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汪名春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5期73-74,77,共3页
"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研究从分析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新模式2项具体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高素质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研究从分析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新模式2项具体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高素质食品质量管理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教育教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管理学 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天祥 朱培蕾 汪名春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4,共12页
为了探究螺旋压榨过程中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含壳率对螺旋压榨油茶籽油的出油率、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脂肪酸组成、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压榨出油率随着含壳率的... 为了探究螺旋压榨过程中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含壳率对螺旋压榨油茶籽油的出油率、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脂肪酸组成、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压榨出油率随着含壳率的增加而提高,到20%时趋于稳定,最高出油率为26.29%。且当壳质量分数为20%时,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均最低,分别为0.82 mg/g、0.37 mmol/kg和0.07%,氧化诱导时间最长,为22.62 h,同时其色度值和磷脂含量均处较低水平。当壳质量分数为30%~40%时,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最高,为67.48 mg/kg,且油茶籽油的色泽相对较深。含壳率对油茶籽油的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通过电子鼻和GC-IMS对不同含壳率油茶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杂环类物质等,且含壳率较高的油茶籽油和含壳率较低的油茶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当壳质量分数低于20%时,油茶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较多,其香味较为浓郁,随着含壳率的增加,油茶籽油中挥发性物质含量也随之减少。综合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氧化稳定性及挥发性成分含量,螺旋压榨油茶籽油时的物料理想壳质量分数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含壳率 理化指标 甾醇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法提取海带多糖及其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周裔彬 汪东风 +1 位作者 杜先锋 倪晓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建立了一套用酸化法提取、纯化海带中多糖类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在75℃、4 h的反应条件下,海带多糖的提取率较高,粗糖可达35.10%;纯化后的多糖含量可达96.60%;经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 G洗脱分析,海带多糖含有2-3种多糖... 建立了一套用酸化法提取、纯化海带中多糖类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在75℃、4 h的反应条件下,海带多糖的提取率较高,粗糖可达35.10%;纯化后的多糖含量可达96.60%;经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 G洗脱分析,海带多糖含有2-3种多糖,是一种混合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多糖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对面包粉及其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裔彬 汪东风 +3 位作者 宛晓春 杜先锋 陈俊芳 肖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8-232,共5页
为探索茶多糖作为添加剂在面包制品中应用的可行性,该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衍射分析了1%~5%茶多糖的添加对面包粉及其淀粉糊化、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茶多糖浓度的增加,面包粉及其淀粉糊化的吸热焓(ΔH1)、峰温不断增加。... 为探索茶多糖作为添加剂在面包制品中应用的可行性,该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衍射分析了1%~5%茶多糖的添加对面包粉及其淀粉糊化、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茶多糖浓度的增加,面包粉及其淀粉糊化的吸热焓(ΔH1)、峰温不断增加。面包粉及其淀粉胶在4℃下贮藏20d的老化过程中,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吸热焓、老化速率不断增加;随茶多糖浓度的增加,老化热焓(ΔH2)、老化速率、结晶速率不断减少,但玻璃化温度随茶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综合结果表明,面包粉添加1%~2%的茶多糖而面包淀粉添加2%~3%的茶多糖,具有明显抑制样品的老化热焓、老化速率和结晶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面包粉 面包淀粉 糊化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双孢蘑菇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劲松 杜先锋 +1 位作者 董明 李梅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4,131,共3页
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和热风干燥法分别对双孢蘑菇进行干燥,所得干制品在感官质量、营养成分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冷冻干燥产品中的游离总氨基酸比热风干燥高出近30%,维生素C也高出近2.25倍,同时冷冻干燥产品中PPO酶保持很高活力,活力达369U... 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和热风干燥法分别对双孢蘑菇进行干燥,所得干制品在感官质量、营养成分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冷冻干燥产品中的游离总氨基酸比热风干燥高出近30%,维生素C也高出近2.25倍,同时冷冻干燥产品中PPO酶保持很高活力,活力达369U/mL。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冷冻干燥菇片在复水性能上优于热风干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冷冻干燥 热风干燥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皮苷通过下调小肠NPC1L1和HMG-CoA还原酶表达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被引量:7
6
作者 申婷婷 刘素稳 +3 位作者 赵江 汪名春 常志勇 王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2-196,共5页
以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喂饲仓鼠为动物模型,研究根皮苷对仓鼠血脂水平及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影响。3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根皮苷干预组(3、6、9 g/kg),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 以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喂饲仓鼠为动物模型,研究根皮苷对仓鼠血脂水平及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影响。3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根皮苷干预组(3、6、9 g/kg),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气相色谱法检测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及粪便固醇排泄量,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分析小肠胆固醇合成、吸收、转化及排泄基因的表达水平。血脂测定结果显示,血清TC、TG水平随给予根皮苷添加量增加而降低,且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6、9 g/kg根皮苷剂量组,血清中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根皮苷剂量组仓鼠肝脏中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随根皮苷剂量增加而降低,且6、9 g/kg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粪便中总中性固醇排泄量与根皮苷给予量正相关,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总酸性固醇排泄量根皮苷剂量组相比对照组增加,且6 g/kg组显著增加(P<0.05),9 g/kg组极显著增加(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根皮苷剂量组小肠中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小肠胆固醇吸收关键蛋白NPC1L1、胆固醇酯化酶ACAT2、微粒体转运蛋白MTP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给予根皮苷后,肠道中促进胆固醇向外排泄基因ABCG5/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因此,根皮苷对高脂高胆固醇膳食饲喂仓鼠胆固醇代谢平衡的调节可能是通过对小肠胆固醇吸收、转化等基因表达的抑制,上调胆固醇排泄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苷 仓鼠 小肠 血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蛋糕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陆宁 王蓓蓓 何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77,共2页
采用面粉、鸡蛋、糖为基本原料,添加黑米粉,经过打浆、注模、烘烤精制而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型的保健蛋糕。通过研究确定了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检验。
关键词 黑米 蛋糕 生产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军 黄劲松 杜先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6-49,共4页
在60 Co间歇式共辐射条件下探讨了淀粉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FTIR和SEM对接枝产物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盐单体的配比、原料配比、辐射剂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水率、耐盐性等的影响。结果... 在60 Co间歇式共辐射条件下探讨了淀粉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FTIR和SEM对接枝产物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盐单体的配比、原料配比、辐射剂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水率、耐盐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任何化学引发剂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高耐盐性和高吸水速率的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克服了传统生产方法中耐盐性低、吸水速度慢、高污染、高耗能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淀粉 接枝 吸水剂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磷酸寡糖的全酶法制备及其分离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培蕾 汪名春 +3 位作者 刘霞 刘才宇 赵贵云 杜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8,共5页
研究了制备低葡萄糖当量值(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DE)麦芽低聚糖的工艺,以及从中分离制备磷酸寡糖(phosphoryl oligosaccharides,POs)的工艺条件。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全酶法结合喷射液化工艺制备低DE值麦芽低聚糖,采用高效液... 研究了制备低葡萄糖当量值(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DE)麦芽低聚糖的工艺,以及从中分离制备磷酸寡糖(phosphoryl oligosaccharides,POs)的工艺条件。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全酶法结合喷射液化工艺制备低DE值麦芽低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样品糖分组成,柱层析法从中分离制备磷酸寡糖,并利用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麦芽低聚糖液化DE值为15%,糖化DE值36%,其中含有葡萄糖及麦芽二至七糖,以麦芽二至五糖居多,符合分离制备磷酸寡糖的要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HJ-30分离磷酸寡糖的工艺条件:洗脱液NaCl浓度0.5moL/L,洗脱速度1.2mL/min。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为结合有磷酸基团的糖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全酶法 磷酸寡糖 柱层析 分离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引发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军 杜先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0-202,205,共4页
在60Coγ辐射条件下探讨了淀粉与丙烯酸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FTIR和SEM对接枝产物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法考察了原料配比、辐射剂量、淀粉预处理温度、丙烯酸中和度、水分含量等因素对聚合物接枝率... 在60Coγ辐射条件下探讨了淀粉与丙烯酸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FTIR和SEM对接枝产物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法考察了原料配比、辐射剂量、淀粉预处理温度、丙烯酸中和度、水分含量等因素对聚合物接枝率及聚合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配比m(AA)∶m(淀粉)为3,辐照剂量为4KGy,单体中和度为80%,剂量率为40Gy,淀粉糊化温度为80℃时能够得到理想的接枝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射 丙烯酸 淀粉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料盐度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梅林 李春保 +1 位作者 王志耕 郑王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0-232,共3页
用盐度计、电导率仪和硝酸银滴定三种盐度测定方法,监测传统禽肉卤制工艺下,不同批次卤料中盐度变化规律。分析三种盐度测定方法间相关性,探讨在工业生产中实施卤料盐度快速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盐度计、电导率仪法均具有简便、快速... 用盐度计、电导率仪和硝酸银滴定三种盐度测定方法,监测传统禽肉卤制工艺下,不同批次卤料中盐度变化规律。分析三种盐度测定方法间相关性,探讨在工业生产中实施卤料盐度快速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盐度计、电导率仪法均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势,可作为生产中卤料盐度监测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料 盐度 在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功能性低聚糖——磷酸寡糖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培蕾 汪名春 杜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磷酸寡糖(phosphoryl oligosaccharides,简称POs)是从马铃薯淀粉水解产物中提取的新型功能性低聚糖。文中阐述了磷酸寡糖的结构、功能以及制备方法的最近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功能性低聚糖 磷酸寡糖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全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名春 钱秀丽 +1 位作者 夏传礼 朱培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22-128,共7页
为了探究黄秋葵全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吹泡仪、流变发酵仪以及旋转流变仪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混合粉(黄秋葵全粉添加量为0、1%、3%、5%、7%、9%)面团的热机械学特性、吹泡特性、流变发酵特性以及动态流... 为了探究黄秋葵全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吹泡仪、流变发酵仪以及旋转流变仪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混合粉(黄秋葵全粉添加量为0、1%、3%、5%、7%、9%)面团的热机械学特性、吹泡特性、流变发酵特性以及动态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随黄秋葵全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湿面筋含量降低,减少幅度达79.96%;面团的吸水率由63.30%增加到65.90%,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先下降后上升,蛋白质弱化度增强;面团的蒸煮稳定性没有发生变化,但糊化峰值粘度下降,回生值减小;面团的韧性、延展性以及发酵性能下降,最大发酵高度Hm值下降了39.80%。此外,面团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显著增加(P<0.05),且G'增加占主导地位。综上所述,黄秋葵全粉的添加显著改变了小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且各添加量下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指标有差异。研究结果为黄秋葵复合面制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全粉 面团 流变学 发酵特性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