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脓肿经皮穿刺引流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梅玲 曹传武 +2 位作者 韩世龙 谢晓芸 李茂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引流对肝脓肿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降低病死率、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的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1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对确诊肝脓肿患者,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同时,CT评估病灶液化情...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引流对肝脓肿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降低病死率、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的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1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对确诊肝脓肿患者,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同时,CT评估病灶液化情况,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引流,分析治疗后的病死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21例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死亡,病死率为1.6%,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因素为高龄、基础疾病,脓肿直径及实性成分;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出现肝周脓肿、腹壁脓肿,并发症率为1.6%,对并发症积极处理后达到临床治愈,影响并发症率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操作欠妥;119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8.3%,平均住院时间为(15.1±6.0)d。影响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为:脓肿个数X_6(r=0.232,P=0.021),脓肿大小X_7(r=0.26,P=0.005),白细胞计数X_8(r=0.238,P=0.009)。进一步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与住院时间相关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方程为:Y=-3.438+3.055X_6+0.527X_7+0.297X_8,F=5.819,R^2=0.416。性别、年龄、糖尿病、致病原菌种类、脓肿位置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具有病死率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穿刺引流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影春 李丹 吕中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以15例甲亢患者作为甲亢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甲亢组和对照组新鲜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16S ribosome RNA)-V3区进行DNA测序,分析操作分类单...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以15例甲亢患者作为甲亢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甲亢组和对照组新鲜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16S ribosome RNA)-V3区进行DNA测序,分析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量,分析肠道菌群物种的丰度,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代谢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样本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OTU值为24 578,微生物丰度较高,测序覆盖深度(Coverage指数)>0.99。与对照组相比,在属水平,甲亢组肠道菌群的3个丰度指数(Ace、Sobs和Chao)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个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分别低于和高于对照组(P<0.05)。30份样品共检测到13个菌门,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占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属水平,共检测到246种菌群,对照组含有51种特有菌群,而甲亢患者肠道菌群种类显著减少,仅含有7种特有肠道菌群。甲亢组的直肠真杆菌属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在同与免疫有关的功能代谢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直肠真杆菌属与上皮细胞的细菌侵入这一代谢通路呈负相关(r=-0.367,P=0.046)。结论甲亢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下降,直肠真杆菌属是甲亢患者区别于健康人的明显差异菌,直肠真杆菌属丰度的降低可能与甲亢免疫机制相关。菌群的定量分析可能早期预测甲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高通量测序 直肠真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晓 李明 范理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NF-κB信号通路影响肺癌凋亡的具体机制。方法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能力;流式细胞术、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 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NF-κB信号通路影响肺癌凋亡的具体机制。方法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能力;流式细胞术、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后的肺癌细胞的凋亡率、凋亡标志因子Bcl-2和Bax的mRNA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p-NF-κB、IkBα、p-IkBα)的变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p-NF-κB在细胞内的变化水平和分布情况。结果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被亚硒酸钠显著抑制。流式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亚硒酸钠组的p-NF-κB、p-IkBα、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和Bcl-2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而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则与之相反。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可使NF-κB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抑制。qPCR结果显示,亚硒酸钠组与BAY11-7082(NF-κB抑制剂)均可使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Bax mRNA表达水平则上调。结论亚硒酸钠可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肺癌 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参与园参对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圣东 姬彦彬 +5 位作者 黄冬冬 邹洪波 余鼎业 吴咏梅 陈丹青 余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300-1303,1343,共5页
目的:研究林下参和园参对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大鼠的抗疲劳机制,比较两种人参对术后中枢疲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OFS模型组(POFS组)、园参干预组和林下参干预组,每组再按时间点分为术后1、3 d组。术... 目的:研究林下参和园参对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大鼠的抗疲劳机制,比较两种人参对术后中枢疲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OFS模型组(POFS组)、园参干预组和林下参干预组,每组再按时间点分为术后1、3 d组。术后对应时间点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大脑海马丙二醛(MDA)的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3 d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 <0. 01),MDA的量明显增加(P <0. 01),术后3 d T-SOD活性明显升高(P <0. 05),Bax表达显著升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园参组与模型组比较,术后1、3 d不动时间减少(P <0. 05),术后3 d T-SOD活性明显升高(P <0. 05),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林下参组与模型组比较,术后1、3 d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 <0. 01),MDA的量明显减少(P <0. 05,0. 01),术后3 d T-SOD活性明显升高(P <0. 01),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林下参组与园参组比较,术后1、3 d不动时间减少(P <0. 05,0. 01),术后3 d MDA的量减少(P <0. 05),T-SOD活性明显升高(P <0. 05),术后1、3 d Bax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受损,数量降少,人参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细胞形态得到改善,数量增多。结论:POFS大鼠神经细胞存在一定程度损伤,园参和林下参改善了POFS大鼠的脑细胞损伤,林下参效果优于园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疲劳综合征 林下参 园参 中枢疲劳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铁沉积对PC12细胞凋亡及表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影响
5
作者 田香珠 刘学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8-821,共4页
目的铁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参与了各种生命活动。文中探讨细胞内铁沉积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 de-3-phospha te dehydrog enase,GAPDH)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50μmol/L FeCl_3组、100μm... 目的铁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参与了各种生命活动。文中探讨细胞内铁沉积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 de-3-phospha te dehydrog enase,GAPDH)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50μmol/L FeCl_3组、100μmol/L FeCl_3组、500μmol/L FeCl_3组。以FeCl_3与PC12细胞共育,建立体外铁沉积于细胞模型,CCK-8检测细胞增殖生长能力;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测定GAPDH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GAPDH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核内GAPDH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100%)比较,50μmol/L FeCl_3组增殖率[(77.13±3.9)%]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FeCl_3组、500μmol/L FeCl_3组增殖率[(66.19±3.37)%、(13.84±0.43)%]明显下降(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GAPDH mRNA表达显示,与对照组GAPDH mRNA表达量(1.00±0.00)相比,50μmol/L FeCl_3组表达量升高(1.42±0.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FeCl_3组、500μmol/L FeCl_3组表达量(1.93±0.07、2.33±0.15)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GAPDH蛋白表达(1.00±0.00)比较,50μmol/L FeCl_3组表达(0.94±0.11)下降(P>0.05),50μmol/L FeCl_3组、100μmol/L FeCl_3组表达(1.45±0.13、1.79±0.07)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铁沉积后,细胞GAPDH发生亚细胞定位改变,由细胞浆转移至细胞核,发生核聚集现象。结论铁沉积于PC12细胞致细胞凋亡增加,其原因与核内GAPDH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