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市区≥60岁老人COVID-19疫苗接种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武道荣 闫雪波 +4 位作者 方磊 王鹏 冯开俊 李睿 宋秋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了解合肥市≥60岁老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分析目前影响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因素。方法选择合肥市区≥60岁老人,通过使用网络调查问卷方法开展疫苗接种... 目的了解合肥市≥60岁老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分析目前影响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因素。方法选择合肥市区≥60岁老人,通过使用网络调查问卷方法开展疫苗接种意愿调查,了解≥60岁老人接种COVID-19疫苗的意愿率,对COVID-19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老人们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实际接种率及未接种原因。结果合肥市区≥60岁老人接种COVID-19疫苗意愿率为76.8%,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慢性基础疾病、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均不影响老人接种COVID-19疫苗意愿;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COVID-19、担心COVID-19疫苗副作用及有效性、认为国内安全不需接种、受近期市内新增病例影响为影响COVID-19疫苗接种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追踪调查结果显示,208例老人已接种新冠疫苗,实际接种率为46.2%,计划过段时间再接种、认为≥60岁人群疫苗接种尚未开放、有多种基础疾病被告知暂不能接种、认为天气炎热身体不方便长时间排队为目前60岁以上老人尚未接种疫苗的前四位原因。结论广泛开展≥60岁老人COVID-19疫苗接种安全性、有效性及COVID-19疫苗知识及政策的宣传、严格把握老人接种禁忌、增加疫苗接种工作的人力物力、加快疫苗生产对提高疫苗接种意愿率及实际接种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岁以上 COVID-19 疫苗 接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水平在ICU重症肺炎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武道荣 闫雪波 +1 位作者 闻婷玉 宋秋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9-1535,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重症肺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9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入ICU及治疗2... 目的探讨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重症肺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9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入ICU及治疗24 h后的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析血清SLPI与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TNF⁃α、IL⁃8的相关性;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对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存活组,余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TNF⁃α、IL⁃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存活组治疗后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均高于死亡组,血清TNF⁃α、IL⁃8均低于死亡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SLPI与TNF⁃α、IL⁃8呈负相关(r=-0.583、-0.672,P<0.001);而与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呈正相关(r=0.527,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是重症肺炎28 d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后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3、0.968,血清SLPI<87.59 ng/mL、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835.68 ng/mL时患者预后差(P<0.05);二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AUC为0.991(P<0.05)。结论SLPI是重症肺炎的保护因素,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或可作为重症肺炎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的预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冯开俊 宋秋鸣 +1 位作者 武道荣 薛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LCR)联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入院后6、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LCR)联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入院后6、24 h检测Pcv⁃aCO2、ScvO2,且均计算入院6、24 h的LCR。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统计预后情况;对比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Pcv⁃aCO2、ScvO2、LCR及其变化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联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14%;预后不良患者入院后6、24 h Pcv⁃aCO2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入院后6、24 h ScvO2及LcR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入院后24 h Pcv⁃aCO2低于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 ScvO2高于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 LCR高于入院后6 h;预后不良患者Pcv⁃aCO2、ScvO2、LCR变化率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aCO2、ScvO2、LCR变化率预测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的Cut⁃off值分别为10.32%、4.69%、32.25%,三者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与单独预测相似,三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高,采用Pcv⁃aCO2、ScvO2、LCR变化率联合预测预后不良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 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饱和度 乳酸清除率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