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益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瑞培 刘承忠 +6 位作者 史灿灿 张慧玉 代宜萍 穆如雪 李子龙 何茂章 李卓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目的分析由健康人粪便中新分离出的一株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并探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动物双歧杆菌B4的耐药性、溶血性、耐胃酸特性以及生化特性进行评估,并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目的分析由健康人粪便中新分离出的一株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并探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动物双歧杆菌B4的耐药性、溶血性、耐胃酸特性以及生化特性进行评估,并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经全基因组测序后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基因组大小为1944146 bp,GC含量为60.49%,不含质粒,总基因数为1642个。体外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包括非溶血性和耐胃酸的特性。同时基因组结果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不具有毒素、致病相关基因,耐药基因少且传播能力不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通过KEGG、COG、GO等基因注释显示其含有很多生物活性酶,如β-半乳糖苷酶、L-乳酸脱氢酶等益生基因。结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在基因层面上展示了优良的安全性,具有益生特性的基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 分离培养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分析 益生菌 益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1362调控环二鸟苷酸影响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生物膜发育和休眠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晓娟 刘毅 +3 位作者 孙涛 周小丹 李传友 方海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通过敲除环二鸟苷酸(c-di-GMP)合成酶基因Ra1362探讨该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MTB)H37Ra株生物膜发育和休眠中的作用。方法以MTBH37Ra株为出发菌株,敲除合成酶基因Ra1362获得基因敲除株△Ra1362,通过体外实验比较细菌的生物膜形... 目的通过敲除环二鸟苷酸(c-di-GMP)合成酶基因Ra1362探讨该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MTB)H37Ra株生物膜发育和休眠中的作用。方法以MTBH37Ra株为出发菌株,敲除合成酶基因Ra1362获得基因敲除株△Ra1362,通过体外实验比较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变化;应用转录谱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野生株和敲除株基因表达的情况变化;同时构建体外快速厌氧休眠模型比较细菌克隆形成、休眠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活细胞染色情况。结果△Ra1362株于痰液管中培养26d时已形成较厚的皱褶生物膜,形成生物膜的速度明显快于野生株5d;转录谱基因芯片和定量RT-PCR结果也显示△Ra1362株中19个与休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并能通过基因回补和外源添加c—di-GMP所补偿;在快速厌氧模型中发现,迟缓期过后△Ra1362株对氧气的消耗比野生株组要快12h,且细菌处于不能恢复正常生长的休眠状态。结论Ra1362基因通过控制c—di-GMP的合成调控MTB感应缺氧或者氧化还原压力,一方面调控生物膜的发育,另一方面在缺氧条件下通过调控DosR调节子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菌的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二鸟苷酸环化酶 基因敲除技术 生物膜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璇 于莉 +1 位作者 胡涛 黄升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DV3)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RSV、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判... 目的: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DV3)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RSV、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判断其抗病毒效果。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776.97 mg/L;抑制RSV和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8.08、28.10 mg/L;其治疗指数(TI)分别为27.67、27.65,安全系数均高于利巴韦林。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明显降低RSV和ADV3感染细胞所致CPE的抑制率,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在体外,小剂量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RSV和ADV3感染的Hep-2细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病毒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发挥更高的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3型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云 黄升海 +3 位作者 吴璇 李振兴 于莉 汪旻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2-1258,共7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合并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SD大鼠后,初步研究其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SV组、Kp组及RSV+Kp组,以RSV、Kp滴鼻感染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第0、1、3...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合并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SD大鼠后,初步研究其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SV组、Kp组及RSV+Kp组,以RSV、Kp滴鼻感染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第0、1、3、5、7天不同时间点,测量其体重、肺指数(LI)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的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SV组和Kp组均存在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和炎症细胞浸润,且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肺泡结构破坏逐渐加重,LI、TLR4 mRNA、NF-κB mRNA、NF-κB蛋白、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升高,并与RSV和Kp感染之间存在时间依赖性关系;RSV+Kp组LI、TLR4 mRNA、NF-κB mRNA、NF-κB蛋白、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进一步升高,肺组织炎症明显加剧。结论 RSV和Kp混合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加重肺部炎症;RSV合并Kp感染可能通过TLR4-NF-κB途径诱导肺部炎症反应,释放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 TLR4 NF-ΚB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肺上皮细胞诱导氧化应激对TLR7基因及其下游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童娜 吴璇 +2 位作者 邱欢 于莉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对Toll样受体7(TLR7)活化及其主要信号分子的作用,探讨其所介导的抗炎作用和可能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RS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RSV体外感染A549细胞为...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对Toll样受体7(TLR7)活化及其主要信号分子的作用,探讨其所介导的抗炎作用和可能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RS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RSV体外感染A549细胞为感染组,以抗氧化剂BHA进行预处理作为抗氧化剂组,于感染后的4、8、12、24 h收集细胞,以未感染细胞作为正常组。1化学法检测活性氧指标·OH含量的变化;2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的变化;3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7、白介素(IL-6)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4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表达变化;5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感染组里·OH的含量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在抗氧化剂组,·OH的含量与感染组相比是降低的;2感染组各时间段NO含量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抗氧化剂组的NO含量与感染组同一时间点相比降低;3感染组中不同时间点的TLR7基因转录水平表达上调,抗氧化剂组TLR7的表达虽有上调,表达量都比感染组同时间点下降;4感染组里IL-6的表达量与感染之间有时间依赖性关系,抗氧化剂组IL-6的表达虽有上调,但比感染组同时间点下降;5感染组随时间点的延长,细胞抑制率增加,抗氧化剂组的细胞抑制率与感染组相比下调明显。结论 RSV感染可诱导氧化应激的产生,在加入抗氧化剂BHA预处理后,可明显减轻TLR7及其下游主要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和细胞抑制率,表明RSV感染活化TLR7及引起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来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TOLL样受体7 氧化应激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崇周 叶山东 +4 位作者 徐将 陈燕 王明丽 赵俐丽 吴凤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糖(NG)、高糖(HG)及HG+不同浓度螺内酯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以RT-PCR检测PAI-1、醛固酮受体(MR)和保护其配体...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糖(NG)、高糖(HG)及HG+不同浓度螺内酯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以RT-PCR检测PAI-1、醛固酮受体(MR)和保护其配体特异性的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PAI-1蛋白的浓度。结果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MR和11β-HSD2 mRNA;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后PAI-1mR-NA表达明显升高,培养上清液蛋白浓度增加,加入螺内酯干预后系膜细胞PAI-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且随螺内酯浓度增大,作用更明显。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降低高糖对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刺激作用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螺内酯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红 吴建贤 +5 位作者 洪永锋 王斌 胡勇 蔡亦红 胡雪影 王明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关系,HCMV活动性感染与NLBP临床症状和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PCR、HE染色检测尿沉渣HCMV-DNA和包涵体;ELISA、放免法测定血浆HCMV抗体和内皮素水平。结果:①NLBP患者病毒...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关系,HCMV活动性感染与NLBP临床症状和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PCR、HE染色检测尿沉渣HCMV-DNA和包涵体;ELISA、放免法测定血浆HCMV抗体和内皮素水平。结果:①NLBP患者病毒包涵体、HCM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NLBP患者HCMV-Ig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疼痛加重病程、疼痛程度和内皮素水平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74(P<0.01)、3.67(P<0.01)、4.32(P<0.01)。结论:NLBP患者腰痛症状可能与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成年人HCMV活动性感染后导致的NLBP患者,尿沉渣涂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见不典型HCMV包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人巨细胞病毒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粘质沙雷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中海 王中新 +2 位作者 周强 刘周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粘质沙雷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42株临床分离的粘质沙雷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对其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18株、中介1株;再用K-B法检测19株细菌对厄他培...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粘质沙雷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42株临床分离的粘质沙雷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对其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18株、中介1株;再用K-B法检测19株细菌对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性,确认均为耐药;采用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mc、blaimp、blagim、blavim、blaoxa-23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veb、blaper、blatem、blashv、blactx-m-1、blactx-m-2、blactx-m-9,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结果药敏结果显示,19株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全部耐药,对亚胺培南18株耐药、1株中介;对阿米卡星全部敏感;对庆大霉素敏感率为57.9%;妥布霉素敏感率不到30%;对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率均不足20%;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不足10%;改良Hodge试验阳性18株,阴性1株;EDTA协同试验全部阴性;PCR扩增和DNA测序显示,7株含blakpc-2、6株含blactx-m-14、3株含blashv-11、2株含blashv-12、1株含blaoxa-23基因;19株细菌均未检出blanmc、blaimp、blagim、blavim碳青霉烯酶基因及blaveb、blaper、blatem、blactx-m-1、blactx-m-2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粘质沙雷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主要携带blakpc-2型、blactx-m-14型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菌 耐药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空斑形成实验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于莉 吴璇 +1 位作者 汪旻旻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5-598,共4页
采用空斑形成实验方法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滴度,加入覆盖层倒置培养27、30、34、40h后经固定染色、剔除覆盖层后,可见清晰透明空斑,边缘清晰、形态均为圆形或类圆形,空斑直径分别为1、1.5、3、5mm左右。加入覆盖层后培养病毒的... 采用空斑形成实验方法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滴度,加入覆盖层倒置培养27、30、34、40h后经固定染色、剔除覆盖层后,可见清晰透明空斑,边缘清晰、形态均为圆形或类圆形,空斑直径分别为1、1.5、3、5mm左右。加入覆盖层后培养病毒的时间可以影响RSV最终所形成的空斑大小,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空斑逐渐增大,在30~34h所形成的空斑大小最佳,易于计数。病毒的稀释度也会影响空斑最终形成的数量,且随着稀释度的增加,空斑数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空斑形成实验 甲醛-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毒清抑制人巨细胞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李 冯晓亮 +1 位作者 吴德 唐久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6-298,共3页
关键词 热毒清 人巨细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V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德群 赵纪强 +3 位作者 张玮 甘霖 陈敬贤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9-514,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经鼻腔急性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BALB/c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方法①25只供体C57BL/6雌鼠与100只受体BALB/c雌鼠背部皮肤移植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2 mg/kg),连续14 d。②移植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 目的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经鼻腔急性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BALB/c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方法①25只供体C57BL/6雌鼠与100只受体BALB/c雌鼠背部皮肤移植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2 mg/kg),连续14 d。②移植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每只鼻腔接种30μl不同剂量MCMV悬液(102、103、104、105PFU/只),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小鼠鼻腔接种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30μl/只。在接种后第5、9、14、21天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分别做HE染色、透射电镜、PCR、RT-PCR检测MCMV Smith毒株的即刻早期(IE)和晚期基因糖蛋白B(gB)基因转录产物,并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104、105 PFU实验组小鼠肺组织有局灶性的病理损害,并发现感染后第14天肺组织病理改变最明显;透射电镜检测到疱疹样病毒颗粒;PCR、RT-PCR检测实验组MCMV IE和gB基因及其转录产物均为阳性;两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可见肺间质上皮细胞中存在病毒核酸和蛋白;并在感染后的21 d内,105 PFU组小鼠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结论成功建立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后MCMV急性感染所致的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巨细胞病毒属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体外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杜文辉 黄升海 +2 位作者 李卉 杨春俊 徐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19-1820,1827,共3页
选择白假丝酵母菌ATCC10231作为实验菌株,以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情况。经低温等离子体照射30、60、120、180 s后,在培养基中心照射位置处,出现明显的抑菌环,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菌环逐渐增大;连续观察3 d,抑... 选择白假丝酵母菌ATCC10231作为实验菌株,以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情况。经低温等离子体照射30、60、120、180 s后,在培养基中心照射位置处,出现明显的抑菌环,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菌环逐渐增大;连续观察3 d,抑菌环没有改变。低温等离子体在体外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为其将来成为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一种新手段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白假丝酵母菌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xoROP16Ⅰ/Ⅲ诱导M2型巨噬细胞偏移抑制M1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永伟 李路 +5 位作者 武艺 章文慧 邢瑞欣 罗庆礼 沈继龙 陈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54-1360,共7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弓形虫效应分子ROP16 Ⅰ/Ⅲ( Toxo ROP16 Ⅰ/Ⅲ)经旁路途径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Mφ)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M2),抑制经典途径激活巨噬细胞(M1)炎性因子的产生。方法构建表达ROP16 Ⅰ/Ⅲ的重组慢病毒,转染Mφ,通过激活...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弓形虫效应分子ROP16 Ⅰ/Ⅲ( Toxo ROP16 Ⅰ/Ⅲ)经旁路途径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Mφ)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M2),抑制经典途径激活巨噬细胞(M1)炎性因子的产生。方法构建表达ROP16 Ⅰ/Ⅲ的重组慢病毒,转染Mφ,通过激活旁路途径向M2型细胞偏移。脂多糖(LPS)诱导Mφ通过经典途径向M1型巨噬细胞细胞偏移。M1和M2细胞进行混合培养。用qRT-PCR检测TNF-α、IL-1β、TGF-β1、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OP16 Ⅰ/Ⅲ、iNOS、Arg-1和PD-L2的蛋白表达。结果构建ROP16 Ⅰ/Ⅲ重组慢病毒并成功稳转Mφ,观察可见绿色荧光表达;Arg-1、PD-L2蛋白和TGF-β1、IL-10、Arg-1的mRNA表达升高,表明ROP16 Ⅰ/Ⅲ诱导了M2的偏移。LPS刺激后, qRT-PCR检测巨噬细胞的TNF-α和IL-1β mRNA表达上调,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升高,显示M1表型细胞特征。在M1和M2细胞混合培养中,M1型细胞分泌的上述促炎因子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Toxo ROP16 Ⅰ/Ⅲ可驱动巨噬细胞向M2型偏移,能明显下调M1型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oROP16Ⅰ/Ⅲ 经典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与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孔伟伟 邢应如 +5 位作者 胡万发 胡东 吴璇 于莉 汪旻旻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9-332,共4页
探讨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68例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罗氏药敏实验检测MTB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 探讨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68例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罗氏药敏实验检测MTB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MTB临床分离株耐利福平(rpo B)、异烟肼(kat G)、链霉素(rps L)、吡嗪酰胺(pnc A)、乙胺丁醇(emb B)基因突变率,5种耐药基因突变率依次为78. 2%、69. 8%、72. 2%、43. 8%、31. 4%,其中高耐株基因突变率分别为92. 1%、80. 0%、87. 5%、72. 0%、45. 5%。低耐株分别为47. 1%、25. 0%、28. 5%、13. 0%、7. 7%。MTB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密切相关,PCR-SSCP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 B、kat G、rps L、pnc A和emb B基因突变快速、敏感、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敏实验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传脑炎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68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增加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倩云 彭晖 +1 位作者 郑振华 芦宝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蜱传脑炎病毒(TBEV)感染小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68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方法1周龄BALB/c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进行PBS或TBEV颅内注射。感染8 d后处死取一半脑组织固定,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蜱传脑炎病毒(TBEV)感染小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68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方法1周龄BALB/c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进行PBS或TBEV颅内注射。感染8 d后处死取一半脑组织固定,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大脑MCP-1、NF-κB和CD68的表达,镜下观察并统计阳性细胞数量;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P-1和CD68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EV感染后小鼠脑组织MCP-1、NF-κB和CD68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MCP-1在CD68阳性及非阳性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TBEV感染小鼠CD68、NF-κB、MCP-1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脑炎病毒(TBEV)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核转录因子κB(NF-κB) CD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荧光型RT-RA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越 刘伯玉 +7 位作者 任翠平 高勇 朱禹 杨莉 温萌 钱振 芦宝静 柳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0-985,共6页
目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荧光型RT-RA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体外转录SARS-CoV-2的RNA为模板,利用单链DNA结合蛋白、重组酶和DNA聚合酶,在40.5℃恒温下,快速完成orf1ab基因和S基因序列片段的扩增,并用已知新冠核酸阳性和其他呼... 目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荧光型RT-RA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体外转录SARS-CoV-2的RNA为模板,利用单链DNA结合蛋白、重组酶和DNA聚合酶,在40.5℃恒温下,快速完成orf1ab基因和S基因序列片段的扩增,并用已知新冠核酸阳性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分别检测SARS-CoV-2两种基因的所需时长均在20 min以内,检测2种基因的灵敏度均为2拷贝数/反应管,特异性为100%,2种引物的最低检出限3次重复实验扩增反应起峰时间一致,曲线形态接近。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临床标本检测结果符合率高,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RT-RAA 核酸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临床指标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骏 黄升海 钟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在鉴别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9例痰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住院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分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组53例和感染组56例。另选择50...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在鉴别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9例痰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住院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分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组53例和感染组56例。另选择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是否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在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组与感染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TNF-α、IFN-γ、IL-17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TNF-α(r_s=0.241,P=0.012)、IFN-γ(r_s=0.235,P=0.014)、IL-2(r_s=0.249,P=0.009)、IL-4(r_s=0.268,P=0.005)和IL-17(r_s=0.538,P<0.001)存在正相关,与CD3^+(r_s=-0.193,P=0.045)和CD4^+/CD8^+(r_s=-0.302,P=0.001)存在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N-γ(OR=1.420)和IL-17(OR=1.511)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FN-γ、IL-17可作为鉴别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指标,并可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定植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市2015年恙虫病实验诊断及IgG持续时间探索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晓宁 陈振 +2 位作者 刘伯玉 任翠平 柳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8-1831,共4页
建立恙虫病的实验诊断方法,探索IgG抗体维持时间对恙虫病暴发流行的意义。运用巢式PCR(nested-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检测核酸和抗体阳性率及抗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急性期血标本nested-PCR扩增恙虫病56-ku基因核酸阳性率63.4%(14... 建立恙虫病的实验诊断方法,探索IgG抗体维持时间对恙虫病暴发流行的意义。运用巢式PCR(nested-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检测核酸和抗体阳性率及抗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急性期血标本nested-PCR扩增恙虫病56-ku基因核酸阳性率63.4%(149/235),IFA检测恙虫病IgM抗体阳性率86.38%(203/235);双份血清恙虫病IgG抗体效价有4倍及以上下降的占74.46%(35/47)。混合抗原IgM抗体检测敏感性高于nested-PCR;IgG抗体效价≥1∶1 280时,nested-PCR检测阳性率下降;IgG抗体出现早,效价下降快,维持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恙虫病 实验室诊断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9感冒灵颗粒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涛 程茂胜 +2 位作者 袁晓玲 张晓燕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究999感冒灵颗粒在体外抗呼吸道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及CCK-8法,观察在999感冒灵颗粒作用下,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HEp-2细胞的CPE变化情况以及吸光值,从而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直接灭活、抑制吸附、抑制增... 目的探究999感冒灵颗粒在体外抗呼吸道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及CCK-8法,观察在999感冒灵颗粒作用下,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HEp-2细胞的CPE变化情况以及吸光值,从而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直接灭活、抑制吸附、抑制增殖和阻断作用)及不同给药浓度下对RSV的抑制作用。测定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_(50))、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治疗指数(TI)。结果细胞的TC_(50)为25 mg/ml;直接灭活和抑制增殖均对RSV有明显作用(P<0.01);采用直接灭活方式时,其IC50为7.43 mg/ml,TI为3.36;采用抑制病毒增殖时,其IC50为4.42mg/ml,TI为5.66。CCK-8法结果显示,在阻断以及抑制吸附两种给药方式下,病毒抑制率与病毒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999感冒灵颗粒在直接灭活以及抑制病毒增殖两种给药方式下对RS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胞病变法 CCK-8法 感冒灵颗粒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2激活TLR7抑制RSV感染肺泡上皮细胞中IFN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旻旻 孙涛 +1 位作者 袁晓玲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32-1637,共6页
目的探讨非结构蛋白NS2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活化TLR7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RSV感染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RSV感染组、RSV NS2小干扰RNA沉默组(NS2 siRNA+RSV组)及TLR7激动剂组(... 目的探讨非结构蛋白NS2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活化TLR7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RSV感染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RSV感染组、RSV NS2小干扰RNA沉默组(NS2 siRNA+RSV组)及TLR7激动剂组(R848+RSV组)。各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的4、12、24、48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TRIF、TRAF6及p-IκB-α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型干扰素α(IFN-α)、IFN-β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TRIF、TRAF6、p-IκB-α蛋白的表达量较低,经RSV感染之后,随感染时间增加,表达量升高;在NS2siRNA+RSV组三者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上调,但相对于RSV感染组,表达下降,表明RSV NS2可以活化TRIF、TRAF6及p-IκB-α蛋白的表达。RSV感染组及NS2 siRNA+RSV组、IFN-α、IFN-β含量随感染时间增加逐渐升高,4 h开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848+RSV组IFN-α和IFN-β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感染4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2在病毒感染A549细胞过程中激活TLR7,抑制了IFN-α和IFN-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细胞 NS2 呼吸道合胞病毒 Toll样受体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