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巍 蒋柯 +5 位作者 刘燊 刘嘉 傅安国 彭彦琴 王波 张建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共28页
心理学界将超越特殊而具体研究领域的理论思考称为“理论心理学”,这大致相当于对广泛心理学内容进行的哲学思考。而当前心理学界缺乏有效的心理学知识供给,特别缺乏中观和宏观的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的进步,应该将重点放在训练研究者的... 心理学界将超越特殊而具体研究领域的理论思考称为“理论心理学”,这大致相当于对广泛心理学内容进行的哲学思考。而当前心理学界缺乏有效的心理学知识供给,特别缺乏中观和宏观的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的进步,应该将重点放在训练研究者的底层逻辑思维,从而有足够的胆识去“推翻”旧有理论并创建新的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人文哲学关于“主体性”在历史文化中实践的思辨底层框架。心理学界应当进行一些建立中国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尝试,把身边的具体问题看清楚,以不可替代的新理论、新体系突显其创造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认知科学 底层认识论逻辑 底层思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自我差异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晓惠 方明 余益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5-956,共2页
已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影响个体的社交焦虑。自我差异一般指自我各成分的不统一,是一种有情绪意义、较为稳定的认知结构,其中,现实一理想自我差异能够预测焦虑的产生。这种预测性通常被认为是两种自我之间的差异引发的否定性的... 已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影响个体的社交焦虑。自我差异一般指自我各成分的不统一,是一种有情绪意义、较为稳定的认知结构,其中,现实一理想自我差异能够预测焦虑的产生。这种预测性通常被认为是两种自我之间的差异引发的否定性的自我评价所导致的。Higgins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差异的形成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旧引。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检验自我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问的中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社交焦虑 自我差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 被引量:96
3
作者 邹泓 余益兵 +1 位作者 周晖 刘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在整合已有理论和实证成果的基础上,从关键性任务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将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指标划分为内容领域和功能状态。通过开放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了评估社会适应状态的四个具体领域,并据此编制自我报告问卷进行验证。... 在整合已有理论和实证成果的基础上,从关键性任务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将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指标划分为内容领域和功能状态。通过开放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了评估社会适应状态的四个具体领域,并据此编制自我报告问卷进行验证。在对全国2314名中学生所填写问卷进行分析后,形成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问卷最终共50个项目,包括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社会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消极退缩等8个一阶因子;分为自我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和环境适应4个领域,以及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两种功能状态。经多质多法模型的交叉验证分析,问卷的二阶结构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可以从四个适应领域和两种功能状态考察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初步验证了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领域-功能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领域-功能模型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