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3-2019年安徽省夏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5 位作者 于国宜 李杰坤 韩千笑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517,共8页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r=-0.318),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269)。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6),与蛋脂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9)。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均呈极显著上升,年平均升高量分别为0.06 g、16.59 kg·hm^(-2)和0.02%;全生育期变化不大,株高、有效分枝、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以年平均0.23 cm、0.03个、0.07%和0.05%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7-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64份大豆品种对SMV优势株系SC3和SC7抗性均达到高抗和抗病的分别有3和11份,占比分别为4.69%和17.19%,属于抗病型(高抗+抗病)和中间型(中抗+中感)的品种数分别为28和35份,占比为43.75%和54.69%。显著性分析发现对SMV具有抗病型和中间型的品种其平均产量和蛋脂总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在进行高产育种的同时,协同改良品种的抗病性与品质是安徽省大豆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试验新品系对SMV和SCN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于国宜 王大刚 +4 位作者 吴倩 胡晨 胡国玉 李杰坤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2-788,共7页
利用黄淮地区广范分布的优势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SC3、SC7和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分别对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区试和预试参试品种(系)523份(次)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对SC3表现抗病(高抗、抗病和中抗)... 利用黄淮地区广范分布的优势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SC3、SC7和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分别对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区试和预试参试品种(系)523份(次)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对SC3表现抗病(高抗、抗病和中抗)的材料有262份,占参试材料总数的50.1%;抗SC7的材料有274份,占52.4%;同时对SC3和SC7表现高抗的材料仅有HD21116。同时发现参加安徽省区试预试的大豆新品种(系)在不同年份间对SMV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对SCN的抗性结果显示,远育8号、阜09-242和SK8-3-3等8份表现中抗,占鉴定总数的1.8%,表现中感的有43份,占9.9%,有383份材料表现高感,占鉴定总数的比率高达88.3%,说明多数大豆品种(系)对SCN的综合抗性较差。对鉴定结果的综合分析发现,只有1份新品系同时对SMV和SCN表现中抗,为SK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大豆胞囊线虫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4 位作者 李杰坤 于国宜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 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产量为2 854.05 kg·hm-2,山东省审定品种的平均产量可达3 121.05 kg·hm-2的高产水平。187份(次)大豆的品质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地区平均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均在40.00%、20.00%和60.00%以上,且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安徽省、江苏省品质较优。抗病性方面以抗病、中抗和中感大豆花叶病毒为主,尤其近5年,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数明显增多,而中感和感病不断下降,未见高感品种出现。综上分析,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南部 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4 位作者 陈圣男 李杰坤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714,共7页
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 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的主要症状类型有无症状整株症青、矮缩症青和部分复合症青3种类型。本文根据不同症状类型分析了导致不同症状大豆症青的危害因子。综合分析认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除部分地区与气候异常或土壤营养失衡有关外,主要是由大豆病毒和虫害协同侵染所致。此外,针对主要危害因子提出大豆症青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主要从品种改良、种衣剂拌种、农药化肥优化、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病毒 虫害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国玉 李杰坤 +4 位作者 王大刚 吴倩 王维虎 于国宜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39,共9页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大豆 产量 环境响应 高产品种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4 位作者 黄志平 于国宜 吴倩 胡国玉 李杰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1-536,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 illiams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 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症青主要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4 位作者 杨勇 李杰坤 王峰 周林 黄志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9-124,共6页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53份,占总数的81.54%;T4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份,占总数的89.23%。T4和T5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83.52%;从损失率来看,3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8.70%,单株粒质量的5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产量 危害因子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皖豆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于国宜 李杰坤 +4 位作者 黄志平 陈圣男 胡国玉 吴倩 王大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 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36.5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4.76%。经测试,皖豆39蛋白含量为45.81%,脂肪含量为18.56%,对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17。其主要特点是优质、高产、抗病耐逆性强,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省淮河以北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皖豆39 高蛋白 高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粪和硅藻土对铅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文晓阳 邓永晟 +7 位作者 张明启 黄耀庆 崔露莹 卢文燕 马嵩科 杨瑞辉 邵心怡 李旭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160-163,共4页
以铅低集聚型烟草品种云烟87和铅富集型烟草品种K326为试材,利用盆栽方式,设置CK、T1(铅500 mg/kg)、T2(铅500 mg/kg+羊粪1.33 g/kg)、T3(铅500 mg/kg+硅藻土30 g/kg)、T4(铅500 mg/kg+羊粪1.33 g/kg+硅藻土30 g/kg)共5个处理,通过测定... 以铅低集聚型烟草品种云烟87和铅富集型烟草品种K326为试材,利用盆栽方式,设置CK、T1(铅500 mg/kg)、T2(铅500 mg/kg+羊粪1.33 g/kg)、T3(铅500 mg/kg+硅藻土30 g/kg)、T4(铅500 mg/kg+羊粪1.33 g/kg+硅藻土30 g/kg)共5个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和生物量指标,探讨羊粪、硅藻土对铅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铅胁迫能够抑制烟草的生长;在移栽后30 d,云烟87 CK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生物量分别是T1的1.41、1.48、1.63、1.59倍,K326 CK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生物量分别是T1的1.26、1.04、1.10、1.79倍。羊粪、硅藻土可促进铅胁迫下烟草的生长发育,其中羊粪+硅藻土促进效果最好;在移栽后120 d,云烟87 T4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生物量分别是T1的1.07、1.03、1.08、1.22倍;K326 T4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生物量分别是T1的1.02、1.12、1.07、1.19倍。因此,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羊粪+硅藻土,能够提高不同基因型烟草对铅胁迫的抗性,有助于烟草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 硅藻土 烟草 铅胁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