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视黄酸衍生物逆转高水平胰岛素对胃癌细胞BGC-823迁移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陈 胡安拉 +2 位作者 赵奇红 汪渊 张素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90-1396,共7页
目的探讨高水平胰岛素条件下全反式视黄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胃癌细胞BGC-823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刺激BGC-823细胞,CCK-8法检测胰岛素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然... 目的探讨高水平胰岛素条件下全反式视黄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胃癌细胞BGC-823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刺激BGC-823细胞,CCK-8法检测胰岛素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然后采用等同人高胰岛素血症水平(≥0.5 ng/ml)而对BGC-823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的胰岛素剂量(<10.0 ng/ml),联合ATPR处理BGC-823细胞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明确BGC-823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与细胞迁移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5、5.0 ng/ml胰岛素作用48 h后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而10.0 ng/ml胰岛素能够促进BGC-823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5.0 ng/ml胰岛素明显促进BGC-823细胞的迁移能力;但是,联合ATPR后能够抑制胰岛素对BGC-823迁移的促进作用,作用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抑制剂ML-7类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胰岛素促进MLCK蛋白表达且下调胃特异性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18的表达,而ATPR联合处理后能抑制MLCK并促进Claudin 18蛋白的表达。结论ATPR可逆转高水平胰岛素对胃癌细胞BGC-823迁移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胰岛素对MLCK和Claudin 18的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R 胃癌 迁移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朱小欢 尹倩倩 +4 位作者 鲍莹莹 代芳 张楠 鲁云霞 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基础饲料组(SHAM组)、假手术高脂饲料组(HFD组)、去卵巢基础饲料组(OVX组)和去卵巢高脂饲料组(OVX-HFD组)。HFD组和OVX-HFD组予30%高脂饲料喂养28...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基础饲料组(SHAM组)、假手术高脂饲料组(HFD组)、去卵巢基础饲料组(OVX组)和去卵巢高脂饲料组(OVX-HFD组)。HFD组和OVX-HFD组予30%高脂饲料喂养2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右股骨和腰椎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左股骨钙、磷和羟脯氨酸含量,测量右股骨远端骨小梁HE染色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血清TRAP显著升高(P=0.000),股骨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加(P=0.035),股骨BMD和BMC、股骨弹性载荷和最大载荷、股骨羟脯氨酸和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FD组血清N-MID-OT和TRAP显著升高(P=0.007、0.000),股骨和腰椎BMD、BMC显著增加(P<0.05,P<0.01),股骨弹性载荷和最大载荷、钙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与OVX组比较,OVX-HFD组血清N-MIDOT和TRAP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和腰椎BMD、BMC、股骨弹性载荷和最大载荷、钙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 30%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高脂饮食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生物力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干扰LMO4对皮肤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项明华 郭立钰 +2 位作者 涂珍珍 王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运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DNA转染皮肤鳞癌细胞,以靶向干扰LIM结构域蛋白4(LMO4)表达,探讨转录因子LMO4在皮肤鳞癌中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的分子表达。利用经典... 目的运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DNA转染皮肤鳞癌细胞,以靶向干扰LIM结构域蛋白4(LMO4)表达,探讨转录因子LMO4在皮肤鳞癌中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的分子表达。利用经典方法制备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含有靶向干扰LMO4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皮肤鳞癌细胞A431。采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MO4在皮肤鳞癌组织和A431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磷酸钙纳米颗粒与DNA的最佳包裹比例为10∶1。此纳米颗粒包裹的DNA可以有效转染A431细胞并有效干扰LMO4表达,与脂质体转染后的干扰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在A431细胞中干扰LMO4后的24、36和48 h,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干扰组G_(0)/G_(1)期细胞为39.82%±1.86%,与对照组G_(0)/G_(1)期细胞(30.76%±1.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扰组的S期细胞为39.56%±0.65%,与对照组的S期细胞(50.65%±0.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扰LMO4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周期素蛋白激酶2(CDK2)的表达。结论磷酸钙纳米颗粒能有效包裹DNA,并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干扰LMO4表达可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CDK2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纳米颗粒 LMO4 皮肤鳞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NFATc1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运转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4
作者 徐光瑶 黄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根据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利用shRNA转染细胞干涉NFATc1表达,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各表型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NFATc1高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取临床结肠... 目的根据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利用shRNA转染细胞干涉NFATc1表达,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各表型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NFATc1高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取临床结肠癌患者术后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NFATc1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将shRNA转染结肠癌细胞干涉NFATc1后,利用CCK-8测定NFATc1干涉后的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克隆形成实验预测NFATc1干涉后结肠癌细胞成瘤潜力;利用碘化丙锭染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利用qPCR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生存曲线显示NFATc1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临床结肠癌组织NFATc1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干涉NFATc1导致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降低,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减弱,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停滞。qPCR结果表明干涉NFATc1后,多个关键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转录活性明显上升。结论NFATc1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转录活性促进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ATc1 结肠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5
作者 项明华 涂珍珍 +1 位作者 王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IM结构域蛋白4(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系MEL)中克隆小鼠Lmo4的cDNA,并亚克隆到含有小鼠胎肝激酶-1(Flk-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IM结构域蛋白4(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系MEL)中克隆小鼠Lmo4的cDNA,并亚克隆到含有小鼠胎肝激酶-1(Flk-1)启动子驱动表达Gfp的载体(pFG),构建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载体pFLG。将表达载体转染mESC,通过遗传霉素(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将这些mESC在体外进行自我分化,以形成4 d和10 d的胚胎体(EB),并进行成血管细胞的集落细胞形成实验(BL-CFC);以10 d-EB进行新生血管出芽实验,观察和分析出芽长短、数目;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或定量RT-PCR方法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R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表达载体pFLG。通过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这些mESC通过自我分化形成4 d-EB和10 d-EB,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B内均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mESC相比,4 d-EB和10 d-EB的LMO4的表达显著增加。过量表达LMO4的mESC/pFLG产生BL-CFC效率为(7.70%±1.27%),而mESC/pFG细胞产生BL-CFC效率为(1.15%±0.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定量RT-PCR结果显示,Flk-1、C-kit、Tie-2、Ve-cad基因在10 d-EB/pFLG中的表达,均较10 d-EB/pFG中表达增加2倍以上。新生血管出芽实验结果显示,10 d-EB/pFLG的新生血管数量和长度均较10 d-EB/pFG增加(P<0.05)。结论过量表达LMO4促进mESC形成成血管细胞,并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和血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胚胎体 成血管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