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估人T淋巴细胞亚群对结核杆菌脂质抗原的免疫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金亮 张茜 +1 位作者 李柏青 沙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观察结核杆菌脂质的一些脂类抗原对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作用,进而探讨脂类抗原在结核感染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免疫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诱导出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后分别加入结核杆菌脂... 目的:观察结核杆菌脂质的一些脂类抗原对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作用,进而探讨脂类抗原在结核感染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免疫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诱导出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后分别加入结核杆菌脂质全脂质(TLIP)、丙酮可溶性脂质(ASLIP)、纯硫脂(PSLIP)、脂阿拉伯糖(LAM)、脂甘露聚糖(LM)、同时设置非脂类抗原全菌裂解物(WCL)、培养分泌蛋白(CFP)、耐热抗原(Mtb-HAg)、脂多糖(LPS)和空白对照组。用CFSE标记自体淋巴细胞后,与被脂质抗原刺激后的DC共培养。之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T和γδT)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4)的情况。结果:相较于空白组,所有脂质都能促进NK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P<0.05)。相较于空白组ASLIP,LAM和LM可以促进非增殖的CD4+T细胞分泌IL-4,或者促进增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P<0.05)。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所有脂质抗原(除了LM)都能促进增殖的γδT和CD8+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而LM能抑制增殖的CD8+T细胞分泌TNF-α。结论:结核杆菌脂质抗原能激活PBMC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别是CD1限制性T细胞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脂质抗原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增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 CD56^+自然杀伤样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铭明 夏丹 +3 位作者 唐婷婷 王路 徐建华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样T(NKT样)细胞的表达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疾病活动组20例,稳定组10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样T(NKT样)细胞的表达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疾病活动组20例,稳定组10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达及不同体外刺激活化后的增殖能力。通过检测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IL)-4表达水平来判断其在调节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的非特异性刺激相比,经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特异性诱导刺激对CD3+CD56+NKT样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Th1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在两种刺激条件下几乎均不表达。结论 CD3+CD56+NKT样细胞通过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来调节炎症免疫作用,SLE的发病可能与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表达数量减少及其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然杀伤样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铭明 夏丹 +2 位作者 唐婷婷 徐建华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SL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SLE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P-10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SL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SLE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P-10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C1q抗体、补体C3、C4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以及通过检测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来判断其在调节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总体SLE患者IP-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活动狼疮肾炎(LN)组IP-10水平明显高于疾病活动非肾损伤组和疾病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与疾病活动无肾损伤组间IP-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IP-10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C3呈负相关(P<0.01),与C4、24 h UPQ、ESR无相关性,而在SLE肾损伤中,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稳定期IP-10水平均和C1q呈正相关(P<0.05);SLE患者中IFN-γ、IL-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P-10与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值在疾病活动和稳定时均呈正相关(P<0.01),而与IL-4仅在疾病稳定时呈正相关(P<0.01)。结论 IP-10通过介导Th1型炎症免疫反应在SLE中发挥重大作用,其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尤其对狼疮肾炎及狼疮活动的早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趋化因子CXCL10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细胞中IL-35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玉 张城城 +1 位作者 董利菊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IL-35在7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L-35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T-PCR法检测IL-35在不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IL-35在7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L-35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T-PCR法检测IL-35在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法、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IL-35对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在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IL-35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远端转移等均无相关性(P>0.05)。外源性IL-35的刺激作用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结论 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并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侵袭,可以作为临床肺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细胞介素-35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弓形虫感染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及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璐 张义华 +5 位作者 孔兰婷 王为为 张倩 罗庆礼 沈继龙 沙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弓形虫PRU虫株(type II基因型)感染的BV-2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弓形虫PRU虫株(5×105)感染BV-2细胞,同时用姜黄素进行...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弓形虫PRU虫株(type II基因型)感染的BV-2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弓形虫PRU虫株(5×105)感染BV-2细胞,同时用姜黄素进行干预,观察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增殖;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中NO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弓形虫的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圆,突起减少,姜黄素可以减轻这种改变。弓形虫感染的小胶质细胞iNOS的表达增强,NO释放量增加,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姜黄素能抑制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弓形虫感染的BV-2细胞iNOS蛋白表达和NO的产生,提示该药对弓形虫脑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小胶质细胞 姜黄素 弓形虫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蛋白C在直肠癌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寅生 周昌莉 +1 位作者 蔡春林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研究肌腱蛋白C(TN-C)在直肠癌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34例直肠癌及29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分析TNC在直肠癌及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强度。结果 34例直肠癌标本及29例胃... 目的研究肌腱蛋白C(TN-C)在直肠癌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34例直肠癌及29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分析TNC在直肠癌及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强度。结果 34例直肠癌标本及29例胃癌标本均呈阳性表达;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增高TN-C的表达逐渐增强,高分化与中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癌变组织中TN-C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TN-C的表达也逐渐增强,Ⅰ~Ⅱ期直肠癌和胃癌患者组织TN-C表达与Ⅲ~Ⅳ期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及胃癌组织中均有TN-C的表达,且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蛋白C 直肠癌 胃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