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机制中的免疫原性和耐受性双重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付静静 张玲玲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5-1188,共4页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具有免疫原性和耐受性双重作用。DCs的免疫原性体现在作为专职APC对自身抗原异常提呈,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是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具有免疫原性和耐受性双重作用。DCs的免疫原性体现在作为专职APC对自身抗原异常提呈,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是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DCs的耐受性则体现在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消除、无能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产生,导致免疫耐受,发挥对RA的调控作用。该文结合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对DCs参与RA的发病机制以及在RA病理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方面进行介绍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免疫原性 耐受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理机制 双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在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玲玲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9-893,共5页
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狭义上,调节性免疫细胞是指具有负性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在控制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免疫应答、介导免疫耐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reg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 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狭义上,调节性免疫细胞是指具有负性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在控制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免疫应答、介导免疫耐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reg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负性调控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TLRs/MyD88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Breg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TLRs/MyD88信号转导活化促进Breg细胞产生IL-10,抑制T细胞活化及IFN-γ分泌。不同TLR控制着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启动和恢复。运用优先触发Breg细胞调节功能的TLR激动剂,分离TLRs的相反作用,对控制免疫反应,制定合理的炎症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免疫细胞 调节性B细胞 炎症免疫相关疾病 TOLL样受体 信号转导 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强的松治疗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春 李传应 +1 位作者 袁君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考察白芍总苷(TGP)以及TGP和强的松(Pre)联合用药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方法 90豚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TGP(21、42、84 mg/kg)组,联合给药(TGP 42 mg/kg+Pre 1.4mg/kg)组和Pre(1.4、2.8 mg/kg)组。用二... 目的考察白芍总苷(TGP)以及TGP和强的松(Pre)联合用药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方法 90豚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TGP(21、42、84 mg/kg)组,联合给药(TGP 42 mg/kg+Pre 1.4mg/kg)组和Pre(1.4、2.8 mg/kg)组。用二硝基氯苯诱导豚鼠制备ACD模型,各给药组均于实验第21天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检测耳重量及耳厚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4含量水平。结果 ACD豚鼠的耳片明显肿胀,并伴有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TGP(42、84 mg/kg)以及联合给药组(TGP 42 mg/kg+Pre 1.4 mg/kg)能明显减轻ACD豚鼠炎症反应,改善其耳片病理,并降低血清中升高的IL-4水平,以及升高其降低的IL-2水平。此外联合给药组对豚鼠AC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TGP组以及Pre组。结论 TGP以及联合给药对豚鼠ACD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为AC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型芍药苷微乳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君 王春 +2 位作者 杨昭毅 聂欣欣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油包水型芍药苷微乳[PaeME(W/O)]和芍药苷(Pae)水溶液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量肠循环液中的PaeME(W/O)与Pae的含量,计算出PaeME(W/O)与Pae在大鼠肠道的吸收药量、... 目的比较油包水型芍药苷微乳[PaeME(W/O)]和芍药苷(Pae)水溶液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量肠循环液中的PaeME(W/O)与Pae的含量,计算出PaeME(W/O)与Pae在大鼠肠道的吸收药量、吸收速率常数值(Ka)和吸收半衰期(t1/2)。结果在2~20μg/ml浓度范围内PaeME(W/O)的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PaeME(W/O)的Ka值基本不变;PaeME(W/O)在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吸收药量均明显高于Pae;PaeME(W/O)型制剂在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的t1/2均低于相应的肠段的Pae。结论 PaeME(W/O)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PaeME(W/O)在肠道吸收要明显好于P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微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体外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华勋 陈镜宇 +7 位作者 汪庆童 刘丽华 吴育晶 宋姗姗 黄蓓 常艳 张玲玲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体外用药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T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SD大鼠诱导AA模型,分离培养胸腺及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rhTNFR:Fc(10、1、0.1、0...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体外用药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T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SD大鼠诱导AA模型,分离培养胸腺及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rhTNFR:Fc(10、1、0.1、0.01、0.001μg/ml)体外给药,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rhTNFR:Fc对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总Th细胞(CD4+/CD3+)、活化Th细胞(CD4+/CD25+)、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4+/CD62L+未活化Th细胞比例。结果 rhTNFR:Fc组能不同程度的抑制胸腺T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对CD4+/CD3+总Th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可以明显降低异常活化的CD4+/CD25+Th细胞比例(P<0.01,P<0.05),明显提高下降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CD62L+未活化Th细胞比例(P<0.05,P<0.01)。结论 rhTNFR:Fc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T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芍药苷对人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
6
作者 解国雄 吴华勋 +1 位作者 陈镜宇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9-81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与芍药苷(Pae)联合应用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知情同意,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正常滑膜组织,...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与芍药苷(Pae)联合应用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知情同意,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正常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人滑膜细胞进行培养。取第3代人FLS,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μg/L)刺激,分别用rhTNFR:Fc(10 mg/L)、Pae(10-5mol/L)及二者联合干预。MTT法检测人FLS的增殖反应,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蛋白(TRADD)在FL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rhTNFR:Fc与Pae联合用药对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rhTNFR:Fc和Pae单独给药组。rhTNFR:Fc、Pae及联合用药均能明显下调FLS中TNFR1和TRAF2表达,上调TRADD表达;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能进一步上调TRADD表达,而对TNFR1和TRAF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rhTNFR:Fc和Pae联合用药对人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给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AD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滑膜细胞 增殖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中的表达及芍药苷-6′-O-苯磺酸酯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梅 章敏 +2 位作者 司敏 陈镜宇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9-644,共6页
目的观察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脾脏中的表达,以及芍药苷-6'-O-苯磺酸酯(CP-25)对其的影响。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AA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脾脏中的表达,以及芍药苷-6'-O-苯磺酸酯(CP-25)对其的影响。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AA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P-25(50 mg·kg^(-1))组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0.5 mg·kg^(-1))组。造模后d 14~28给药。HE染色观察脾脏的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脾脏中CXCL12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CXCR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大鼠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的细胞密度增加,淋巴小结增多,脾脏中CXCL12和CXCR4表达增加;CP-25可以明显减少AA大鼠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的细胞密度,改善淋巴小结增生,下调脾脏中CXCL12和CXCR4表达,且CXCL12和CXCR4表达与脾脏病理呈正相关。结论 AA大鼠脾脏CXCL12和CXCR4的高表达与脾脏病理改变有关,CP-25减少AA大鼠脾脏中CXCL12和CXCR4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脾脏 CXCL12 CXCR4 芍药苷-6′-O-苯磺酸酯 完全弗氏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活性调控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晶晶 孙妩弋 +2 位作者 胡姗姗 刘道芳 魏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0-444,共5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亚型广泛存在与各种组织,能够特异性地使活化的GPCR发生磷酸化及脱敏,从而终止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新的研究还发现,GRK不...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亚型广泛存在与各种组织,能够特异性地使活化的GPCR发生磷酸化及脱敏,从而终止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新的研究还发现,GRK不仅作用于GPCR,也可以通过使非GPCR磷酸化或通过非磷酸化作用参与信号转导。GRK不仅能够调节GPCR和非GPCR,其自身活性也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本文结合GRK的多种功能作用和GRK活性调控,对GRK在脑、内分泌、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黑色素肿瘤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磷酸化 非磷酸化作用 活性调控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姗姗 孙妩弋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7-1042,共6页
β-arrestins是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的蛋白质家族,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脱敏、内化和复敏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类多功能的蛋白,β-arrestins对绝大多数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并且参与调节一些非七次跨膜受体的信号... β-arrestins是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的蛋白质家族,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脱敏、内化和复敏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类多功能的蛋白,β-arrestins对绝大多数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并且参与调节一些非七次跨膜受体的信号转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β-arrestins通过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或其他一些信号转导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参与了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该文就β-arrestins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s 肿瘤 信号转导 G蛋白偶联受体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E_2-EP1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其的影响
10
作者 金娟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前列腺素E受体(EP1)在HCC细胞和人肝细胞中的表达,分析PGE2及EP1激动剂ONO-DI-004对HCC增殖和移行的相关性,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PGE2或ONO-DI-004刺激的HCC的...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前列腺素E受体(EP1)在HCC细胞和人肝细胞中的表达,分析PGE2及EP1激动剂ONO-DI-004对HCC增殖和移行的相关性,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PGE2或ONO-DI-004刺激的HCC的抑制作用及对HCC细胞周期、凋亡、PGE2、EP1和Bcl-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EGCG抗HCC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HepG2细胞设置组别为:对照组、PGE2(0、4、40、400、4 000、40 000 nmol/L)组、EGCG(12.5、25、50、100μg/ml)组、PGE2(4、40、400、4 000)+EGCG(100μg/ml)组、ONO-DI-004(4、40、400、4 000nmol/L)组、ONO-DI-004+EGCG(100μg/ml)组、ONO-8711(210 nmol/L,1、5、10μmol/L)组。MTT法检测HepG2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epG2的移行;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HepG2中EP1、Gq和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CC患者血清PGE2及HepG2产生PG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与正常志愿者血清中的PGE2水平比较,HCC患者的血浆中PGE2的水平呈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EGCG(12.5、25、50、100μg/ml)显著降低HepG2中PGE2和VEGF水平。EP1在肝癌细胞株MHCC-97L和HepG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人肝细胞株L02中的表达。EGCG(100μg/ml)能显著抑制EP1受体以及ONO-DI-004诱导的Bcl-2的表达(P<0.01)。观察EGCG(12.5、25、50、100μg/ml)作用于HepG2后对细胞的增殖作用,100μg/mlEGCG对HepG2作用24 h后可显著抑制HepG2的生长(P<0.01),细胞的平均抑制率为41%。24 h的药物浓度与抑制率具有相关性(r=0.8,P=0.02)。EGCG对HepG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PGE2(4μmol/L)和ONO-DI-004(400 nmol/L)刺激后,HepG2移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EGCG和ONO-8711均能显著抑制HepG2移行,且给予EGCG(100μg/ml)后可显著降低PGE2和ONO-DI-004刺激的HepG2的移行(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epG2经ONO-DI-004(400 nmol/L)、PGE2(4μmol/L)、EGCG(100μg/ml)、EGCG(100μg/ml)+ONO-DI-004(400 nmol/L)以及EGCG(100μg/mL)+PGE2(4μmol/L)作用24 h,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36±2.51)%,EGCG(100μg/ml)处理组的凋亡率为(16.8±1.73)%,EGCG(100μg/ml)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ONO-DI-004(400 nmol/L)处理组的凋亡率为(0.6±1.86)%,EGCG(100μg/ml)+ONO-DI-004(400 nmol/L)处理组的凋亡率为(12.25±2.64)%,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GCG(100μg/ml)可显著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对PGE2、ONO-DI-004刺激的HepG2细胞也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结论①HCC患者血清中PGE2表达异常升高,提示PGE2在HCC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②HCC细胞株中EP1表达较正常肝细胞异常升高,PGE2可能通过EP1发挥促HCC作用;③EGCG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由PGE2和ONO-DI-004刺激引起的HepG2的增殖和转移,抑制HCC异常增殖、移行、细胞周期,诱导凋亡是EGCG的重要作用;④EGCG抑制HepG2产生VEGF和PGE2,降低EP1及ONO-DI-004刺激的Bcl-2的表达,但对Gq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降低PGE2和VEGF水平、下调EP1和Bcl-2的表达是EGCG抑制HCC增殖和移行、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肝细胞癌 信号转导通路 HCC细胞 BCL-2表达 PGE2 前列腺素 人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β-arrestin2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杨 孙妩弋 +2 位作者 胡姗姗 汪庆童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β-arrestin2表达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cell T6,HSC-T6)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的siRNAβ-arrestin2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β-arrestin2表达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cell T6,HSC-T6)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的siRNAβ-arrestin2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β-arrestin2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cl-2、Bax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转染siRNA的HSC-T6细胞β-arrestin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β-arrestin2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分别下调了70%±1.76%和68.43%±2.88%(P<0.01);Bcl-2蛋白被抑制了32.58%±3.46%(P<0.01),而Bax表达增加38.00%±3.72%(P<0.01);转染β-arrestin2 siRNA的HSC-T6细胞凋亡率为37.5%,明显高于正常HSC对照组。结论 siRNAβ-arrestin2能高效抑制HSC-T6细胞β-ar-restin2表达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从而促进HSC-T6凋亡,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小分子干扰RNA β-arrestin2 凋亡 Bcl-2 BAX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