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GFAP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长春 柴妍楠 +3 位作者 闫燕 王琪 张晓媛 尹晓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HIE足月新生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0例,经治疗后第21天随访,痊愈42例、好转17例、死亡1例。以发病第1、7...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HIE足月新生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0例,经治疗后第21天随访,痊愈42例、好转17例、死亡1例。以发病第1、7、14、21天为研究时点,用ELISA夹心法测定各时点脑脊液中GFAP水平。结果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7、14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21天3组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儿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HIE发病后不同时间及不同严重程度间脑脊液GFAP水平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检测可预测患儿病情变化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肠癌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光 张侠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收集2011~12月至2012~10月我院肿瘤科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收集2011~12月至2012~10月我院肿瘤科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消化道反应总发生率为72%,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56%,严重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12%,迟发型腹泻总发生率为40%,较严重的Ⅲ度发生率为4%,无严重的Ⅳ度腹泻,占腹泻总发生率的10%。急性胆碱能发生率为16%。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结论伊立体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Ⅲ~Ⅳ度)发生率较低。发生腹泻的时间大约在用药后4~6天。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腹泻的风险较高,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加强戒烟戒酒的宣传,继而达到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大肠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