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对异囊地蛛的驱避作用
1
作者 韦道奎 裴洲洋 +6 位作者 唐庆峰 李晨 张丽娜 朱启法 许大凤 王芳 周本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14-116,共3页
[目的]寻找烟田蜘蛛卵囊类异物防控新方法。[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法和滤纸药膜法研究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对异囊地蛛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不同体积... [目的]寻找烟田蜘蛛卵囊类异物防控新方法。[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法和滤纸药膜法研究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对异囊地蛛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不同体积比复配对异囊地蛛均具有很好的驱避作用,其中体积比8∶2∶3的驱避效果最好,达91.67%,且72 h内均有显著驱避效果。[结论]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作为高效植物源驱避剂防治烟田蜘蛛卵囊类异物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物质 异囊地蛛 Y型嗅觉仪 滤纸药膜法 驱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侵染甜瓜的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余维琪 蒙令瑶 +2 位作者 徐凯 蒋磊 江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858,共11页
[目的]本文构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侵染性克隆,利用RNA-Seq技术分析感染CGMMV甜瓜的转录组数据,为深入研究甜瓜对CGMMV的抗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感染CGMMV的甜瓜叶片RNA,反转录获得cD... [目的]本文构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侵染性克隆,利用RNA-Seq技术分析感染CGMMV甜瓜的转录组数据,为深入研究甜瓜对CGMMV的抗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感染CGMMV的甜瓜叶片RNA,反转录获得cDNA,以cDNA为模板将CGMMV全基因组分成3段分别克隆,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侵染性克隆pCB-CGMMV,分别接种黄瓜、西瓜、甜瓜和本氏烟。分别提取感染CGMMV和健康的甜瓜叶片总RNA进行RNA-Seq分析,用Solexa GA pipeline和SOAP软件处理数据得到Unigene。利用GenBank和Swissprot软件对大于350 bp的Unigene进行基因功能注释,BLAST2GO程序用于搜索Unigene的GO注释,WEGO软件用于GO功能分类,Inter-ProScan software程序用于COG分析,OmicShare Tools程序用于KEGG分析。[结果]pCB-CGMMV分别接种黄瓜、西瓜、甜瓜和本氏烟,植株叶片均出现明显花叶症状,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植株系统叶,均能检测到CGMMV。进一步将感染CGMMV和健康的甜瓜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到187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其中1431个DEG上调表达,441个DEG下调表达。GO、COG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DEG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转运代谢、植物信号传导、MAPK级联反应以及植物-病原物互作等途径。采用RT-qPCR检测了9个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发现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GMMV安徽分离物侵染性克隆,分析了感染CGMMV甜瓜的转录组数据,发现感病甜瓜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植物多种抗病生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侵染性克隆构建 甜瓜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GXHZ16抑制烟草疫霉病菌的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亚杰 范啟铃 +4 位作者 李群岭 周效峰 丁婷 汪章勋 吴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9,共12页
烟草黑胫病由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引起,是烟草生产上一种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土传病害。本实验室前期从广西贺州富川烟区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GXHZ16,对峙培养发现该... 烟草黑胫病由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引起,是烟草生产上一种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土传病害。本实验室前期从广西贺州富川烟区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GXHZ16,对峙培养发现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活性(抑制率65.79%)。为探究菌株GXHZ16对烟草疫霉菌的可能抑制分子机理,本研究分别针对枯草芽胞杆菌GXHZ16与烟草疫霉菌对峙培养36h(处理组)和0h(对照组)的混合样品,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峙培养36 h后枯草芽胞杆菌的基因差异表达谱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变化。结果发现:对峙培养36 h后枯草芽胞杆菌GXHZ16有1607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包括81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797个下调表达基因;其中筛选获得的显著表达基因特别是上调表达的基因(包括鞭毛装配、细菌趋化性相关基因以及与表面活性素、丰原素和制磷脂菌素合成相关的10个相关基因)可能均涉及枯草芽胞杆菌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GO富集分析显示,共有134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不同的功能亚类中,涉及差异基因最多的为细胞组分类别中的细胞解剖实体。特别地,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有551个差异表达基因归到数百个Pathway中,其中涉及差异表达基因最多的是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代谢途径;其他主要代谢途径有鞭毛装配和淀粉蔗糖代谢等;此外,细菌趋化性通路和单环菌素生物合成通路也高度富集。总之,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分析获得了枯草芽胞杆菌(与烟草疫霉对峙培养后)的基因差异表达图谱及相关调控代谢途径;为进一步阐明芽胞杆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机制并提高枯草芽胞杆菌的生防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烟草疫霉菌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拮抗菌HB-10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程亮亮 叶磊 +2 位作者 王文凯 唐建林 檀根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47,共13页
为开发对小麦纹枯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对小麦纹枯病病菌有防治效果的HB-10菌株。并对菌株HB-10进行鉴定、发酵优化及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10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9.72%;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分析... 为开发对小麦纹枯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对小麦纹枯病病菌有防治效果的HB-10菌株。并对菌株HB-10进行鉴定、发酵优化及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10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9.72%;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分析得出,菌株HB-10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HB-10对烟草赤星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稻瘟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中菌株HB-10对小麦纹枯病相对防效为69.42%。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显示HB-10菌株最适在葡萄糖10 g/L、酵母粉20 g/L、KCl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转速215 r/min、温度37℃、接种量为4%、初始p H 7.3、培养时间84 h。经优化后菌株HB-10在24 h的OD_(600)平均值为5.92,比优化前提高了181.8%,对病原菌抑制率也有一定的提升。研究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HB-10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生防菌 发酵优化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除生殖滞育的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萌 李玲 +1 位作者 高超 唐庆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9-1155,共7页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是极具应用潜力的捕食螨,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害螨和小型吸汁性害虫。由于活体天敌的特殊性,如何保障储运期间巴氏新小绥螨的存活率和捕食能力的稳定性,是目前捕食螨产品高效安全应用的难题...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是极具应用潜力的捕食螨,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害螨和小型吸汁性害虫。由于活体天敌的特殊性,如何保障储运期间巴氏新小绥螨的存活率和捕食能力的稳定性,是目前捕食螨产品高效安全应用的难题之一,进行诱导生殖滞育,是延长捕食螨货架期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选择系数和Holling圆盘方程测试方法,研究了解除生殖滞育(以下简称滞育)的巴氏新小绥螨的选择取食作用和捕食功能,结果如下:(1)普通品系、滞育解除品系、滞育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对腐食酪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选择性和被食比例呈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三个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均对猎物幼螨表现出嗜食性,其选择系数从高到低为幼螨,卵,若螨,成螨;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普通品系与滞育解除品系对猎物的卵和幼螨均表现为嗜食性,滞育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仅对猎物的幼螨表现为嗜食性。(2)三个品系的捕食功能曲线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滞育解除后巴氏新小绥螨能快速恢复生长发育和捕食能力,普通品系、滞育品系、滞育解除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对猎物腐食酪螨的攻击系数a分别为0.6761、0.2731、0.6468;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8205头、12.0482头、14.4928头,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滞育解除品系大于普通品系与滞育品系,滞育品系与普通品系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无显著差异;三个品系的处理时间Th分别为0.0780 d、0.0830 d和0.0690 d。(3)滞育解除品系、普通品系、滞育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对猎物的捕食能力a/Th由高到低为滞育解除品系,普通品系,滞育品系,分别为9.37、8.67、3.29,表明诱导生殖滞育,对滞育解除后的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能力无不利影响,且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生殖滞育 猎物选择性 捕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疫霉拮抗放线菌的生防潜力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章舸 彭玉龙 +4 位作者 芶剑渝 何楷 李章海 汪章勋 齐永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675,共9页
由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变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连作烟田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重发年份常给烟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稀释分离法从贵州省遵义市烟草黑胫病重病区的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共分... 由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变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连作烟田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重发年份常给烟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稀释分离法从贵州省遵义市烟草黑胫病重病区的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79株放线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15株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测定了这15个菌株代谢液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H-3菌株代谢液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到85.68%。研究了H-3代谢液对烟草疫霉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培养6、12和24 h对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2.75%、65.20%和63.45%。结合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H-3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H-3对烟草黑胫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当添加H-3固体发酵物22.5 kg/hm2时田间防效最好,防效可达70.42%。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烟草根际土壤中烟草疫霉的量,结果发现,随着H-3用量的增加,根际土壤中烟草疫霉的拷贝数呈下降趋势,说明H-3处理后,能有效降低烟草根际土壤中烟草疫霉的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菌 放线菌 菌丝生长抑制率 拮抗作用 田间防效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果实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倩 童睿 +1 位作者 檀根甲 张立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目的】明确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方法】2019—2020年采集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栝楼果实腐烂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5株分离物,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 【目的】明确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方法】2019—2020年采集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栝楼果实腐烂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5株分离物,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菌落形态特征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为栝楼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分别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辽宁刺盘孢C.liaoningense,分离频率依次为31.4%、8.6%、20.0%和4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和百菌清对F.fujikuroi和F.proliferatum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4 6~5.178 1μg/m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C.fructicola和C.liaoningense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009 7~2.132 5μg/mL。【结论】栝楼果实腐烂病主要由镰孢菌属和刺盘孢属真菌侵染引起,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果实腐烂病 镰孢菌属 刺盘孢属 致病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