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大学生心身症状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君 张洪波 +2 位作者 许娟 曹秀菁 许韶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1-481,共1页
关键词 大学生 横断面调查 心身症状 SCL-90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有焦虑症状大学生的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敏兰 张洪波 +2 位作者 许娟 许韶君 苏普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0-512,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社会人口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省属高校按专业分层,以校为整群抽样(每专业1校),抽取该校在校生的15%。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78份。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问卷(SAS)...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社会人口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省属高校按专业分层,以校为整群抽样(每专业1校),抽取该校在校生的15%。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78份。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问卷(SAS)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ASLEC)。结果:6.94%的大学生存在焦虑,其中男生7.22%,女生为6.35%。理工学生焦虑检出率最高(10.08%),西医学生最低(3.59%)。卡方检验显示焦虑症状与社会人口特征中的出生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及父亲学历有关;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生活事件与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中的大部分特征都有统计意义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发现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中理工类专业(OR=1.77,95%CI:1.30~2.41)和成绩差(OR=1.45,95%CI:1.09~1.93)的显著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心理因素中的负性生活事件(OR=4.76,95%CI:3.36~6.77)、消极社会经历(OR=3.35,95%CI:2.43~4.62)以及家庭环境特征中的亲密度(OR=0.65,95%CI:0.49~0.85)和情感表达(OR=0.71,95%CI:0.54~0.94)的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大学生焦虑症状的预防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横断面调查 大学生 社会人口特征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往受责打与初中学生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陶芳标 凤尔翠 +3 位作者 苏普玉 朱鹏 王莉娜 张洪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 了解既往受责打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 ,分析既往受责打对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对某农村中学初中学生 84 2人进行调查 ,通过自我报告法调查学生既往受责打情况和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教师... 目的 了解既往受责打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 ,分析既往受责打对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对某农村中学初中学生 84 2人进行调查 ,通过自我报告法调查学生既往受责打情况和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教师问卷 )评定儿童行为问题。获得 812份有效问卷 ,其中评定为有既往受责打的初中生12 8人 ,对照组 6 84人。采用 χ2 检验比较两组各项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的显著性 ,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既往受责打史的男生焦虑 /抑郁问题检出率 (15 3% )与对照组 (6 2 % )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思维问题检出率 (2 9 4 % )与对照组 (17 4 % )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总行为问题检出率 (37 6 % )与对照组 (2 6 5 % )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退缩行为、躯体主诉、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内外向行为问题在两组学生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既往受责打女生和对照组间各项行为问题均无显著性。根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教师问卷 )评定的学校得分和适应能力总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行为问题与既往受责打相关联。结论 既往经常受责打男学生的焦虑 /抑郁、思维问题和总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较高 ,既往受责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待儿童 行为异常 中学生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因素对安徽省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陶芳标 张洪波 +6 位作者 王德斌 杨善发 苏普玉 凤尔翠 许韶君 许娟 张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安徽省农村 2 192名由父母带养的 1~14岁儿童近 1个月的体罚行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近 1个月来 ,挨打发生率为 39 3%,打 3次以上发生率为17 3%,罚站或罚跪发生率为 3 5 %... 目的 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安徽省农村 2 192名由父母带养的 1~14岁儿童近 1个月的体罚行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近 1个月来 ,挨打发生率为 39 3%,打 3次以上发生率为17 3%,罚站或罚跪发生率为 3 5 %,不让回家的发生率为 2 2 %,不给吃饭的发生率为 3 1%。多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儿童年龄、性别、父亲文化程度、独生子女与近 1个月以来儿童挨打以及多次挨打相关 ,其中儿童年龄越小、男童、父亲文化程度低、非独生子女是危险因素 ;母亲文化程度低、非独生子女是儿童不给吃饭的危险因素 ;男童、经济状况较差、非独生子女是不让回家的危险因素 ;儿童罚站或罚跪未发现显著的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体罚行为普遍 ,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产生影响 ,应重视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安徽 农村 儿童 体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智力残疾妇女生殖健康危害现况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莉娜 陶芳标 +2 位作者 朱鹏 苏谱玉 许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76-477,共2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农村地区智力残疾妇女生殖健康危害状况。方法 运用成人智力残疾评定量表评定 18~ 5 5岁农村智力残疾妇女 6 87人 ,同时在同一行政村选取智力评定正常的妇女 392人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妇女生殖健康危害状况。结果 ...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农村地区智力残疾妇女生殖健康危害状况。方法 运用成人智力残疾评定量表评定 18~ 5 5岁农村智力残疾妇女 6 87人 ,同时在同一行政村选取智力评定正常的妇女 392人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妇女生殖健康危害状况。结果 两组妇女和丈夫的上学年限间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智力残疾妇女出现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子女先天畸形等生殖健康危害的风险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但不同智力残疾等级妇女的子女出现至少 1项出生缺陷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农村地区智力残疾妇女生殖健康危害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村 智力残疾妇女 生殖健康 危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妊娠与弓形虫、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及婴儿期发育随访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娟 曾广玉 +3 位作者 张洪波 陶芳标 徐海玉 曲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异常妊娠与孕期弓形虫 (TOX)、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关系 ,异常妊娠结局对活产儿婴儿期发育的影响。方法 发生异常妊娠的孕妇 5 0例作为病例组 ,正常妊娠的 10 0例为对照组 ,检测孕期血清中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特异的IgM、... 目的 探讨异常妊娠与孕期弓形虫 (TOX)、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关系 ,异常妊娠结局对活产儿婴儿期发育的影响。方法 发生异常妊娠的孕妇 5 0例作为病例组 ,正常妊娠的 10 0例为对照组 ,检测孕期血清中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特异的IgM、IgG抗体。对异常妊娠的活产儿 36例 ,用Gesell发育诊断法评价其婴儿期的发育情况 ,以正常足月儿72例为对照。结果 病例组两种病原体的现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的过去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异常妊娠儿的总发育商及精细动作、语言、个人 -社交及大动作能区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为了提高人口素质 ,应加强孕期保健 ,对于异常妊娠的活产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妊娠 妊娠并发症 病因学 弓形虫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某县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况调查
7
作者 赵斌 叶良贵 +5 位作者 丛林 张洪波 许娟 朱鹏 苏普玉 王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况。方法个人访谈、现场观察和录像以及消毒液样本采集与检测。结果多数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功能分区不符合要求,其分娩、流产以及IUD手术业务严重萎缩。所有服务人员基本知识与操作水平普遍较差...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况。方法个人访谈、现场观察和录像以及消毒液样本采集与检测。结果多数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功能分区不符合要求,其分娩、流产以及IUD手术业务严重萎缩。所有服务人员基本知识与操作水平普遍较差。测试结果显示,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测试成绩高于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员。服务机构消毒液样本检测发现,不合格率为11%。结论生殖健康服务设施、人员的业务能力、监测与监督需要加强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卫生保健服务 医院 乡村 乡村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喂养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关联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蔡传兰 郝加虎 +5 位作者 陶芳标 张悦 王蒂 朱鹏 苏普玉 孙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的关联,为促进母乳喂养及最佳持续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是基于孕妇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选择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喂养模式信息,使用《...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的关联,为促进母乳喂养及最佳持续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是基于孕妇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选择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喂养模式信息,使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婴幼儿进行智力测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喂养方式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对婴幼儿智力发育的影响。结果调整了多种混杂因素后,与人工喂养(MF)相比,纯母乳喂养(EBF)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总发育商数(DQ)、大运动发育商数的可能性,几乎纯母乳喂养(AEBF)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精细动作发育商数的可能性。与从未母乳喂养相比,其他母乳喂养持续时间(DABF)达到5~6个月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的总发育商数的可能性,母乳喂养为主持续时间(DEABF)达到3~4个月及DABF达到3~4、5~6、>6个月时均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的精细动作发育商数的可能性,DEABF达到3~4个月及DABF>6个月时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的语言发育商数的可能性。结论选择母乳喂养及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尤其是母乳喂养时间达到5~6个月及以上时将有益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儿童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AIDS家庭中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苏普玉 孙莹 +3 位作者 许韶君 黄锟 程晓莉 陶芳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66-668,695,共4页
目的:探讨短期集中参与互动式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AIDS家庭中儿童心理症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从安徽省5个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县(萧县、界首、临泉、濉溪、郎溪)中随机抽取51个AIDS家庭,每个家庭选择1名10~16岁儿童,共51名儿童为研... 目的:探讨短期集中参与互动式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AIDS家庭中儿童心理症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从安徽省5个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县(萧县、界首、临泉、濉溪、郎溪)中随机抽取51个AIDS家庭,每个家庭选择1名10~16岁儿童,共5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周的心理应对能力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自编的一般项目问卷进行评价。结果:94.12%的儿童报告喜欢参与互动式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心理症状检出率训练后低于训练前(9.8%/25.5%,χ2=4.317,P=0.038),抑郁、焦虑得分训练后低于训练前(1.40±0.52/1.55±0.50,1.39±0.49/1.55±0.61,P=0.046、0.041),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集体参与互动式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改善AIDS家庭中儿童的心理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长期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理卫生 应对方式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1岁肥胖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斌 张洪波 +2 位作者 徐刚 苏普玉 郑大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79-681,共3页
目的:调查6~11岁肥胖儿童行为的问题。方法:采用Achenbach's 儿章行为量表(CBCL),对安徽省安庆市与铜陵市111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6.94%,男、女分别为40.38%和33.9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调查6~11岁肥胖儿童行为的问题。方法:采用Achenbach's 儿章行为量表(CBCL),对安徽省安庆市与铜陵市111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6.94%,男、女分别为40.38%和33.9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6岁正常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发生率为12.97% (男童13.44%、女童12.52%),肥胖儿童整体及按性别比较,行为问题发生率均较高(u 分别为7.52、5.70和4.96,P均<0.01)。男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行为34.62%、分裂焦虑23.08%、抑郁19.23%、体诉15.39%、交往不良13.46%、社交退缩9.62%、多动9.62%、攻击性9.62%和违纪表现5.77%,各因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5,P<0.05);女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发生率依次为:分裂强迫23.73%、抑郁11.86%、多动10.17%、性问题10.17%、体诉8.48%、攻击性8.48%、社交退缩6.78%、残忍表现6.78%和违纪表现5.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5.59,P<0.05)。男、女童共有的6个行为问题因子:社交退缩、多动、体诉、违纪表现、攻击性、抑郁,无性别差异(P 均>0.05)。结论: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远远高于全国4~16岁儿童青少年, 肥胖男童主要表现在强迫行为、分裂焦虑、抑郁、体诉、交住不良,女童主要表现在分裂强迫、抑郁、多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肥胖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