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许诺 柯杰 +2 位作者 赵桂芝 陈琳 吴映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6,共3页
建立包括第一、二前磨牙及牙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微型种植体植入两颗牙齿之间的牙槽骨中,当微植体负载时,周围组织会产生额外的应力,改变微植体位置和角度能影响到邻近牙齿牙周膜的应力变化。当微植体向第二前磨牙... 建立包括第一、二前磨牙及牙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微型种植体植入两颗牙齿之间的牙槽骨中,当微植体负载时,周围组织会产生额外的应力,改变微植体位置和角度能影响到邻近牙齿牙周膜的应力变化。当微植体向第二前磨牙移动时,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按比例增加,第一前磨牙牙周膜应力按比例减小。当微植体向第一前磨牙倾斜时,第一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增加,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相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应力 微型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作为边缘塑型材料在全口义齿取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柴梅 唐旭炎 梁广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研究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作为边缘塑形材料在全口义齿取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名下颌牙槽嵴条件较差的无牙颌患者用个别托盘加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材料边缘塑形和传统的个别托盘加印模膏边缘塑形后取印模,并制作完成全口义... 目的:研究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作为边缘塑形材料在全口义齿取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名下颌牙槽嵴条件较差的无牙颌患者用个别托盘加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材料边缘塑形和传统的个别托盘加印模膏边缘塑形后取印模,并制作完成全口义齿。调查在边缘塑形的过程中材料的可操作性、病人的舒适性以及义齿戴入3个月后对全口义齿固位性、舒适性,黏膜情况,咀嚼功能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个月后两种印模法制作完成的下颌全口义齿在固位性、舒适性、黏膜情况、咀嚼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别;但以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作为边缘塑形材料组在边缘塑形的过程中病人的舒适性明显好于以印模膏作为边缘塑形材料组(P<0.05),且医生好操作。结论: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作为边缘塑形材料临床效果等同于印模膏,但它比印模膏省时省力,患者更容易接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 全口义齿 边缘塑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碱酸热处理的体外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春 夏荣 +5 位作者 孙磊 闵曦 徐基亮 孙子环 章辉 朱一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5-1408,共4页
通过碱、稀酸、热处理在纯钛表面构建纳米级网状生物活性层,采用场发射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观察三组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三组试件共培养,体外评价试件表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碱酸热处理组试件表... 通过碱、稀酸、热处理在纯钛表面构建纳米级网状生物活性层,采用场发射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观察三组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三组试件共培养,体外评价试件表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碱酸热处理组试件表面仍呈现精细的网状结构,碱酸热处理可以脱除试件表面钠元素。体外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碱酸热处理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网状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映燕 蒋勇 陈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3-856,共4页
对志愿者头颅部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实体模型的重建,优化后导入Ansys软件中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包含微型种植体、直丝弓托槽、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与临床基本相符。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滑动法 微型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照射纳米钛表面生物抗老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闵曦 夏荣 +2 位作者 孙磊 徐基亮 孙子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紫外光照射对老化Ti O2纳米管表面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两步阳极氧化后的钛片避光保存8周,使其充分老化,紫外光照射48 h;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新鲜、老化及紫外光照射... 目的研究紫外光照射对老化Ti O2纳米管表面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两步阳极氧化后的钛片避光保存8周,使其充分老化,紫外光照射48 h;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新鲜、老化及紫外光照射组钛片表面微观结构、化学元素和接触角变化;以小鼠骨髓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细胞株,检测各组钛表面对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评价各组间生物学差异。结果 FESEM显示紫外光照射未改变钛表面Ti O2纳米管形态,XPS结果显示老化组表面C元素含量显著增高,经紫外光照射后恢复到新鲜组水平,接触角检测显示老化组表面呈疏水性,紫外光照射组表面成超亲水性。体外细胞学实验显示,紫外光照射后钛表面有利于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结论紫外光照射可去除钛表面碳氢化合物污染,提高表面亲水性,延缓时间因素造成的Ti O2纳米管表面的生物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纳米管 阳极氧化 紫外光催化 亲水性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试件制备及体外生物学评价
6
作者 朱一铭 夏荣 +3 位作者 孙磊 章辉 闵曦 刘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5-1809,共5页
目的探究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在体外生物学活性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制备光滑组(PT组)、喷砂酸蚀组(SLA组)、亲水组(ModS LA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组(SLM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碱酸热处理组(SLM-T组)5种不同的钛表面,对... 目的探究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在体外生物学活性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制备光滑组(PT组)、喷砂酸蚀组(SLA组)、亲水组(ModS LA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组(SLM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碱酸热处理组(SLM-T组)5种不同的钛表面,对各组试件表面人类血清白蛋白(HSA)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在各组试件表面接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培养,评价不同钛试件表面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在5、10、20、40、60 min时,SLM-T组对HSA具有相对良好的吸附特性。第1、3、5天,与其他3组相比,SLM组和SLM-T组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5组试件碱性磷酸酶(AK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SLM-T组有着最为显著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M组与PT组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实验表明,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可望促进骨结合,潜在地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钛 选择性激光熔覆 生物学活性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熔覆制备微孔钛试件及体内实验研究
7
作者 章辉 夏荣 +4 位作者 朱一铭 刘春 闵曦 肖楠楠 刘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0-1805,共6页
目的评估选择性激光熔覆(SLM)成形微孔钛结构对材料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0~45μm的球形二级钛粉为实验原料,平铺在5 cm×5 cm×0.5 cm的纯钛基板上,在合适的激光参数条件下,制备出孔径范围在150~200μm及200~250μm的两组试... 目的评估选择性激光熔覆(SLM)成形微孔钛结构对材料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0~45μm的球形二级钛粉为实验原料,平铺在5 cm×5 cm×0.5 cm的纯钛基板上,在合适的激光参数条件下,制备出孔径范围在150~200μm及200~250μm的两组试件。以大颗粒喷砂酸蚀(SLA)工艺处理的试件为对照,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评价材料生物活性。结果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试件表面微孔结构,EDS显示SLA组表面C元素高于SLM组(P=0.037);SLM组试件弹性模量明显降低,接近于人类骨皮质(P<0.05);孔径200~250μm试件骨结合率在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微孔结构能有效降低试件表面的弹性模量,且孔径范围200~250μm的试件在中期诱导骨形成的能力上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熔覆 多孔钛 生物相容性 骨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