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科大学在校生亚健康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从云 陶芳标 +2 位作者 吴强 万宇辉 王润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250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评定亚健康状态和述情障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250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评定亚健康状态和述情障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医学生亚健康状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结果男生躯体、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7.7%、5.9%,女生分别为8.6%、5.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中,述情障碍及其3个因子与躯体和心理亚健康显著相关(除外向性思维和心理亚健康);在控制人口统计学指标等混杂因素后,躯体亚健康状态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高,述情障碍得分>P75为其危险因素(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是躯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P<0.01);心理亚健康状态以5年制临床相关专业最低,父亲和自己生活的家庭类型、识别情感不能得分>P50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亚健康状态在医学生中十分常见,述情障碍可能是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情绪障碍 学生 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人格之间关系
2
作者 王静 谢宜鹏 臧桐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调查 安徽 大学生 学习情况 人格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鉴定及蜱携带无形体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雪 Lerato Khakhane +8 位作者 陆皖晴 吴鑫云 宋芳菲 新宇 张莹莹 邢晨 徐可瀚 何茂章 柳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设计蜱特异性引物进行蜱种分子生物学鉴定。设计无形体16S rRNA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检测单只蜱虫无形体携带情况。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结果安徽省金寨县微小扇头蜱占18.8%(18/96)、长角血蜱占81.2%(78/96),含山县、巢湖市均为长角血蜱,旌德县均为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携带无形体阳性率为30.9%(102/330),包括牛无形体1.8%(6/33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21.8%(72/330)和一种uncultured无形体7.3%(24/330),微小扇头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3.6%(18/132)。牛无形体和未培养无形体在游离蜱检测出,在24.4%的寄生蜱和15.8%的游离蜱检测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论安徽省调查县的蜱种包括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及其游离蜱和寄生蜱均携带无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种鉴定 长角血蜱 微小扇头蜱 无形体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昆布多糖对C57BL/6小鼠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蕾 张素梅 +7 位作者 杨振 胡韦康 白红枚 周文静 王子涵 李名聪 张胜权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探讨昆布多糖(LAM)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LAM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模型(Model)、昆布多...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探讨昆布多糖(LAM)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LAM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模型(Model)、昆布多糖治疗(LAM)组,每组8只小鼠。在建模8周后,LAM组接受为期4周的LAM腹腔注射治疗。记录3组小鼠血糖体质量变化,HE染色检查视网膜病变情况,采用RNA-seq挖掘STZ及LAM作用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键差异基因(DEGs)。结果使用STZ可以成功建立DR模型,而LA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并改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结构疏松的病理形态。经过RNA-seq对DEG挖掘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视网膜共有214个DEGs,通过富集分析发现DR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加重病变程度。Model组与LAM组小鼠视网膜共有DEGs 42个,富集后显示LAM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通路改善其病变程度。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FBJ骨肉瘤致癌基因(Fos),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盐诱导激酶1(Sik1)受STZ调节,而LAM能显著回调其表达,可能与LAM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密切相关。结论DEG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LAM可以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通路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Egr1、Fos、Nr4a1、Sik1是LAM治疗STZ诱导DR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昆布多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57B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FAM134B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山 王弦 +1 位作者 卫晶晶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333,共8页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FAM134B对HCC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FAM134B在HCC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70.0%(42/60)和40.0%(24/60)。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FAM134B在HCC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与患者脉管侵犯、肿瘤最大径和早期复发呈正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表明FAM134B的高表达是HCC患者的不良预后(P均<0.05)和高复发风险的独立预后因子(P均<0.05)。体外实验表明,敲低FAM134B可抑制HC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P均<0.05)。运用TCGA数据库行GSEA分析,结果显示FAM134B的表达与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结论FAM134B高表达可能是HCC高复发风险和不良预后的标志物,有望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FAM134B 预后 侵袭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控蛋白与核因子κB在急性MDMA染毒心肌细胞钙失衡中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王荣帅 黄锶哲 +6 位作者 王云云 邓燕飞 丁自娇 张杰 刘勇 任亮 刘良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159,共9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响,探讨MDMA致心肌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急性MDMA染毒模型,并设立对照组。MDMA染毒组分为10、100和1000μmol/L 3个浓度组,染毒1 h后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测定细胞毒性及钙信号的变化特征,并检测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及Cav1.2的变化。使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DMA染毒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ammonium,PDTC)、蛋白质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干预后NF-κB的活性变化和核蛋白p-p65(Ser311)、PKCζ的表达变化,并观察PDTC干预后MDMA染毒对心肌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及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和Cav1.2的变化。结果急性MDMA染毒后心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细胞质内钙离子振荡波形呈不规则改变,振荡波幅增大,波动剧烈,频率不规则,相对光密度值波动幅度增大;心肌细胞内RyR2、SERCA2a及NCX1表达增加,Cav1.2、PLN表达下降。急性MDMA染毒可增加NF-κB活性,PDTC及CHE干预后可抑制NF-κB活性。在MDMA染毒组中,PKCζ及核蛋白p-p65(Ser311)表达均有所增加,并可被CHE抑制。PDTC干预阻断NF-κB后,染毒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波幅较MDMA染毒组降低,RyR2、SERCA2a、NCX1表达下降,PLN无明显变化,而Cav1.2表达增加。结论MDMA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这一过程参与心肌毒性作用,其机制与心肌细胞内钙调控蛋白的变化有关,主要与RyR2表达增加相关;MDMA可通过PKCζ-NF-κB途径上调细胞内NF-κB活性,并作用于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加剧急性MDMA染毒时的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3 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细胞毒性 钙稳态 钙调控蛋白 核因子ΚB 蛋白质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通过调控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缓解束缚应激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
7
作者 陈昌锋 方勤 +2 位作者 高银环 王烈成 陈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2-968,共7页
目的探究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调控丰富环境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3组:正常组(CON)、束缚组(RS)和丰富环境组(RS+EE),8只/组。CON组正常实验室环境饲养,RS组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RS+EE组在给与... 目的探究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调控丰富环境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3组:正常组(CON)、束缚组(RS)和丰富环境组(RS+EE),8只/组。CON组正常实验室环境饲养,RS组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RS+EE组在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的同时EE下饲养。利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样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ACC区c-Fos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实验检测小鼠PynACC兴奋性的变化,进一步检测PynACC的mEPSC和mIPSC的发放频率和幅度,以评估突触传递的变化。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在开臂的停留时间减少(P<0.01),进入开臂的次数减少(P<0.05);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在开臂的停留时间增加(P<0.01),进入开臂的次数增加(P<0.05);旷场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移动时间减少(P<0.01),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减少(P<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移动时间增加(P<0.01),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增加(P<0.05)。免疫荧光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ACC区c-Fos表达增加(P<0.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前扣带回皮层c-Fos表达减少(P<0.01)。膜片钳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PynACC动作电位发放增多(P<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PynACC动作电位发放减少(P<0.05);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PynACC的mEPSC频率增加(P<0.05);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PynACC的mEPSC频率降低(P<0.05),而幅度均没有变化;mIPSC的频率和幅度均没有变化。结论丰富环境降低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前扣带回皮层 锥体神经元 焦虑 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代谢适应与治疗抵抗:挑战与前景
8
作者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77,共5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转移和耐药仍然是系统治疗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代谢改变是肿瘤的核心特征,乳腺癌细胞通过重编程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方式改变营养获取途径,进而满足快速增殖和适应转移部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转移和耐药仍然是系统治疗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代谢改变是肿瘤的核心特征,乳腺癌细胞通过重编程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方式改变营养获取途径,进而满足快速增殖和适应转移部位新环境的能量需求,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耐药密切相关。本文围绕乳腺癌的代谢重塑特征、代谢适应促进治疗抵抗的机制,以及靶向代谢脆弱性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进行综述,重点探讨能量代谢、胆固醇和谷氨酰胺代谢在乳腺癌侵袭转移和耐药中的作用。深入探究乳腺癌的代谢适应机制,精准监测代谢物动态变化,能够为新兴代谢疗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侵袭转移 代谢重编程 治疗抵抗 代谢靶点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
9
作者 余孝海 金宇 +2 位作者 孙敏琼 从辉 郭欠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脑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药组(TFR 50、100和200 mg/kg组),... 目的: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脑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药组(TFR 50、100和200 mg/kg组),MCAO组与TFR 50、100和200 mg/kg组行缺血再灌注手术,TFR 50、100和200 mg/kg组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后,连续14 d给予TFR灌胃;14 d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脑损伤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脑血流图观察脑血流,试剂盒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异常,脑组织微观结构受损严重,脑组织形态学和脑血流变化明显,LDH、NSE的活性升高;IL-1和IL-6水平升高,MDA含量升高,SOD、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与MCAO组相比,TFR 50、100和200 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异常恢复,脑组织微观结构受损减轻,LDH、NSE的活性降低;IL-1和IL-6水平降低,MDA含量降低,SOD、NOS活性和NO含量升高。结论:杜鹃花总黄酮可保护脑缺血缺氧性损伤,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调控脂质代谢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佳健 郭梦茹 +1 位作者 梅金玉 陈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可能通过调控Lcn2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8周龄♂C57BL/6J小鼠用普通维持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小鼠用高脂饲料喂养,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alB组。在饲养8周后,SalB组小鼠用SalB灌胃,低...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可能通过调控Lcn2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8周龄♂C57BL/6J小鼠用普通维持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小鼠用高脂饲料喂养,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alB组。在饲养8周后,SalB组小鼠用SalB灌胃,低剂量为15 mg·kg^(-1)·d^(-1),高剂量为30 m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肝脏转录组测序结果揭示模型组和SalB组的差异表达基因,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肝组织的脂质、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RT-qPCR检测Lcn2、SREBP-1C以及脂质合成相关酶的mRNA水平。体外实验,用棕榈酸(PA)诱导L02和LX-2细胞24 h建立NAFLD模型,用SalB(30μmol·L^(-1))和PA(0.2 mmol·L^(-1))共孵育检测SalB体外改善NAFLD的情况。试剂盒检测L02细胞TC、TG的含量,细胞油红O染色试剂盒检测L02细胞的脂质积累,RT-qPCR检测LX-2细胞Lcn2、SREBP-1C以及脂质合成相关酶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肝脏的生化指标异常,肝组织脂质、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出现大面积脂肪空泡和大量的脂质沉积,PA诱导的L02细胞也出现大量的脂质积累,在SalB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SalB可以调控肝脏脂质代谢和炎症。肝脏和LX-2细胞mRNA水平显示模型组Lcn2、SREBP-1C以及脂质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明显上调,SalB干预后均能降低这些基因的表达。结论丹酚酸B可以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Lcn2、SREBP-1C和脂质合成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B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质代谢 Lcn2 SREBP-1C 脂质合成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i临床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学婉 吴妍 +1 位作者 郭沫 高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都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然而心脏组织并不表达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SGLT-2i临床心血管获益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综述拟概述SGLT-2i在临床试验中的心血管获益以及国内外HF指南的推荐建议,进一步阐述SGLT-2i介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力衰竭 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T14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政 张曼曼 +2 位作者 周静妮 郭欠影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5-815,共11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KRT14 mRNA在BLBC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检测KRT14在BLBC和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KRT14 mRNA在BLBC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检测KRT14在BLBC和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乳腺癌细胞中分别构建KRT14过表达和敲低模型,使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通过WB和免疫荧光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无翼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细胞性骨髓细胞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1(c-Myc)的表达和β-catenin的细胞定位,并使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验证KRT14的作用机制。结果KRT14在BLBC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或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P<0.05),并与T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KRT14过表达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反之则减弱(P<0.01)。KRT14过表达能够增加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Wnt1、MMP7和c-Myc的表达水平,并且抑制该通路后可消除KRT14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T14 乳腺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CAN、THBS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关系
13
作者 武胤彤 方艳 +5 位作者 彭薇 汪树静 黄山 王弦 虞红珍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 VCAN)、血小板反应蛋白2(thrombospondin 2, THBS2)的表达及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 VCAN)、血小板反应蛋白2(thrombospondin 2, THBS2)的表达及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提取PTC单细胞测序数据,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CAFs相关基因,并对与CAFs相关的枢纽基因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0例PTC组织中VCAN、THBS2和α-SMA的表达,采用Masson染色法评估肿瘤间质纤维化程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CAN、THBS2位于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与CAFs相关性最强模块的交集核心基因中,与CAFs显著相关,富集分析显示VCAN、THBS2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相关通路。PTC中CAFs的增生率为83.1%(108/130),VCAN、THBS2阳性率分别为96.9%(126/130)、75.4%(98/130)。PTC的间质纤维化指数中位数为32.4,四分位距为22.7~50.0。CAFs的高度增生与淋巴结转移(P<0.001)、高TNM分期(P<0.05)呈正相关,并且与PTC的组织学亚型相关。VCAN表达、THBS2表达及PTC间质纤维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01,P<0.05,P<0.001),并且THBS2表达及PTC间质纤维化程度与PTC的组织学亚型相关。肿瘤间质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与VCAN及THBS2的免疫反应评分(IRS)均呈正相关(r_(s)=0.713,P<0.001;r_(s)=0.646,P<0.001)。PTC中Masson染色面积百分比与肿瘤间质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VCAN及THBS2的IRS均呈正相关(r_(s)=0.892,P<0.001;r_(s)=0.729,P<0.001;r_(s)=0.616,P<0.001)。结论 VCAN与THBS2可作为评估PTC侵袭性与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物;VCAN、THBS2与CAFs的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究PT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VCAN THB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
14
作者 周晓晓 徐彩仙 +5 位作者 汪桂琴 洪强 陶千山 李丛 王会平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7-139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3 Gy组(n=9)、4 Gy组(n=9)、5 Gy组(n=10)。3 Gy、4 Gy、5 Gy组指经过相应剂量的X射线辐照并在辐照后4 h...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3 Gy组(n=9)、4 Gy组(n=9)、5 Gy组(n=10)。3 Gy、4 Gy、5 Gy组指经过相应剂量的X射线辐照并在辐照后4 h内尾静脉输注0.2 mL DBA/2小鼠胸腺、脾脏细胞混合悬液,浓度为1×107个/mL。对照组不经过X射线辐照,并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BALB/c小鼠经眼眶静脉丛采血,用小鼠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统计各组生存率。实验终点,取小鼠胫骨做苏木精-伊红染色(HE),同时取股骨做骨髓涂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5 Gy组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3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但血小板恢复较快,造模第17天恢复正常水平。观察期内小鼠无死亡。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比值正常,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HE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髓组织致密,组织中充满血细胞。4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且一直维持到观察终点。观察期内生存率为90%。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增生降低。HE结果表明骨髓组织较少脂肪浸润。5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但红细胞在24 d恢复正常水平。观察期内生存率为50%。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小粒空虚,造血细胞减少,多呈非造血细胞。HE结果表明5 Gy组骨髓组织严重脂肪浸润,几乎无幼稚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流式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比例增加。ELISA结果显示负造血调控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升高。结论不同剂量的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均可导致小鼠外周血RBC、WBC、PLT降低。结合骨髓形态学、骨髓HE染色和免疫学相关指标,5 Gy X射线联合2×106个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可用于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体淋巴细胞 X射线 外周血 生存率 骨髓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通过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缓解番泻叶诱导小鼠腹泻的机制
15
作者 周晴 吴嘉敏 +8 位作者 郭沫 赵耀宇 黄磊 葛菲 杨磅礴 秦远远 王宇 郭军 高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06-1914,共9页
目的探究大蒜素对番泻叶致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洛哌丁胺阳性对照组(2 mg·kg^(-1))、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1))。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究大蒜素对番泻叶致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洛哌丁胺阳性对照组(2 mg·kg^(-1))、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番泻叶水提物灌胃的方法复制小鼠腹泻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以稀便率、腹泻指数、5 h内不同时间点累计稀便次数和小肠推进率作为腹泻指标。ELISA检测血清中TNF-ɑ、IL-6含量;Griess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比色法检测回肠和结肠组织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HE染色法及RT-qPCR评估回肠和结肠组织屏障病理变化及相关mRNA表达情况。结果大蒜素可改善番泻叶致腹泻小鼠腹泻症状,降低稀便率、腹泻指数、5 h内不同时间点累计稀便次数和小肠推进率,保护小鼠肠道黏膜,降低血清TNF-ɑ、IL-6及肠组织MDA含量,升高血清NO含量及肠组织SOD、CAT活性,上调肠组织中AQP1、AQP4及ZO-1的mRNA表达。结论大蒜素对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有明显的实验治疗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升高NO含量、上调水通道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腹泻 番泻叶 抗炎 抗氧化 水通道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的教学实践
16
作者 姚湧 刘淼 +1 位作者 沈际佳 计永胜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是医学院校留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项目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描述当前医学高等院校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徽医科大学近几年对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进行了多方位提升改...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是医学院校留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项目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描述当前医学高等院校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徽医科大学近几年对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进行了多方位提升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增强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该项目为例,探索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线下课程建设道路,以期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医学教育 人体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NMR图谱鉴别安徽金寨产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允凯 王欣 +2 位作者 王虎 陈先良 陈飞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提取物的核磁共振图谱,比较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异同。方法采用不同溶剂微波提取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提取物进行1H-NMR研究,从而实现灵芝孢子粉1H-NMR图谱解析。结果三氯甲烷提取物的1H-NMR图谱基本相同,而...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提取物的核磁共振图谱,比较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异同。方法采用不同溶剂微波提取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提取物进行1H-NMR研究,从而实现灵芝孢子粉1H-NMR图谱解析。结果三氯甲烷提取物的1H-NMR图谱基本相同,而水提取物的1H-NMR图谱存在差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灵芝孢子粉与破壁灵芝孢子粉的鉴别;对探讨灵芝孢子粉和破壁灵芝孢子粉的药理作用以及灵芝孢子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灵芝孢子粉 破壁灵芝孢子粉 ^1H-NMR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表达的提升及酶学性质研究
18
作者 沈悦 郑红 范新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5-1372,共8页
目的探究提升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的方法并测定其酶学性质。方法合成ChKRED20基因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增减和改变His-tag位置、改变发酵条件等研究蛋白可溶性,并进一步优化诱导时间、温度及异丙基硫代... 目的探究提升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的方法并测定其酶学性质。方法合成ChKRED20基因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增减和改变His-tag位置、改变发酵条件等研究蛋白可溶性,并进一步优化诱导时间、温度及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等以提升重组蛋白的表达,随后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利用ChKRED20原核表达菌株,在大肠埃希菌表达体系内去除His-tag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以获得最优可溶蛋白表达;无His-tag ChKRED20比携带N端和C端His-tag的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77和1.28倍;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8.0;且该酶在较高温度下、碱性环境中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结论去除His-tag及优化发酵条件可以大大提升ChKRED20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还原酶 ChKRED20 HIS-TAG 酶学性质 大肠埃希菌 蛋白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NK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孙鑫 刘业海 郑美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PTC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PTC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评估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 HC)和PT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NK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对比Treg细胞的表型(ICOS、PD-1、Lag3)和IL-10分泌能力;分析NK细胞效应功能(TNF-α、IFN-γ、Granzyme B、Perforin)的改变;流式微球阵列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分析Treg细胞和NK细胞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PTC组织中炎细胞浸润水平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与HC相比,PTC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百分比[(6.86±3.10)%]和绝对计数[(4.97±2.82)×10^(6)个/mL]明显增加,且分泌IL-10的能力[(7.18±3.57)%]增强,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有关;相反,PTC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百分比[(16.56±8.44)%]和绝对计数[(3.29±3.12)×10^(6)个/mL]降低,效应功能下降;PTC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与Treg细胞的比值(2.49±1.60)下降,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4,r=-0.625);PTC患者血清中IL-10的浓度升高[(1.30±1.09) pg/mL],并与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TC患者经1,25-(OH)_(2)-D_(3)治疗后,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百分比[(7.01±2.13)%]和绝对计数[(4.27±1.62)×10^(6)个/mL]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1.27±0.09) pg/mL]明显下降,而循环NK细胞的百分比[(20.6±6.72)%]和绝对计数[(5.63±2.93)×10^(6)个/mL]显著增加。结论 PTC患者呈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Treg细胞与NK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与P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提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TREG细胞 NK细胞 IL-10 1 25-(OH)_2-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T1敲除减弱丹酚酸B抑制pERK抗肾纤维化作用
20
作者 李玉轩 王莹莹 +2 位作者 陶慧敏 江洁美 杨雁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46-2052,共7页
目的 探讨MST1敲除减弱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抑制pERK抗肾纤维化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用XMU-XP-1(10μmol·L^(-1))抑制剂刺激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体内实验用DEN/CCl_(4)/C_(2)H_(5)OH(DCC)诱导野生型(WT)... 目的 探讨MST1敲除减弱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抑制pERK抗肾纤维化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用XMU-XP-1(10μmol·L^(-1))抑制剂刺激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体内实验用DEN/CCl_(4)/C_(2)H_(5)OH(DCC)诱导野生型(WT)和MST1全身性基因敲除小鼠(MST1^(-/-))肾纤维化模型,用Sal B (15 mg·kg^(-1)·d^(-1),ig)干预。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α-SMA和pERK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pERK蛋白表达。结果体外结果表明,Sal B可以抑制pERK蛋白表达。体内结果表明,Sal B可以改善DCC诱导的肾组织病理损伤,抑制α-SMA、pERK蛋白表达;MST1^(-/-)加重病理损伤,明显上调α-SMA、pERK蛋白的表达。结论 Sal B通过抑制ERK蛋白的磷酸化,降低XMU-MP-1对HK-2细胞的刺激作用;Sal B通过抑制α-SMA蛋白、ERK蛋白的磷酸化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并且MST1^(-/-),加重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上调α-SMA、pERK蛋白的表达,进而减弱Sal B的抗肾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HK-2 肾纤维化 MST1 基因敲除 MAPK/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