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云纹叶枯病 病情与茶叶产量损失关系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旭晖 《蚕桑茶叶通讯》 1991年第4期5-9,共5页
茶云纹叶枯病的病情与茶叶产量的损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春茶影响较小,对夏、秋茶影响较大,但病情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不很明显。
关键词 茶树 茶云纹叶枯病 产量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梢内源细胞分裂素的尾穗苋生物鉴定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德贤 王镇恒 +1 位作者 费达云 韦小圈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5-48,共4页
改进了测定茶树新梢内源细胞分裂素(Cytokinls,CTK)的尾穗苋生物鉴定法,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浸提,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732离子交换纯化的方法是可行的,Zeatin(玉米素)溶液的平均回收率达82.26%,茶叶中的生物碱、茶多酚和氨基酸... 改进了测定茶树新梢内源细胞分裂素(Cytokinls,CTK)的尾穗苋生物鉴定法,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浸提,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732离子交换纯化的方法是可行的,Zeatin(玉米素)溶液的平均回收率达82.26%,茶叶中的生物碱、茶多酚和氨基酸不影响苋红素的合成反应。它与其他生物鉴定法比较,具有简便、灵敏、专一性强的优点.应用该法测定了黄叶早春梢芽,叶、茎中的 CTK 含量,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生物鉴定法 尾穗苋 苋红素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叶绿体分离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乾刚 黄雨初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1期65-72,共8页
离体茶叶叶绿体芳香族氨酸代谢试验结果,酪氨酸刺激苯丙氨酸的形成,甘氨酸(5毫摩尔)的加入则使酪氨酸大量积累;茶细胞的PAL(苯丙氨酸解氨酶)约有30%集中在叶绿体,用红光诱导时,叶绿体PAL活性明显提高,表明茶叶叶绿体具有芳香族氨酸的... 离体茶叶叶绿体芳香族氨酸代谢试验结果,酪氨酸刺激苯丙氨酸的形成,甘氨酸(5毫摩尔)的加入则使酪氨酸大量积累;茶细胞的PAL(苯丙氨酸解氨酶)约有30%集中在叶绿体,用红光诱导时,叶绿体PAL活性明显提高,表明茶叶叶绿体具有芳香族氨酸的代谢机能(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解氨及其相互转化)和其调控特点(反馈调节和苯丙氨酸解氨的光调节)。因此,认为苯丙酸盐代谢定位于叶绿体。关于莽草酸途径,酪氨酸对苯丙氨酸形成的反馈促进,暗示茶叶叶绿体含有这两种氨酸的生成酶系,但^(14)C示踪试验证明它缺少该途径的部分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茶树叶绿体有1条多酚氧化酶同功酶(PL_3)和5条过氧化物酶同功酶(PX_3、PX_4、PX_7、PX_8、PX_9),前者占细胞多酚氧化酶总活性的30%左右,后5条同功酶约为细胞过氧化物酶总活性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氧化酶 莽草酸途径 代谢机能 苯丙酸盐 示踪试验 总活性 同功酶 过氧化物酶 酸代谢 毫摩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对儿茶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传友 黄雨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茶树体内儿茶素代谢受C/N 代谢平衡状态所制约.通过氨基酸对^(14)CO_2掺入儿茶素的影响,发现Glu、Lys 有正效应,而Ala、phe 有负效应.分析不同施氮量茶梢中的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体内Glu、Ala、phe、Thr 等含量及代谢活性的不同,至少... 茶树体内儿茶素代谢受C/N 代谢平衡状态所制约.通过氨基酸对^(14)CO_2掺入儿茶素的影响,发现Glu、Lys 有正效应,而Ala、phe 有负效应.分析不同施氮量茶梢中的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体内Glu、Ala、phe、Thr 等含量及代谢活性的不同,至少是影响儿茶素含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儿茶素 代谢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吸附”浅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立祥 《茶叶科学技术》 1991年第1期22-23,19,共3页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花茶窨制过程中,茶与鲜花混含,茶含花香,即表现出茶叶的吸香特性。这种茶叶的吸香特性一直被理解为表面吸附或毛细管凝聚作用的结果。然而,印尼花茶窨制的实践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吸附”的传统理论很...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花茶窨制过程中,茶与鲜花混含,茶含花香,即表现出茶叶的吸香特性。这种茶叶的吸香特性一直被理解为表面吸附或毛细管凝聚作用的结果。然而,印尼花茶窨制的实践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吸附”的传统理论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足。为了使花茶窨制基本原理更符合于生产实际,作者试从茶叶微观结构、内含成分和花茶窨制实践及有关研究结果,来探讨茶叶的“吸附”性。一、茶叶微观结构与“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茶窨制 内含成分 烘青 表面吸附 微观结构 香气成分 表面热力学 吸附理论 茶汁 鲜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用蒽酮法测定茶叶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的一些问题
6
作者 汪东风 程华 《茶叶》 1992年第4期44-45,共2页
茶叶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仅是茶树体内各种物质合成、转化的基础,也是成品茶主要呈味物质之一.因此常常需要测定其含量状况.
关键词 茶叶 碳水化合物 蒽酮试剂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茶型名优茶采制技术
7
作者 方世辉 《茶叶科学技术》 1993年第1期38-38,30,共2页
尖茶型名优茶包括太平猴魁、魁尖,泾县提奎、特尖,宁国黄花云尖等。这类茶外形挺直有峰,自然舒展,肥壮重实多毫,色泽苍绿或翠绿;香高持久,略带花香;滋味甘醇鲜爽,汤色碧绿,清澈明亮;叶底绿、匀亮。色、香、味、形具佳,品质别具一格,
关键词 名优茶 太平猴魁 叶底 茶叶品质 黄花云尖 制茶设备 鲜叶 一芽二叶 汤色 茶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休眠期的病害防治
8
作者 高旭晖 《中国农村科技》 1994年第2期20-20,共1页
深秋茶树进入休眠期,习惯上不进行病害防治,我们的试验表明,在此期间防治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措施如下:
关键词 病害防治 梢黑点病 茶苗白绢病 茶芽枯病 茶煤病 茶紫纹羽病 茶根癌病 茶根结线虫病 黑刺粉虱 喷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休眠期的病害防治措施
9
作者 高旭晖 《蚕桑茶叶通讯》 1992年第4期20-22,共3页
时至深秋,由于光照短,温度逐渐降低,茶树已停止萌发而进入休眠期,茶园内主要病害的病情经过一年的波动已停止扩展,按传统习惯冬季是不进行防治的。笔者经过几年的试验调查认为:此期进行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主要措施及防效总... 时至深秋,由于光照短,温度逐渐降低,茶树已停止萌发而进入休眠期,茶园内主要病害的病情经过一年的波动已停止扩展,按传统习惯冬季是不进行防治的。笔者经过几年的试验调查认为:此期进行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主要措施及防效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休眠期 防治 叶枯病 环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茶树育种与病害防治
10
作者 高旭晖 《茶叶通讯》 1994年第1期20-21,共2页
茶园病害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具体环节构成,笔者曾就茶树栽培与病害防治作过浅述(茶业通报1992〔3〕),现就茶树育种与病害防治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刺粉虱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宝瑜 张汉鹄 《茶叶》 1991年第4期21-24,共4页
本文论述了黑刺粉虱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但具较强的密度依赖性,极高密度下则表现为均匀分布。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以棋盘式最佳。其种群数量在茶树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布具很强的层次性。大量虫口位于茶丛中、下层,仅下层占近70%。上、中... 本文论述了黑刺粉虱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但具较强的密度依赖性,极高密度下则表现为均匀分布。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以棋盘式最佳。其种群数量在茶树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布具很强的层次性。大量虫口位于茶丛中、下层,仅下层占近70%。上、中、下层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层虫量(x)与整株虫量(y)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粉虱 空间分布 抽样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桂花的采收方法
12
作者 李立祥 《茶叶科学技术》 1990年第3期39-39,共1页
桂花,具有清香绝伦,浓郁远益,沁人心脾的独特香气。除了用来作园林绿化之外,很早就被用来制作各种香料。桂花茶的窨制据历史查证,从明代起就逐渐成为我国特有的花茶品种之一。近年来桂花茶生产发展很快,已由内销转向外销,深受东南亚及... 桂花,具有清香绝伦,浓郁远益,沁人心脾的独特香气。除了用来作园林绿化之外,很早就被用来制作各种香料。桂花茶的窨制据历史查证,从明代起就逐渐成为我国特有的花茶品种之一。近年来桂花茶生产发展很快,已由内销转向外销,深受东南亚及日本等国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茶 采收方法 茶品种 桂花树 采花 胸高 形高 新梢 适时采收 去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