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半胱氨酸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华 徐德祥 +2 位作者 王安连 王龙首 赵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卡介苗(BCG)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两种处理方式给予NAC:方式A,于LPS处理前4h和15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NAC(预处理);方式B,于...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卡介苗(BCG)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两种处理方式给予NAC:方式A,于LPS处理前4h和15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NAC(预处理);方式B,于LPS处理后0h和4h分别经腹腔注射NAC(后处理)。LPS处理后8h剖杀动物,取血和肝脏,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与一氧化氮(NO)水平、肝脏组织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AC预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性下降,肝脏TNF-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体内NO生成和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无改变;NAC后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死亡率升高,血清NO生成增加,肝脏GSH含量进一步下降,而小鼠血清ALT活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NAC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双重效应,NAC预处理对抗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脏损伤,NAC后处理加重BCG/LPS引起的氧化应激并升高动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细菌脂多糖 免疫性肝损伤 抗氧 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对小鼠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Bsep和Mrp2表达与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云海 陈熙 +3 位作者 张程 石嫦娥 徐德祥 许建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利福平(Rifampicin,RIF)具有肝毒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RIF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小鼠中,探讨RIF对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胆汁酸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pump,Bsep)和多药抵抗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目的利福平(Rifampicin,RIF)具有肝毒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RIF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小鼠中,探讨RIF对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胆汁酸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pump,Bsep)和多药抵抗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2,Mrp2)表达和定位影响。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RIF1wk组:经灌胃给予RIF(200mg.kg-1.d-1),连续1周,于末次给药后6h取材;RIF6h组:单次灌胃给予RIF(200mg.kg-1)后6h取材;RIF1周对照组(CON1wk)与RIF6h对照组(CON6h):经灌胃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所有小鼠均收集血液和肝组织,常规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DB),并检测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总胆汁酸(TBA)水平。HE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RT-PCR测定肝脏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Bsep和Mrp2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分析Bsep和Mrp2在肝细胞的位置。结果给予RIF1周后,小鼠血清TB由(1.25±0.69)μmol.L-1上升至(65.73±12.08)μmol.L-1,上升近70倍,DB由(0.77±0.40)μmol.L-1上升至(53.33±12.43)μmol.L-1,上升约80倍,ALP由(110.2±13.8)U.L-1上升至(279.5±80.4)U.L-1,上升约1.5倍,TBA由(3.15±0.89)μmol.L-1上升至(13.54±6.51)μmol.L-1,上升约5倍并伴有血清ALT和AST轻度升高;肝脏组织TBA由(0.15±0.04)μmol.g-1liver上升至(0.30±0.19)μmol.g-1liver,上升约2倍;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单次给予RIF6h后血清TB、DB、ALP、ALT、AST和TBA明显上升,但未观察到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发生改变。免疫荧光分析显示,给予小鼠RIF1wk与单次给予RIF6h后肝细胞中Bsep和Mrp2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而无论单次给予RIF还是连续给药1周,肝细胞Bsep和Mrp2mRNA表达水平均未发生变化。结论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Bsep和Mrp2定位改变可能是RIF诱发肝内胆汁淤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胆汁淤积 肝损伤 胆汁酸转运体 胆汁酸输出泵 多药抵抗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保护细菌脂多糖引起的小鼠宫内胎儿死亡和生长发育迟缓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远华 徐德祥 +4 位作者 王华 赵磊 王剑萍 魏凌珍 孙美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儿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受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LPS+MT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MT,生理...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儿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受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LPS+MT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MT,生理盐水和单纯MT处理作为对照。所有孕鼠于受孕第18天处死,统计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数,称量活胎体重,测量胎鼠身长和尾长,并对胎鼠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实验2:LPS组小鼠于受孕第16天经腹腔一次性注射75μg/kg LPS,LPS+MT组孕鼠于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MT,生理盐水和单纯MT处理作为对照。LPS处理后6h处死孕鼠,取母肝和胎盘,检测丙二醛和谷胱甘肽水平。结果LPS+MT处理组宫内胎儿死亡数显著低于单纯LPS处理组,并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MT预+后和后处理均显著减轻LPS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并逆转LPS引起的枕骨骨化不全。MT预+后处理明显减轻LPS引起的母肝和胎盘脂质过氧化,但对LPS所致GSH含量降低无明显影响。结论MT通过其抗氧化功能保护LPS引起的IUFD和IUG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毒性 褪黑激素/药理学 死胎 生长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吕金伟 徐德祥 +5 位作者 王华 宁萑 赵磊 张程 李祥云 陈远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共处理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于GalN/LPS共处理前30min和处理后1h、2h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MT,经GalN/LPS共处理8h后剖...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共处理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于GalN/LPS共处理前30min和处理后1h、2h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MT,经GalN/LPS共处理8h后剖杀动物,取血和肝脏,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测定肝脏组织Caspase-3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DNA梯度分析实验检测肝脏凋亡,并对小鼠部分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T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力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肝脏Caspase-3活性、GSH损耗明显降低,肝组织GSH-R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DNA凋亡条带较前有所减弱,而MT对体内NO生成无明显影响。结论MT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细菌脂多糖 凋亡 肝脏损伤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1c激活在细菌脂多糖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嫦娥 陈熙 +3 位作者 张程 张莹 徐德祥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炎症反应模型,观察LPS对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激活在LPS引起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生... 目的通过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炎症反应模型,观察LPS对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激活在LPS引起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和LPS(2 mg/kg),LPS处理24 h后称量小鼠体重,眼球取血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并称量肝组织重量;检测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含量;HE染色法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法分析肝脏脂质沉积;RT-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脂质合成的转录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和SREBP-1c的核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肝脏重量及脏器系数明显增加;血清和肝脏TG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LPS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及炎症反应;油红O染色显示LPS组小鼠肝脏发生明显脂质沉积;RT-PCR结果显示LPS明显上调FAS和ACCmRNA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处理后小鼠肝脏核蛋白SREBP-1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LPS可能通过激活肝脏SREBP-1c,继而上调从头合成脂肪酸关键酶FAS和ACC,引起小鼠肝脏脂质合成增加,最终导致肝脏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肝/病理学 脂质沉积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酸合成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丁酸对果糖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熙 张程 +4 位作者 赵卉 张莹 石嫦娥 许建明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饮用果糖所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果糖组给予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PBA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饮用果糖所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果糖组给予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PBA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g-1);PBA+果糖组给予富含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g-1)。各组小鼠均自由进食标准饲料。实验结束后立即剖杀小鼠,采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肝脏组织TCH和TG;HE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分析肝脏脂质沉积。RT-PCR测定小鼠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果糖组小鼠血清和肝脏TG及肝脏TCH的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果糖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证实,果糖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脂质沉积;进一步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果糖组小鼠肝脏fas,acc和scd-1 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果糖组与PBA+果糖组比较显示,PBA干预可明显降低血清、肝脏TG含量及肝脏TCH含量,减轻果糖引起的肝脏脂质沉积;抑制果糖引起的肝脏fas,acc和scd-1表达上调。结论 PBA对饮用果糖所致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基丁酸 果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 肝脏脂肪酸合成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硬脂酸辅酶A去饱和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对小鼠大脑皮层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萍 孟秀红 +4 位作者 王华 姬艳丽 陈远华 张程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对小鼠大脑皮层性激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氰戊菊酯(7.5、30 mg/kg)处理组,每组雌雄各半。于出生后28 d(PND28)~PND56,处理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一次氰戊菊酯,... 目的探讨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对小鼠大脑皮层性激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氰戊菊酯(7.5、30 mg/kg)处理组,每组雌雄各半。于出生后28 d(PND28)~PND56,处理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一次氰戊菊酯,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玉米油。染毒2周后,每组取小鼠2只处死,取大脑皮层;剩余小鼠继续染毒2周(共4周)后被处死,取大脑皮层,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脑皮层内固醇激素急性期调节蛋白(StAR)、睾酮合成关键酶(17β-HSD、P450scc和P45017α)、芳香化酶(CYP19)以及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大脑皮层睾酮(T)和雌二醇水平(E2)。结果青春期高剂量氰戊菊酯暴露引起雄鼠大脑皮层T明显降低,而青春期高剂量氰戊菊酯暴露却明显升高雌鼠大脑皮层T和E2含量。与之相一致的结果是青春期暴露氰戊菊酯引起雄鼠大脑皮层17β-HSD蛋白表达显著下调、雌鼠大脑皮层17β-HSD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此外,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2周和4周均明显上调雌鼠大脑皮层AR蛋白表达,而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4周明显上调雄鼠大脑皮层AR和ERβ蛋白表达。结论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影响小鼠大脑T和E2合成,以及上调小鼠大脑皮层AR和ERβ蛋白表达,这些改变可能引起小鼠今后的神经行为发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大脑皮质 睾酮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陶莉 陈熙 +4 位作者 张程 何薇 任晓非 许建明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6-1540,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健康♂ICR小鼠经腹腔注射CCl4(300μl·kg-1),于CCl4处理后不同时点(0、2、6、12、24和72 h)剖杀小鼠,采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健康♂ICR小鼠经腹腔注射CCl4(300μl·kg-1),于CCl4处理后不同时点(0、2、6、12、24和72 h)剖杀小鼠,采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TUNEL技术检测肝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肝脏GRP78、CHOP、p-IRE1α、p-JNK和裂解型Caspase-12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脏GRP78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l4处理组小鼠肝脏重量、肝脏系数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CCl4处理引起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以CCl4处理后24 h损伤最明显;进一步观察发现,CCl4处理明显升高肝脏GRP78、p-IRE1α和pJNK蛋白水平,上调肝脏CHOP蛋白表达,导致肝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12裂解。结论 ERS在CCl4致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内质网应激 急性肝损伤 凋亡 CASPASE-1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致小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娟 陈熙 +3 位作者 张程 段自皞 徐德祥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引起的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及其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设置3个模型组,模型1: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100、150、200mg/kg),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6h取材;模型2:小鼠分别经灌胃给... 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引起的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及其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设置3个模型组,模型1: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100、150、200mg/kg),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6h取材;模型2: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200mg/(kg.d),连续1或2周,末次给药后6h取材;模型3:分别灌胃给予小鼠RFP200mg/kg后于不同时点0.5、2、6、12h取材。所有小鼠均收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DB);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胆汁酸(TBA)水平;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结果给予RFP200mg/(kg.d)1周后,小鼠血清TB上升近70倍,DB上升约82倍,ALP上升约1.5倍,TBA上升约4倍并伴有血清ALT和AST轻度升高;肝脏组织TBA上升约2.5倍;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单次给予RFP200mg/kg30min后血清TB、DB、ALP和TBA即开始显著上升,给药后2~6h达到高峰,12h呈下降趋势;ALT和AST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单次给予RFP不同时点后均未观察到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结论单次或连续1周给予RFP200mg/kg均引起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并伴有轻度的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副作用 肝/病理学 胆汁淤积 肝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华 徐德祥 +5 位作者 吕金伟 宁萑 赵磊 陈远华 张程 李祥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GalN与LPS共处理前30min经腹腔注射给予NAC,于GalN/LPS处理1·5h后剖杀部分动...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GalN与LPS共处理前30min经腹腔注射给予NAC,于GalN/LPS处理1·5h后剖杀部分动物取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GalN/LPS处理8h后剖杀剩余动物,取血和肝脏,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和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肝脏组织Caspase-3活性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DNA断裂分析方法检测肝脏凋亡,并对部分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GalN/LPS处理组比较,NAC预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力、肝脏Caspase-3活性和GSH损耗均显著下降,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DNA断裂分析未见明显凋亡梯度,而NAC对小鼠血清TNF-α含量和NO生成无显著影响。结论NAC预处理对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凋亡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药理学 多糖类 细菌/药理学 肝/损伤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氰戊菊酯暴露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形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叶新 王取南 +4 位作者 夏玉宝 包训迪 柴小玉 李芳芳 张颖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取孕18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 目的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取孕18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48h后的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含量及海马神经元突起状况。结果在对海马神经细胞不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氰戊菊酯可以引起神经元缺失,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及长度均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氰戊菊酯可能特异损害和(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菊酯类/药理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海马/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在脂多糖诱发的胚胎损害中的双向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远华 徐德祥 +3 位作者 赵磊 王剑萍 王华 陈晓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鼠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影响。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妊娠d15~17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1),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鼠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影响。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妊娠d15~17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1),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NAC。所有孕鼠于妊娠d18处死。实验2:LPS组小鼠于妊娠d15注射LPS,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NAC。LPS处理后1.5h或6h处死孕鼠。结果LPS+NAC预处理组平均每窝死胎数明显低于LPS组;LPS+NAC后处理组平均每窝死胎数与LPS组比较无差异,LPS+NAC后处理组流产率高于LPS组;LPS+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均抑制LPS引起IUGR。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母肝、胎肝和胎盘组织脂质过氧化,LPS+NAC后处理抑制LPS引起母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但对LPS引起的胎肝和胎盘组织脂质过氧化无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母鼠妊娠期给予LPS后,血清TNF-α水平上升,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血清和羊水TNF-α水平上升,而NAC后处理对LPS引起血清TNF-α水平上升无影响。结论NAC预处理预防LPS引起IUFD和IUGR;NAC后处理对LPS引起IUFD和IUGR无影响,反而加重早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N-乙酰半胱氨酸 宫内胎鼠死亡 生长发育迟缓 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对宫内胎鼠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雪 于震 +1 位作者 陈远华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对胎鼠妊娠率、死亡和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8周龄ICR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n=20)。对照组喂养标准饲料(维生素D3>800 IU/kg),VDD组喂养维生素D缺乏饲料(维生素D3<...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对胎鼠妊娠率、死亡和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8周龄ICR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n=20)。对照组喂养标准饲料(维生素D3>800 IU/kg),VDD组喂养维生素D缺乏饲料(维生素D3<25 IU/kg),适应性喂养2周后与雄鼠按4∶2交配,以查到阴栓者认为交配成功,并定为受孕第0天(GD0),以完成整个妊娠过程的定为受孕成功,记录受孕成功数。所有孕鼠均于GD18剖杀,统计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数,称量活胎体重,测量活胎鼠身长,并对胎鼠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DD组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VDD组平均每窝死胎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胎鼠均重和胎盘均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骼检查发现,母鼠维生素D缺乏饮食导致胎鼠肋骨畸形和尾椎骨骨化不全(P<0.05)。结论孕前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引起妊娠率下降、胎鼠死亡和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妊娠率 胎鼠死亡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合成在利福平引起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莹 段自皞 +2 位作者 陈熙 张程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研究利福平(RIF)引起小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ICR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IF组,分别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或RIF(200mg/kg),连续处理1周及单次处理。分析血清和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 目的研究利福平(RIF)引起小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ICR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IF组,分别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或RIF(200mg/kg),连续处理1周及单次处理。分析血清和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聚集情况,RT-PCR法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清道夫受体(CD36)水平。结果油红O染色病理观察发现RIF 1周引起肝脏脂肪变性,RIF单次引起轻微脂质聚集。RIF 1周和单次处理小鼠血清T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肝脏组织中TG水平显著升高。1周和单次RIF处理小鼠肝脏组织Fasn、Acc和CD36 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Scd-1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RIF影响小鼠肝脏脂质代谢,脂肪酸合成和转运的关键酶在RIF干扰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脂肪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诱导小鼠脂肪肝实验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家惠 陈熙 +5 位作者 张程 陶莉 何薇 齐军 张大刚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7-941,共5页
目的观察利福平(RIF)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药物性脂肪肝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42只成年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RIF 8 h、24 h、3 d、1周、2周、4周组),经灌胃给予RIF处理(200 mg/kg),末次给... 目的观察利福平(RIF)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药物性脂肪肝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42只成年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RIF 8 h、24 h、3 d、1周、2周、4周组),经灌胃给予RIF处理(200 mg/kg),末次给药后禁食6 h处死小鼠,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计算肝脏系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中三酰甘油(TG)、胆固醇酯(TCH)、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TG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脂质沉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F处理组小鼠肝脏重量、系数均从24 h开始逐渐升高,4周时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24 h、3 d、1周、2周组ALT水平逐渐升高,4周组ALT水平显著升高。HE染色显示8、24h组肝脏组织无明显变化,3 d组可见小的空泡,而从1周开始出现显著增多的大的圆形空泡。8、24 h组血清中TG和VLDL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3 d时升高最明显,而1、2、4周组中呈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RIF处理各组血清TCH、HD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肝脏组织TG含量从8 h开始明显升高,1周时达峰值,之后2、4周组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8、24 h组肝脏组织中可见少量脂质沉积,从3 d组开始出现显著增多的大圆形脂滴。结论 RIF能引起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利福平 脂肪肝 脂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的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华 吕金伟 +3 位作者 张程 宁萑 赵磊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氨基半乳糖(GalN)/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置生理盐水(NS)组、GalN/LPS组、PDTC+GalN/LPS组和PDTC组。每组10只小鼠被用于观察LPS处理后72h内的动物...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氨基半乳糖(GalN)/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置生理盐水(NS)组、GalN/LPS组、PDTC+GalN/LPS组和PDTC组。每组10只小鼠被用于观察LPS处理后72h内的动物死亡情况;每组6只小鼠经LPS处理后1.5h被取血、处死并留取肝脏,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用EMSA分析肝脏NF-κB结合活性,每组12只小鼠于LPS处理后8h取血、处死并留取肝脏,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用TUNEL技术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并对肝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结果GalN/LPS共处理升高小鼠血清ALT活力;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GalN/LPS组小鼠肝脏严重充血、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组织TUNEL阳性细胞增多;在GalN/LPS共处理72h内有90%小鼠发生死亡,所有死亡小鼠均伴有肝脏严重充血。PDTC预处理抑制GalN/LPS诱导的肝脏NF-κB激活和TNF-α表达,但PDTC预处理反而加重GalN/LPS引起的小鼠肝脏细胞凋亡、进一步升高血清ALT活力、加重肝脏充血和坏死并加速小鼠死亡。结论NF-κB抑制剂PDTC通过抑制肝脏实质细胞NF-κB介导的抗凋亡机制加重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脂多糖 氨基半乳糖 急性凋亡性肝损伤 核因子-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细菌内毒素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旭婷 赵梅 +2 位作者 周珺 徐德祥 陈远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C(VC)对细菌内毒素(LPS)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LPS(4 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于LPS处理前0.5 h分别灌胃给予两种不同的VC剂量(100 mg/kg和500 mg/kg),LPS处理后8 h和24 h分别处死小鼠,...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C(VC)对细菌内毒素(LPS)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LPS(4 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于LPS处理前0.5 h分别灌胃给予两种不同的VC剂量(100 mg/kg和500 mg/kg),LPS处理后8 h和24 h分别处死小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硝基酪氨酸(3-N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均明显升高,肝脏MDA含量明显增加,GSH含量明显降低,3-NT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细胞肿胀明显,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等病理学改变;与LPS模型组相比,100 mg/kg VC预处理可部分逆转LPS引起的上述改变,而单纯500 mg/kg VC处理组小鼠肝脏GSH含量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未达单纯100 mg/kg VC处理组小鼠水平,且其他指标与LPS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C的抗氧化及肝损伤保护作用与其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合理正确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维生素C 氧化应激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后早期接触速灭威对小鼠神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志刚 王取南 +4 位作者 张玉媛 张千 杨叶新 张艳 洪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有限次数速灭威染毒对ICR小鼠神经发育的影响,尤其是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的毒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出生第3天开始腹腔注射速灭威(0.05、0.5、5mg/kg),隔天1次,连续6次,DMSO和生理盐水分别为溶剂对...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有限次数速灭威染毒对ICR小鼠神经发育的影响,尤其是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的毒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出生第3天开始腹腔注射速灭威(0.05、0.5、5mg/kg),隔天1次,连续6次,DMSO和生理盐水分别为溶剂对照和空白对照。观察一般生理及神经发育情况。末次染毒后24h剖杀一部分,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剩余小鼠进行旷场、平衡木、Morris水迷宫等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与溶剂对照比较,高剂量组下牙萌出达标时间略有延迟(约0.5d),各剂量组开眼达标时间均延迟(P<0.01);各剂量组小鼠悬崖回避反射阳性出现时间均延迟(P<0.05),但至青年期在平衡木测试中,各组间已无差异;在旷场实验中,反映自发性活动和焦虑情绪的指标在各组间均无差异性;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高剂量组小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的时间和穿越原隐匿平台次数均减少(P<0.05);各剂量组脑MDA水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出生后早期有限次数接触速灭威可延迟小鼠下牙萌出和开眼这两项生理发育标志的出现,并影响其早期躯体感觉运动功能的发育,感觉运动功能到青年期得以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出生后早期接触速灭威,将影响到小鼠成年后的空间记忆能力,且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神经系统/生长和发育 神经系统/药物作用 杀虫药/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乙醇暴露对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晓倩 张志辉 +1 位作者 张程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单次乙醇暴露对小鼠肝脏甘油三酯(TG)合成的影响。方法雄性ICR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单次灌胃给予50%(V/V)乙醇溶液(4g/kg体重),对照组单次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2h后剖杀小鼠,取血清检测血液生化... 目的探讨单次乙醇暴露对小鼠肝脏甘油三酯(TG)合成的影响。方法雄性ICR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单次灌胃给予50%(V/V)乙醇溶液(4g/kg体重),对照组单次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2h后剖杀小鼠,取血清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取肝脏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检测肝脏TG和总胆固醇(TCH)含量;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醇组小鼠血清和肝脏TG含量明显升高;油红O染色显示,乙醇组小鼠肝脏发生明显脂质沉积;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单次乙醇明显上调fas、acc和scd-1 mRNA水平。结论单次乙醇暴露促进肝脏TG合成并导致肝脏TG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肝脏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和TNF-α在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祥云 徐德祥 +3 位作者 张程 王华 赵磊 宁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由3个实验组成:实验1: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实验2:...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由3个实验组成:实验1: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实验2: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不同剂量LPS(1、10、75μg/kg),LPS处理后24h剖杀孕鼠;实验3: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LPS(75μg/kg),部分动物于LPS处理前30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2-苯叔丁基硝酮(PBN,100mg/kg)、氨基胍(AG,100mg/kg)或己酮可可碱(PTX,100mg/kg),LPS处理后1.5h或24h剖杀孕鼠。RT-PCR分析胎盘TNF-α 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胎盘组织HO-1和HO-2蛋白表达水平,Griffith法测定胎盘谷胱甘肽含量,比色法检测胎盘组织羰基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LPS对小鼠胎盘HO-1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PBN或PTX预处理均明显减弱LPS对胎盘组织HO-1表达的上调作用,而AG对LPS上调胎盘HO-1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ROS和TNF-α可能至少部分参与LPS对胎盘HO-1表达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胎盘 活性氧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