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菌剂嘧菌酯的多种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梅丽芸 吴琼 +3 位作者 徐守明 靳文 刘倩倩 邓梦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367,共5页
建立了4种检测嘧菌酯含量的色谱分析法,包括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LC-DAD)、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通过优化定性、定量分析条件进行各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根据... 建立了4种检测嘧菌酯含量的色谱分析法,包括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LC-DAD)、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通过优化定性、定量分析条件进行各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根据出峰时间、峰型、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得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LC-MS和GC-MS选择性更好、灵敏度更高、对杂质的抗干扰性更强,而LC-DAD和GC-FID的线性关系更好、精确度和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色谱分析 质谱检测 准确度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及其在茶汤中的浸出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军 刘丰茂 +1 位作者 温家钧 边侠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田间采集的茶叶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泡茶后茶汤中苯醚甲环唑的浸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和150mg/kg于茶叶炭疽病发生初期施...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田间采集的茶叶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泡茶后茶汤中苯醚甲环唑的浸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和150mg/kg于茶叶炭疽病发生初期施药2~3次,距末次施药后间隔5d采样,成茶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值10.0mg/kg;茶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及浸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4次冲泡的总浸出率为19.6%~21.8%,人体摄入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茶叶 残留 茶汤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噁草酮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淑琴 张祖满 +2 位作者 岳永德 汤峰 翟光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1-74,共4页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研究了草酮在环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 :在环己烷、甲醇、乙腈、水中 ,草酮光降解效应显著 ,其半衰期分别为 4 .4 5、15 .34、5 7.5 8、5 4.6 9min;草酮在丙酮溶剂中降解缓...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研究了草酮在环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 :在环己烷、甲醇、乙腈、水中 ,草酮光降解效应显著 ,其半衰期分别为 4 .4 5、15 .34、5 7.5 8、5 4.6 9min;草酮在丙酮溶剂中降解缓慢 ,半衰期为 2 93.83min;丙酮对草酮在水中的光解有显著的光敏作用 ,光敏效应与丙酮的量显著相关 ,光敏效率最高达 95 .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草酮 有机溶剂 光降解效应 光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动态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军 温家钧 +1 位作者 边侠玲 花日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4-647,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状况。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消解速度较快,橘皮中半衰期为7.95—12.65d、橘肉中7.95~12.65d、全果中7.95~12.65d;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消解相对缓慢...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状况。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消解速度较快,橘皮中半衰期为7.95—12.65d、橘肉中7.95~12.65d、全果中7.95~12.65d;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消解相对缓慢,半衰期为12.33~17.95d。2年试验结果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照施药浓度1000和2000mg/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d,柑橘全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土壤 苯醚甲环唑 残留动态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操龙灿 杨善林 翟光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和形成区域及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情况,提出了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企业 对策研究 核心竞争力 经济竞争力 形成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及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明 陈志武 +4 位作者 龙子江 张衍让 王雅娟 高华武 任晨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99-2004,共6页
目的观察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内皮损伤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为研究其降压效果、内皮保护及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7 mg/kg)、无患子皂苷低(27 mg/kg)、高(108... 目的观察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内皮损伤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为研究其降压效果、内皮保护及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7 mg/kg)、无患子皂苷低(27 mg/kg)、高(108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观察用药期间大鼠的一般状态、测定单次及连续给药后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主动脉内皮损伤及血管重构、相关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①无患子皂苷可显著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一般状态,增加其进食量与体质量,降低其易激惹程度,改善其精神状态;②单次及连续给药均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及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③可显著改善主动脉血管的内皮损伤、抑制中膜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的增值,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及血管内皮ICAM-1的水平,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对主动脉内皮损伤及血管重构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IL-1、IL-6、TNF-α及ICAM-1的表达,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慢性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损伤 炎症因子 无患子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腈菌唑乳油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施翠娥 陈枫 +1 位作者 王军 蒋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850-6852,共3页
研究了腈菌唑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残留动态。样品用甲醇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气相色谱(ECD)测定。腈菌唑的最低检出量:2.5×10^-11g;最低检出浓度:梨和土壤分别为0.005和0.003 mg/kg。添加回收率为80.80%-93.81%,... 研究了腈菌唑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残留动态。样品用甲醇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气相色谱(ECD)测定。腈菌唑的最低检出量:2.5×10^-11g;最低检出浓度:梨和土壤分别为0.005和0.003 mg/kg。添加回收率为80.80%-93.81%,相对标准偏差为1.87%-4.96%,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腈菌唑在梨中消解较快,土壤中相对缓慢,半衰期分别为2.86-4.75和15.79-24.17 d;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7 d,梨中腈菌唑残留量均低于0.500 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菌唑 土壤 分析方法 残留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碱式硫酸镁晶须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鲁红典 于晓灵 +1 位作者 邵建果 张全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5-67,共3页
系统研究了碱式硫酸镁晶须(MHSH)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热氧化稳定性、阻燃性能和热变形温度随着MHSH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作为增强阻燃无机纤维,MHSH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晶须 聚乙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醇在京皖两地小麦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军 万宇 +2 位作者 陈枫 蒋闳 王美瑜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8期14-17,共4页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醇在麦苗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3.82~4.94d,土壤中消解相对缓慢,其半衰期为17.17~20.91d;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最高推荐剂...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醇在麦苗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3.82~4.94d,土壤中消解相对缓慢,其半衰期为17.17~20.91d;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最高推荐剂量(商品)60g/mu和最高推荐剂量的2倍120g/mu施药2、3次,采收距末次施药间隔7、14、21d,三唑醇在小麦籽粒中残留量为0.029 1~0.153 0mg/kg,麦杆中残留量为0.029 1~0.153 0mg/kg,土壤中为0.005 9~0.046 0mg/kg。该药属于低毒农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醇 小麦 土壤 残留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聚甲醛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樊真 赵小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共4页
通过阻燃剂的筛选实验、正交实验和配方实验研制了阻燃聚甲醛(POM),并研究了阻燃POM的成型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适于POM的阻燃剂为三聚氰胺、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三聚氰铵盐(MPP);将这三种阻燃剂复配使用,其效果比单独使用... 通过阻燃剂的筛选实验、正交实验和配方实验研制了阻燃聚甲醛(POM),并研究了阻燃POM的成型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适于POM的阻燃剂为三聚氰胺、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三聚氰铵盐(MPP);将这三种阻燃剂复配使用,其效果比单独使用好,具有协同作用。在100份POM中加入40份APP和MPP的混合物及20价三聚氰胺,可使阻燃POM的氧指数达到49%;在100份 POM中加入30份 APP和 MPP的混合物、20份三聚氰胺及10价吸醛剂A,可使阻燃POM的氧指数达到50%,垂直燃烧达FV-O级,两者的力学性能下降率小于50%。阻燃POM挤出造粒时宜采用渐变式螺杆挤出机;注塑时宜采用螺杆式注塑机,挤出和注射成型的工艺条件与普通POM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聚甲醛 研究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规聚丙烯水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秋生 马海红 +2 位作者 边侠玲 徐汝云 徐卫兵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1,共4页
文章研究在水相悬浮体系中,等温下进行氯气氯化等规聚丙烯(CIPP)的合成反应,该反应是气-液-固三相并存的非均相反应。通过对产物CIPP中氯的质量分数进行化学测定,并结合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对CIPP的水相法合成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文章研究在水相悬浮体系中,等温下进行氯气氯化等规聚丙烯(CIPP)的合成反应,该反应是气-液-固三相并存的非均相反应。通过对产物CIPP中氯的质量分数进行化学测定,并结合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对CIPP的水相法合成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从转化率(Rt)的角度看,水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特征与均相氯化基本相近。得到了IPP水相氯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该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2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氯化法 反应动力学 氯化等规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氏菌ZY-B降解双酚A的降解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边侠玲 于莹 +1 位作者 姚日生 王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82-1386,共5页
文章利用KlebsiellaZY-B菌降解双酚A(BPA),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值、温度对KlebsiellaZY-B降解BPA的影响,用HPLC跟踪降解过程,得出适宜的降解条件如下:接种量为1.5%,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5℃。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 文章利用KlebsiellaZY-B菌降解双酚A(BPA),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值、温度对KlebsiellaZY-B降解BPA的影响,用HPLC跟踪降解过程,得出适宜的降解条件如下:接种量为1.5%,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5℃。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细菌KlebsiellaZY-B降解BPA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优化降解条件:pH值为6.67,接种量为1.75%,温度为33.5℃,在此优化的条件下进行2次验证实验,KlebsiellaZY-B在54 h内可将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BPA降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生物降解 克雷伯氏菌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硫酸铁铈复合絮凝剂的表征及脱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梅 卢杨 +2 位作者 黄健 刘邦粹 唐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以FeSO_4·7H_2O、Na_2SiO_3·9H_2O和Ce(NO_3)3·6H_2O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硫酸铁铈(PFCSS)复合絮凝剂,通过XRD、SEM、UV-Vis漫反射、激光粒度分析对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处理耐晒翠绿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其脱色性能... 以FeSO_4·7H_2O、Na_2SiO_3·9H_2O和Ce(NO_3)3·6H_2O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硫酸铁铈(PFCSS)复合絮凝剂,通过XRD、SEM、UV-Vis漫反射、激光粒度分析对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处理耐晒翠绿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其脱色性能。结果表明,Ce^(3+)的加入使得絮凝剂的结晶性变差,粒度增大,形成了分子质量更大的簇状无定型聚合物。当n(Ce)∶n(Fe)=0.3,投加量为4.5 mg/L,处理时间为20 min,废水pH为5.48,温度为室温时,PFCSS的脱色性能最好,对质量浓度为80 mg/L的耐晒翠绿模拟染料废水去除率高达99.3%。PFCSS对耐晒翠绿的去除是由于其表面的金属离子与染料分子之间发生了类似于化学吸附的络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硫酸铁铈 复合絮凝剂 脱色性能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膜电极在电位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兆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12,共3页
报道钯膜电极在电位滴定中的应用。研究证明 ,它适用于化学分析法的五种类型的滴定 ,如沉淀滴定、氧化 -还原滴定、酸碱滴定、非水溶剂滴定和某些形成络合物反应的滴定中作为指示电极 ,所获结果与化学标准方法吻合。
关键词 钯膜电极 电位滴定 氰电极 滴定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草酮生产废水的化学氧化法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边侠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212-1214,共3页
对恶草酮生产废水处理的双氧水氧化工艺进行了研究,为解决恶草酮生产废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氧化前添加Ca(OH)2的效果优于NaOH,且Ca(OH)2的添加量在1%-3%(w/v)范围内,废水COD下降值基本相同,而超过3%(w/v)... 对恶草酮生产废水处理的双氧水氧化工艺进行了研究,为解决恶草酮生产废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氧化前添加Ca(OH)2的效果优于NaOH,且Ca(OH)2的添加量在1%-3%(w/v)范围内,废水COD下降值基本相同,而超过3%(w/v)时,不降反增;在双氧水处理240min之内,废水的COD呈线性递减,而后几乎不变。采用优化的工艺:添加1%的Ca(OH)2预处理后,加入5%(v/v)H2O2氧化4h,并用适量Ca(OH)2控制pH为5,而后添加适量的活性炭;恶草酮生产废水的COD由38000mg/L降至18000mg/L左右,COD的去除率约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草酮生产废水 预处理 化学氧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与防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夏芝 音正兵 王广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本研究用4.5%高效氯氰菊酯、5%阿维菌素和0.3%印楝素乳油三种药剂分别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5%阿维菌素、4.5%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42mg/L、0.0220mg/L、0.0382mg/L,其中0.3%印... 本研究用4.5%高效氯氰菊酯、5%阿维菌素和0.3%印楝素乳油三种药剂分别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5%阿维菌素、4.5%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42mg/L、0.0220mg/L、0.0382mg/L,其中0.3%印楝素的毒力最高,4.5%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小,5%阿维菌素的毒力居中。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效,施药3d后防效达到63.3%-71.8%,药后7d其防效达到高峰,其400倍液和5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100.0%和95.7%,不仅对作物无害,反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上理想的植物源杀虫保护剂。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一定的抗性,建议生产上少量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印楝素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禾0.3%印楝素对菜青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夏芝 音正兵 何俊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3期119-120,共2页
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及其它杀虫剂对菜青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的毒力最高,5%阿维菌素的毒力最低,4.5%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居中。0.3%印楝素在施药后1d各浓度的防效都较低,至3、5d的防效均在60%以上,... 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及其它杀虫剂对菜青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的毒力最高,5%阿维菌素的毒力最低,4.5%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居中。0.3%印楝素在施药后1d各浓度的防效都较低,至3、5d的防效均在60%以上,药后7d其药效达到高峰,400倍液和5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100%和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菜青虫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嘧磺隆废水的生物降解研究
18
作者 王多余 孙玉栋 +2 位作者 邓胜松 朱慧霞 王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3-1116,共4页
文章利用一株自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ODPY对烟嘧磺隆废水及烟嘧磺隆生产中间体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DPY对烟嘧磺隆废水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COD的去除率最大为23%,并且该菌株对烟嘧磺隆废水的降解中,对烟嘧磺隆中间体2-氯-N... 文章利用一株自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ODPY对烟嘧磺隆废水及烟嘧磺隆生产中间体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DPY对烟嘧磺隆废水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COD的去除率最大为23%,并且该菌株对烟嘧磺隆废水的降解中,对烟嘧磺隆中间体2-氯-N,N-二甲基烟酰胺、磺酰胺和磺酰胺甲酸酯的降解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这3种中间体的降解率分别为40.9%、71.5%和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烟嘧磺隆废水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氯苯基)-5(4H)-四唑啉酮的合成研究
19
作者 潘忠稳 凌冰 姚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7-178,共2页
1 (2 氯苯基 ) 5 (4H) 四唑啉酮 (Ⅰ)可由 2 氯硝基苯经三步合成反应制得。首先 ,2 氯硝基苯经铁粉还原得 2 氯苯胺 (Ⅱ) ,Ⅱ与碳酸二 (三氯甲基 )酯反应得 2 氯苯基异氰酸酯 (Ⅲ ) ,Ⅲ在DMF溶剂中 ,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叠氮钠... 1 (2 氯苯基 ) 5 (4H) 四唑啉酮 (Ⅰ)可由 2 氯硝基苯经三步合成反应制得。首先 ,2 氯硝基苯经铁粉还原得 2 氯苯胺 (Ⅱ) ,Ⅱ与碳酸二 (三氯甲基 )酯反应得 2 氯苯基异氰酸酯 (Ⅲ ) ,Ⅲ在DMF溶剂中 ,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叠氮钠缩合得Ⅰ。三步收率分别为 90 %、80 %、90 % ,总收率为 6 5 %(以邻氯硝基苯计 ) ,产品质量分数达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氯苯基)-5(4H)-四唑啉酮 合成 研究 2-氨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二氟-2,4-二硝基苯的合成研究
20
作者 潘忠稳 凌冰 +1 位作者 姚琼 韩谋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23,共2页
采用1,5 二氯 2,4 二硝基苯与无水氟化钾反应合成1,5 二氟 2,4 二硝基苯的方法,对其氟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在DMF溶剂中,1,5 二氯 2,4 二硝基苯与无水氟化钾摩尔比为1∶3,于110~115℃搅拌反应4h,产品收率为85%(以1,5 二... 采用1,5 二氯 2,4 二硝基苯与无水氟化钾反应合成1,5 二氟 2,4 二硝基苯的方法,对其氟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在DMF溶剂中,1,5 二氯 2,4 二硝基苯与无水氟化钾摩尔比为1∶3,于110~115℃搅拌反应4h,产品收率为85%(以1,5 二氯 2,4 二硝基苯计),纯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5-二氟-2 4-二硝基苯 1 5-二氯-2 4-二硝基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