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棉花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发展趋势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产焰坤 胡政文 郑曙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本文以1982~199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年度平均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和纤维品质指标为资料,建立GM(1.1)动态模型,对棉花新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可达... 本文以1982~199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年度平均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和纤维品质指标为资料,建立GM(1.1)动态模型,对棉花新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可达1479.36kg/hm2,产量组分中单株铃数、衣分呈上升趋势,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分别可达23.058个、42.051%和4.59g。在纤维品质指标中,主体长度和细度均呈上升趋势,单强、断裂长度和成熟系数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分别可达32.282mm、5778m/g、3.539g、21.326km和1.47g。、-0.312和0.558。2.2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纤维品质指标主体长度、单强、细度、断裂长度以及成熟系数的GM(1.1)模型及精度(表4)。由表4所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经检验,模型精度除断裂长度为三级外,其它均达一、二级标准,预测值可靠。利用表4模型预测1995、2000年纤维品质指标,并以1991年为基数计算到2000年安徽省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年递增、递减百分率(表5)。表5结果表明,90年代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是:主体长度和细度升高,预计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纤维品质 预测 品种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东至县棉花高产栽培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华升 钱玉宝 +2 位作者 李秀珍 张礼 何团结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施肥效应 东至县 安徽省 棉花 高产栽培 田间试验 试验设计方案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棉花品种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小娟 陆徐忠 +5 位作者 何团结 路曦结 郑曙峰 倪金龙 张冰清 杨剑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3-491,共9页
利用均匀分布于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39对SSR核心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样品进行区别与鉴定实验,探讨了棉花品种鉴定的取样方案和位点异同判读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取样量样品包含的遗传信息,确定了基本的取样量,并将样品间位点异同... 利用均匀分布于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39对SSR核心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样品进行区别与鉴定实验,探讨了棉花品种鉴定的取样方案和位点异同判读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取样量样品包含的遗传信息,确定了基本的取样量,并将样品间位点异同类型分为相同位点、疑似相同位点和差异位点。据此对16个品种进行位点异同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间差异位点数均在0~2间,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介于5~25。结合品种间差异位点的阈值分析,研究认为当两样品间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不同品种;当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近似或极近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鉴定 SSR分析 带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易旱丘陵棉花节本高效综合栽培体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曙峰 唐胜 +5 位作者 李文才 潘泽义 杨可胜 产焰坤 王占乔 张兆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该栽培体系在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推广应用已达5.8万公顷 ,棉花单产和植棉综合效益及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节约了生产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简化栽培 抗旱节水栽培 易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不同施氮量对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胜 李文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33-36,共4页
棉花施氮量的多少,对纤维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麦克隆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呈负相关;比强度的均值与氮肥用量呈二次抛物线性关系;氮肥对2.5%跨长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棉花 施氮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杂交成铃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阚画春 何团结 路曦结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16,共2页
研究了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时间人工辅助授粉配制杂交组合的杂交成铃率以及不同品种 (系 )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结果表明 :以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成铃率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水量呈显著负... 研究了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时间人工辅助授粉配制杂交组合的杂交成铃率以及不同品种 (系 )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结果表明 :以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成铃率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7月 2 0日以前与 8月 2 0日以后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每天 9- 1 1时的杂交成铃率高于 1 4- 1 6时 ;常规品种 (系 )与国产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美国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低 ,海岛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高但单铃种子数少。用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最佳授粉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在 30℃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7℃、日照长、无降水 ;最佳授粉时间在 8月 2 5日以前的每天 9- 1 1时 ;宜选择常规品种 (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核雄性不育系 杂交成铃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棉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产焰坤 唐胜 +3 位作者 郑曙峰 张绪华 余先锋 郭亚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27-128,共2页
1996~1997年试验结果,淮北棉区选用强优势杂交棉“皖杂40”,采用双膜覆盖栽培,4月初播种,密度3.75万株/hm2左右,施N300kg/hm2、P2O5300kg/hm2、K2O225kg/hm2,系统化调,... 1996~1997年试验结果,淮北棉区选用强优势杂交棉“皖杂40”,采用双膜覆盖栽培,4月初播种,密度3.75万株/hm2左右,施N300kg/hm2、P2O5300kg/hm2、K2O225kg/hm2,系统化调,合理整枝,综合治虫,获得单产皮棉2243.2~2542.5kg/hm2的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超高产 双膜覆盖 栽培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棉花生产成本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团结 肖茂盛 苏香峰 《中国棉花》 2012年第11期1-3,共3页
对安徽省三大生态棉区的21个棉花生产单位棉花生产中物化产品消耗和劳动人工投入进行调查,获得了2009-2011年3年的共44份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种植1hm2棉花需要投入生产成本26281.35元(不含土地成本)。其中肥料等物化成本实际投入为6... 对安徽省三大生态棉区的21个棉花生产单位棉花生产中物化产品消耗和劳动人工投入进行调查,获得了2009-2011年3年的共44份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种植1hm2棉花需要投入生产成本26281.35元(不含土地成本)。其中肥料等物化成本实际投入为6316.35元;用工量为396个,折合人工成本18015.00元;燃料动力及农机具折旧等费用1950.00元。针对棉花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从栽培和育种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成本 投入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叶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程福如 姚大瑞 裴俊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研究表明,棉花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受棉花叶螨为害后,其株高、果枝数、果节数、伏桃及总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皆随着为害指数的升高,受影响程度加大;而影响程度又因棉花受害的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和蕾期受害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花铃期... 研究表明,棉花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受棉花叶螨为害后,其株高、果枝数、果节数、伏桃及总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皆随着为害指数的升高,受影响程度加大;而影响程度又因棉花受害的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和蕾期受害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花铃期。为害指数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苗期Y=-0.8484+58.0042X,蕾期Y=-2.0102+53.3146X,花期Y=-0.7789+26.8837X,据此确定,在皮棉产量1200~1500kg/hm2的植棉区,棉花叶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是:每100株棉花中红叶株的为害指数为:苗期0.84~1.04,蕾期1.23~1.53,花铃期3.28~4.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叶螨 为害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优化栽培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福如 姚大瑞 +2 位作者 杨可胜 任德美 王永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密度、施肥量、化控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证明,增... 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密度、施肥量、化控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证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效优化 栽培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性状表现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团结 程福如 +1 位作者 苏香峰 於春 《中国棉花》 2015年第12期20-24,共5页
为合理推荐棉花主导品种,综合研究了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的产量水平、抗性表现、纤维品质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40个主栽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处于1300~1600kg·hm^-2,总体产量偏低;主栽品种普遍表现棉铃较大、衣分较高、... 为合理推荐棉花主导品种,综合研究了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的产量水平、抗性表现、纤维品质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40个主栽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处于1300~1600kg·hm^-2,总体产量偏低;主栽品种普遍表现棉铃较大、衣分较高、早熟性好,但抗病性总体表现一般,67.5%的品种田间表现耐病,17.59/5的品种田间表现感病;纤维品质相对较差,92.5%的品种纤维品质仅符合优质棉A级质量要求,只适合纺32S到40S的棉纱。通过分析与评价,筛选出10个高产、优质、抗病性综合表现优良的棉花品种,可根据生产需要推荐为主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棉花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主导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与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积送 产焰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利用1983~1992年省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对影响泗棉2号稳产性、丰产性和早熟性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要选育稳产、丰产、早熟良种,育种时应选择结铃性强、铃大、吐絮早而集中、衣分高的... 利用1983~1992年省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对影响泗棉2号稳产性、丰产性和早熟性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要选育稳产、丰产、早熟良种,育种时应选择结铃性强、铃大、吐絮早而集中、衣分高的早熟或中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数量性状 丰产性 稳产性 早熟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施氮效应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才 唐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31-33,共3页
近几年来,人们对棉田的氮肥投入越来越多,出现了增氮不增产,或者虽然能增产但棉纤维品质下降,即施氮效益降低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棉花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探求棉花最佳经济施氮量,... 近几年来,人们对棉田的氮肥投入越来越多,出现了增氮不增产,或者虽然能增产但棉纤维品质下降,即施氮效益降低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棉花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探求棉花最佳经济施氮量,为棉花优质、高产、低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安庆本所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肥 氮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团结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8期29-30,共2页
采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数据,分析了棉花产量、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株高和第1果枝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 采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数据,分析了棉花产量、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株高和第1果枝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结铃数(r=0.7930**),其次是单铃重(r=0.5177**)和衣分(r=0.4885**)。皮棉产量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整齐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纤维品质的矛盾有待通过新品种选育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性状 相关性 区域试验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15
作者 杨可胜 姚大瑞 +1 位作者 程福如 任德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早蕾数及喷缩节安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5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早蕾数及喷缩节安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5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并与实际相吻合,5项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同时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此模型可作为近似气候年份棉花烂铃的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病害 烂铃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沿江棉区夏棉适宜性研究
16
作者 易成新 李文才 唐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4期332-334,共3页
通过夏棉直播与春棉移栽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我省沿江棉区发展夏棉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夏棉在我省沿江棉区能够实现最佳开花结铃期与当地高温富照期同步,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不亚于移栽春棉的产量潜力;夏棉直播霜前皮棉和霜前花率高于... 通过夏棉直播与春棉移栽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我省沿江棉区发展夏棉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夏棉在我省沿江棉区能够实现最佳开花结铃期与当地高温富照期同步,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不亚于移栽春棉的产量潜力;夏棉直播霜前皮棉和霜前花率高于移栽春棉,早熟性优于移栽春棉;且夏棉直播省工节本,棉田综合经济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棉直播 适宜性 沿江棉区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17
作者 姚大瑞 杨可胜 +1 位作者 程福如 任德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162-165,175,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除早蕾数及喷缩节胺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五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除早蕾数及喷缩节胺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五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与实际相吻合,五项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同时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此模型可作为近似气候年份棉花烂铃的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烂铃率 烂铃指数 模型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综合农艺措施产量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18
作者 唐胜 李文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以氮、磷、钾、密度及果枝数五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取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案,经田间试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对因素效应和不同产量等级筛选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棉区以密度和钾肥对产... 以氮、磷、钾、密度及果枝数五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取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案,经田间试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对因素效应和不同产量等级筛选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棉区以密度和钾肥对产量影响最显著。≥75公斤/亩产量的优化方案为N10.45~11.05公斤/亩,P_2O_53.92~4.10公斤/亩,K_2O10.65~11.20公斤/亩,密度3410~3510株/亩,果枝数16.06~16.30台/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优化方案 数学模型 高产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力素(PHOENIX)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淑英 路曦结 《安徽农学通报》 2000年第5期31-32,共2页
研究了广谱活性态综合植物营养剂活力素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活力素比较适合在棉花开花期使用 ,在 80 0 - 10 0
关键词 活力素 棉花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皖杂40F_1的丰产性、稳定性及其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路曦结 陈海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对皖杂40F1在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常规棉品种比较(擂台赛)试验中所表现的丰产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该组合F1丰产性好,条件适宜增产潜力较大,稳定性、适应性尚可,在安徽省江淮及淮北... 对皖杂40F1在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常规棉品种比较(擂台赛)试验中所表现的丰产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该组合F1丰产性好,条件适宜增产潜力较大,稳定性、适应性尚可,在安徽省江淮及淮北棉区增产幅度大于沿江棉区,经灰色加权关联度评定.其综合经济性状(包括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在现最好,值得在安徽省棉区进一步扩大试种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皖杂40F1 产量 稳定性 适应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