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科大学在校生亚健康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从云 陶芳标 +2 位作者 吴强 万宇辉 王润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250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评定亚健康状态和述情障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250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评定亚健康状态和述情障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医学生亚健康状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结果男生躯体、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7.7%、5.9%,女生分别为8.6%、5.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中,述情障碍及其3个因子与躯体和心理亚健康显著相关(除外向性思维和心理亚健康);在控制人口统计学指标等混杂因素后,躯体亚健康状态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高,述情障碍得分>P75为其危险因素(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是躯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P<0.01);心理亚健康状态以5年制临床相关专业最低,父亲和自己生活的家庭类型、识别情感不能得分>P50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亚健康状态在医学生中十分常见,述情障碍可能是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情绪障碍 学生 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汤增产 盛红宇 +1 位作者 张峰 王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73-774,共2页
了解和掌握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让同学们按要求自行填写。结果新生中各种心理卫生问题总检出率为20.3%;4个典型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分别为:不幸7.72%,失眠6.71%,... 了解和掌握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让同学们按要求自行填写。结果新生中各种心理卫生问题总检出率为20.3%;4个典型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分别为:不幸7.72%,失眠6.71%,想轻生1.63%;无兴趣5.69%。结论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学生 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科大学学生网络行为及思政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从云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1-343,共3页
本研究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中高年级医学生的网络相关行为及目前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网络对中高年级医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络化和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内容的需求情况,得出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政阵地建设有待加强。提出在高校... 本研究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中高年级医学生的网络相关行为及目前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网络对中高年级医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络化和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内容的需求情况,得出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政阵地建设有待加强。提出在高校思政网络建设中应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网络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网络思政工作的特殊规律,全面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γδ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子晗 杨雨露 +4 位作者 邹慧娟 张雪珂 杨文娟 孙东莹 许孝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976,共6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EP)中γδT细胞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因EP不孕的患者(EP组,n=57)和非子宫因素的不孕症患者(Control组,n=44)。分别取EP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EP)中γδT细胞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因EP不孕的患者(EP组,n=57)和非子宫因素的不孕症患者(Control组,n=44)。分别取EP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评价两组一般特征,使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息肉中CD3和TCRγδ阳性细胞的表达,使用ELISA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使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EP中γδT细胞的表达情况与相关各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EP组织中γδT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炎性因子IL-17和IFN-γ水平也明显升高,并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γδT细胞数目与EP导致的不孕症有关,提示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亚群失衡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了胚胎植入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子宫内膜息肉 IL-17 IFN-Γ 炎症反应 胚胎植入失败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新素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其对下肢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欧阳欢 刘博 +4 位作者 刘逸 查斌山 丁洋 胡先宇 陈智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目的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 目的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化性质,红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生物安全性。采用吸附法将DATS负载至HMSNs里,获得缓释DATS的纳米颗粒(DATS-HMSN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并制作DATS的累积释放曲线。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DATS组、DATS-HMSNs组),下肢缺血模型采用股动脉结扎切除法制作。测试各组小鼠肢体缺血前后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活性氧(RO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结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制备出的HMSNs为中空的球形且粒径均一,DLS结果显示粒径为(226.5±11.8)nm。红细胞溶血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MSNs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MSNs对DATS的最大载药率为27.89%,7 d DATS的累积释放率80.12%,21 d可达到97.27%。与对照组比较,DATS-HMSNs用于下肢缺血小鼠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D31、α-SMA、bFGF及VEGF的水平增高(P<0.05),ELISA实验发现TNF-α、IL-6、MCP-1和ROS的含量减低(P<0.05),并且缺血后小鼠运动能力恢复满意。结论DATS-HMSNs可以缓慢、持续地释放DATS,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新素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中空介孔硅 下肢缺血 硫化氢 纳米载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涂俊才 周平 +5 位作者 李晓娟 孙莹 司慧远 王纯巍 韩守雷 朱飞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变化,提高临床医生对FUO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就诊的50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病因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热程、...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变化,提高临床医生对FUO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就诊的50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病因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热程、年代的关系。结果 500例FUO患者中,452例(90.4%)最终确诊,包括感染性疾病231例(46.2%),其中结核病76例(32.9%,76/231);结缔组织病99例(19.8%);肿瘤58例(11.6%);其他疾病64例(12.8%);未明确诊断48例(9.6%)。女性患者中结缔组织疾病的比例为2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4.5%(P=0.025);男性患者中肿瘤性疾病的比例为14.5%,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8.0%(P=0.001)。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结缔组织疾病在21~39岁及40~59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恶性肿瘤性疾病在大于60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FUO病因的构成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P=0.000)。肿瘤性疾病的中位热程为60(28,90)d,明显长于感染性疾病的28(21,42)d(Z=-4.168,P=0.000)和结缔组织病的30(21,60)d(Z=-2.406,P=0.016)。2009~2014年间结缔组织疾病所占比例为23.8%,明显高于2003~2008年间的13.7%(χ2=8.598,P=0.003);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构成虽较2003~2008年间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感染在其中占较大比例。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FUO病因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热程和年代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初诊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葛宏松 曹婷婷 +2 位作者 张成 周洁 冉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了解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以期为该类疾病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近3年来我院门诊确诊的1 845例患儿,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①总体资料特点:男女比例1∶1.25;初诊年龄82.3%的患儿<1个月... 目的了解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以期为该类疾病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近3年来我院门诊确诊的1 845例患儿,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①总体资料特点:男女比例1∶1.25;初诊年龄82.3%的患儿<1个月;部位以头、面部为主;皮损面积以<5 cm2最多;并发症以溃疡、出血最多;治疗上采用随访最多。②疾病分布:草莓状血管瘤1 225例(66.4%),其后依次为鲜红斑痣344例(18.65%)、血管痣154例(8.35%)、海绵状血管瘤53例(2.87%)、毛细血管扩张45(2.44%)、化脓性肉芽肿19例(1.03%)、血管角皮瘤3例(0.16%)、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2例(0.11%)。结论在该类疾病中,草莓状血管瘤所占比例最大。血管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治疗上多采取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iraki-Devine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范登信 蔡盈 +4 位作者 曹永胜 潮敏 张殷 蒋加斌 李道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5-1006,共2页
对采用Shiraki-Devine方法治疗的5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随访均效果满意;7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其中5例术后6~8周恢复正常,2例术后10~12周恢复正常;1例阴茎表皮坏死,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该... 对采用Shiraki-Devine方法治疗的5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随访均效果满意;7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其中5例术后6~8周恢复正常,2例术后10~12周恢复正常;1例阴茎表皮坏死,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该'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隐匿阴茎设计合理,美容效果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raki-Devine术 隐匿阴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股局部皮瓣旋转移植人工阴道及宫颈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宫颈不全闭锁合并阴道完全闭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靓 谢志红 +6 位作者 张晓平 刘永莹 陈琍琍 范建灵 张琳琳 宛杨 张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阴股局部皮瓣旋转移植人工阴道及宫颈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宫颈不全闭锁合并阴道完全闭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妇科收治的先天性宫颈不全闭锁合并阴道完全闭锁患者5例,设... 目的:探讨阴股局部皮瓣旋转移植人工阴道及宫颈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宫颈不全闭锁合并阴道完全闭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妇科收治的先天性宫颈不全闭锁合并阴道完全闭锁患者5例,设计并施行了阴股局部皮瓣旋转移植人工阴道及宫颈成形术,对手术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出院前阴道深度为7-10 cm。远期随访:5例均无痛经;患者阴道宽度与深度均满意。其中1例已结婚,性生活满意,已育1子1女。结论:阴股局部皮瓣旋转移植人工阴道及宫颈成形术是治疗先天性宫颈不全闭锁合并阴道完全闭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闭锁 宫颈闭锁 阴道及宫颈成形术 局部皮瓣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金凤 林宏华 +2 位作者 刘维民 吴成 阮珊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435例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136例,发生率达31.2%。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负相关,与窒息、RDS、机械通...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435例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136例,发生率达31.2%。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负相关,与窒息、RDS、机械通气等正相关。结论PIVH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窒息、RDS、机械通气、感染等密切相关,综合防治可减少PIVH的发生率;床旁颅脑超声是诊断早产儿PIVH可靠、简便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婴儿 早产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斑驳病大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宏松 李越 +2 位作者 张成 漏琼 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4-956,共3页
目的研究1例中国汉族斑驳病大家系临床表型及其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斑驳病家系3代14人所有患者及健康个体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所有样本以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KIT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并进行Sanger测序... 目的研究1例中国汉族斑驳病大家系临床表型及其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斑驳病家系3代14人所有患者及健康个体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所有样本以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KIT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并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先证者前额可见菱形分布的白斑横跨发际线,白斑处头发发白,前胸、腹部、四肢可见脱色素斑,部分白斑周边可见数个色素沉着斑;此外,左小腹部可见深褐色咖啡斑。先证者外公、大姨及姐姐有不同程度发病,先证者母亲未见皮损;在该家系患者中均检测到KIT基因的错义突变c.272A> T(p.Asn91Ile)。在家系内的先证者健康母亲也检测到KIT基因的错义突变c.272A>T。100例健康对照及家系内其他健康者中均未发现上述突变。c.272A>T未见文献报道。结论斑驳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存在不一致性,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c.272A>T,p.Asn91Ile)可能是引起该斑驳病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该家系存在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益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瑞培 刘承忠 +6 位作者 史灿灿 张慧玉 代宜萍 穆如雪 李子龙 何茂章 李卓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目的分析由健康人粪便中新分离出的一株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并探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动物双歧杆菌B4的耐药性、溶血性、耐胃酸特性以及生化特性进行评估,并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目的分析由健康人粪便中新分离出的一株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并探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动物双歧杆菌B4的耐药性、溶血性、耐胃酸特性以及生化特性进行评估,并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经全基因组测序后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基因组大小为1944146 bp,GC含量为60.49%,不含质粒,总基因数为1642个。体外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包括非溶血性和耐胃酸的特性。同时基因组结果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不具有毒素、致病相关基因,耐药基因少且传播能力不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通过KEGG、COG、GO等基因注释显示其含有很多生物活性酶,如β-半乳糖苷酶、L-乳酸脱氢酶等益生基因。结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在基因层面上展示了优良的安全性,具有益生特性的基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 分离培养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分析 益生菌 益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阿片受体激动剂在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
13
作者 郭方豪(综述) 张乐莎(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0-975,共6页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作用于分布在中枢、外周神经元等处的不同亚型的阿片受体,是治疗急性疼痛或癌痛的首选药物。δ阿片受体(DOR)激动剂是一种以δ受体为目标受体的阿片类药物,近年来因其对心脏、脑、肝脏等多器官的缺血/...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作用于分布在中枢、外周神经元等处的不同亚型的阿片受体,是治疗急性疼痛或癌痛的首选药物。δ阿片受体(DOR)激动剂是一种以δ受体为目标受体的阿片类药物,近年来因其对心脏、脑、肝脏等多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作用及治疗精神和神经类疾病的潜力,得到广泛关注。该文就DOR激动剂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发现DOR激动剂对器官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通过减少凋亡和线粒体损伤,激活多种信号通路来实现;此类药物亦表现出抗炎、抗抑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为DOR激动剂应用于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激动剂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脓毒症 帕金森病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廖明媛 田建伟 +4 位作者 王新宴 许波 余成 徐斌 张亚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国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116例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体质指数(BMI)≥24 kg/m2]与149例非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BMI<24 kg/m2)血清维生... 目的观察中国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116例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体质指数(BMI)≥24 kg/m2]与149例非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BMI<24 kg/m2)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及与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关系。结果超重及肥胖组与对照组年龄、身高、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及肥胖组体重、右臂围、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及肥胖组的中心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肱动脉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心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r=0.914,P<0.001)、肱动脉舒张压(r=0.745,P<0.001)和肱动脉平均动脉压(r=0.823,P<0.001)呈正相关性;超重及肥胖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性(r=-0.375,P<0.001)。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超重青年大学生,并且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性,预示维生素D可能参与了肥胖及超重青年大学生血压升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中心动脉收缩压 超重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肝静脉闭塞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慧珠 郑晓丽 +3 位作者 王志东 韩冬梅 丁丽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hi-HSCT)后迟发性肝静脉闭塞病(VOD)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8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中6例患者...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hi-HSCT)后迟发性肝静脉闭塞病(VOD)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8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中6例患者发生移植后VOD,其发病率约为2.88%;6例患者均为迟发性VOD,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4.5(30-57)d,其中4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2例患者因病情迅速进展和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死亡,4例患者及时给予以去纤苷为主的联合治疗后均得到控制症状,其中1例长期存活,1例患者骨髓复发,余2例因继发肝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而死亡。结论:炔诺酮用药史为VOD发生的危险因素。未发现性别、年龄及原发病危险度与VOD发生有关。小剂量普通肝素预防能显著降低VOD发病率。VOD的发生时间推迟可能与移植前肝脏储备功能、预处理中白消安剂量及移植相关用药有关,迟发VOD的预后可能较早期VOD更差。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探讨hi-HSCT后迟发VO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去纤苷能显著提高VOD患者100d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病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去纤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处理沟通型肿瘤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涵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解剖,以期为临床上切除该区域的沟通型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内镜下对15具尸头模拟经口入路,观察颈静脉孔区颅内外的暴露情况,定位解剖标志并记录相关参数。结果内镜下经口入路可很好显露颈静...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解剖,以期为临床上切除该区域的沟通型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内镜下对15具尸头模拟经口入路,观察颈静脉孔区颅内外的暴露情况,定位解剖标志并记录相关参数。结果内镜下经口入路可很好显露颈静脉孔区颅外段,尤其是其前内侧区域,在磨除舌下神经管外口至中线骨质后可获得颅内脑干腹侧中线区域的最佳暴露。枕髁、髁上槽、颈动脉嵴为重要的解剖标志。其中枕髁前缘距舌下神经管外口下缘(14.51±2.30)mm,枕髁前缘距颈动脉嵴(24.11±2.19)mm,枕髁前缘距颈静脉结节上端(21.26±2.26)mm。结论该入路有助于处理肿瘤主体偏于颈静脉孔内侧的沟通型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内窥镜 沟通型肿瘤 经口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临床表现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17
作者 程杰 高鑫 +3 位作者 屈丽君 汪俭 路幼佳 金玲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1病例资料 男,2岁,因“面色黄伴间断性发热1月余,咳嗽,加重3 d”于2015年4月9日收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我院)。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 kg,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生长发育正常。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白血病史。
关键词 幼年型 间断性发热 窒息抢救 幼单核细胞 足月顺产 流鼻涕 血型鉴定 血常规检查 溶血性贫血 磷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卉芬 张品 +7 位作者 徐祖滢 刘振冉 黄悦 黄玉婷 吴琼 李艺冉 李蓉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89,共6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2个FET周期PCOS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未着床组(A组)、流产组(B1组)和活产组(B2组)。比较这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2个FET周期PCOS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未着床组(A组)、流产组(B1组)和活产组(B2组)。比较这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再按照获取优质囊胚数的百分位数(0~3、4~6、7~10、≥11个)将患者分为C1、C2、C3、C4组,比较不同优质囊胚数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882个PCOS患者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71.09%(627/882),活产率61.68%(544/882),流产率13.24%(83/627)。单因素分析显示,在A、B1和B2这三组的比较中,体质量指数(BMI)、不孕类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和优质囊胚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五项差异指标进行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046,95%CI:1.001~1.093,P=0.044)和有既往妊娠史(OR=1.417,95%CI:1.030~1.950,P=0.032)是PCOS患者成功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与B2组比较:OR=0.920,95%CI:0.880~0.962,P=0.000;B1组与B2组比较:OR=0.923,95%CI:0.862~0.988,P=0.022;而优质囊胚数增多则是妊娠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在优质囊胚数C1-C4这四组之间比较中,与其他三组相比,C4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最低,获卵数最多(P<0.05)。C4组的BMI、促卵泡生成素(FSH)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较C1组低,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LH/FSH)比值比C1组高(P<0.05)。C4组与C3组相比,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较低,与C2和C3组相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较高(P<0.05)。结论BMI、既往妊娠史和优质囊胚数是预测PCOS患者FET周期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优质囊胚数更多的患者在FET周期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冻融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囊胚培养 既往妊娠史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感染GDF11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王玉琴 曹少清 +3 位作者 王张羽 李成思 叶江平 宗刚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6-833,共8页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感染上调体内生长和分化因子11(GDF11)表达水平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主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建立T2DM模型。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随...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感染上调体内生长和分化因子11(GDF11)表达水平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主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建立T2DM模型。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病毒对照组(NC组)、GDF11腺相关病毒组(GDF11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GDF11腺相关病毒组(DM+GDF11组)。喂养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胰岛素(IN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重组生长转化因子11(GDF11)、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丙二醛(MDA)浓度;采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染色)观察糖原沉积部位,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血管损伤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弹性纤维损伤情况,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生化指标提示:DM组大鼠血清中AGES、T-CHO、TG、LDL-C和MDA浓度升高(P<0.05),INS、GDF11、HDL-C、ADMA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DM+GDF11组AGES和HDL-C与DM组无明显差异,T-CHO、TG、LDL-C和MDA相比较DM组降低(P<0.05),INS、GDF11和ADMA相比较DM组升高(P<0.05)。病理染色提示:DM组PAS染色提示糖原颗粒在主动脉内皮及内皮下沉积,HE染色观察到主动脉中膜增厚,内皮细胞及弹性纤维断裂走形不规则,电镜观察到DM组血管内皮损伤,弹性纤维断裂,DM+GDF11组这些变化有所减轻。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表示内皮细胞相关蛋白在DM组中表达下降(P<0.05),间充质标志物在DM组中表达升高(P<0.05),DM+GDF11组中这些蛋白有所回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体内GDF11表达水平可以改善糖尿病导致的主动脉血管损伤,推断可能与其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改善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腺相关病毒 重组生长转化因子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糖原沉积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组学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
作者 盛大平 汪雅婷 +5 位作者 乐建军 张艳丽 江鑫垚 李玉锋 王欣 李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检时收集的抽血样本进行临床生化分析,比较两组间血清K^(+)、Na^(+)、Ca^(2+)、Fe^(2+)、Mg^(2+)含量,采用判别方程、主成分分析法(PCA),判断分析哪种金属离子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大。结果表明,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血钙、铁水平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判别分析,获得判别函数式。将血清中K^(+)、Na^(+)、Ca^(2+)、Fe^(2+)、Mg^(2+)的数据代入进行PCA,绘制并分析PCA载荷因子图,可以判断发现Fe^(2+)对于诊断的价值最大。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较低,同时Ca^(2+)和Fe^(2+)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金属组学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