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8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农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环境科学2+2”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祥为 唐俊 +2 位作者 张蓉 郜红建 姜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9期284-286,共3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教育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2+2"专业为例,论述了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课程体系与过程以及师...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教育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2+2"专业为例,论述了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课程体系与过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中外合作项目办学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国际合作办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实践 环境科学 安徽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宏祥 屠仁凤 +3 位作者 黄界颍 谷勋刚 张国漪 马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238-9240,共3页
阐述了构建"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十二五"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指导,提出了"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阐述了构建"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十二五"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指导,提出了"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 双创型 培养模式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桂苓 马友华 +3 位作者 石润圭 黄文星 孙兴旺 吴春蕾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7期96-98,共3页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目前的种植业概况和农业环境现状,种植业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环境,也是安徽省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并就有关安徽省种植业农田养分流失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目前的种植业概况和农业环境现状,种植业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环境,也是安徽省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并就有关安徽省种植业农田养分流失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环境 养分流失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专业线上线下融合混合教学改革探索--以高职农业资源环境概论课程为例
4
作者 李江遐 张军 +1 位作者 徐启荣 房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265-266,269,共3页
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农业资源环境概论的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案例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师资建设... 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农业资源环境概论的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案例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满足高职学生对学习时间的灵活性需求,发挥继续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融合 继续教育 农业资源环境概论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改革与实践
5
作者 叶新新 熊启中 +5 位作者 占丰瑞 徐刚 田达 孙瑞波 陈晓辉 王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6期58-60,75,共4页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分析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其涵盖的知识、课程设置...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分析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其涵盖的知识、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淮地区农业避洪减灾对策研究——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加工
6
作者 何永晴 郁家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9期12-13,共2页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棉麻、果蔬、林木、农业生物等),探讨了农产品加工模式(包...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棉麻、果蔬、林木、农业生物等),探讨了农产品加工模式(包括粮油、肉类蛋品、果蔬、服装、木制品和工艺品等)。研究结果可为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民或农业企业防洪减灾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沿淮地区 农业减灾 农产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安徽为例 被引量:29
7
作者 程克群 马友华 栾敬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52-55,共4页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然而,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循环农业在目前运行的环境下,并不能充分实现"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要求。以安...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然而,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循环农业在目前运行的环境下,并不能充分实现"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要求。以安徽省为案例,对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循环农业模式与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和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功能区内选择和创新使用不同的循环农业模式,必将为低碳经济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循环农业模式 主体功能区 创新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农业污染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珺 李浩 +2 位作者 曹德菊 王光宇 闫晓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7-311,共5页
以安徽省化肥、地膜和农药投入密度为农业污染指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农业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化肥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即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化肥投入将逐渐减少,... 以安徽省化肥、地膜和农药投入密度为农业污染指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农业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化肥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即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化肥投入将逐渐减少,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减轻;而农药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EKC倒U型左半段,未达转折点,即随着经济发展,农药投入在短时间内仍会增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仍会继续;经济发展曲线与地膜投入的关系为EKC"N"型(倒U+U型),存在两个转折点,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对地膜投入的影响复杂,地膜施用量随经济发展会出现小的波动,但总体会持续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库茨涅茨(EKC)曲线 农业污染 经济增长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鲁洪娟 张国漪 +1 位作者 李江遐 黄界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644-645,共2页
针对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措施,教学实践证明,对该课程的这些改革行之有效。
关键词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徽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界颍 黄慧 +1 位作者 马友华 张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65-2467,共3页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针对安徽生态省建设这一背景,在分析该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汤婕 刘小红 +1 位作者 李学德 陈海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23期194-195,共2页
针对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结合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特点,确立多样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对今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应该加强校外实践... 针对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结合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特点,确立多样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对今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应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结合科研、增加开设仿真模拟和演示性实验等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环境工程专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微 秦娟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与工科院校无异,势必缺少竞争力。在分析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背景及农业院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与工科院校无异,势必缺少竞争力。在分析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背景及农业院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并从工程教学强化与学科特色的突出2个方面指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高校环境类本科专业评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艳红 潘丹丹 +3 位作者 唐俊 张震 吴祥为 张云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163-164,169,共3页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环境类专业肩负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建立科学合理环境类本科专业评估模式有助于明确各...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环境类专业肩负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建立科学合理环境类本科专业评估模式有助于明确各个高校在本科教学存在问题和不足,起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作用。该文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等级的确定、评估模式和评估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安徽省环境类本科专业评估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以期更好地推动安徽省环境类专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高校 环境类本科专业 评估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法律惩戒制度的构建
14
作者 胡志斌 马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2117-22118,共2页
针对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非法占有或者挪用补偿专项经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款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的现象,应当在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以防范和惩治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 针对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非法占有或者挪用补偿专项经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款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的现象,应当在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以防范和惩治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和农民的财产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环境 补偿 惩戒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5
作者 刘小红 曹德菊 +2 位作者 施艳红 张进霞 汤婕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8期160-161,共2页
结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达到增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 结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达到增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自然资源与规划课程改革的探索性思考
16
作者 王擎运 胡宏祥 +1 位作者 屠人凤 柴如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286-286,288,共2页
结合农业院校教学特点和个人教学实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自然资源与规划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围绕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研究性教学之路的探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院校 自然资源与规划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武升 张俊森 +3 位作者 管飞 朱奎峰 李小刚 马友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对安徽省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了解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特征,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内进行... [目的]对安徽省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了解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特征,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内进行实地的走访调研,对水库周边3个村域的种植、养殖及人居面源污染进行分类调查和核算分析。[结果](1)众兴水库项目区周边3个村落面源污染排放源中,养殖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负荷率最大,污染物排放量达到109.00t,污负荷率最大为57.52%;种植业化肥施用带来的面源污染物总量达25.52t,负荷率为13.47%。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为29.01%,污染物总量达到54.97t。(2)在化学需氧量(COD),TN,TP这3个评价因子中,以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达74.26%;TN污染负荷率为21.13%;TP的污染负荷率为4.61%。[结论]小流域内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威胁众兴水库水源地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调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类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模式探索
18
作者 秦娟 徐微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155-156,161,共3页
环境法是1个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在生态、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可使学生熟悉各种法制法规以及各类规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及具有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与资源纠... 环境法是1个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在生态、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可使学生熟悉各种法制法规以及各类规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及具有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与资源纠纷的能力。在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的基础上,指出了生态、环境等专业开设该门课程的必要性,针对这些专业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配置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关于生态、环境类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的观点,以初步构建其《环境与资源保护学》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类专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大棚农业对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雪锋 郭肖颖 +2 位作者 曹传莉 董召荣 朱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设施大棚农业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设施蔬菜大棚的土壤和露天蔬菜种植地的土壤分别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其中的养分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根据所测结果利用指数和法和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设施大棚土... [目的]研究设施大棚农业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设施蔬菜大棚的土壤和露天蔬菜种植地的土壤分别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其中的养分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根据所测结果利用指数和法和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设施大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均高于露天农田,指数和法评价其肥力达到了一级或者二级水平;设施大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Cu、Cr、Cd、Pb、Zn的含量均比露天种植地高,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土壤均处于清洁水平.[结论]设施大棚农业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土壤理化性质 重金属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玉米秸秆资源测算与养分还田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启鹏 王擎运 +2 位作者 罗来超 刘洁 柴如山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6-855,共10页
河南省为我国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明晰其主粮作物秸秆资源的市域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秸秆还田情景下的化肥可替代量,可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及农田养分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小麦、玉米播... 河南省为我国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明晰其主粮作物秸秆资源的市域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秸秆还田情景下的化肥可替代量,可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及农田养分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根据文献调研获得的作物草谷比及秸秆养分含量等参数,测算各地级市小麦、玉米秸秆产量和单位面积可收集量,并分析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2018—2020年河南省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4168.5万t和1944.3万t,在市级尺度上,小麦秸秆产量较高的地市依次为周口(611.3万t)、驻马店(579.2万t)、商丘(493.7万t)和南阳(470.6万t),其总占比为51.7%;四市的玉米秸秆产量也居于前列,分别为284.0万、216.9万、235.3万t和196.6万t,总占比为48.0%。郑州、鹤壁、三门峡、济源的小麦和玉米秸秆产量均较低,四市的总占比分别仅为5.0%和7.1%。河南省小麦秸秆N、P2O5、K2O养分年均资源量分别为19.8万、7.3万、72.5万t,玉米秸秆N、P2O5、K2O养分资源量分别为14.4万、5.7万、31.6万t。小麦秸秆还田当季的N、P2O5、K2O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17.8、8.3、118.3 kg·hm^(-2),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23.7、11.0、77.7 kg·hm^(-2)。研究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应以秸秆主产市为重点,高质高效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秸秆养分还田具有可观的化肥替代潜力,可通过秸秆科学还田实现化肥合理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玉米 秸秆资源 秸秆还田 养分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