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萍 陈叶俊 刘安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69,共7页
目的:识别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护理学会平台共抽取安徽省333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士的压力感知、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结果:发现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4个类别:高要求低压力组(34%,11... 目的:识别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护理学会平台共抽取安徽省333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士的压力感知、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结果:发现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4个类别:高要求低压力组(34%,11401人),稳定型中压力组(48%,16179人),低紧张高失控组(8%,2582人)和高紧张低失控组(10%,3168人)。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月收入、工作年限、子女数、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是护士知觉压力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高要求低压力组、稳定型中压力组、低紧张高失控组和高紧张低失控组4个潜在类别,识别潜在类别有助于评估护士感知压力增加的风险,根据不同类型的护士知觉压力感知特点开展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降低护士的压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知觉压力 职业认同感 心理资本 影响因素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口腔特殊环境的水凝胶创面敷贴设计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瑞 潘钊 邹多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微生物富集的动态环境下,伤口敷贴如何保持性能稳定仍面临巨大挑战。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及性能多样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口腔创面保护及修复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水凝胶敷贴克服口腔特殊环境实现持久黏附及功能发挥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理想的口腔创面屏障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创面 水凝胶敷贴 湿态粘接 机械性能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调控lncRNA KCTD13-DT对口腔鳞癌的影响
3
作者 李文丽 朱友明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9-1768,共10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ncRNA KCTD13-DT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作用机制及与转录因子c-Myc的潜在相互作用,为OS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方法用qRT-PCR检测OSCC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KCTD13-DT的表达。检测敲低和过表达人...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ncRNA KCTD13-DT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作用机制及与转录因子c-Myc的潜在相互作用,为OS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方法用qRT-PCR检测OSCC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KCTD13-DT的表达。检测敲低和过表达人舌鳞癌细胞HN6、CAL27中c-Myc后lncRNA KCTD13-DT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ISH)检测lncRNA KCTD13-DT在细胞内的定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Myc与lncRNA KCTD13-DT启动子区域的靶向结合作用。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人OSCC细胞系HN6、CAL27中构建lncRNA KCTD13-DT敲低和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通过qRT-PCR检测lncRNA KCTD13-DT的敲低和过表达效率;采用生长曲线实验、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lncRNA KCTD13-DT在OSCC组织和OSCC细胞系(HN6、CAL27)中表达水平均降低,Western blot验证在HN6、CAL27中敲低和过表达c-Myc的效果,实验表明过表达c-Myc显著下调lncRNA KCTD13-DT水平,敲低c-Myc明显上调lncRNA KCTD13-DT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Myc可靶向调控lncRNA KCTD13-DT,c-Myc可以参与调节并且抑制lncRNA KCTD13-DT的转录活性。FISH显示lncRNA KCTD13-DT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生长曲线实验、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克隆形成等实验显示,敲低lncRNA KCTD13-DT促进OSCC细胞的生长增殖,过表达lncRNA KCTD13-DT明显抑制OSCC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结论LncRNA KCTD13-DT受c-Myc负性调控,敲低lncRNA KCTD13-DT会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反之则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MYC 口腔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汪聪 朱友明 +3 位作者 许旭东 刘雨 张越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ALL2基因过表达及敲低的口腔肿瘤(SCC-3)细胞株,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ALL2基因过表达及敲低的口腔肿瘤(SCC-3)细胞株,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SALL2 m 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划痕试验与MTT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SALL2基因可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敲低SALL2基因可增强细胞增殖、迁移能力;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组织(P<0.05)。结论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能作为口腔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婆罗双树样基因2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v1.6-RNAi通过AKT通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乐 洪礼琳 +2 位作者 刘玮佳 胡媛平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探讨Nav1.6-RNA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相关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Nav1.6-RNAi转染到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细... 目的探讨Nav1.6-RNA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相关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Nav1.6-RNAi转染到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细胞)中,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6、CyclinD1、C-myc、AKT及p-AKT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证实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口腔正常组织(P<0.05);Nav1.6-RNAi转染到CAL-27细胞中后,CyclinD1、C-myc、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S期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可能通过AKT通路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Nav1.6 增殖 CYCLIND1 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siRNA-Nav1.5干扰口腔鳞癌HSC-3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戴永铮 钱成炜 +1 位作者 徐小立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 探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亚型Nav1.5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小干扰RNA(siRNA)转染对HSC-3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 目的 探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亚型Nav1.5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小干扰RNA(siRNA)转染对HSC-3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av1.5在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示细胞内Nav1.5的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siRNA-Nav1.5干扰HSC-3细胞中Nav1.5的表达水平,CCK8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与细胞增殖侵袭相关的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可见在口腔鳞癌组织中Nav1.5阳性表达,正常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免疫荧光结果可见HSC-3细胞中Nav1.5阳性表达。转染siRNA-Nav1.5明显降低HS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转染siRNA-Nav1.5的HSC-3细胞PCNA、MMP-2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Nav1.5可通过调控PCNA、MMP-2和MMP-9的表达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NAV1.5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ma-1受体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红丽 徐小立 +2 位作者 戴永铮 应松成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08-1913,1919,共7页
目的探究sigma-1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siRNA转染降低sigma-1受体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OSCC组织中sigma-1受体的表达。We... 目的探究sigma-1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siRNA转染降低sigma-1受体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OSCC组织中sigma-1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人OSCC细胞系中sigma-1受体的表达。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sigma-1受体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转染特异性siRNA下调sigma-1受体表达,CCK-8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Nav1.5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OSCC组织中较正常组织为高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4种OSCC细胞系中均有表达。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CAL-27细胞中主要定位在质膜上。CCK-8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通过siRNA下调表达后降低了CAL-27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分析结果显示降低sigma-1受体表达可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下调sigma-1受体表达后Nav1.5的表达水平被抑制。结论sigma-1受体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促进了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能通过调节Nav1.5离子通道参与OS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sigma-1受体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NAV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盘与髁突距离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磊 戴世锋 +5 位作者 陈裕华 许新怡 姜克乐 李筱文 李承靖 吴婷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4-692,共9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且临床上出现TMD症状且MRI判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90位患者,将其180个颞下颌关节纳入研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MRI图像测量关节盘移位角度、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厚度,判断关节盘变形程度,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与关节盘前移位之间的关系、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形态及盘髁距离的关系,以及盘髁距离与关节盘形态的关系。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28.1±14.5)岁。在180个颞下颌关节中,有临床症状的关节175个,无症状关节5个;未移位关节盘40个,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78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62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中出现2个及以上症状的关节比例略高,为62.9%,但与关节盘未移位以及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MRI评估发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较未移位关节盘变形程度Ⅲ型及以上的占比显著升高,关节盘长度显著缩短,中间带厚度显著增大,闭口和最大开口位时的关节盘移位角度显著增大(均P<0.001)。未移位、可复性前移位和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70,3.70)、3.40(3.00,4.00)和6.60(4.78,7.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Ⅱ、Ⅲ、Ⅳ/Ⅴ型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80,3.60)、3.70(3.10,4.60)、5.10(4.00,7.30)、6.80(4.98,8.2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盘髁距离与关节盘长度呈负相关(r_(s)=-0.469,P<0.001),与关节盘中间带厚度呈正相关(r_(s)=0.319,P<0.001),与闭口位时关节盘移位角度呈正相关(r_(s)=0.626,P<0.001)。结论·随着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严重程度、中间带厚度、闭口位时前移位角度的增加,以及关节盘长度的缩短,盘髁距离增大;盘髁距离是MRI评估TMD病理改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盘 盘髁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钛表面EGCG/PLL酚胺涂层整合氯己定的抗菌性能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洪慧蕾 徐建光 邱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在多孔钛表面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聚赖氨酸(PLL)酚胺交联涂层整合抗菌物质氯己定(CHX),评价涂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将纯钛进行碱热预处理制成多孔钛(pTi组),然后在碱性有氧环境下浸没于EGCG与PLL混合溶... 目的在多孔钛表面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聚赖氨酸(PLL)酚胺交联涂层整合抗菌物质氯己定(CHX),评价涂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将纯钛进行碱热预处理制成多孔钛(pTi组),然后在碱性有氧环境下浸没于EGCG与PLL混合溶液中24 h,从而沉积酚胺交联涂层(EP组),再将其进一步浸没于CHX溶液中24 h,使之与CHX整合(EPC组)。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水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材料表征;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抑菌圈法、涂板法、浊度法、活/死细菌染色)评价样品体外抗菌性能;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MTT法和细胞荧光染色)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评价在有菌环境中钛片表面的细胞黏附增殖能力。结果SEM见碱热预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随着涂层沉积孔隙依次减小;水接触角测量示pTi组随着酚胺交联涂层的沉积和与CHX的整合,水接触角逐渐增加。XPS检测见EPC组Ti、O含量降低,C、N含量增加,并出现Cl2p特征峰;体外抗菌实验表明EPC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均有良好抗菌性能,抗菌能力能维持7 d以上;MTT法和细胞荧光染色显示EPC组细胞数量随时间增长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且形态良好;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表明EPC组在有菌环境中细胞仍可有效增殖。结论纯钛表面EGCG/PLL酚胺涂层整合CHX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且能在有菌环境中发挥抗菌作用的同时保障细胞的黏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表面改性 酚胺交联涂层 抗菌 氯己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珍珠层结构增强的丝蛋白GBR膜的构建及其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杨飞宇 徐文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6-912,共7页
目的制备文石片(AP)增强的丝蛋白(SF)引导性骨再生(GBR)膜,通过测试其拉伸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新型骨组织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氧化法从天然鲍鱼壳(AS)中提取AP,通过溶液浇筑和蒸发自组装技术制备... 目的制备文石片(AP)增强的丝蛋白(SF)引导性骨再生(GBR)膜,通过测试其拉伸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新型骨组织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氧化法从天然鲍鱼壳(AS)中提取AP,通过溶液浇筑和蒸发自组装技术制备不同组分比例的AP-SF复合膜和纯SF膜,在湿态条件下使用万能力学机测试其拉伸性能。取拉伸强度最大的AP-SF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来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在表面的黏附情况,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探究AP-SF膜的生物相容性。使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和茜素红染色(ARS)检测各组rBMSCs的成骨向分化情况。结果成功从AS中提取出AP,且由SF和AP固含量为10∶9的混合溶液制备出的膜的湿态拉伸性能最强,达8.46 MPa,AP-SF膜的CCK-8和活死细胞染色试验结果与空白组及SF组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膜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ALP试验和ARS结果表明AP-SF膜相比SF膜具有更明显的促进r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结论制备的AP-SF膜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片 丝素蛋白 珍珠层 引导性骨再生膜 骨缺损修复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微环境下miR-210调控Twist1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1
作者 郑兴 何家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炎症微环境下微小RNA(miR)-210调控Twist1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PDLSCs,分为对照组、炎症组、miR-阴性对照(NC)组、炎症+miR-NC组、炎症+miR-210组、miR-NC+NC质粒组、炎症+miR-NC+NC质粒组、炎症+m... 目的:研究炎症微环境下微小RNA(miR)-210调控Twist1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PDLSCs,分为对照组、炎症组、miR-阴性对照(NC)组、炎症+miR-NC组、炎症+miR-210组、miR-NC+NC质粒组、炎症+miR-NC+NC质粒组、炎症+miR-210+NC质粒组、炎症+miR-210+Twist1质粒组,各炎症组均采用1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处理的方式建立炎症微环境,采用脂质体转染miR序列或质粒。处理24 h后检测miR-210和Twist1的表达水平;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检测茜素红染色的A590水平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水平。结果:炎症组的miR-21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wist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miR-NC组的miR-210表达水平及成骨诱导后的A590水平、Runx2及OCN表达水平均低于miR-NC组,Twist1表达水平高于miR-NC组(P<0.05);炎症+miR-210组的miR-210表达水平及成骨诱导后的A590水平、Runx2及OCN表达水平均高于炎症+miR-NC组,Twist1表达水平低于炎症+miR-NC组(P<0.05);miR-210组的Twist1表达水平及野生型Twist1报告基因的荧光值均低于miR-NC组(P<0.05);炎症+miR-210+Twist1质粒组的Twist1表达水平高于炎症+miR-210+NC质粒组,成骨诱导后的A590水平、Runx2及OCN表达水平均低于炎症+miR-210+NC质粒组(P<0.05)。结论:炎症微环境下miR-210表达降低,进而增加Twist1表达并抑制PDL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膜干细胞 MIR-210 TWIST1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纳米管负载地塞米松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高啟坤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8-1422,1431,共6页
目的探讨在钛纳米管表面构建羟基磷灰石和地塞米松复合涂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在钛纳米管表面负载羟基磷灰石和地塞米松,构建复合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基材的特征,体外生物学评价该涂层对人颅... 目的探讨在钛纳米管表面构建羟基磷灰石和地塞米松复合涂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在钛纳米管表面负载羟基磷灰石和地塞米松,构建复合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基材的特征,体外生物学评价该涂层对人颅骨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的影响。结果经修饰后的复合涂层微观形态、三维形貌、亲水性能发生变化,经细胞学检测,能够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与增殖。结论通过模拟体液浸泡和滴加负载的方法,成功构建钛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地塞米松复合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地塞米松 复合涂层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缩对大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庆春 韩全成 +1 位作者 刘小郁 吴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1-166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下颌后缩对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3~4周(w)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下颌后缩(MR)组(n=30,其中MR组又分为1 w、2 w、4 w共3个亚组,每组10只)。MR组将改良金属套管粘接于大鼠上颌前牙舌侧,迫使...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下颌后缩对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3~4周(w)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下颌后缩(MR)组(n=30,其中MR组又分为1 w、2 w、4 w共3个亚组,每组10只)。MR组将改良金属套管粘接于大鼠上颌前牙舌侧,迫使下颌产生2~2.5 mm的后退,从而达到构建下颌后缩模型的目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在造模后1 w、2 w、4 w分别通过Morris水迷宫、Y迷宫、新物体识别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探究下颌后缩对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影响。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CA3及DG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体CA1、CA3及DG区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TrkB/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表达变化;qRT-PCR及Western blot定量分析海马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表明MR组,尤其是MR 4 w组在学习与空间记忆能力等方面较对照组、MR 1 w、MR 2 w组减弱(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锥体细胞排列整齐且形态规则,而MR组大鼠海马CA1、CA3及DG区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不整齐,核浓缩,细胞腔隙变大;尼氏染色显示MR组尼氏小体受损;与此同时,MR组TrkB/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p-TrkB、PI3K、p-AKT蛋白表达上调(P<0.05);Western blot和qRT-PCR显示MR上调海马组织促凋亡蛋白Bax、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的表达(P<0.05),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结论下颌后缩损害大鼠脑功能,影响认知与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通过调控TrkB/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脑功能 认知 TRKB PI3K/AKT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2-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及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溢馨 李香玉 +3 位作者 邵梦慈 王菁 徐文华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713-1719,1728,共8页
目的探究miR-142-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细胞划痕... 目的探究miR-142-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miR-142-5p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同时通过管腔形成实验检测miR-142-5p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42-5p后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miR-142-5p在口腔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为低表达。CCK-8和克隆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增殖呈负相关,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迁移呈负相关,细胞侵袭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侵袭呈负相关。管腔形成实验分析显示,过表达miR-142-5p后,HUVECs的管长度和节点减少。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42-5p的上调抑制了VEGFA、VE-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过表达miR-142-5p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以及血管生成,表明miR-142-5p可能是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抗OSCC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口腔鳞状细胞癌 miR-142-5p 血管生成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微小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菁 徐文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855-860,共6页
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s),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明为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肿瘤疾病中,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能够装载数量异常的蛋白质、核酸等,在被其它细胞内化后调节其中的信号... 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s),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明为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肿瘤疾病中,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能够装载数量异常的蛋白质、核酸等,在被其它细胞内化后调节其中的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疾病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标志物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正在被人们广泛关注。同时,将外泌体作为载体靶向运送miRNA治疗肿瘤亦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聚焦于外泌体miRNA,综述了外泌体mi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当前将其作为OSCC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疾病的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RNA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晓燕 赵春晖 +3 位作者 王璐 张正 杨帆 张红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将纳入病例分为无症状组(n=53)和有症状组(n=49),观察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结果 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7.9%,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3.9%。结论 在高抗菌等级前提下,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可以尝试用于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冠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牙髓炎 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 iRoot BP Plus 冠髓切断术 乳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露露 五味子 +1 位作者 杨梓 徐建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125,1131,共6页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等。结果 观察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变化值、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变化值分别为(11.05±1.01)°和(4.75±0.76)°,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变化值分别为(0.51±0.21)、(0.40±0.15)、(0.40±0.13)、(0.20±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变化值分别为(0.44±0.19)分、(0.41±0.13)分、(0.38±0.10)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颞下颌关节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矫治 Ⅱ类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午丽 李炯 +4 位作者 马丽琼 赵春晖 王群 王润 潘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牙38颗)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2~108个月预后情况,将再植牙分为成功、存留和失败。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 目的:分析影响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牙38颗)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2~108个月预后情况,将再植牙分为成功、存留和失败。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牙髓治疗方式对再植牙生存率的影响。结果:38颗再植牙成功3颗,存留28颗,失败10颗。再植牙9年累积生存率为34.7%。不同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组的生存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牙髓治疗方式组的累积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为根管充填组>持续根管换药组>保髓治疗组。结论:延迟再植全脱位恒牙时,保髓治疗的患牙生存预后较差,临床上建议早期进行牙髓摘除,消炎后根管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脱位 延迟再植术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在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莲 吴贝贝 +1 位作者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构造大鼠三叉神经痛(TN)模型探索三叉神经节(TG)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及HMGB1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构造大鼠TN模型,分为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Sham组),机械痛阈检测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 目的构造大鼠三叉神经痛(TN)模型探索三叉神经节(TG)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及HMGB1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构造大鼠TN模型,分为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Sham组),机械痛阈检测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ham组及CCI组大鼠术侧TG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量;连续两周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 HMGB1抑制剂甘草酸(GL),以生理盐水(NS)作为对照,分为CCI组、CCI+NS组、CCI+GL组;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CI组、CCI+NS组、CCI+GL组大鼠术侧TG中HMGB1,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术侧机械阈值持续降低(P<0.05),TN模型构造成功,大鼠眶下神经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术侧TG中的HMGB1、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腹腔注射GL后,术侧TG中的HMGB1、TLR4、NF-κB降低(P<0.05)。结论HMGB1与TN有关,HMGB1可能通过TLR4/NF-κB通路调控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HMGB1 甘草酸 眶下神经缩窄术 TLR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高强度丝素蛋白GBR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小毓 方辉 +1 位作者 杨飞宇 邹多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5,共6页
目的拟制备一种高模量和高强度的可降解丝素蛋白引导骨再生(GBR)膜,以解决骨缺损修复成骨空间维持问题。方法提纯丝素蛋白后利用蒸发-热压法制备膜材,使用拉伸测试、体外模拟、细胞共培养等方法评估其理化性质与生物性能。结果制得丝素... 目的拟制备一种高模量和高强度的可降解丝素蛋白引导骨再生(GBR)膜,以解决骨缺损修复成骨空间维持问题。方法提纯丝素蛋白后利用蒸发-热压法制备膜材,使用拉伸测试、体外模拟、细胞共培养等方法评估其理化性质与生物性能。结果制得丝素蛋白GBR膜,体外模拟12 h降解率为35.3%,湿态弹性模量达45 MPa,拉伸强度达8.39 MPa,7 d细胞生存率近100%。结论所制得可降解GBR膜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为解决骨缺损修复成骨空间维持问题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成骨空间维持 引导骨再生膜 丝素蛋白 蒸发-热压法 成骨分化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