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姜瘟病病原细菌鉴定及有效药剂筛选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莉 高智谋 +1 位作者 杨自保 丁祖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79-5479,5516,共2页
从安徽省姜主要种植区采集姜瘟病株,分离纯化出10个姜瘟病菌菌株,对其致病性、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等性状和生产上常用药剂对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省姜瘟病病原为茄罗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 Yabuuch... 从安徽省姜主要种植区采集姜瘟病株,分离纯化出10个姜瘟病菌菌株,对其致病性、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等性状和生产上常用药剂对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省姜瘟病病原为茄罗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 Yabuuchi et al],以生物型Ⅲ为主,也有生物型Ⅳ分布。在供试的8种药剂中,以40%爱诺.链宝对姜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Kocide,克菌康和菌鲨在较高浓度(>100 mg/L)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腐灵、速补、敌克松即使高浓度下对病菌仍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瘟病菌 生物型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许志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8-878,共1页
简述了阜阳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针对目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明确职能、发展区域性专业农技站、加强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阜阳市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问题 时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组合防治稻田杂草效果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本刚 夏海生 +1 位作者 王年安 王抒杰 《当代农机》 2024年第6期101-102,104,共3页
对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组合防治稻田杂草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氟砜草胺复配药剂在水稻田直播稻杂草防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氟砜草胺 直播水稻 稗草 耳叶水苋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两变种的生长性状及其对蛴螬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1
4
作者 林华峰 王萍莉 +3 位作者 张磊 杨新军 李世广 周义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蛴螬病原真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小孢变种作参照菌,研究了新分离鉴定的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各菌株对蛴螬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大孢变种与两种参照菌的培养条件接近,最适宜生长的温... 以蛴螬病原真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小孢变种作参照菌,研究了新分离鉴定的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各菌株对蛴螬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大孢变种与两种参照菌的培养条件接近,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所试的3种培养基中,最适宜的培养基为PPDA,其次为SDAY;绿僵菌大孢变种在偏低温(10~20℃)的环境下对蛴螬的毒杀能力比布氏白僵菌强,土壤处理和喷雾处理后,累计僵虫率分别达88.23%和76.47%,有很好的田间应用前景.两种真菌的拌土处理效果高于直接喷雾.鉴于绿僵菌Ma1的致病力较强,在生产上可用该菌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生物学性状 致病力 蛴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复配对棉花红腐病菌的联合毒力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潘月敏 高智谋 +2 位作者 汪敬鑫 曹君 汪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7,共5页
测定了世高等7种杀菌剂对棉花红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复配剂的筛选。结果表明,施保克对棉红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0.0923 mg.L-1;三唑酮、世高、丙环唑、阿米西达毒力依次减弱,代森锰锌的毒力最小。施保克分别与世高、... 测定了世高等7种杀菌剂对棉花红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复配剂的筛选。结果表明,施保克对棉红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0.0923 mg.L-1;三唑酮、世高、丙环唑、阿米西达毒力依次减弱,代森锰锌的毒力最小。施保克分别与世高、三唑酮、代森锰锌、丙环唑、多菌灵,世高与代森锰锌复配等组合的EC50值均大于单剂或其中之一的EC50值,CTC值均低于50,表现明显的拮抗作用;世高与多菌灵按2∶1,1∶1,1∶2,1∶3,1∶5配比复配对病菌的EC50值范围为0.9742-1.4938 mg.L-1,平均为1.2247 mg.L-1;CTC1∶1>CTC1∶3>CTC1∶2>CTC2∶1>CTC1∶5,表明各配比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1∶1配比的EC50值为0.8509 mg.L-1,明显低于单剂的EC50值,CTC为286,增效作用最大。综合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考虑,1∶3配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红腐病菌 杀菌剂 复配剂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6
作者 周子燕 李昌春 +1 位作者 高同春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842-11844,共3页
对三唑类活性化合物近20年的研究成果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对作物的生长调节作用。同时,分析了三唑类化合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杀菌谱 抗药性 生长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C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芳芳 郑有飞 +1 位作者 檀根甲 马千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083,共3页
应用UV-C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乘积确定照射剂量,在不同的UV-C辐射剂量下,设不同的接种时间和不同的贮存温度和光照条件,测定了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结果表明,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最适UV-C照射剂量为7.5kJ·m-2。UV-... 应用UV-C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乘积确定照射剂量,在不同的UV-C辐射剂量下,设不同的接种时间和不同的贮存温度和光照条件,测定了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结果表明,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最适UV-C照射剂量为7.5kJ·m-2。UV-C照射2d后,人工接种发病指数最低,紫外照射结合13℃低温贮存,果实发病率、发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低剂量UV-C照射能降低苹果炭疽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抑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发展。低剂量紫外线照射可诱导苹果的抗病性,且其诱导具有时间性。UV-C照射后光照与黑暗贮存控制炭疽病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C 苹果 采后病害 苹果炭疽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草坪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莉 檀根甲 +1 位作者 丁克坚 胡杰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0-103,共4页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植物园、市府广场、琥珀山庄、黄山路及高校校园等绿化草坪病害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本室内鉴定,明确了合肥市草坪以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锈病Pucciniaspp.、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p、黑粉病Sphacelothecaspp...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植物园、市府广场、琥珀山庄、黄山路及高校校园等绿化草坪病害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本室内鉴定,明确了合肥市草坪以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锈病Pucciniaspp.、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p、黑粉病Sphacelothecaspp.、丝核菌综合症Rhizoctonia solani为主要病害,尤其以锈病和丝核菌综合症发生范围广,危害重。同时针对这些草坪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草坪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提取物对菜青虫拒食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梅梅 陈树仁 +3 位作者 缪勇 桑志 王敬宇 沈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23-625,共3页
本文测定了胡椒、葱、川楝子3种植物的石油醚和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3种供试植物提取物5-40 mg/mL浓度处理24 h对菜青虫幼虫均有一定拒食作用,拒食率达到31.8%-99.8%。其中胡椒的石油醚提取液拒食作用最大... 本文测定了胡椒、葱、川楝子3种植物的石油醚和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3种供试植物提取物5-40 mg/mL浓度处理24 h对菜青虫幼虫均有一定拒食作用,拒食率达到31.8%-99.8%。其中胡椒的石油醚提取液拒食作用最大,浓度为40 mg/mL的处理效果最好,拒食率达99.8%。总体上看,3种供试植物的石油醚提取物拒食作用大于丙酮提取物,24 h的拒食效果的优于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菜青虫 拒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纪文飞 高智谋 +3 位作者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30-4331,共2页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氨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以,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氨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以,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氨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氨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氨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氨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茵丝生长速率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县茶园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危害状况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传根 周全胜 +1 位作者 郑兆阳 丁克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为泾县茶园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参考,采取定点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2012年对泾县茶园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发生危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泾县茶园共有有害生物180种。其中,虫害71种,病害27种,草害80种,鼠害2种。在71种虫害中,... 为泾县茶园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参考,采取定点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2012年对泾县茶园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发生危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泾县茶园共有有害生物180种。其中,虫害71种,病害27种,草害80种,鼠害2种。在71种虫害中,以鳞翅目害虫最多,达13科33种,占其总种数的46.48%;同翅目害虫其次,为8科14种,占19.72%;并以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2种害虫在当地茶园中的危害最重,黑刺粉虱、斜纹夜蛾和茶毛虫3种害虫的危害较重。在27种病害中,按其在茶树上的发生部位不同分为3类。其中,枝干类病害有12种,占病害总数的44.45%;叶类病害有11种,占40.74%;根类病害有4种,占14.81%;并以茶煤病在茶园中的发生最重,且茶煤病、茶轮斑病和茶炭疽病普遍发生。在80种杂草中,以禾本科杂草和菊科杂草最多,共占种总数的32.50%;并以竹叶草、狗尾草、小飞蓬和蕨4种杂草为优势种群,苍耳、马唐、艾蒿、杠板归、辣蓼和蓬蘽6种杂草为常见种群。鼠害有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2种,并以褐家鼠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有害生物 危害状况 泾县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丹皮)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智谋 程家高 +3 位作者 凌云波 杨自保 郭敏 潘月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5-586,590,共3页
简要概述了牡丹(丹皮)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 牡丹(丹皮) 病害 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炭疽病病原鉴定及4种杀菌剂对病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振玲 刘丹婷 +3 位作者 杨维泽 张金渝 金航 杨美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0-6262,6390,共4页
[目的]对川芎炭疽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选用4种常用的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选择最佳抑菌药剂。[方法]按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用平板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杀菌剂抑菌试验。[结果]病害标本分离出的炭疽病菌与胶孢炭疽菌描述... [目的]对川芎炭疽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选用4种常用的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选择最佳抑菌药剂。[方法]按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用平板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杀菌剂抑菌试验。[结果]病害标本分离出的炭疽病菌与胶孢炭疽菌描述的形态特征相符;除灭菌成外,其余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该炭疽菌生长,处理7d后1000倍甲霜灵锰锌、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对该病菌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8%、22.1%、59.8%。[结论]川芎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侵染所致,川芎是胶孢炭疽菌的新记录寄主;该病菌的最佳抑制杀菌剂为甲基托布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杀菌剂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月敏 代玉立 +2 位作者 凌萍 王殿兵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33-2434,共2页
[目的]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及复配剂的筛选、研发和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速克灵、百菌清、世高、施灰乐、多菌灵和安泰森6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结果表明,速克灵、百... [目的]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及复配剂的筛选、研发和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速克灵、百菌清、世高、施灰乐、多菌灵和安泰森6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结果表明,速克灵、百菌清、世高、施灰乐、多菌灵和安泰森6种药剂的EC50值分别为0.472 6、1.799 4、1.867 4、6.935 3、88.191 8和119.579 9 mg/L。[结论]速克灵、百菌清、世高和施灰乐4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多菌灵和安泰森毒力的抑菌效果不佳,速克灵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杀菌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松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燕 夏涛 +1 位作者 高智谋 刘方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39,83,共2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 ,测定了 1.5 %卡松水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 1.5 %卡松对供试苹果炭疽病菌菌株GC 1、GC 2的EC50 分别为 1.1665和 1.4941mg/L ,表明卡松对苹果炭疽病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炭疽病菌 苹果 菌丝生长速率 抑菌活性 毒力 EC50 菌株 GC 实验室条件 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油菜根肿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琼 郑东颖 +2 位作者 檀根甲 马俊超 鲍周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近年来,十字花科根肿病在安徽黄山油菜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限制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土壤性质及种植方式、前茬作物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 近年来,十字花科根肿病在安徽黄山油菜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限制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土壤性质及种植方式、前茬作物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油菜品种根肿病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汇油50’最感病,‘浙双72’最抗病。移栽田较直播田发病轻。砂壤土油菜根肿病发生最重,黏性土发病次之,壤土发病最轻,前茬为甘薯、水稻和玉米的田块,发病轻,前茬为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油菜根肿病发生最重,前茬为大豆的田块,发病次之。9月份月均温、9月上旬降雨量和9月下旬降雨量等气象因子与根肿病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根肿病 发病因素 田间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齐永霞 丁克坚 +1 位作者 陈方新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2-983,共2页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品种分为3类,即:感病类型,以皖麦38、皖麦19、扬麦5号、扬麦158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1.00;中感类型,以皖麦30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62;抗病类型,以豫麦18、豫麦21、宁麦9312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品种 抗(耐)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被引量:4
18
作者 齐永霞 陈方新 +2 位作者 丁婷 丁克坚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06-5307,5310,共3页
介绍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功能模块及主要特色,分析了多媒体课件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后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 普通植物病理学 多媒体课件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炭疽病发生危害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劲峰 檀根甲 韩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741-3741,3784,共2页
系统研究了瓜蒌炭疽病发病基本规律及综合控制技术。该病常年发生,8~9月是主要危害时期;瓜蒌炭疽病病菌可在自然条件下顺利越冬,温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发病。
关键词 瓜蒌 炭疽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炭疽菌低毒性菌株的筛选及控病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娜 檀根甲 +3 位作者 杨维来 李增智 刘淑芳 侯晓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感染能对苹果采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利用弱致病菌株先侵入寄主组织后诱发植物产生抗病性,可以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利用离子注入和交变磁场处理的方法诱导产生苹果炭疽菌的低毒... 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感染能对苹果采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利用弱致病菌株先侵入寄主组织后诱发植物产生抗病性,可以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利用离子注入和交变磁场处理的方法诱导产生苹果炭疽菌的低毒株,并进行筛选。通过调查菌株生长情况及在苹果上发生的病斑的大小,获得低毒株,对其在苹果上的保护作用进行测定,发现离子注入C100-2-5低毒株和磁场处理C0.25-1-2低毒株对苹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低毒株 离子注入 交变磁场处理 苹果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