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细胞中GTSE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及潜在调控机制
1
作者 王传林 徐佳丽 +3 位作者 刘明珠 刘佳宇 黄云超 周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1-458,共8页
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尤其在肺癌等疾病的发展中。细胞周期由四个主要阶段组成(G1、S、G2和M期),这些阶段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分子事件来确保细胞正确增殖和分裂。在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失调可导致癌细胞无序增殖... 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尤其在肺癌等疾病的发展中。细胞周期由四个主要阶段组成(G1、S、G2和M期),这些阶段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分子事件来确保细胞正确增殖和分裂。在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失调可导致癌细胞无序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G2和S期表达-1(G2and S-phase expressed 1,GTSE1)是一种在细胞质中发现的调节蛋白,它在多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GTSE1通过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的相互作用,维持p21的稳定性,进而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yclin-dependent kinase 1/2,CDK1/2)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此外,GTSE1还参与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p53)信号通路的调控。在双微体同源基因2(mouse double minute 2 homolog,MDM2)的协助下,GTSE1能够将p53从细胞核转运至胞质,并促进其泛素化降解,从而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相关信号通路。本文综述了GTSE1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肺癌的影响,以及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周期 GTSE1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替代疗法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吕震 王取南 魏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疗法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CBM、CNKI和维普数据库,查找雌激素替代疗法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2年12月。评价纳入文献的方...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疗法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CBM、CNKI和维普数据库,查找雌激素替代疗法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2年12月。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1392例,对照组27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D组中雌激素替代疗法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50,0.90),P=0.01]。结论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女性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影响,且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替代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腹果蝇模型在微塑料环境污染毒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艳菲 汪雨函 +1 位作者 任可枫 韦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0-390,共11页
塑料经过加工或自然降解生成的微塑料(粒径<5μm)已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带来的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问题日益加剧。近年来,微塑料在环境、人体甚至胎盘中被检出,带来的人体健康危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微塑料主要通过饮食和饮水... 塑料经过加工或自然降解生成的微塑料(粒径<5μm)已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带来的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问题日益加剧。近年来,微塑料在环境、人体甚至胎盘中被检出,带来的人体健康危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微塑料主要通过饮食和饮水进入人体,对其生物蓄积、毒性以及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互作用的认知有限。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经典的模式生物,具有生命周期短、体型小、繁殖快、易饲养、转基因品系丰富等特点,且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目前已广泛用于新污染物的毒性评估。本文综述了黑腹果蝇模型研究微塑料毒性效应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微塑料对果蝇的肠道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及传代/跨代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代谢与排泄机制、多污染物互作效应、毒性机制的深化以及健康风险评估等。本文旨在为全面揭示微塑料毒性机制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塑料 模式生物 黑腹果蝇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对小鼠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Bsep和Mrp2表达与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云海 陈熙 +3 位作者 张程 石嫦娥 徐德祥 许建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利福平(Rifampicin,RIF)具有肝毒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RIF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小鼠中,探讨RIF对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胆汁酸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pump,Bsep)和多药抵抗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目的利福平(Rifampicin,RIF)具有肝毒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RIF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小鼠中,探讨RIF对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胆汁酸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pump,Bsep)和多药抵抗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2,Mrp2)表达和定位影响。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RIF1wk组:经灌胃给予RIF(200mg.kg-1.d-1),连续1周,于末次给药后6h取材;RIF6h组:单次灌胃给予RIF(200mg.kg-1)后6h取材;RIF1周对照组(CON1wk)与RIF6h对照组(CON6h):经灌胃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所有小鼠均收集血液和肝组织,常规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DB),并检测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总胆汁酸(TBA)水平。HE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RT-PCR测定肝脏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Bsep和Mrp2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分析Bsep和Mrp2在肝细胞的位置。结果给予RIF1周后,小鼠血清TB由(1.25±0.69)μmol.L-1上升至(65.73±12.08)μmol.L-1,上升近70倍,DB由(0.77±0.40)μmol.L-1上升至(53.33±12.43)μmol.L-1,上升约80倍,ALP由(110.2±13.8)U.L-1上升至(279.5±80.4)U.L-1,上升约1.5倍,TBA由(3.15±0.89)μmol.L-1上升至(13.54±6.51)μmol.L-1,上升约5倍并伴有血清ALT和AST轻度升高;肝脏组织TBA由(0.15±0.04)μmol.g-1liver上升至(0.30±0.19)μmol.g-1liver,上升约2倍;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单次给予RIF6h后血清TB、DB、ALP、ALT、AST和TBA明显上升,但未观察到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发生改变。免疫荧光分析显示,给予小鼠RIF1wk与单次给予RIF6h后肝细胞中Bsep和Mrp2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而无论单次给予RIF还是连续给药1周,肝细胞Bsep和Mrp2mRNA表达水平均未发生变化。结论肝细胞胆汁酸转运体Bsep和Mrp2定位改变可能是RIF诱发肝内胆汁淤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胆汁淤积 肝损伤 胆汁酸转运体 胆汁酸输出泵 多药抵抗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华 徐德祥 +2 位作者 王安连 王龙首 赵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卡介苗(BCG)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两种处理方式给予NAC:方式A,于LPS处理前4h和15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NAC(预处理);方式B,于...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卡介苗(BCG)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两种处理方式给予NAC:方式A,于LPS处理前4h和15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NAC(预处理);方式B,于LPS处理后0h和4h分别经腹腔注射NAC(后处理)。LPS处理后8h剖杀动物,取血和肝脏,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与一氧化氮(NO)水平、肝脏组织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AC预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性下降,肝脏TNF-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体内NO生成和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无改变;NAC后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死亡率升高,血清NO生成增加,肝脏GSH含量进一步下降,而小鼠血清ALT活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NAC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双重效应,NAC预处理对抗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脏损伤,NAC后处理加重BCG/LPS引起的氧化应激并升高动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细菌脂多糖 免疫性肝损伤 抗氧 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补充锌减轻镉引起的小鼠胚胎发育毒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忠美 王华 +6 位作者 王振 陈远华 赵梅 张程 陈雪 黄殷殷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孕期补充锌对镉所致胎儿死亡、外观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的保护作用。方法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锌处理组、单纯镉处理组和锌+镉处理组。单纯镉处理组和锌+镉处理组孕鼠于受孕第9天经腹腔注射氯化镉(4.5 mg/kg),锌处理组和锌+... 目的研究孕期补充锌对镉所致胎儿死亡、外观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的保护作用。方法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锌处理组、单纯镉处理组和锌+镉处理组。单纯镉处理组和锌+镉处理组孕鼠于受孕第9天经腹腔注射氯化镉(4.5 mg/kg),锌处理组和锌+镉处理组小鼠于受孕第1~18天饮用硫酸锌水溶液(186 mg/L)。于受孕第18天剖杀所有孕鼠,记录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数,称量活胎体重,测量胎鼠身长,并评价胎鼠外观畸形和骨骼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镉处理组平均每窝死胎数和畸形胎鼠数明显升高,活胎平均身长和体重明显降低,胸骨、尾骨和后掌(趾)骨骨化程度明显滞后;孕期补充锌对抗镉引起的胎儿死亡和致畸作用,减轻镉引起的胎鼠生长发育迟缓和骨骼发育不全。结论孕期补充锌明显减轻镉引起的小鼠胚胎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死亡 外观畸形 胎儿生长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保护细菌脂多糖引起的小鼠宫内胎儿死亡和生长发育迟缓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远华 徐德祥 +4 位作者 王华 赵磊 王剑萍 魏凌珍 孙美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儿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受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LPS+MT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MT,生理...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儿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受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LPS+MT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MT,生理盐水和单纯MT处理作为对照。所有孕鼠于受孕第18天处死,统计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数,称量活胎体重,测量胎鼠身长和尾长,并对胎鼠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实验2:LPS组小鼠于受孕第16天经腹腔一次性注射75μg/kg LPS,LPS+MT组孕鼠于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MT,生理盐水和单纯MT处理作为对照。LPS处理后6h处死孕鼠,取母肝和胎盘,检测丙二醛和谷胱甘肽水平。结果LPS+MT处理组宫内胎儿死亡数显著低于单纯LPS处理组,并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MT预+后和后处理均显著减轻LPS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并逆转LPS引起的枕骨骨化不全。MT预+后处理明显减轻LPS引起的母肝和胎盘脂质过氧化,但对LPS所致GSH含量降低无明显影响。结论MT通过其抗氧化功能保护LPS引起的IUFD和IUG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毒性 褪黑激素/药理学 死胎 生长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吕金伟 徐德祥 +5 位作者 王华 宁萑 赵磊 张程 李祥云 陈远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共处理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于GalN/LPS共处理前30min和处理后1h、2h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MT,经GalN/LPS共处理8h后剖...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共处理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于GalN/LPS共处理前30min和处理后1h、2h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MT,经GalN/LPS共处理8h后剖杀动物,取血和肝脏,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测定肝脏组织Caspase-3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DNA梯度分析实验检测肝脏凋亡,并对小鼠部分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T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力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肝脏Caspase-3活性、GSH损耗明显降低,肝组织GSH-R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DNA凋亡条带较前有所减弱,而MT对体内NO生成无明显影响。结论MT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细菌脂多糖 凋亡 肝脏损伤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丁酸对果糖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熙 张程 +4 位作者 赵卉 张莹 石嫦娥 许建明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饮用果糖所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果糖组给予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PBA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饮用果糖所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果糖组给予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PBA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g-1);PBA+果糖组给予富含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g-1)。各组小鼠均自由进食标准饲料。实验结束后立即剖杀小鼠,采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肝脏组织TCH和TG;HE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分析肝脏脂质沉积。RT-PCR测定小鼠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果糖组小鼠血清和肝脏TG及肝脏TCH的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果糖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证实,果糖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脂质沉积;进一步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果糖组小鼠肝脏fas,acc和scd-1 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果糖组与PBA+果糖组比较显示,PBA干预可明显降低血清、肝脏TG含量及肝脏TCH含量,减轻果糖引起的肝脏脂质沉积;抑制果糖引起的肝脏fas,acc和scd-1表达上调。结论 PBA对饮用果糖所致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基丁酸 果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 肝脏脂肪酸合成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硬脂酸辅酶A去饱和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1c激活在细菌脂多糖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石嫦娥 陈熙 +3 位作者 张程 张莹 徐德祥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炎症反应模型,观察LPS对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激活在LPS引起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生... 目的通过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炎症反应模型,观察LPS对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激活在LPS引起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和LPS(2 mg/kg),LPS处理24 h后称量小鼠体重,眼球取血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并称量肝组织重量;检测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含量;HE染色法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法分析肝脏脂质沉积;RT-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脂质合成的转录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和SREBP-1c的核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肝脏重量及脏器系数明显增加;血清和肝脏TG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LPS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及炎症反应;油红O染色显示LPS组小鼠肝脏发生明显脂质沉积;RT-PCR结果显示LPS明显上调FAS和ACCmRNA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处理后小鼠肝脏核蛋白SREBP-1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LPS可能通过激活肝脏SREBP-1c,继而上调从头合成脂肪酸关键酶FAS和ACC,引起小鼠肝脏脂质合成增加,最终导致肝脏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肝/病理学 脂质沉积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酸合成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莉 陈熙 +4 位作者 张程 何薇 任晓非 许建明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6-1540,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健康♂ICR小鼠经腹腔注射CCl4(300μl·kg-1),于CCl4处理后不同时点(0、2、6、12、24和72 h)剖杀小鼠,采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健康♂ICR小鼠经腹腔注射CCl4(300μl·kg-1),于CCl4处理后不同时点(0、2、6、12、24和72 h)剖杀小鼠,采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TUNEL技术检测肝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肝脏GRP78、CHOP、p-IRE1α、p-JNK和裂解型Caspase-12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脏GRP78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l4处理组小鼠肝脏重量、肝脏系数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CCl4处理引起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以CCl4处理后24 h损伤最明显;进一步观察发现,CCl4处理明显升高肝脏GRP78、p-IRE1α和pJNK蛋白水平,上调肝脏CHOP蛋白表达,导致肝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12裂解。结论 ERS在CCl4致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内质网应激 急性肝损伤 凋亡 CASPASE-1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与酒精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冰冰 胡纯秋 +2 位作者 胡永迪 储兰兰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酒精性肝病(ALD)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入选标准收集ALD患者70例,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70例。收集完整的临床及生化检查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Gamma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羟维...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酒精性肝病(ALD)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入选标准收集ALD患者70例,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70例。收集完整的临床及生化检查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Gamma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ALD的相关性。结果 ALD组体质量指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白蛋白、25(OH)D、血钙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样本中,维生素D缺乏的群体发生ALD例数明显升高(Z=-2.135,P<0.05)。将ALD组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酒精性肝炎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群体中发生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的例数明显增加(Gamma=-0.49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年龄、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显示,25(OH)D水平是ALD发病的危险因素,25(OH)D水平与ALD呈负相关(OR=4.144,95%CI:1.191~14.415,P=0.025)。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ALD炎症和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酒精性肝病 炎症 纤维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致小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娟 陈熙 +3 位作者 张程 段自皞 徐德祥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引起的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及其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设置3个模型组,模型1: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100、150、200mg/kg),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6h取材;模型2:小鼠分别经灌胃给... 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引起的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及其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设置3个模型组,模型1: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100、150、200mg/kg),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6h取材;模型2: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200mg/(kg.d),连续1或2周,末次给药后6h取材;模型3:分别灌胃给予小鼠RFP200mg/kg后于不同时点0.5、2、6、12h取材。所有小鼠均收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DB);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胆汁酸(TBA)水平;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结果给予RFP200mg/(kg.d)1周后,小鼠血清TB上升近70倍,DB上升约82倍,ALP上升约1.5倍,TBA上升约4倍并伴有血清ALT和AST轻度升高;肝脏组织TBA上升约2.5倍;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单次给予RFP200mg/kg30min后血清TB、DB、ALP和TBA即开始显著上升,给药后2~6h达到高峰,12h呈下降趋势;ALT和AST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单次给予RFP不同时点后均未观察到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结论单次或连续1周给予RFP200mg/kg均引起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并伴有轻度的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副作用 肝/病理学 胆汁淤积 肝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种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姬艳丽 佘素贞 +3 位作者 豆正东 廖建国 李辉 许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探讨昆明种小白鼠生长和行为发育指标 ,为小鼠行为毒理学测试方法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 44只昆明种孕鼠 ,自然分娩 ,观察其哺乳情况及仔鼠耳廓分离、上下牙萌出、张耳、睁眼、睾丸下降、阴道开口等生理发育指标、平面翻正... 目的 探讨昆明种小白鼠生长和行为发育指标 ,为小鼠行为毒理学测试方法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 44只昆明种孕鼠 ,自然分娩 ,观察其哺乳情况及仔鼠耳廓分离、上下牙萌出、张耳、睁眼、睾丸下降、阴道开口等生理发育指标、平面翻正、前肢悬挂、爬行、空中翻正及负重游泳等神经反射和运动协调功能。结果 每只孕鼠平均产仔 (11 93± 2 71)只 ,仔鼠出生存活率为 86 0 9% ,哺育存活率为 6 6 5 1%。结论 昆明种小白鼠生理发育指标与B6C3F1小鼠及CD 1小鼠各发育指标大致相当 ,平面翻正指标差别较大 ,可能与观察方法或小鼠品系有关。该试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生长 发育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对小鼠大脑皮层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萍 孟秀红 +4 位作者 王华 姬艳丽 陈远华 张程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对小鼠大脑皮层性激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氰戊菊酯(7.5、30 mg/kg)处理组,每组雌雄各半。于出生后28 d(PND28)~PND56,处理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一次氰戊菊酯,... 目的探讨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对小鼠大脑皮层性激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氰戊菊酯(7.5、30 mg/kg)处理组,每组雌雄各半。于出生后28 d(PND28)~PND56,处理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一次氰戊菊酯,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玉米油。染毒2周后,每组取小鼠2只处死,取大脑皮层;剩余小鼠继续染毒2周(共4周)后被处死,取大脑皮层,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脑皮层内固醇激素急性期调节蛋白(StAR)、睾酮合成关键酶(17β-HSD、P450scc和P45017α)、芳香化酶(CYP19)以及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大脑皮层睾酮(T)和雌二醇水平(E2)。结果青春期高剂量氰戊菊酯暴露引起雄鼠大脑皮层T明显降低,而青春期高剂量氰戊菊酯暴露却明显升高雌鼠大脑皮层T和E2含量。与之相一致的结果是青春期暴露氰戊菊酯引起雄鼠大脑皮层17β-HSD蛋白表达显著下调、雌鼠大脑皮层17β-HSD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此外,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2周和4周均明显上调雌鼠大脑皮层AR蛋白表达,而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4周明显上调雄鼠大脑皮层AR和ERβ蛋白表达。结论青春期氰戊菊酯暴露影响小鼠大脑T和E2合成,以及上调小鼠大脑皮层AR和ERβ蛋白表达,这些改变可能引起小鼠今后的神经行为发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大脑皮质 睾酮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琼 王取南 +1 位作者 李嘉嘉 王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d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μmol/L)...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d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μmol/L),接触24h后,用DMEM(含1%B27)培养基培养7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各组MAP2阳性细胞率。用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包括NikonE800u显微镜,Spot2冷彩色数码摄像系统,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树突分枝的数量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AlCl3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率(%)、神经元树突分枝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82,P=0.117,P=0.086),但200μmol/L和400μmol/LAl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AlCl3不仅能够抑制大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还减少了神经元分枝和延缓了其成熟。这可能在铝导致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性 大鼠 干细胞/细胞学 神经元/细胞学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在脂多糖诱发的胚胎损害中的双向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远华 徐德祥 +3 位作者 赵磊 王剑萍 王华 陈晓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鼠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影响。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妊娠d15~17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1),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鼠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影响。方法实验1:LPS组小鼠于妊娠d15~17经腹腔注射LPS(75μg·kg-1),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NAC。所有孕鼠于妊娠d18处死。实验2:LPS组小鼠于妊娠d15注射LPS,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NAC。LPS处理后1.5h或6h处死孕鼠。结果LPS+NAC预处理组平均每窝死胎数明显低于LPS组;LPS+NAC后处理组平均每窝死胎数与LPS组比较无差异,LPS+NAC后处理组流产率高于LPS组;LPS+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均抑制LPS引起IUGR。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母肝、胎肝和胎盘组织脂质过氧化,LPS+NAC后处理抑制LPS引起母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但对LPS引起的胎肝和胎盘组织脂质过氧化无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母鼠妊娠期给予LPS后,血清TNF-α水平上升,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血清和羊水TNF-α水平上升,而NAC后处理对LPS引起血清TNF-α水平上升无影响。结论NAC预处理预防LPS引起IUFD和IUGR;NAC后处理对LPS引起IUFD和IUGR无影响,反而加重早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N-乙酰半胱氨酸 宫内胎鼠死亡 生长发育迟缓 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膝关节挛缩发生机制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冲击波治疗可行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云 王锋 +1 位作者 张全兵 王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1期28-33,共6页
膝关节挛缩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在疾病进展的早期骨骼肌发生萎缩及纤维化,而中晚期关节囊纤维化改变是导致关节挛缩治疗棘手的重要因素。其关键机制系关节制动后骨骼肌蛋白周转异常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膝关节挛缩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在疾病进展的早期骨骼肌发生萎缩及纤维化,而中晚期关节囊纤维化改变是导致关节挛缩治疗棘手的重要因素。其关键机制系关节制动后骨骼肌蛋白周转异常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信号转导激活。近年来,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疗法,被广泛用于骨关节及软组织相关疾病的治疗,其作用已得到肯定。体外冲击波对不同组织可产生不同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在各组织吸收冲击波能量的同时,增强细胞代谢功能,改善局部缺氧微环境。因此,本文对膝关节挛缩发生机制、康复评定以及康复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回顾,以膝关节挛缩发生机制提出体外冲击波治疗关节挛缩的设想,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以期为膝关节挛缩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挛缩 体外冲击波 关节囊纤维化 肌萎缩 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华 吕金伟 +5 位作者 宁萑 张程 李祥云 赵磊 陈远华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正常对照、脂多糖(LPS)、卡介苗(BCG)、BCG+LPS、PDTC和BCG+PDTC+LPS组。除正常对照、LPS和PDT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BCG(每只2.5mg)。10d后,LPS...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正常对照、脂多糖(LPS)、卡介苗(BCG)、BCG+LPS、PDTC和BCG+PDTC+LPS组。除正常对照、LPS和PDT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BCG(每只2.5mg)。10d后,LPS和BCG+LPS组分别给予LPS(0.2mg·kg-1,ip),PDTC和BCG+PDTC+LPS组在给予LPS前24和2h分别给予PDTC(100mg·kg-1,ip),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15只小鼠用于观察LPS处理后72h的死亡率;每组6只小鼠于LPS处理后1.5h处死,取肝脏,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测定肝脏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每组12只小鼠于LPS处理后6h取血,处死,留取肝脏,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一氧化氮(NO)水平和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制备肝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CG和LPS组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明显增加,血清GPT活性升高,肝脏GSH含量显著下降,肝脏TNF-α与IL-1β mRNA表达增强,各组均未见小鼠死亡;PDTC组除血清GPT活性升高外,上述其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与BCG和LPS组比较,BCG+LPS组血清GPT活性进一步升高,并伴有大面积肝脏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脏NF-κB结合活性显著升高,TNF-α和IL-1β表达进一步增强,GSH水平下降,血清NO水平增加,小鼠死亡率40%。与BCG+LPS组比较,PDTC预处理明显抑制BCG+LPS引起的肝脏NF-κB活性、TNF-α及IL-1β mRNA表达增强,升高肝脏GSH含量,降低血清GPT活性和NO水平,减轻BCG+LPS引起的肝脏炎症和坏死,未见小鼠死亡。结论PDTC可抑制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脂多糖 卡介苗 免疫性肝损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氰戊菊酯暴露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形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叶新 王取南 +4 位作者 夏玉宝 包训迪 柴小玉 李芳芳 张颖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取孕18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 目的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取孕18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48h后的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含量及海马神经元突起状况。结果在对海马神经细胞不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氰戊菊酯可以引起神经元缺失,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及长度均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氰戊菊酯可能特异损害和(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菊酯类/药理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海马/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