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组学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盛大平 汪雅婷 +5 位作者 乐建军 张艳丽 江鑫垚 李玉锋 王欣 李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检时收集的抽血样本进行临床生化分析,比较两组间血清K^(+)、Na^(+)、Ca^(2+)、Fe^(2+)、Mg^(2+)含量,采用判别方程、主成分分析法(PCA),判断分析哪种金属离子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大。结果表明,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血钙、铁水平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判别分析,获得判别函数式。将血清中K^(+)、Na^(+)、Ca^(2+)、Fe^(2+)、Mg^(2+)的数据代入进行PCA,绘制并分析PCA载荷因子图,可以判断发现Fe^(2+)对于诊断的价值最大。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较低,同时Ca^(2+)和Fe^(2+)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金属组学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组学在肝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艳丽 毕鹏伟 +4 位作者 江鑫垚 王永安 蒋婷婷 王欣 李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金属组学与医学的交叉结合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以肝癌为例,首先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方法;最后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传统的铂类药物,还发展了钒复合物、钌... 金属组学与医学的交叉结合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以肝癌为例,首先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方法;最后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传统的铂类药物,还发展了钒复合物、钌复合物及砷类药物。金属组学除了用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以预测疗效,如血清Zn与Fe含量的上升,Cu含量下降,提示预后较好。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组学将会在肝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金属组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兔肝脏组织中硒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允凯 曹洪 +2 位作者 毛昌杰 顾志红 汪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6-1467,共2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以含硒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包括酶类和非酶类两大类。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有重要生理意义的硒酶有4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磷脂氢过氧化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硒酶 肝脏组织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测定 氢过氧化物 微量元素 生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组和正常组兔肝脏组织中Zn,Fe,Cu,Mn,Cr,Pb和Cd含量测定和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允凯 曹洪 +2 位作者 毛昌杰 顾志红 汪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42-3145,共4页
讨论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肝脏组织中Zn,Fe,Cu,Mn,Cr,Pb和Cd含量的变化。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获取肝脏,用HNO3-H2O2混合液微波消解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肝脏组织中Zn,Fe,Cu,Mn,Cr,Pb和Cd的含量。正常组肝脏组织Z... 讨论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肝脏组织中Zn,Fe,Cu,Mn,Cr,Pb和Cd含量的变化。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获取肝脏,用HNO3-H2O2混合液微波消解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肝脏组织中Zn,Fe,Cu,Mn,Cr,Pb和Cd的含量。正常组肝脏组织Zn,Fe,Cu,Mn,Cr,Pb和Cd含量分别为137.6,362.3 14.39,9.599mg.kg-1和159.3,355.0,290.0μg.kg-1,高脂组肝脏组织Zn,Fe,Cu,Mn,Cr,Pb和Cd含量分别为86.09,277.1,11.07,5.366mg.kg-1和115.2,286.0,210.5μg.kg-1。高脂兔肝脏Zn,Fe,Cu,Mn,Cr,Pb和Cd含量降低,可能与食物摄取和脂蛋白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组 正常组 肝脏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2-吡啶基)苯乙烯基]-N,N-二正丁基苯胺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月礼 王欣 +1 位作者 赵祖志 韦文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合成了具有D-π-A型结构的含吡啶基的新型有机化合物4-[4-(2-吡啶基)苯乙烯基]-N,N-二正丁基苯胺,其结构经元素分析、UV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利用单光子液体荧光光谱、单光子荧光量子产率、固体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探讨了它的光学性... 合成了具有D-π-A型结构的含吡啶基的新型有机化合物4-[4-(2-吡啶基)苯乙烯基]-N,N-二正丁基苯胺,其结构经元素分析、UV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利用单光子液体荧光光谱、单光子荧光量子产率、固体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探讨了它的光学性质。该分子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50 41(3)nm,b=1.457 46(4)nm,c=1.515 98(4)nm,Z=4,V=2.330 68(11)nm3,R1=0.096 2,wR2=0.263 0。通过研究发现,目标化合物平面性好,分子为D-π-A型结构,分子间有CH幆π相互作用,使得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D-π-A结构 光学性质 平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维甲酸治疗组兔肝脏中硒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允凯 韦文美 +2 位作者 王虎 顾志红 汪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0-361,共2页
在生物体内,硒的生物效应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硒的抗氧化性,人们已发现多种疾病与体内活性氧特别是氧自由基有密切关系,如癌症、白内障、动脉硬化、胆色素类结石、克山病等,人的衰老也与活性氧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硒含量 维甲酸 肝脏 治疗 测定 生物体内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肝脏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允凯 杨信尊 +4 位作者 李静 陈悦然 韦文美 顾志红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7-1269,共3页
用高脂饮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瑞舒伐他汀建立治疗组模型,获取肝脏,用硝酸、过氧化氢混合液微波消解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肝脏组织中硒的含量。正常组、高脂组和治疗组硒在肝脏组织中含量分别为3.307 5、2.139 1和1.928 6... 用高脂饮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瑞舒伐他汀建立治疗组模型,获取肝脏,用硝酸、过氧化氢混合液微波消解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肝脏组织中硒的含量。正常组、高脂组和治疗组硒在肝脏组织中含量分别为3.307 5、2.139 1和1.928 6 mg/kg。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肝脏硒含量比高脂组硒平均含量下降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抗菌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雪 石皖荣 +5 位作者 杨伟杰 何韬 胡阳生 王珊珊 韦文美 秦宜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1-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抗菌肽(Lfcin B)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Lfcin B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24、48和72h细胞增殖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变化。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抗菌肽(Lfcin B)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Lfcin B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24、48和72h细胞增殖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变化。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变化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MGC803细胞中的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Lfcin B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促进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凋亡,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P<0.01);Lfcin B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 mRNA表达,同时促进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并且随着Lfcin B浓度的增高相关基因下降或上升越明显(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Lfcin B能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其变化规律与mRNA相同(P<0.05,P<0.01)。结论 Lfcin B通过调控相关基因,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cinB MGC803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六肽增加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恰 阮昕 +3 位作者 汪慎燚 席浩 韦文美 秦宜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研究乳源六肽(PGPIPN)促进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DDP)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敏感细胞株COC1和耐DDP的耐药细胞株COC1/DDP,用CCK8法检测其在DDP作用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DDP在作用24、48、72 h的半抑制浓度(IC_(5... 目的研究乳源六肽(PGPIPN)促进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DDP)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敏感细胞株COC1和耐DDP的耐药细胞株COC1/DDP,用CCK8法检测其在DDP作用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DDP在作用24、48、72 h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不同浓度的PGPIPN联合DDP(IC_(50))分别作用COC1和COC1/DDP 24、48、72 h,CCK8法检测其对生长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卵巢癌细胞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IPN联合DDP组同单独使用DDP组相比,人卵巢癌细胞敏感株COC1和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抑制率与凋亡率均增加,增加的幅度与PGPIPN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PGPIPN对耐药株COC1/DDP效果高于敏感株COC1。PGPIPN增加人卵巢癌细胞对DDP敏感性在作用48 h时效果最好,对COC1/DDP和COC1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6.8%和62.3%,凋亡率最高分别为67.4%和45.4%,显著高于单独DDP作用(P<0.01)。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C1和COC1/DDP的ERCC1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在DDP联合不同浓度PGPIPN作用下ERCC1基因的表达均低于单独使用DDP组,COC1/DDP中ERCC1基因表达量随着PGPIPN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尤其是对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ERCC1基因表达最为显著,显著高于单独DDP作用(P<0.05,P<0.01)。敏感细胞株COC1细胞中ERCC1基因的表达受PGPIPN的影响不如COC1/DDP明显,只是在高剂量(1×10^(-2)g/L)时,ERCC1基因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PGPIPN能增加人卵巢癌细胞对DDP敏感性,其可能是通过调低ERCC1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PIPN 人卵巢癌细胞 ERCC1基因 细胞调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朱小欢 尹倩倩 +4 位作者 鲍莹莹 代芳 张楠 鲁云霞 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基础饲料组(SHAM组)、假手术高脂饲料组(HFD组)、去卵巢基础饲料组(OVX组)和去卵巢高脂饲料组(OVX-HFD组)。HFD组和OVX-HFD组予30%高脂饲料喂养28...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基础饲料组(SHAM组)、假手术高脂饲料组(HFD组)、去卵巢基础饲料组(OVX组)和去卵巢高脂饲料组(OVX-HFD组)。HFD组和OVX-HFD组予30%高脂饲料喂养2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右股骨和腰椎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左股骨钙、磷和羟脯氨酸含量,测量右股骨远端骨小梁HE染色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血清TRAP显著升高(P=0.000),股骨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加(P=0.035),股骨BMD和BMC、股骨弹性载荷和最大载荷、股骨羟脯氨酸和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FD组血清N-MID-OT和TRAP显著升高(P=0.007、0.000),股骨和腰椎BMD、BMC显著增加(P<0.05,P<0.01),股骨弹性载荷和最大载荷、钙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与OVX组比较,OVX-HFD组血清N-MIDOT和TRAP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和腰椎BMD、BMC、股骨弹性载荷和最大载荷、钙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 30%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高脂饮食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生物力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衍生物逆转高水平胰岛素对胃癌细胞BGC-823迁移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王陈 胡安拉 +2 位作者 赵奇红 汪渊 张素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90-1396,共7页
目的探讨高水平胰岛素条件下全反式视黄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胃癌细胞BGC-823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刺激BGC-823细胞,CCK-8法检测胰岛素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然... 目的探讨高水平胰岛素条件下全反式视黄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胃癌细胞BGC-823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刺激BGC-823细胞,CCK-8法检测胰岛素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然后采用等同人高胰岛素血症水平(≥0.5 ng/ml)而对BGC-823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的胰岛素剂量(<10.0 ng/ml),联合ATPR处理BGC-823细胞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明确BGC-823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与细胞迁移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5、5.0 ng/ml胰岛素作用48 h后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而10.0 ng/ml胰岛素能够促进BGC-823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5.0 ng/ml胰岛素明显促进BGC-823细胞的迁移能力;但是,联合ATPR后能够抑制胰岛素对BGC-823迁移的促进作用,作用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抑制剂ML-7类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胰岛素促进MLCK蛋白表达且下调胃特异性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18的表达,而ATPR联合处理后能抑制MLCK并促进Claudin 18蛋白的表达。结论ATPR可逆转高水平胰岛素对胃癌细胞BGC-823迁移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胰岛素对MLCK和Claudin 18的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R 胃癌 迁移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NFATc1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运转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12
作者 徐光瑶 黄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根据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利用shRNA转染细胞干涉NFATc1表达,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各表型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NFATc1高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取临床结肠... 目的根据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利用shRNA转染细胞干涉NFATc1表达,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各表型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NFATc1高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取临床结肠癌患者术后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NFATc1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将shRNA转染结肠癌细胞干涉NFATc1后,利用CCK-8测定NFATc1干涉后的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克隆形成实验预测NFATc1干涉后结肠癌细胞成瘤潜力;利用碘化丙锭染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利用qPCR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生存曲线显示NFATc1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临床结肠癌组织NFATc1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干涉NFATc1导致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降低,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减弱,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停滞。qPCR结果表明干涉NFATc1后,多个关键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转录活性明显上升。结论NFATc1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转录活性促进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ATc1 结肠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干扰LMO4对皮肤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3
作者 项明华 郭立钰 +2 位作者 涂珍珍 王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运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DNA转染皮肤鳞癌细胞,以靶向干扰LIM结构域蛋白4(LMO4)表达,探讨转录因子LMO4在皮肤鳞癌中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的分子表达。利用经典... 目的运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DNA转染皮肤鳞癌细胞,以靶向干扰LIM结构域蛋白4(LMO4)表达,探讨转录因子LMO4在皮肤鳞癌中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的分子表达。利用经典方法制备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含有靶向干扰LMO4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皮肤鳞癌细胞A431。采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MO4在皮肤鳞癌组织和A431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磷酸钙纳米颗粒与DNA的最佳包裹比例为10∶1。此纳米颗粒包裹的DNA可以有效转染A431细胞并有效干扰LMO4表达,与脂质体转染后的干扰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在A431细胞中干扰LMO4后的24、36和48 h,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干扰组G_(0)/G_(1)期细胞为39.82%±1.86%,与对照组G_(0)/G_(1)期细胞(30.76%±1.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扰组的S期细胞为39.56%±0.65%,与对照组的S期细胞(50.65%±0.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扰LMO4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周期素蛋白激酶2(CDK2)的表达。结论磷酸钙纳米颗粒能有效包裹DNA,并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干扰LMO4表达可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CDK2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纳米颗粒 LMO4 皮肤鳞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14
作者 项明华 涂珍珍 +1 位作者 王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IM结构域蛋白4(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系MEL)中克隆小鼠Lmo4的cDNA,并亚克隆到含有小鼠胎肝激酶-1(Flk-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IM结构域蛋白4(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系MEL)中克隆小鼠Lmo4的cDNA,并亚克隆到含有小鼠胎肝激酶-1(Flk-1)启动子驱动表达Gfp的载体(pFG),构建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载体pFLG。将表达载体转染mESC,通过遗传霉素(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将这些mESC在体外进行自我分化,以形成4 d和10 d的胚胎体(EB),并进行成血管细胞的集落细胞形成实验(BL-CFC);以10 d-EB进行新生血管出芽实验,观察和分析出芽长短、数目;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或定量RT-PCR方法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R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表达载体pFLG。通过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这些mESC通过自我分化形成4 d-EB和10 d-EB,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B内均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mESC相比,4 d-EB和10 d-EB的LMO4的表达显著增加。过量表达LMO4的mESC/pFLG产生BL-CFC效率为(7.70%±1.27%),而mESC/pFG细胞产生BL-CFC效率为(1.15%±0.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定量RT-PCR结果显示,Flk-1、C-kit、Tie-2、Ve-cad基因在10 d-EB/pFLG中的表达,均较10 d-EB/pFG中表达增加2倍以上。新生血管出芽实验结果显示,10 d-EB/pFLG的新生血管数量和长度均较10 d-EB/pFG增加(P<0.05)。结论过量表达LMO4促进mESC形成成血管细胞,并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和血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胚胎体 成血管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