<0.05)。结论HMGB1与TN有关,HMGB1可能通过TLR4/NF-κB通路调控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HMGB1 甘草酸 眶下神经缩窄术 TLR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TRPV1通路在大鼠三叉神经痛中的病理作用
7
作者 吴贝贝 沈莲 +1 位作者 王元银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C(PKC)/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路在大鼠三叉神经疼痛(TN)中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眶下神经慢性收缩术(ION-CCI)来创建大鼠TN的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CI组、CCI+DMSO组、CCI+GF109203X(...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C(PKC)/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路在大鼠三叉神经疼痛(TN)中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眶下神经慢性收缩术(ION-CCI)来创建大鼠TN的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CI组、CCI+DMSO组、CCI+GF109203X(双吲哚马来酰亚胺,一种PKC抑制剂)组。使用Von Frey毛刷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三叉神经节(TG)内PKC和TRPV1表达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TG的病理变化。结果CCI组大鼠机械痛阈降低(P<0.05),大鼠TG内的磷酸化的PKC(p-PKC)和TRPV1表达显著增加(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组观察到TG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增多、神经细胞肿胀等变化。注射GF109203X后降低了大鼠TG内PKC的磷酸化和TRPV1的表达,大鼠机械痛阈升高(P<0.05),光学显微镜下可见TG内细胞肿胀和炎症细胞有所减少。结论PKC/TRPV1通路可能参与了大鼠的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 TRPV1 TG 三叉神经痛 机械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部分促炎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姗姗 徐文华 +4 位作者 马腾飞 肖芳莉 刘衍钊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1-713,共3页
收集30例三叉神经痛(TN)患者、17例恶性肿瘤患者、17例普通炎症患者及20例健康患者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TN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 收集30例三叉神经痛(TN)患者、17例恶性肿瘤患者、17例普通炎症患者及20例健康患者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TN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恶性肿瘤组和普通炎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与TN发病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对大鼠三叉神经节小直径神经元胞内钙浓度的调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雷洁 王元银 +8 位作者 刘安东 解敏 杨晨 陈叶俊 赵莉莉 孙辉 周健 王烈成 张志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递质ATP通过何种途径引起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小直径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方法在急性分离的TG神经元上,应用钙离子成像技术检测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在大鼠TG小直径神经元中,ATP... 目的探讨神经递质ATP通过何种途径引起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小直径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方法在急性分离的TG神经元上,应用钙离子成像技术检测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在大鼠TG小直径神经元中,ATP(100μmol·L-1),thap-sigargin(1μmol·L-1,内质网钙泵抑制剂)和咖啡因(20mmol·L-1,内质网钙离子通道开放剂)在正常细胞外液和去除细胞外Ca2+的情况下,均能够引起细胞[Ca2+]i升高。在细胞外无Ca2+条件下,thapsigargin能够可逆地抑制ATP引起细胞内[Ca2+]i升高(n=8,P<0.01),而咖啡因对ATP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无影响(n=6,P>0.05)。然而在正常外液中,thapsigargin不能完全抑制ATP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不过ATP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的幅度明显地低于thapsigargin处理前(n=7,P<0.05)。结论在大鼠TG小直径神经元中,存在有IP3敏感钙库和Ryanod-ine敏感钙库。ATP可通过激动P2Y受体引起IP3敏感钙库的Ca2+释放,也可通过激动P2X受体引起细胞外钙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三叉神经节 钙通道 钙库 THAPSIGARGIN 咖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海马CA1区诱发癫痫样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尤竹燕 王斌生 +2 位作者 解敏 李珍 王烈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癫痫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的影响,为临床研发抗癫痫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大鼠海马脑片灌流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引起癫痫样活动以及在正常大鼠右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藻酸(...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癫痫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的影响,为临床研发抗癫痫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大鼠海马脑片灌流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引起癫痫样活动以及在正常大鼠右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藻酸(KA)建立颞叶癫痫(TLE)大鼠模型,应用离体脑片细胞外场电位记录,刺激辐射层Schaffer侧支通路,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记录群峰电位(PS)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记录到的场电位为单个PS,分别灌流含有低、中和高剂量(分别为5、15和50μmol.L-1)Res的ACSF,PS幅度均无明显变化(n=8,P>0.05)。灌流bicuculline(30μmol.L-1)后,记录到的场电位为多个PS的痫样电位,在此基础上灌流低和中剂量的Res,PS幅度和数目没有明显改变(n=8,P>0.05);而灌流高剂量的Res,前4个PS幅度均有明显降低(n=8,P<0.01),PS数目也有明显减少(n=8,P<0.01)。在TLE模型大鼠海马脑片上记录到的场电位也为多个PS的痫样电位,灌流低和中剂量的Res,PS幅度和数目没有明显改变(n=6,P>0.05);灌流高剂量Res,前4个PS幅度均有明显降低(n=6,P<0.01),PS数目也有明显减少(n=6,P<0.01)。结论高剂量的Res能部分抑制大鼠海马CA1区诱发癫痫样放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白藜芦醇 群峰电位 突触 场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2/3受体在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莉莉 雷洁 +8 位作者 王元银 刘安东 解敏 杨晨 陈叶俊 孙辉 周健 王烈成 张志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P2X2/3受体在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内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行为学观察、HE染色评价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模型造模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每组TG神经元不同时期P2X2/3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P2X2/3受体在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内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行为学观察、HE染色评价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模型造模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每组TG神经元不同时期P2X2/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P2X2/3在中、小直径神经元中有阳性表达;P2X2/3的表达量在手术侧组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早期,P2X2/3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两者无明显差异;手术对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2X2/3表达量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术后晚期明显增多(P<0.05)。结论TG神经元中P2X2/3参与了TN的诱发、痛觉传递过程,其中P2X2主要参与急性痛或炎性痛,而P2X3对急性痛及痛疼的维持都起重要作用;手术侧的痛觉神经传导对对侧TG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慢性压迫性损伤 三叉神经痛 P2X2受体 P2X3受体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I技术在探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曼曼 王霁蕾 +8 位作者 肖芳莉 吴川 任少毓 丁思勰 曹志慧 宋阳 王海宝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两组人员的全脑平均低频振幅率(mf ALFF)值。使用SPM12和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两组受试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男女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N患者组部分脑区mf ALFF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是:左侧枕中回(BA18)、枕下回(BA19)、三角部额下回(BA47)、梭状回(BA37)、小脑脚1区、距状裂周围皮层、中央旁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BA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N患者多个相关脑区的mf ALFF值增高,提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的活动改变可能与疼痛的调节或感觉的整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静息态 功能性核磁共振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结肠特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学和兴奋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莉莉 余跃 +3 位作者 蒋楠 陈凤琴 王巧民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结肠特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学和兴奋性研究。方法取出生10d的大鼠,结肠内给予0.5%乙酸溶液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AA组),对照组(NS组)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对成年后的大鼠进行结直肠扩张(... 目的探讨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结肠特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学和兴奋性研究。方法取出生10d的大鼠,结肠内给予0.5%乙酸溶液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AA组),对照组(NS组)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对成年后的大鼠进行结直肠扩张(CRD),用腹部回撤反射(AWR)值来评估内脏敏感性。在结肠壁上注射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基花青高氯酸盐(DiI)逆行标记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为结肠特异DRG神经元,酶解分离神经节成单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的阈电位和动作电位频率。结果与NS组比较,AA组大鼠在相同结直肠扩张压力(5.332、7.998、10.664kPa)下AWR值明显增高(P〈O.05);AA组结肠特异DRG神经元细胞直径为35~45在μm,Ns组为25~35μm;AA组神经元阈电流低于NS组(P〈0.05),2倍阈电流刺激下,引发出的AA组动作电位频率高于NS组(P〈0.05)。结论大鼠结肠特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在内脏高敏感后细胞增大且兴奋性增加,这有利于今后更深层次地研究内脏敏感性增高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高敏感 背根神经节 形态学 膜片钳 1 1’-二(十八烷基)-3 3 3’ 3’-四甲基吲哚羰基花青高氯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尹雪莉 桂丽 李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kg)。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CA1区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前1 h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CASPASE-3 CASPASE-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受体介导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晖 李国超 +6 位作者 解敏 刘悦雁 李忠稳 王烈成 王元银 周健 张志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研究P2受体介导对大鼠的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上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C)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大鼠TG神经元细胞,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电流,分别灌流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及P2X、P2Y受体... 目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研究P2受体介导对大鼠的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上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C)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大鼠TG神经元细胞,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电流,分别灌流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及P2X、P2Y受体的激动剂,观察其对VGCC电流的作用。结果 ATP对大鼠TG神经元细胞的VGCC电流有可逆的抑制作用(P<0.05),P2X受体激动剂αβ-meATP能够显著抑制TG神经元的VGCC电流(P<0.05),而P2Y受体激动剂2-MeSADP对VGCC电流无明显作用。结论 P2受体介导对大鼠的TG神经元上VGCC电流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P2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大鼠认知行为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艳青 潘天荣 +1 位作者 钟明奎 李光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7-770,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认知行为及其血清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饮用自来水)、甲减组(饮用含0.05%PTU的自来水8周),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定位航... 目的研究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认知行为及其血清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饮用自来水)、甲减组(饮用含0.05%PTU的自来水8周),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甲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空间探索实验成绩甲减组稍差,但差异无显著性;甲减大鼠血清、海马组织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甲减大鼠空间学习能力下降,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有关;记忆能力稍差,提示长期的甲减可能会导致记忆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学习 记忆 海马 认知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和结节乳头体核的直接神经纤维投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丁 丁睿 +4 位作者 吴芳 张瑾 许奇 解敏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探讨促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促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的直接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SF组)与实验组(TMN+ACSF&VLPO+DiO组,TMN+DiO&VLPO+ACSF组),采用脑立体定... 目的探讨促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促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的直接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SF组)与实验组(TMN+ACSF&VLPO+DiO组,TMN+DiO&VLPO+ACSF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核团内微量注射、冰冻切片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VLPO和TMN分别注射细胞膜荧光探针Fast DiO后的TMN和VLPO的荧光信号。结果 TMN+ACSF&VLPO+DiO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TMN脑区神经细胞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TMN+DiO&VLPO+ACSF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VLPO脑区神经细胞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结论 VLPO与TMN间有双向直接神经纤维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视前区 结节乳头体核 大鼠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AG-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颖 许望翔 +6 位作者 郑红 李菲菲 詹轶群 李长燕 徐诚望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研究EDAG 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 4种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分别通过NorthernBlot、PCR、WesternBlot、SouthernBlot了解EDAG 1基因在mRNA、蛋白以及其基因组结构表达情况 ;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分析选用白血病... 目的 研究EDAG 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 4种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分别通过NorthernBlot、PCR、WesternBlot、SouthernBlot了解EDAG 1基因在mRNA、蛋白以及其基因组结构表达情况 ;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分析选用白血病细胞系NF 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发现向红系分化的K 5 6 2、HEL在mRNA、蛋白水平均高表达EDAG 1基因 ,但未发现突变、扩增和重排。HL 6 0细胞缺失EDAG 1基因。 4种白血病细胞株NF κBDNA结合活性是增强的 ,以高表达EDAG 1基因的细胞株明显。结论 红系白血病细胞株高表达EDAG 1基因 ,该基因的激活可能与编码区结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表达 EDA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在三叉神经痛ION-CCI模型大鼠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雨 崔曼曼 +4 位作者 张越 施秀芳 温泽惠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4-897,共4页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p-p3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sham组)和眶下神经缩窄术组(ION-CCI组)。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p-p3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sham组)和眶下神经缩窄术组(ION-CCI组)。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Western blot检测p-p38的表达量。结果 ION-CCI组大鼠机械痛阈明显低于sham组(n=5,P<0.01)。ION-CCI组大鼠TG内p-p38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建模前正常大鼠(n=3,P<0.05)。结论 p38信号通路可能与T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眶下神经缩窄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300基因在肝癌耐药细胞HepG2/VCR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静 王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1-955,共5页
目的建立人肝癌HepG2/VCR耐药细胞株,检测ZNF300基因在HepG2/VCR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在肝癌多药耐药(MDR)中发挥的功能。方法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的诱导方法建立长春新碱(VCR)获得性HepG2/VCR耐药细胞株。MTT法检测确定HepG2/VCR耐... 目的建立人肝癌HepG2/VCR耐药细胞株,检测ZNF300基因在HepG2/VCR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在肝癌多药耐药(MDR)中发挥的功能。方法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的诱导方法建立长春新碱(VCR)获得性HepG2/VCR耐药细胞株。MTT法检测确定HepG2/VCR耐药细胞株对VCR的耐药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锌指蛋白ZNF300基因编码的ZNF300及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在HepG2和HepG2/VCR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在HepG2/VCR细胞中转染ZNF300基因正向或反向cDNA质粒后,MTT法检测VCR对耐药细胞IC50值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确认HepG2/VCR耐药细胞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耐药细胞中ZNF300及P-gp的表达相对于HepG2细胞明显增高。在HepG2/VCR细胞中转染正向ZNF300 cDNA质粒后,MTT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ZNF300过表达可使VCR对耐药细胞的IC50值增高,并使细胞内P-gp表达上调;在转染反向cDNA质粒Knockdown ZNF300基因表达后得到相反的结果。结论 ZNF300基因在HepG2/VCR耐药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并能通过上调耐药蛋白P-gp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耐药性,可以作为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分子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300 肝癌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化疗 锌指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