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芯片快速检测糖尿病风险基因TCF7L2 rs290487位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晖 王佑民 +1 位作者 许敏 徐振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快速检测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90487多态性,确定该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调节受损(IGR)是否关联。方法选取T2DM、IGR、糖调节正常(NGT)受试者各300例,收集一般资料、测定生化指标、提取DNA... 目的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快速检测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90487多态性,确定该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调节受损(IGR)是否关联。方法选取T2DM、IGR、糖调节正常(NGT)受试者各300例,收集一般资料、测定生化指标、提取DNA,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rs290487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析该位点突变是否与T2DM及IGR相关。结果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可增加罹患T2DM[OR=1.36,95%CI=1.07(1.72)]的风险,却不增加罹患IGR[OR=1.25,95%CI=0.99(1.58)]的风险,CC、CT基因型使人群罹患T2DM风险分别增加73%[OR=1.73,95%CI=1.04(2.87)]和53%[OR=1.53,95%CI=1.08(1.27)];rs290487位点T→C突变,会增加人群的胰岛素抵抗。结论安徽地区汉族人群rs290487位点T→C突变可能与T2DM相关,与IGR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多态性单核苷酸 突变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大鼠骨骼肌AMPK表达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媛 王佑民 丁晓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大鼠骨骼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8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和高脂饮食组(HF组,13只),分别测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 目的探讨肥胖大鼠骨骼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8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和高脂饮食组(HF组,13只),分别测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中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的水平。以p-AMPK/AMPK代表AMPK的活性。结果与NC组大鼠相比,HF组大鼠的BW、FFA、TG、FPG、FINS均明显升高(P<0.05),骨骼肌中AMPK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MPK表达及AMPK活性(p-AMPK/AMPK)降低显著(均P<0.05)。骨骼肌组织p-AMPK表达水平与FPG、FFA呈负相关(P<0.05),AMPK活性与FPG、FFA、TG呈负相关(P<0.05),与FINS无相关性。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营养性肥胖,降低AMPK的活性,从而导致TG和TCH的合成增加,血糖升高,脂质在外周组织沉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大鼠肝脏组织AMPK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晓洁 王佑民 王丽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饮食模式对大鼠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普通对照组(NC组,n=15),高脂饮食组(HF组,n=13)。NC组给予普通饲料,HF组给予高脂饲料。16周后分别测... 目的研究不同饮食模式对大鼠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普通对照组(NC组,n=15),高脂饮食组(HF组,n=13)。NC组给予普通饲料,HF组给予高脂饲料。16周后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MPKα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亚基(p-AMPKα)蛋白的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的体重、FFA、TG、FPG、FINS增高(均P<0.05)。两组肝脏组织中AMPKα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组肝脏组织中p-AMPKα的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活性降低(均P<0.05)。结论长期高脂饮食减少肝脏组织AMPKα蛋白的磷酸化和AMPK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肥胖症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致大鼠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与JNK1活化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宁宁 王佑民 +1 位作者 陈冬 陈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建立棕榈酸(PA)诱导的大鼠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初步探讨其机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活化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PA分别培养已分化的L6肌细胞2、4、8、12、24、36 h,用葡萄糖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培养液中剩余葡萄糖浓度,观察... 目的建立棕榈酸(PA)诱导的大鼠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初步探讨其机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活化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PA分别培养已分化的L6肌细胞2、4、8、12、24、36 h,用葡萄糖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培养液中剩余葡萄糖浓度,观察不同浓度PA对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MTT法检测棕榈酸对L6细胞活性的影响。建立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NG组)和胰岛素抵抗组(IR组)的JNK1和p-JN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4 mmol/L的PA孵育24~36 h与0.6、0.8 mmol/L的PA孵育8~24 h后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浓度明显高于NG组(P<0.05),MTT结果显示0.8、1.0 mmol/L的PA作用24、36 h时对细胞的活性有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G组JNK1和p-JNK1的表达量较低,IR组JNK1和p-JNK1的表达量上升,其中p-JNK1表达量上升较JNK1明显,但与NG组比较,IR组的JN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JNK1、p-JNK1/JNK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定浓度和时间的PA刺激可导致大鼠L6成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和JNK1的活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6肌细胞 胰岛素抵抗 JNK 棕榈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晓惠 王佑民 +2 位作者 王文平 王丽萍 吕齐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高脂饮食组(高脂组)60只。高脂组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联合组(FF...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高脂饮食组(高脂组)60只。高脂组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联合组(FF-PIO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各15只。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腹部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F组的体重、FFA、TG、FPG、FINS显著高于NC组,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1)。与HF组比较,FF组的体重减轻、FFA、TG、TCH、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IO组FFA、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5);FF-PIO组的体重、FFA、TG、TCH、FPG、FINS降低(P<0.05或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1)。结论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联合应用可以一定程度地减轻肥胖对大鼠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改善肥胖引起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高脂诱导肥胖SD大鼠visf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吕齐欢 王佑民 王文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SD大鼠visf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普食组(NC组)、高脂组(HF组)、非诺贝特组(FF组)。NC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SD大鼠visf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普食组(NC组)、高脂组(HF组)、非诺贝特组(FF组)。NC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FF组以非诺贝特30mg/(kg·d)灌胃治疗4周,空腹取血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测定,并检测腹部皮下脂肪、附睾脂肪和骨骼肌组织中visfatin蛋白表达。结果HF组大鼠体重(BW)、血清visfati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NC组(P<0.05),非诺贝特能减少BW、下调血清visfatin表达(P<0.05),改善高脂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Visfatin在附睾脂肪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非诺贝特下调附睾脂肪组织visfatin表达。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与FFA、TG、FBG呈正相关(P<0.05)。结论PPAR-a激动剂非诺贝特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质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下调visfatin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脂芬/药理学 肥胖症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脂肪异位沉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夏同佳 王佑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饲料诱导的SD肥胖大鼠骨骼肌组织中脂肪异位沉积和骨骼肌细胞膜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NC组,n=14)和高脂饮食组(HF组,n=36)。HF组喂养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饲料诱导的SD肥胖大鼠骨骼肌组织中脂肪异位沉积和骨骼肌细胞膜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NC组,n=14)和高脂饮食组(HF组,n=36)。HF组喂养12周高脂饲料,筛选出成功建立肥胖大鼠模型32只,再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OB组,n=12)、二甲双胍高剂量组(H-Met组,n=10)和二甲双胍低剂量组(L-Met,n=10),干预期间3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H-Met和L-Met组分别以200、100 mg/(kg.d)的二甲双胍灌胃,6周后空腹取血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测定;取骨骼肌组织检测肌束间甘油三酯(TG)含量,油红O染色了解脂肪异位沉积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骼肌FAT/CD36蛋白表达。结果 OB组大鼠体重、血脂[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骼肌内TG含量均明显高于NC组(P<0.05),H-Met、L-Met组血中TG、LDL的含量均较OB组下降(P<0.05);仅H-Met组观察到大鼠体重增加趋势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肌肉组织中TG沉积(P<0.05),下调骨骼肌组织FAT/CD36的表达(P<0.05),且这些作用在H-Met组更明显(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以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二甲双胍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改善肥胖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减轻骨骼肌组织的脂肪异位沉积,下调骨骼肌细胞膜的FAT/CD3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二甲双胍 FAT CD36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