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贵州正安烟区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彭玉龙 芶剑渝 +5 位作者 彭宇 李彩斌 何轶 李章海 丁婷 齐永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4期78-81,91,共5页
为了明确复合微生物肥料田间防控烟草土传病害的可行性,设置正安烟区常规施肥、施用不加微生物菌剂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施用2种不同复合微生物肥料(折合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量分别为30 kg/hm^(2)和60 kg/hm^(2))4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 为了明确复合微生物肥料田间防控烟草土传病害的可行性,设置正安烟区常规施肥、施用不加微生物菌剂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施用2种不同复合微生物肥料(折合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量分别为30 kg/hm^(2)和60 kg/hm^(2))4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在烟草采烤期对各处理进行烟草青枯病及黑胫病发生情况调查,分析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剂量复合微生物肥料(折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60 kg/hm^(2))能有效降低正安烟区烟田中烟草青枯病及黑胫病的病株率和病指,减少烟田因土传病害造成的产量和产值损失。该研究结果可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料 烟草青枯病 烟草黑胫病 病株率 病指 产量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毒力刀孢蜡蚧菌最适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岩 李茂业 +7 位作者 刘苏 刘明科 丁朝阳 齐禹哲 闫雪梨 钱逸彬 徐逸凡 闫芳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9-355,共7页
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为明确刀孢蜡蚧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本文对一株刀孢蜡蚧菌HFLP006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种类、初始接菌量、培养温... 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为明确刀孢蜡蚧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本文对一株刀孢蜡蚧菌HFLP006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种类、初始接菌量、培养温度、供试碳源和氮源对该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AY液体培养基中,以8%接菌量培养8 d能够获得最大产孢量2.83×109个孢子/mL。菌株HFLP006最适产孢温度为26℃。以甘露醇和葡萄糖为碳源能够获得最大产孢量,分别为1.28×109和1.25×109个孢子/mL,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以酵母浸粉为氮源获得的产孢量(9.48×108个孢子/mL)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氮源处理组。使用1×10^(7)个孢子/mL的菌悬液对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处理后第7 d试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73%。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对菌株HFLP006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和生物防治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孢蜡蚧菌 初始接菌量 温度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双重RPA检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方圆 吴迅 +3 位作者 林宇 王海燕 吴慧平 鞠玉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3-190,共8页
旨在建立一种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同步检测鉴定。根据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ITS区差异序列,分别设计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特异性上游引物Bx-rpa-F、Bm-rpa-F和两者通用下游引物B... 旨在建立一种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同步检测鉴定。根据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ITS区差异序列,分别设计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特异性上游引物Bx-rpa-F、Bm-rpa-F和两者通用下游引物Bxm-rpa-R。优化3条引物在反应体系中的最佳配比,建立双重RPA检测体系,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双重RPA在37℃恒温条件反应30 min,即可完成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核酸的同步扩增。Bx-rpa-F/Bm-rpa-F/Bxm-rpa-R对松材线虫的扩增片段为346 bp,对拟松材线虫的扩增产物为189 bp,且三者配比为5∶3∶8时,双重RPA扩增效果最好。双重RPA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对松材线虫的检测极限为10 pg/μL,相当于1/100条线虫,对拟松材线虫的检测极限为100 pg/μL,相当于1/10条线虫,其灵敏度低于常规PCR技术,但其满足对单条线虫检测的需求。双重RPA从松木样品中同步检测到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为松材线虫的检疫鉴定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重组酶聚合酶技术 特异性 灵敏度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沙福芽胞杆菌ZG6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茶树轮斑病的生防潜力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姣姣 严哲伟 +2 位作者 张义菊 傅敏 张立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0,共9页
轮斑病是茶树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大损失。为获得有效防治茶树轮斑病的生防菌株,从合肥茶园茶树根部组织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茶树轮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ZG6。对峙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对茶树轮斑病菌的菌丝... 轮斑病是茶树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大损失。为获得有效防治茶树轮斑病的生防菌株,从合肥茶园茶树根部组织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茶树轮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ZG6。对峙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对茶树轮斑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可达65.38%。基于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 RNA和gyr B基因的序列分析,将菌株ZG6鉴定为沙福芽胞杆菌Bacillussafensis。菌株ZG6具有广谱抑菌能力,对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78.82%、64.71%和61.82%。酶学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G6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茶树离体枝条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G6的发酵液、无菌发酵滤液与菌液均对茶树轮斑病有预防和控制效果,在茶树离体枝条的叶片上的防效可达69.9%以上。由此可见,沙福芽胞杆菌ZG6具有作为防治茶树轮斑病生防菌剂研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内生细菌 轮斑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寡糖提高拟南芥抗病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缪金露 张华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木寡糖是一种植物源寡糖,对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多且显著,而其是否作为寡糖素诱发植物防卫尚不明确。本文分析了不同浓度木寡糖诱导拟南芥植株对不同营养型病原的抗性。结果表明,木寡糖能诱发拟南芥对半活体病原细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 木寡糖是一种植物源寡糖,对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多且显著,而其是否作为寡糖素诱发植物防卫尚不明确。本文分析了不同浓度木寡糖诱导拟南芥植株对不同营养型病原的抗性。结果表明,木寡糖能诱发拟南芥对半活体病原细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活体病原烟草花叶病毒和死体病原真菌核盘菌的抗性,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随着木寡糖浓度的提高到100μg/mL,对Pst DC3000和TMV诱导抗病效果逐渐增强;当木寡糖浓度提高到50μg/mL,对核盘菌的诱导抗病效果不再升高;说明木寡糖是一种新的可诱发拟南芥广谱抗病性的寡糖素。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木寡糖诱发植物免疫的信号传导和开发新的病害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寡糖 寡糖素 抗病性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与反式茴香脑的相容性及其对菜青虫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蕾 张雷 +2 位作者 赵宗祥 王梦茹 李世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为了明确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式茴香脑与高毒力昆虫病原真菌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相容性以及其对菜青虫的联合毒力,本文在室内评价了半致死浓度(LC_(50))反式茴香脑与黄绿绿僵菌Mf82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菌株生长的影... 为了明确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式茴香脑与高毒力昆虫病原真菌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相容性以及其对菜青虫的联合毒力,本文在室内评价了半致死浓度(LC_(50))反式茴香脑与黄绿绿僵菌Mf82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2龄菜青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与反式茴香脑对菜青虫均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反式茴香脑LC_(50)剂量与黄绿绿僵菌Mf82混合对菌株的菌落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两者以体积比5:5、4:6和3:7处理后明显促进菌丝生长,且随着反式茴香脑在混剂中所占比例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孢子萌发率也比两者以2:8和1:9混合后的孢子萌发率高;混剂对菜青虫的致死率随二者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反式茴香脑LC_(50)分别与孢子悬浮液(1.5×10^(4)~1.5×10^(8)孢子/mL)以体积比5:5、4:6和3:7混合处理试虫的死亡率高于两者以2:8和1:9混合处理的死亡率,共毒系数分别为287、108和83,表明具增效与相加作用;以体积比5:5、4:6和3:7混合处理的致死中时(LT_(50))也比单用黄绿绿僵菌的短。因此,在防治菜青虫时应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混合比例,即5:5、4:6或3:7。黄绿绿僵菌和反式茴香脑联合应用对菜青虫的高毒力表明其具有开发成生物制剂用于对害虫进行高效安全绿色防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 反式茴香脑 菜青虫 生物防治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拟地甲成虫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的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银平 柴茵 +3 位作者 梁佳惠 江连强 李茂业 刘苏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筛选对蒙古拟地甲(Gonocephalum mongolicum)成虫具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为此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将5株供试球孢白僵菌配制为1.0×10^(8)孢子/mL的悬浮液,采用浸虫法测定对蒙古拟... 【目的】筛选对蒙古拟地甲(Gonocephalum mongolicum)成虫具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为此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将5株供试球孢白僵菌配制为1.0×10^(8)孢子/mL的悬浮液,采用浸虫法测定对蒙古拟地甲成虫的致死率以及致死中时(LT50)。筛选出高毒力菌株后,测定该菌株对试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同时利用体视镜观察试虫被该菌株侵染后的症状。【结果】在5株供试菌株中,Bb06对蒙古拟地甲成虫致病力最高。该菌株处理20 d后引起的试虫校正死亡率为82.97%,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其LT50为11.09 d,显著短于其他菌株。计算结果表明Bb06处理20 d后对试虫的LC50为0.40×10^(6)孢子/mL。蒙古拟地甲成虫被Bb06侵染后活动逐渐变得迟缓且进食量减少,试虫头部以及腹部陆续长出白色菌丝,直至将整个虫体覆盖,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结论】Bb06菌株对蒙古拟地甲成虫致病力较高,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拟地甲 球孢白僵菌 土栖害虫 致病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