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遮阴对茶树茶氨酸合成及其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琪 于淑伟 +3 位作者 江雪梅 赵颖 孟祥宇 宛晓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3,共8页
为了研究夏季遮阴对茶树茶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及对茶树内含物品质的改良作用,本研究以多年实生茶树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夏季遮阴对茶树不同部位中茶氨酸合成酶(TS)、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遮阴有利... 为了研究夏季遮阴对茶树茶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及对茶树内含物品质的改良作用,本研究以多年实生茶树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夏季遮阴对茶树不同部位中茶氨酸合成酶(TS)、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遮阴有利于嫩叶中TS的表达;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探索了茶氨酸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TS、GS、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以及与氮素吸收和转化密切相关的亚硝酸还原酶(NiR)、精氨酸脱羧酶(ADC),在老、嫩叶中及不同遮阴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遮阴有利于嫩叶中TS基因的表达,与叶部氨的再同化作用密切相关的GS、GOGAT和GDH基因均在老叶中有明显增加,而与硝基氮代谢相关的NiR、ADC基因表达在老叶与嫩叶中均明显下降。利用HPLC对遮阴后嫩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遮阴明显促进茶叶部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提高,其中贡献率最大是茶氨酸。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解析了遮阴促进茶叶部茶氨酸积累的调控机制,为今后夏秋茶栽培措施改良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氨酸合成酶 茶氨酸代谢 遮阴 相对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琪 孟祥宇 +2 位作者 江雪梅 于淑伟 宛晓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5-1291,共7页
为了研究茶树中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组织与表达特性,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探索了茶树(Camellia Sinensis)茶氨酸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茶氨酸合成酶(TS)、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OGAT)、谷氨... 为了研究茶树中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组织与表达特性,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探索了茶树(Camellia Sinensis)茶氨酸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茶氨酸合成酶(TS)、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以及与氮素吸收和转化密切相关的亚硝酸还原酶(NiR)、精氨酸脱羧酶(ADC),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S基因家族成员在茶树的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差异明显,其中TS1在根中表达量最高,TS2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而TS3在单芽和侧根中的表达量均相对较高;而GS、GOGAT基因均明显表现为叶部含量高于根部,说明其主要参与了叶部光呼吸过程释放氨的再同化过程;对于GDH、NiR、ADC等主要参与根部铵态氮吸收与转化的基因则表现为根部含量明显超过叶部。表明茶氨酸合成途径同时受到根部与叶部氮代谢的影响,同时茶氨酸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与认识影响茶树茶氨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模式,为今后茶树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氨酸代谢 荧光定量PCR 组织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原核表达、及其抗体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威威 金阳 +2 位作者 李旻 马林龙 张正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39,共7页
克隆出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TCS1抗体,旨在从蛋白水平研究茶树体内TCS1的表达情况。根据Gen Bank登陆的TCS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找出其完整的ORF(开放阅读框),从茶树叶片c DNA中克隆了TC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 克隆出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TCS1抗体,旨在从蛋白水平研究茶树体内TCS1的表达情况。根据Gen Bank登陆的TCS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找出其完整的ORF(开放阅读框),从茶树叶片c DNA中克隆了TC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连接到p GEX-4T-2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p GEX-4T-2-TCS1。进行体外酶活检测后,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TCS1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通过优化诱导条件,得出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为:30℃、4 h。诱导后的总蛋白、可溶性蛋白与包涵体蛋白均出现一条明显的外源蛋白条带。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为1∶2 000,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抗体具有相对较好的特异性。构建了TCS1原核表达质粒,同时成功制备了抗TCS1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 咖啡碱合成酶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晓凤 沈慧 +4 位作者 金冬梅 赵国华 刘保东 凌铁军 严岳鸿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孢子繁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已成为其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4种有代表性的资源型蕨类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 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孢子繁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已成为其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4种有代表性的资源型蕨类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和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进行了孢子繁殖研究,详细观察并记录了繁殖过程中配子体发育各阶段出现的特征和时间。其中以水蕨的发育周期最短,从播种到形成幼孢子体约33天;假鞭叶铁线蕨发育周期最长,约73天;乌毛蕨和荚果蕨的发育周期介于二者之间。结合过去已发表的相关观察资料,对4种蕨类的孢子萌发、原叶体、性器官以及幼孢子体形成等四个生长关键点所出现时间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光照时间越长,孢子萌发天数越短;(2)光照强度越大,原叶体发育天数越长;(3)配子体发育速率在20~25℃范围内与温度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蕨类植物适宜的繁殖技术体系和开发蕨类资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孢子繁殖 资源开发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技术的普洱生茶指纹图谱 被引量:3
5
作者 宁井铭 颜玲 +1 位作者 宛晓春 张正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由于加工中原料拼配不同,普洱生茶又可以分为许多花色品种,目前不同花色品种的鉴别主要依据感官审评。为了实现对不同品种生茶进行量化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图谱的整体性出发,采...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由于加工中原料拼配不同,普洱生茶又可以分为许多花色品种,目前不同花色品种的鉴别主要依据感官审评。为了实现对不同品种生茶进行量化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图谱的整体性出发,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色谱图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普洱生茶(7542)数字化指纹图谱和特征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图谱间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重叠率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对7542与8542、8582和甲沱等生茶鉴别,这为普洱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一种量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普洱茶 指纹图谱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9种光引发剂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居舟 尚光志 +3 位作者 蔡荟梅 陈贵杰 彭传燚 陶固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9-274,共6页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9种光引发剂的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经氮吹,浓缩后,用150 mg无水Mg SO4、5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50 mg C18粉...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9种光引发剂的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经氮吹,浓缩后,用150 mg无水Mg SO4、5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50 mg C18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外标法定量。9种光引发剂在0.02-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9种光引发剂在0.05,0.5和1 mg/L添加浓度下,回收率范围为82.9%-118.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0.5%,方法的定量限为0.07-0.33 mg/k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光引发剂检测的要求,适用于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光引发剂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剂 分散固相萃取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塑料和纸质包装材料中6种荧光增白剂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居舟 纪水琳 +3 位作者 蔡荟梅 李静 汪永信 王璟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8-1203,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塑料和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6种脂溶性荧光增白剂(FWA 135、FWA 184、FWA 185、FWA199、FWA 378和FWA 393)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用三氯甲烷-乙腈(3∶7,v/v)混合溶液提取,经HLB小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定性... 建立了同时测定塑料和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6种脂溶性荧光增白剂(FWA 135、FWA 184、FWA 185、FWA199、FWA 378和FWA 393)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用三氯甲烷-乙腈(3∶7,v/v)混合溶液提取,经HLB小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的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显示:FWA 393在15~1500μ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其余5种荧光增白剂在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80.4%~125.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13%。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市场销售的12个样品以验证方法的实用性。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6种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荧光增白剂 食品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5种光引发剂及其迁移规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居舟 陶固帅 +2 位作者 尚光志 蔡荟梅 纪水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6-1251,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5种光引发剂(PIs)及其迁移规律。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1g·L^(-1)乙酸铵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5种光引发剂(PIs)及其迁移规律。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1g·L^(-1)乙酸铵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方法的测定下限(10S/N)为1.38~5.56μg·dm^(-2)。回收率为77.5%~95.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1%~8.9%。5种PIs在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能力不同,其中向30g·L^(-1)乙酸溶液中的迁移能力最强;5种PIs在不同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迁移能力与材料的阻隔性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光引发剂 食品模拟液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