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KCNQ1OT1调控miR-875-5p/ELK4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马子涵 石婉莹 +2 位作者 朱江 许腾 宋冬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LncRNA KCNQ1OT1)调控微小RNA-875-5p(miR-875-5p)/ETS样转录因子4(ELK4)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qRT-PCR法用于检测OSCC细胞系(HSC-3、PE/CA-PJ15、HN13)和组织中LncRNA ...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LncRNA KCNQ1OT1)调控微小RNA-875-5p(miR-875-5p)/ETS样转录因子4(ELK4)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qRT-PCR法用于检测OSCC细胞系(HSC-3、PE/CA-PJ15、HN13)和组织中LncRNA KCNQ1OT1、miR-875-5p、ELK4 mRNA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LncRNA KCNQ1OT1与miR-875-5p、miR-875-5p与ELK4的靶向关系;将HSC-3细胞分为Control组、sh-NC、sh-KCNQ1OT1、sh-KCNQ1OT1+anti-NC、sh-KCNQ1OT1+anti-miR-875-5p、miR-NC、miR-875-5p mimic、miR-875-5p mimic+pcDNA-NC、miR-875-5p mimic+ELK4;分别检测HSC-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用免疫印迹检测ELK4、MMP-2、MMP-9、上皮间质转化(EMT)(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裸鼠移植瘤实验验证LncRNA KCNQ1OT1对OSCC移植瘤的影响。结果:OSCC组织、癌细胞系中LncRNA KCNQ1OT1、ELK4 mRNA表达上升,miR-875-5p表达降低(P<0.05)。数据库预测显示,miR-875-5p分别与LncRNA KCNQ1OT1、ELK4靶向结合。与sh-NC组比较,sh-KCNQ1OT1组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LncRNA KCNQ1OT1、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miR-875-5p、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与sh-KCNQ1OT1+anti-NC组比较,sh-KCNQ1OT1+anti-miR-875-5p组miR-875-5p、E-Cadherin表达下降,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升(P<0.05)。与miR-NC组比较,miR-875-5p mimic组miR-875-5p、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P<0.05);与miR-875-5p mimic+pcDNA-NC组比较,miR-875-5p mimic+ELK4组细胞迁移数、侵袭细胞数量、ELK4、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升,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sh-KCNQ1OT1组比sh-NC组移植瘤体积、重量减小,LncRNA KCNQ1OT1、ELK4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sh-NC组低,miR-875-5p表达量比sh-NC组高(P<0.05)。结论:抑制Lnc RNA KCNQ1OT1能够靶向miR-875-5p/ELK4轴抑制OSCC细胞迁移、侵袭与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 微小RNA-875-5p/ETS样转录因子4轴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颜雨春 韩晓兰 +4 位作者 张黎 蒋勇 周健 权循珍 钱元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为了掌握安徽省不同地区及年龄段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人们对口腔健康知识、卫生行为的知晓情况 ,探索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情况 ,预测发展趋势与人群特点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5岁、12岁、15岁、18岁、35~ 44岁、6 5~ 74... 目的 为了掌握安徽省不同地区及年龄段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人们对口腔健康知识、卫生行为的知晓情况 ,探索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情况 ,预测发展趋势与人群特点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5岁、12岁、15岁、18岁、35~ 44岁、6 5~ 74岁 6个年龄组共 13 974人进行了安徽省第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的分层、不等比、整群抽样。结果 dmf 5岁 6 6 3 % ,DMF 12岁 30 3% ,15岁 39 0 % ,18岁 39 9% ,35~ 44岁 45 9% ,6 5~ 74岁6 2 5 % ;平均需治牙数为 5岁乳牙 2 79颗 ,恒牙 12岁 0 6 1颗 ,15岁 0 89颗 ,18岁 0 84颗 ,35~ 44岁 2 35颗 ,6 5~ 74岁 8 47颗。牙结石平均区段数 ,12岁组 0 89,15岁组1 6 4,18岁组 2 39,35~ 44岁组 3 70 ,6 5~ 74岁组 3 0 1;需洁治的人数 12岁组 38 5 % ,15岁组 5 9 8% ,18岁组79 4% ,35~ 44岁组 93 4% ,6 5~ 74岁组 86 6 %。 12岁与15岁氟牙症指数为 0 2 19与 0 2 8。刷牙率为 97 2 %。结论 恒牙患龋率不高 ,乳牙患龋率较高。牙周检查中牙结石检出率较高 ,牙周洁治需要量大。老年人群失牙过多 ,带义齿率较低 ,无论对全口义齿或局部义齿的修复需要量都很大。普遍缺乏口腔卫生知识。有效刷牙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疾病 流行病学 口腔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临泉县HIV/AIDS口腔卫生现况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炯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的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以及口腔异常体征的发生率。方法采取"一对一"匿名方式对95名确诊HIV/AID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IV/AIDS普遍口腔卫生状况差,存在不良口腔...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的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以及口腔异常体征的发生率。方法采取"一对一"匿名方式对95名确诊HIV/AID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IV/AIDS普遍口腔卫生状况差,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异常体征发生率比较高,其中牙周病占首位,为74.74%;涎腺病为61.05%;口腔念珠菌病为55.79%;口腔溃疡为48.42%。男女组间比较患牙周病(χ2=4.719)、涎腺病(χ2=4.361)和口腔念珠菌病(χ2=9.182)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患口腔溃疡(χ2=2.294)男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IV/AIDS的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农村现有的艾滋病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口腔疾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口腔医学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少宣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0年第4期248-249,共2页
无论从口腔颌面部在人体结构的特殊位置和口颌系统生理功能的特点来看,还是从造型艺术的共性,医学工效学观念和医学社会美的角度来分析,都可以说口腔医学与医学美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血小板血浆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5
作者 阮敏 何家才 周健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6期459-461,共3页
摘要富含血小板血浆技术是通过离心自体静脉血而获得富含高浓度血小板血浆的一门新兴技术,对各类组织缺损与创伤的修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尤其在口腔医学领域极具应用发展前景。本文就这一技术及其目前研究应用状况做一介绍。
关键词 血小板 血浆 口腔医学 自体静脉血 组织缺损 创伤 医学领域 新兴技术 状况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萍 陈叶俊 刘安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69,共7页
目的:识别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护理学会平台共抽取安徽省333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士的压力感知、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结果:发现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4个类别:高要求低压力组(34%,11... 目的:识别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护理学会平台共抽取安徽省333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士的压力感知、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结果:发现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4个类别:高要求低压力组(34%,11401人),稳定型中压力组(48%,16179人),低紧张高失控组(8%,2582人)和高紧张低失控组(10%,3168人)。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月收入、工作年限、子女数、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是护士知觉压力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高要求低压力组、稳定型中压力组、低紧张高失控组和高紧张低失控组4个潜在类别,识别潜在类别有助于评估护士感知压力增加的风险,根据不同类型的护士知觉压力感知特点开展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降低护士的压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知觉压力 职业认同感 心理资本 影响因素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2-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及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溢馨 李香玉 +3 位作者 邵梦慈 王菁 徐文华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3-1719,1728,共8页
目的探究miR-142-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细胞划痕... 目的探究miR-142-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miR-142-5p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同时通过管腔形成实验检测miR-142-5p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42-5p后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miR-142-5p在口腔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为低表达。CCK-8和克隆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增殖呈负相关,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迁移呈负相关,细胞侵袭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侵袭呈负相关。管腔形成实验分析显示,过表达miR-142-5p后,HUVECs的管长度和节点减少。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42-5p的上调抑制了VEGFA、VE-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过表达miR-142-5p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以及血管生成,表明miR-142-5p可能是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抗OSCC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口腔鳞状细胞癌 miR-142-5p 血管生成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微小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菁 徐文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5-860,共6页
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s),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明为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肿瘤疾病中,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能够装载数量异常的蛋白质、核酸等,在被其它细胞内化后调节其中的信号... 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s),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明为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肿瘤疾病中,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能够装载数量异常的蛋白质、核酸等,在被其它细胞内化后调节其中的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疾病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标志物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正在被人们广泛关注。同时,将外泌体作为载体靶向运送miRNA治疗肿瘤亦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聚焦于外泌体miRNA,综述了外泌体mi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当前将其作为OSCC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疾病的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RNA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调控lncRNA KCTD13-DT对口腔鳞癌的影响
9
作者 李文丽 朱友明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9-1768,共10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ncRNA KCTD13-DT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作用机制及与转录因子c-Myc的潜在相互作用,为OS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方法用qRT-PCR检测OSCC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KCTD13-DT的表达。检测敲低和过表达人...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ncRNA KCTD13-DT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作用机制及与转录因子c-Myc的潜在相互作用,为OS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方法用qRT-PCR检测OSCC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KCTD13-DT的表达。检测敲低和过表达人舌鳞癌细胞HN6、CAL27中c-Myc后lncRNA KCTD13-DT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ISH)检测lncRNA KCTD13-DT在细胞内的定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Myc与lncRNA KCTD13-DT启动子区域的靶向结合作用。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人OSCC细胞系HN6、CAL27中构建lncRNA KCTD13-DT敲低和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通过qRT-PCR检测lncRNA KCTD13-DT的敲低和过表达效率;采用生长曲线实验、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lncRNA KCTD13-DT在OSCC组织和OSCC细胞系(HN6、CAL27)中表达水平均降低,Western blot验证在HN6、CAL27中敲低和过表达c-Myc的效果,实验表明过表达c-Myc显著下调lncRNA KCTD13-DT水平,敲低c-Myc明显上调lncRNA KCTD13-DT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Myc可靶向调控lncRNA KCTD13-DT,c-Myc可以参与调节并且抑制lncRNA KCTD13-DT的转录活性。FISH显示lncRNA KCTD13-DT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生长曲线实验、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克隆形成等实验显示,敲低lncRNA KCTD13-DT促进OSCC细胞的生长增殖,过表达lncRNA KCTD13-DT明显抑制OSCC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结论LncRNA KCTD13-DT受c-Myc负性调控,敲低lncRNA KCTD13-DT会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反之则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MYC 口腔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通过lnc-TBL1XR1-5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10
作者 符妙婷 朱友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4-1572,1582,共10页
目的研究c-Myc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 TBL1XR1-5(lnc-TBL1XR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进展的影响。方法根据c-Myc的表达对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c-Myc表达密切相关的lnc-TBL1XR1-5。实时定... 目的研究c-Myc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 TBL1XR1-5(lnc-TBL1XR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进展的影响。方法根据c-Myc的表达对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c-Myc表达密切相关的lnc-TBL1XR1-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Myc和lnc-TBL1XR1-5在O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分析其在HOK、HN6、CAL27细胞系中表达差异,c-Myc过表达和敲低对lnc-TBL1XR1-5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用于验证c-Myc与lnc-TBL1XR1-5启动子区的结合。RNA荧光原位杂交(RNA FISH)用于确定lnc-TBL1XR1-5在OSCC细胞系中的定位。通过qRT-PCR、细胞计数、CCK-8、集落形成等实验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等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迁移的影响,最后通过观察培养基颜色和pH变化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c-Myc对lnc-TBL1XR1-5在OSCC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验证了c-Myc与lnc-TBL1XR1-5启动子区的结合。RNA FISH显示lnc-TBL1XR1-5定位于OSCC细胞的细胞核。lnc-TBL1XR1-5的过表达促进了OSCC细胞系的迁移、代谢和增殖,而敲低则具有相反的作用。结论c-Myc在OSCC中正向调节lnc-TBL1XR1-5,lnc-TBL1XR1-5促进OSCC的迁移、增殖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MYC 口腔鳞状细胞癌 lnc-TBL1XR1-5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口腔特殊环境的水凝胶创面敷贴设计策略
11
作者 许瑞 潘钊 邹多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微生物富集的动态环境下,伤口敷贴如何保持性能稳定仍面临巨大挑战。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及性能多样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口腔创面保护及修复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水凝胶敷贴克服口腔特殊环境实现持久黏附及功能发挥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理想的口腔创面屏障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创面 水凝胶敷贴 湿态粘接 机械性能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钛表面EGCG/PLL酚胺涂层整合氯己定的抗菌性能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慧蕾 徐建光 邱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在多孔钛表面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聚赖氨酸(PLL)酚胺交联涂层整合抗菌物质氯己定(CHX),评价涂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将纯钛进行碱热预处理制成多孔钛(pTi组),然后在碱性有氧环境下浸没于EGCG与PLL混合溶... 目的在多孔钛表面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聚赖氨酸(PLL)酚胺交联涂层整合抗菌物质氯己定(CHX),评价涂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将纯钛进行碱热预处理制成多孔钛(pTi组),然后在碱性有氧环境下浸没于EGCG与PLL混合溶液中24 h,从而沉积酚胺交联涂层(EP组),再将其进一步浸没于CHX溶液中24 h,使之与CHX整合(EPC组)。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水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材料表征;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抑菌圈法、涂板法、浊度法、活/死细菌染色)评价样品体外抗菌性能;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MTT法和细胞荧光染色)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评价在有菌环境中钛片表面的细胞黏附增殖能力。结果SEM见碱热预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随着涂层沉积孔隙依次减小;水接触角测量示pTi组随着酚胺交联涂层的沉积和与CHX的整合,水接触角逐渐增加。XPS检测见EPC组Ti、O含量降低,C、N含量增加,并出现Cl2p特征峰;体外抗菌实验表明EPC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均有良好抗菌性能,抗菌能力能维持7 d以上;MTT法和细胞荧光染色显示EPC组细胞数量随时间增长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且形态良好;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表明EPC组在有菌环境中细胞仍可有效增殖。结论纯钛表面EGCG/PLL酚胺涂层整合CHX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且能在有菌环境中发挥抗菌作用的同时保障细胞的黏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表面改性 酚胺交联涂层 抗菌 氯己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家才 阮敏 +1 位作者 王元银 陈乔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VEGF在正...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VEGF在正常口腔黏膜中未见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较强,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分级无相关,但临床Ⅲ、Ⅳ期的VEGF表达明显较Ⅰ、Ⅱ期增强,且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明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MVD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无相关关系,但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相关分析显示口腔鳞癌中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病理学 口腔肿瘤/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城乡5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及需治疗情况抽样调查和病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勇 韩晓兰 +1 位作者 张黎 颜雨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 了解我省城乡 5岁年龄组的口腔健康状况 ,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病的第一手资料。方法  1999~ 2 0 0 0年进行了首次全省范围内口腔健康状况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 5岁年龄... 目的 了解我省城乡 5岁年龄组的口腔健康状况 ,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病的第一手资料。方法  1999~ 2 0 0 0年进行了首次全省范围内口腔健康状况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 5岁年龄组乳牙龋均 3 0 6、患龋率 6 5 73% ,低于全国11省市同年龄组儿童 4 4 8和 76 5 5 % ;乳牙龋失补构成比分别是龋 93 14 %、失 2 2 9%、补 2 6 1% ,需治疗龋齿总牙数6 2 10颗平均 2 6 8颗。结论  与全国 11省市同年龄组儿童乳牙龋失补构成比相比较 ,龋低于全国水平、失牙数远高于全国水平、补牙数低于全国水平 ,需治疗龋齿均数远低于全国 11省市同年龄组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患龋率 治疗 抽样调查 病因 龋齿 流行病学 儿童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12岁年龄组恒牙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勇 韩晓兰 +2 位作者 张黎 颜雨春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 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掌握其龋病发病的第一手资料。方法 在全省范围内对 12岁儿童的龋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结果 恒牙龋均 0 5 8、患龋率30 78% ,低于全国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 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掌握其龋病发病的第一手资料。方法 在全省范围内对 12岁儿童的龋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结果 恒牙龋均 0 5 8、患龋率30 78% ,低于全国 11省市同年龄组儿童 (P <0 0 0 1) ;恒牙龋失补构成比分别是龋 90 5 1%、失 2 4 8%、补 7 0 1% ,需治疗恒牙总数 184 2颗 ,平均需治疗恒牙 0 78颗。结论 与全国 11省市同年龄组儿童乳牙龋、失、补构成比相比较 ,安徽省 12岁年龄组龋均、患龋率低于全国水平 ,失牙数远高于全国水平、补牙数低于全国水平 (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12岁年龄组 恒牙 龋齿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口腔Vx-2肿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童树友 张娟 +5 位作者 朱坤鹍 黄擎 唐慧 何志良 王元银 周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用兔Vx-2细胞株建立口腔Vx-2肿瘤模型。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经口内和口外两种途径植入Vx-2细胞株,建立兔颊部Vx-2肿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和病理HE染色来对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无论口内、口外植入瘤株,颊部Vx-2肿瘤易... 目的用兔Vx-2细胞株建立口腔Vx-2肿瘤模型。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经口内和口外两种途径植入Vx-2细胞株,建立兔颊部Vx-2肿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和病理HE染色来对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无论口内、口外植入瘤株,颊部Vx-2肿瘤易于成活,操作简单,接种成功率高。HE染色显示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兔口腔Vx-2肿瘤模型可以建立,适合于口腔肿瘤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聪 朱友明 +3 位作者 许旭东 刘雨 张越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ALL2基因过表达及敲低的口腔肿瘤(SCC-3)细胞株,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ALL2基因过表达及敲低的口腔肿瘤(SCC-3)细胞株,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SALL2 m 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划痕试验与MTT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SALL2基因可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敲低SALL2基因可增强细胞增殖、迁移能力;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组织(P<0.05)。结论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能作为口腔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婆罗双树样基因2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卫生状况与刷牙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梅陵宣 吴缨 +1 位作者 唐莉莉 何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对刷牙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以及刷牙的频率、时间和方式与口腔卫生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牙菌斑指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205名合肥市初中学生,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求得刷... 目的了解青少年对刷牙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以及刷牙的频率、时间和方式与口腔卫生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牙菌斑指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205名合肥市初中学生,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求得刷牙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结果刷牙次数与菌斑指数的关系:每日刷牙3次以上者的“0”菌斑指数者占66.7%,明显高于刷牙1次和2次者(分别为16.3%和7.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刷牙时间与菌斑量的关系:每次刷牙时间4~5min者的无菌斑人数占46.7%,明显高于刷牙时间不足3min者(P<0.01)。结论每日刷牙3次,每次时间在4~5min,能有效控制菌斑,达到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状况的目的,同时还提示我们应当加强口腔保健宣教,提高人群的预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牙 牙菌斑指数 口腔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的美容切口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振刚 王银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总结常见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切口设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3例各类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口内、口外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配合相应的固定方式,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佳,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基... 目的:总结常见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切口设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3例各类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口内、口外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配合相应的固定方式,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佳,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正常。手术切口较隐蔽,术后无明显瘢痕。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手术路径首选采用美容切口及相应的固定方法,能获得可靠的固定效果和良好的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美容切口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盘与髁突距离的定量分析研究
20
作者 孙磊 戴世锋 +5 位作者 陈裕华 许新怡 姜克乐 李筱文 李承靖 吴婷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4-692,共9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且临床上出现TMD症状且MRI判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90位患者,将其180个颞下颌关节纳入研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MRI图像测量关节盘移位角度、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厚度,判断关节盘变形程度,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与关节盘前移位之间的关系、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形态及盘髁距离的关系,以及盘髁距离与关节盘形态的关系。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28.1±14.5)岁。在180个颞下颌关节中,有临床症状的关节175个,无症状关节5个;未移位关节盘40个,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78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62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中出现2个及以上症状的关节比例略高,为62.9%,但与关节盘未移位以及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MRI评估发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较未移位关节盘变形程度Ⅲ型及以上的占比显著升高,关节盘长度显著缩短,中间带厚度显著增大,闭口和最大开口位时的关节盘移位角度显著增大(均P<0.001)。未移位、可复性前移位和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70,3.70)、3.40(3.00,4.00)和6.60(4.78,7.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Ⅱ、Ⅲ、Ⅳ/Ⅴ型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80,3.60)、3.70(3.10,4.60)、5.10(4.00,7.30)、6.80(4.98,8.2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盘髁距离与关节盘长度呈负相关(r_(s)=-0.469,P<0.001),与关节盘中间带厚度呈正相关(r_(s)=0.319,P<0.001),与闭口位时关节盘移位角度呈正相关(r_(s)=0.626,P<0.001)。结论·随着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严重程度、中间带厚度、闭口位时前移位角度的增加,以及关节盘长度的缩短,盘髁距离增大;盘髁距离是MRI评估TMD病理改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盘 盘髁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