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估人T淋巴细胞亚群对结核杆菌脂质抗原的免疫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金亮 张茜 +1 位作者 李柏青 沙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观察结核杆菌脂质的一些脂类抗原对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作用,进而探讨脂类抗原在结核感染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免疫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诱导出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后分别加入结核杆菌脂... 目的:观察结核杆菌脂质的一些脂类抗原对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作用,进而探讨脂类抗原在结核感染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免疫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诱导出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后分别加入结核杆菌脂质全脂质(TLIP)、丙酮可溶性脂质(ASLIP)、纯硫脂(PSLIP)、脂阿拉伯糖(LAM)、脂甘露聚糖(LM)、同时设置非脂类抗原全菌裂解物(WCL)、培养分泌蛋白(CFP)、耐热抗原(Mtb-HAg)、脂多糖(LPS)和空白对照组。用CFSE标记自体淋巴细胞后,与被脂质抗原刺激后的DC共培养。之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T和γδT)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4)的情况。结果:相较于空白组,所有脂质都能促进NK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P<0.05)。相较于空白组ASLIP,LAM和LM可以促进非增殖的CD4+T细胞分泌IL-4,或者促进增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P<0.05)。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所有脂质抗原(除了LM)都能促进增殖的γδT和CD8+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而LM能抑制增殖的CD8+T细胞分泌TNF-α。结论:结核杆菌脂质抗原能激活PBMC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别是CD1限制性T细胞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脂质抗原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增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增强免疫力低下小鼠对乙肝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 被引量:3
2
作者 秦卫兵 蒋建伟 +3 位作者 张金萍 肖昕 周羽并 林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CpGODN对免疫力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选用老年C57BL/ 6小鼠和免疫抑制模型小鼠 ,将重组HBsAg疫苗和CpGODN同时或单独肌注到小鼠体内 ,2周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 1次 ,再过 3周后摘除眼球取血 ,用ELISA方法检测抗... 目的 探讨CpGODN对免疫力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选用老年C57BL/ 6小鼠和免疫抑制模型小鼠 ,将重组HBsAg疫苗和CpGODN同时或单独肌注到小鼠体内 ,2周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 1次 ,再过 3周后摘除眼球取血 ,用ELISA方法检测抗HBsAgIgG抗体。 结果 免疫抑制模型中同时注射CpGODN和疫苗组产生的IgG抗体绝对量是单独注射疫苗组的 2倍 ;老年鼠组中 1 0 μg和2 0 μgCpGODN与疫苗同时注射组产生的IgG抗体绝对量分别是单独注射疫苗组的 3倍和 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免疫力低下 小鼠 乙肝疫苗 体液免疫应答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轮状病毒抗原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黏膜免疫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何金生 王健伟 +5 位作者 姜秀丽 王大燕 温乐英 董京芳 屈建国 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 :对人轮状病毒抗原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诱导黏膜免疫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表达轮状病毒VP7、VP6基因的 3株重组腺病毒rvAdG1VP7(G)、rvAdG1VP7和rvAdVP6 ,分别通过灌胃和滴鼻两种途径对BALB C小鼠进行 2次免疫后 ,对肺灌洗... 目的 :对人轮状病毒抗原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诱导黏膜免疫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表达轮状病毒VP7、VP6基因的 3株重组腺病毒rvAdG1VP7(G)、rvAdG1VP7和rvAdVP6 ,分别通过灌胃和滴鼻两种途径对BALB C小鼠进行 2次免疫后 ,对肺灌洗液和肺、肠粘膜组织匀浆液中轮状病毒特异性的分泌型IgA(secretoryIgA ,SIgA)和local IgG进行检测。结果 :对肺灌洗液中特异性SIgA进行检测 ,发现滴鼻组的免疫学效果明显优于灌胃组。对肺、肠组织匀浆液中特异性IgA的分析表明 ,灌胃途径刺激异位粘膜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对rvAdVP6滴鼻组小鼠肺灌洗液 (1∶2 0 )特异性local IgG和SI gA的阳转率进行比较 ,发现特异性local IgG的应答水平明显高于特异性SIgA。结论 :重组腺病毒可有效诱导针对轮状病毒的黏膜免疫。此研究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方案、免疫途径及免疫保护作用等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轮状病毒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泡型细胞A549在大肠埃希菌诱导下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的表达
4
作者 朱俊 黄开泉 +3 位作者 徐元宏 董磊 李春红 沙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固有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探讨呼吸道上皮细胞对大肠埃希菌(E.coli)的应激反应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A549细胞,细胞传代24h后加入灭活的E.coli,进行不同浓度或时间的诱导;用半定量RT-PC... 目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固有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探讨呼吸道上皮细胞对大肠埃希菌(E.coli)的应激反应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A549细胞,细胞传代24h后加入灭活的E.coli,进行不同浓度或时间的诱导;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其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补体C3和C-反应蛋白(CRP)mRNA水平;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中IL-6、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蛋白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其上清液中C3蛋白水平。结果:培养的A549细胞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E.coli诱导下,表达IL-6、C3和CRP mRNA及IL-6、C3、CRP和SAA蛋白水平呈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上皮细胞在病原微生物刺激下,表达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分子,积极清除外来致病物,发挥重要的固有免疫防御作用。上皮细胞还可能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起连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时相蛋白 大肠埃希菌 A549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补体3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及其相关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英文)
5
作者 王书书 计永胜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共7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Ds)是以特定的靶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为特征,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有数据显示,血吸虫感染或注射血吸虫相关蛋白可能保护或减轻机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 自身免疫性疾病(ADs)是以特定的靶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为特征,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有数据显示,血吸虫感染或注射血吸虫相关蛋白可能保护或减轻机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损害。研究学者已经建立相应的小鼠自身免疫疾病模型,证实了注射血吸虫蛋白具有诱导宿主Th2免疫偏移,下调Th17反应,并诱导旁路途经活化的巨噬细胞,从而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血吸虫感染及血吸虫相关蛋白与减轻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力争明确其潜在的免疫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吸虫 Th1Th2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性质的初步鉴定
6
作者 张梅 何金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7-1277,共1页
目的利用活体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技术,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IFA)筛选出更多可识别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鉴定,以期为RSV的被动免疫治疗以及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以RSV通过滴鼻途径免疫小鼠,同时采... 目的利用活体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技术,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IFA)筛选出更多可识别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鉴定,以期为RSV的被动免疫治疗以及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以RSV通过滴鼻途径免疫小鼠,同时采用实体瘤技术体内制备骨髓瘤细胞。取免疫后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利用IFA方法筛选经有限稀释法亚克隆获得的可稳定分泌抗RS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初步分析McAb对RSV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通过免疫酶法(IE)蚀斑减少中和实验和融合抑制实验分析McAb体外保护作用。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2A7、3E10、1F10及3G4,经间接ELISA以及Westernblot初步鉴定,获得的4株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RSV蛋白,McAbs 2A7和3E10可分别识别融合糖蛋白(F)蛋白二聚体和单体,McAbs 1F10和3G4可识别黏附糖蛋白(G)蛋白。其中McAbs 2A7与1F10可以在体外抑制RSV对HEp-2细胞的感染,具有中和活性,同时具有融合抑制活性。结论利用IFA法成功筛选了能特异性识别RSV的4种单克隆抗体,初步鉴定显示两种单抗可分别识别F蛋白二聚体和单体,另两种单抗可识别G蛋白。IE法蚀斑减少实验显示两种单抗在体外具有中和活性和融合抑制活性,表明获得的单抗对RSV感染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 活体骨髓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中和活性 融合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F在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鲍颖超 高翔 +2 位作者 徐龙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中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方法用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Lewis大鼠,制造EAU模型。实验组在免疫后第3、7、11天通过玻璃体腔给予MANF,对照组给予磷酸盐... 目的观察中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方法用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Lewis大鼠,制造EAU模型。实验组在免疫后第3、7、11天通过玻璃体腔给予MANF,对照组给予磷酸盐溶液(PBS)作为阳性对照,正常组不做处理。采用Caspi的方法进行炎症程度评分。在炎症高峰期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法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情况和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NF-γ)的表达。结果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开始出现炎症,第14天为炎症高峰期。免疫后第14天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提示,实验组大鼠的眼部炎症、病理组织学改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实验组致炎因子IL-17和INF-γ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MANF玻璃体腔给药减轻大鼠EAU的炎症程度,降低IL-17和INF-γ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一部分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动物模型 人中脑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方璇 何金生 +3 位作者 唐亚宁 付远辉 王小波 郑妍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建立快速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的方法。方法表达RSV F的重组腺病毒FGAd/F感染293细胞,收获细胞裂解液,利用兔抗人RSV多抗包被表面活化的免疫磁珠富集和纯化F蛋白,同时建立夹心ELISA,检测...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建立快速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的方法。方法表达RSV F的重组腺病毒FGAd/F感染293细胞,收获细胞裂解液,利用兔抗人RSV多抗包被表面活化的免疫磁珠富集和纯化F蛋白,同时建立夹心ELISA,检测纯化的F蛋白浓度以及F蛋白的回收率。结果采用IMS成功纯化分子量为145~170 ku区间的二聚体RSV F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F蛋白得到很好的纯化,纯化所得RSV F蛋白浓度为116 mg/L,回收率为41.1%。结论利用IMS可有效地富集和纯化RSV F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化分离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思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3期189-189,144,共2页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免疫学知识性强、抽象理论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每章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并且新的免疫学理论、技术以及研究方法也不断出现,教学工作存在自身的特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免疫学知识性强、抽象理论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每章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并且新的免疫学理论、技术以及研究方法也不断出现,教学工作存在自身的特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医学免疫学的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谈几点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占贞贞 陈思 +3 位作者 叶艳 吴萍 张旭东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紫杉醇处理过程中的存在,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和MTF法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 目的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紫杉醇处理过程中的存在,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和MTF法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定量、定性检测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自噬特异性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和紫杉醇共同作用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紫杉醇处理SGC-7901及BGC-823细胞早期(24h内)可出现明显的细胞自噬性变化,自噬高峰期出现紫杉醇诱导3~6h,自噬性细胞死亡存在并可能是紫杉醇诱导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自噬可以促进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紫杉醇可以诱导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并且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会拮抗胃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为胃癌化疗耐受提供新的解释,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紫杉酚/药理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自噬 自噬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F-1在胃腺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对Mcl-1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丽 侯丽丽 +3 位作者 吴亚欧 桂丽 张旭东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Mcl-1在胃腺癌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耐受中的作用,以及内质网应激状态下E2F-1调控Mcl-1的机制。方法采用PI单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GRP78、Mcl-1、Bcl-2、E2F-1蛋白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l-1 mRNA... 目的探讨Mcl-1在胃腺癌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耐受中的作用,以及内质网应激状态下E2F-1调控Mcl-1的机制。方法采用PI单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GRP78、Mcl-1、Bcl-2、E2F-1蛋白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l-1 mRNA水平变化;转染pcDNA-E2F-1-Flag质粒使细胞高表达E2F-1。结果胃腺癌细胞对衣霉素(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相对不敏感,这与Mcl-1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上调有关。Mcl-1的转录抑制因子E2F-1在TM诱导细胞后表达下调。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的胃腺癌细胞中高表达E2F-1可以减弱Mcl-1的上调。结论内质网应激反应引起Mcl-1上调可能在胃腺癌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转录因子E2F-1下调可能参与调控Mcl-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E2F1转录因子 内质网 衣霉素 细胞凋亡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3-only蛋白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艳 谢奇朋 +2 位作者 郝延璋 张旭东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BH3only蛋白Bim、Noxa、Puma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在紫杉醇诱导前后Bim、Noxa、Pum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BH3only蛋白Bim、Noxa、Puma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在紫杉醇诱导前后Bim、Noxa、Pum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GC7901胃腺癌细胞比BGC823细胞对紫杉醇更具敏感性。Bim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紫杉醇诱导的SGC7901中有显著升高,而在BGC823中无明显变化。Noxa的mRNA表达水平在紫杉醇诱导的SGC7901及BGC823中有一过性升高,而其蛋白表达水平却检测不到。两种胃腺癌细胞系均未检测到PumamRNA的表达。结论紫杉醇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胃腺癌细胞,而此凋亡可能与BH3only蛋白Bim、Noxa的表达上调有关,而与PumamRNA的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紫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特异性“沉默”Bim基因对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蓓蕾 叶艳 +4 位作者 程文晋 陈思 吴萍 张旭东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研究BH3-only蛋白Bim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在紫杉醇相对敏感SGC-7901胃腺癌细胞株中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沉默"Bim基... 目的研究BH3-only蛋白Bim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在紫杉醇相对敏感SGC-7901胃腺癌细胞株中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沉默"Bim基因;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iRNA"沉默"Bim基因前后Bim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GC-7901较BGC-823胃腺癌细胞株对紫杉醇更为敏感。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胃腺癌细胞很大程度依赖线粒体途径凋亡。特异性"沉默"Bim基因的转录,紫杉醇诱导凋亡敏感细胞株SGC-7901的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Bim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紫杉醇 SIRNA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文丹 赵宇 +5 位作者 何金生 汪春兰 王帮河 谢灿 张梅 陆艳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潜能。方法取6周龄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取第3代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测定其CD44、CD34抗原表达,分别用成脂和成骨诱...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潜能。方法取6周龄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取第3代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测定其CD44、CD34抗原表达,分别用成脂和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油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Kossa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大鼠脂肪干细胞生长能力旺盛,表达CD44,而不表达CD34;定向诱导后,油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Kossa染色阳性。结论大鼠脂肪组织可分离培养出脂肪干细胞,能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间质干细胞/生理学 细胞 培养的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分化 成骨细胞 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凋亡途径参与TRAIL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萍 陈思 +3 位作者 程文晋 江蓓蕾 张旭东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TRAIL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和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分别与TRAIL共同作用后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 目的研究TRAIL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和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分别与TRAIL共同作用后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活化及PARP的裂解;JC-1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TRAIL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BGC-823较SGC-7901对TRAIL诱导的凋亡更敏感,TRAIL(100μg/L)作用24h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9.9%、24.3%;3种caspase抑制剂都能很大程度上阻止TRAIL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caspase-3、PARP在TRAIL作用早期即活化、裂解,且BGC-823比SGC-7901发生得更快;线粒体膜电位随TRAIL处理时间延长而不断下降。结论TRAIL能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且这种凋亡依赖于caspases;除死亡受体途径外,线粒体途径也参与了凋亡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Mcl-1对衣霉素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亚欧 张林杰 +1 位作者 张旭东 余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Bcl-2蛋白家族中Mcl-1在衣霉素诱导胃腺癌细胞内质网应激性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Bcl-2、Mcl-1、Bcl-XL在衣霉素诱导胃腺癌细胞内质网应激状态下的表达;脂质体LipofectamineT... 目的探讨Bcl-2蛋白家族中Mcl-1在衣霉素诱导胃腺癌细胞内质网应激性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Bcl-2、Mcl-1、Bcl-XL在衣霉素诱导胃腺癌细胞内质网应激状态下的表达;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pcDNA3.0/Mcl-1质粒;Western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衣霉素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两株细胞对衣霉素诱导的凋亡都不敏感,其中SGC-7901较BGC-823对衣霉素的耐受表现更明显。由于衣霉素诱导SGC-7901和BGC-823的凋亡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检测Bcl-2蛋白家族Mcl-1在SGC-7901中有明显上调。通过转染质粒高表达Mcl-1蛋白,衣霉素诱导的凋亡有明显下降。结论Mcl-1在衣霉素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衣霉素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MEK/ERK消除胃腺癌细胞对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的耐受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思 吴萍 +4 位作者 江蓓蕾 程文晋 罗畅民 张旭东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内质网应激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情况及其作用途径,并探讨MEK/ERK信号途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DNA含量分析凋亡率,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处理后死亡细胞形态特征及各组死亡差别,免疫印迹... 目的了解内质网应激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情况及其作用途径,并探讨MEK/ERK信号途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DNA含量分析凋亡率,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处理后死亡细胞形态特征及各组死亡差别,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衣霉素以及U0126诱导前后p-ERK、caspase-3、PARP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衣霉素(TM)诱导胃腺癌细胞48h凋亡率最高仅为15.65%,TM诱导ERK活化形式p-ERK表达增加,而在U0126处理后下调。U0126与TM共同作用于胃腺癌细胞时,凋亡率显著升高至38.3%±2.78%。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内典型的凋亡小体,凋亡细胞比TM单独作用明显增多。U0126作用后TM诱发胃腺癌细胞caspase-3、PARP剪切、活化。结论TM可诱导胃腺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并且激活MEK/ERK信号通路,但对其相对不敏感。通过阻断MEK/ERK信号途径后能杀死大量胃腺癌细胞,caspase-3、PARP的活化表明胃腺癌细胞的内质网应激性凋亡依赖于caspase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质网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因载体巯基烷基化壳聚糖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欣 慕卿 +5 位作者 李树宝 张梅 何金生 方月娥 汪春兰 赵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制备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载基因纳米粒,并对其体外相关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复凝聚法制备TACS/pDNA复合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对其的形态和粒径进行观察和表征;凝胶阻滞分析观察其对基因的保护情况;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 目的制备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载基因纳米粒,并对其体外相关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复凝聚法制备TACS/pDNA复合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对其的形态和粒径进行观察和表征;凝胶阻滞分析观察其对基因的保护情况;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作为阳性对照,检测其对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的转染活性;四噻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TACS/pDNA复合纳米粒子形态不很均一,粒径在390nm左右;凝胶阻滞分析证明了载体能有效地包裹和保护基因不受DNaseⅠ酶的消化;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证实了TACS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地转染HEK293,其转染效率远高于壳聚糖纳米粒子,略低于脂质体;MTT测定其对细胞活力影响甚微,对细胞的毒性明显低于脂质体。结论TACS有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新型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载体 壳聚糖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铭明 夏丹 +2 位作者 唐婷婷 徐建华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SL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SLE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P-10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SL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SLE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P-10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C1q抗体、补体C3、C4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以及通过检测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来判断其在调节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总体SLE患者IP-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活动狼疮肾炎(LN)组IP-10水平明显高于疾病活动非肾损伤组和疾病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与疾病活动无肾损伤组间IP-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IP-10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C3呈负相关(P<0.01),与C4、24 h UPQ、ESR无相关性,而在SLE肾损伤中,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稳定期IP-10水平均和C1q呈正相关(P<0.05);SLE患者中IFN-γ、IL-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P-10与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值在疾病活动和稳定时均呈正相关(P<0.01),而与IL-4仅在疾病稳定时呈正相关(P<0.01)。结论 IP-10通过介导Th1型炎症免疫反应在SLE中发挥重大作用,其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尤其对狼疮肾炎及狼疮活动的早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趋化因子CXCL10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7 RNA聚合酶的克隆及其介导基因转录功能的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虞结梅 杨兵 +2 位作者 谢灿 陆燕燕 何金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构建含T7RNA聚合酶(T7RNA Polymerase,T7RNP)的真核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含T7启动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T7RNP转录终止信号的载体,并通过观察EGFP的表达推测T7RNP表达和T7表达系统介导基... 目的构建含T7RNA聚合酶(T7RNA Polymerase,T7RNP)的真核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含T7启动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T7RNP转录终止信号的载体,并通过观察EGFP的表达推测T7RNP表达和T7表达系统介导基因转录的功能。方法根据编码T7RNP的基因序列,应用PCR技术从含有T7RNP基因的E.coli BL21(DE3)基因组中扩增编码T7RNP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cDNA3·1(+)。同时从px8δt载体和pGEM-Teasy/EGFP上切下T7RNP识别的终止信号(terminator,TER)和编码EGFP的基因,克隆至载体pcD-NAII。将获得的两个重组质粒共转染BHK细胞。48h后,通过观察EGFP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推测T7RNP基因的表达及表达后识别T7启动子介导基因转录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含T7RNP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7RNP和原核表达载体pcDNAII/EG-FP/TER,共转染BHK细胞后,可观察到EGFP表达的绿色荧光。结论T7RNP能顺利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并通过与T7启动子和TER的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EGFP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噬菌体T7/遗传学 转录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