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学荣 赵俊红 +1 位作者 季六生 于涛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安徽省城市居民体育参与健身的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目前安徽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体育人口”比例数量偏低,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但健身意识较强。就影响安徽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安徽省城市居民体育参与健身的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目前安徽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体育人口”比例数量偏低,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但健身意识较强。就影响安徽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切实提高“体育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居民 健身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盛治进 刘九玉 +4 位作者 常春 张忠兴 余千春 陈凯华 夏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限制了肩关节活动度,从而影响上肢运动功能[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肩痛发生率高达70%,常表现为被动和主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肩痛,或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静息状态下自发性肩痛,这增加了患者痛苦,...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限制了肩关节活动度,从而影响上肢运动功能[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肩痛发生率高达70%,常表现为被动和主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肩痛,或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静息状态下自发性肩痛,这增加了患者痛苦,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延长了患者的恢复进程[2]。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减少偏瘫肩痛、缓解上肢运动功能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偏瘫肩痛 脑卒中患者 静息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练强度与大鼠心肌组织及线粒体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蒋磊 周振茂 +2 位作者 夏美燕 王佳佳 杜世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探讨过度运动训练与大鼠心肌组织及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一般有氧训练组、力竭过度训练组,观察体重变化,检测大鼠血清CK、CK-MB、LDH及cTnⅠ水平,测定心肌组织MDA...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探讨过度运动训练与大鼠心肌组织及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一般有氧训练组、力竭过度训练组,观察体重变化,检测大鼠血清CK、CK-MB、LDH及cTnⅠ水平,测定心肌组织MDA含量及SOD、GSH-Px、CAT活性,分离心肌线粒体检测其SOD活性及MDA、钙离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一般有氧训练组比较,力竭过度训练组大鼠体重显著减轻,血清CK、CK-MB、LDH及cTnⅠ水平显著增高;心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显著增高,游离钙、SOD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过16周递增负荷训练,力竭过度训练组部分大鼠心肌出现损伤,心肌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膜发生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内游离钙下降,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训练 心肌损伤 线粒体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蒋磊 周振茂 +1 位作者 夏美燕 杜世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探讨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游泳训练建立大鼠有氧训练组和力竭过度训练组模型,以常规饲养大鼠为对照,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质量与心系数(心脏质量/体质量)的变... 【目的】研究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探讨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游泳训练建立大鼠有氧训练组和力竭过度训练组模型,以常规饲养大鼠为对照,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质量与心系数(心脏质量/体质量)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DNA ladder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的凋亡,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与血清中的NO含量及结构型NOS(c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结果】力竭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脏质量和心系数增加,心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与过度训练时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的调控有关。DNA ladder检测结果显示,有氧训练组大鼠心肌与血清中的cNOS活性升高,有少量的NO生成,对大鼠心血管系统产生了良性影响,使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而力竭过度训练组出现了明显的凋亡条带,长期的过度负荷使大鼠心肌与血清中的iNOS活性升高,产生的较多NO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结论】不适宜的运动负荷会促使大鼠心肌细胞凋亡,NO可能参与了心肌的损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P53蛋白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陀螺技术与虚拟陀螺技术在步态参数测量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盛治进 朱满芬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53,共6页
运用惯性陀螺技术(AGA)和虚拟陀螺技术(MBVG)测量在跑步机上跑步和行走时的步态参数,并对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对比研究。惯性陀螺技术使用一套可穿戴式无线惯性传感器,对行走和跑步中脚跟着地时刻(HS)及脚尖离地时刻(TO)进行捕捉。虚... 运用惯性陀螺技术(AGA)和虚拟陀螺技术(MBVG)测量在跑步机上跑步和行走时的步态参数,并对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对比研究。惯性陀螺技术使用一套可穿戴式无线惯性传感器,对行走和跑步中脚跟着地时刻(HS)及脚尖离地时刻(TO)进行捕捉。虚拟陀螺技术运用光学标记光电动态人体测量仪(CODA)进行动作捕捉。实验中选取了8名健康个体在跑步机上以2 kph和4 kph的速度行走,以8 kph和12kph速度跑步,采集有效数据,分别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种技术在不同速度下跨步周期时间的真误差均小于1ms,误差百分率小于1.6%。关于组内相关系数(ICC)的对比,在行走时,两种技术得出跨步周期时间数据一致(ICC>0.75);在跑步时,AGA-HMA的ICC值与AGA-ZA的ICC值高于HMA-ZA的ICC值。(1)两种陀螺技术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精确计算不同速度下的跨步周期时间。(2)在测量不同速度范围的跨步周期时,惯性陀螺技术相比虚拟陀螺技术可获得更高的信度,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较为复杂状况下的步态参数测量。(3)两种技术在测量其他步态参数如双支撑时间和摆动时间方面仍然存在信度较低等问题,实验方案可以考虑通过改变传感器位置进行进一步实验,关注可能需要的运动校准及补偿等,以提高其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算法 惯性传感器 虚拟陀螺 步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