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微生物利用发酵秸秆产乳酸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娟娟 葛春梅 +3 位作者 孙芹英 张洁 樊美珍 潘仁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为了更好的利用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减少传统化学方法及秸秆焚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试验采用里氏木霉与鸡腿菇混合发酵产粗酶液降解秸秆等废弃物,再利用米根霉将废弃物转化为乳酸。此试验中以商品纤维素酶... 为了更好的利用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减少传统化学方法及秸秆焚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试验采用里氏木霉与鸡腿菇混合发酵产粗酶液降解秸秆等废弃物,再利用米根霉将废弃物转化为乳酸。此试验中以商品纤维素酶处理的玉米芯及秸秆为对照进行乳酸发酵试验。鸡腿菇与里氏木霉按5∶2的接种比例,接种时间间隔为12 h,在26℃,150 r/min培养3 d,此时漆酶酶活比鸡腿菇单独发酵酶活提高106%。用以上两菌混合发酵3 d的粗酶液在50℃,pH 5.0,120 r/min下酶解原材料84 h,酶解得率为55.2%,米根霉再转化酶水解液产乳酸量为3.69 g/L,糖酸转化率为6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L-乳酸 里氏木霉 鸡腿菇 米根霉 共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虫生真菌高毒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31
2
作者 展茂魁 何玲敏 +2 位作者 陈名 王滨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是我国最重要的茶树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亟需开发经济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通过对从茶小绿叶蝉上分离的1株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和4株自其它叶蝉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是我国最重要的茶树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亟需开发经济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通过对从茶小绿叶蝉上分离的1株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和4株自其它叶蝉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胞外蛋白酶活性测定,初选出活性较高的爪哇棒束孢和两株球孢白僵菌;对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爪哇棒束孢毒力最强,分别比两株球孢白僵菌高2.33~7.26倍和6.08~27.26倍,在1×108孢子mL 1浓度条件下第13 d的致死率达100%,LT50为5.9 d。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爪哇棒束孢菌株配制的IJOD-1悬乳剂以7.5×1013孢子hm 2的剂量常量喷施,对假眼小绿叶蝉虫口的防治效果在第11 d时为50.32%;第25 d时追加1次放菌,在第55 d时的防治效果达6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爪哇棒束孢 球孢白僵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名 张大敏 +1 位作者 彭凡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由于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独特侵染方式,真菌杀虫剂对防治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极具潜力,但迄今产品极少。本研究研制出对该叶蝉有高毒力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筛选出的助剂对孢子活力均无显著影响,物理性状为最佳。从4种载体... 由于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独特侵染方式,真菌杀虫剂对防治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极具潜力,但迄今产品极少。本研究研制出对该叶蝉有高毒力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筛选出的助剂对孢子活力均无显著影响,物理性状为最佳。从4种载体中筛选出入水3~5 s即湿润的惰性载体海泡石,从12种湿润剂中筛选出湿润时间仅3 s的湿润剂A,从7种分散剂中筛选出悬浮率达94.9%的分散剂B,以及从2种紫外保护剂中筛选出对孢子保护率可达76.2%的荧光素钠。最后确定的配方为分生孢子粉(1011孢子/g)10%,湿润剂A 3%,分散剂B 5%,紫外保护剂荧光素钠1%,抗氧化剂C 0.5%,以海泡石作为载体补足到100%。该剂型在室温下储藏7个月后,孢子的萌发率仍达55.7%,极显著高于未制剂的分生孢子的4.9%。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制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侵染死亡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爪哇棒束孢 可湿性粉剂 助剂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利用生物柴油废水产氢的光合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宗文明 于瑞嵩 +1 位作者 樊美珍 周志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76-1081,共6页
从37株光合细菌中筛选出1株能够利用甘油做碳源进行有效产氢的菌株(DB803).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序列和ERIC-PCR结果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研究了该菌株在30℃,4000lx光照厌氧... 从37株光合细菌中筛选出1株能够利用甘油做碳源进行有效产氢的菌株(DB803).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序列和ERIC-PCR结果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研究了该菌株在30℃,4000lx光照厌氧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的生物柴油废水产氢的能力,当培养基起始COD浓度为11.5g/L时,其在对数生长期平均产氢速度为38mL/(L·h),同时,废水COD去除率达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光合细菌 甘油 生物柴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区绿僵菌属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名君 章西 +1 位作者 侯囡嵩 黄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绿僵菌是一类常见且极具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材料。目前绿僵菌分类系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新分类系统在国内尚未普遍采用。本文用该系统研究了近年来分离自大别山区僵虫的21株绿僵菌的物种多样性。在对大别山绿僵菌菌株的形态学研... 绿僵菌是一类常见且极具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材料。目前绿僵菌分类系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新分类系统在国内尚未普遍采用。本文用该系统研究了近年来分离自大别山区僵虫的21株绿僵菌的物种多样性。在对大别山绿僵菌菌株的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对其转录延长因子(EF-1a)进行了进一步的PCR扩增、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并选用MEGA软件依据简约法构建EF-1a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1株菌株在新系统中分别属于5个种,即贵州绿僵菌、大孢绿僵菌、蚱蜢绿僵菌、黄绿绿僵菌瘿绵蚜变种和棕色绿僵菌,并对中国新纪录棕色绿僵菌进行了形态学的描述。该研究基本明确了大别山区的绿僵菌物种多样性,为生物防治菌株提供了科学鉴定方法和丰富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属 EF-1a扩增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柄天牛生物学习性及危害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玉军 叶要清 +3 位作者 吴俊 王滨 张龙娃 丁德贵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9,26,共3页
台湾柄天牛是黄山风景区近年来危害壳斗科植物最为严重的蛀干害虫之一。该天牛在黄山风景区2a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干木质部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孵化为幼虫。台湾柄天牛在黄山... 台湾柄天牛是黄山风景区近年来危害壳斗科植物最为严重的蛀干害虫之一。该天牛在黄山风景区2a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干木质部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孵化为幼虫。台湾柄天牛在黄山风景区的寄主分布广、自然条件适宜、种群密度大、生活隐蔽,致使其在黄山风景区分布范围迅速扩大,给景区的森林植被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建议采用清理枯死木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加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柄天牛 生物学特性 危害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历史、进展及现状 被引量:70
7
作者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9-711,共13页
我国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只有约60年历史。经过1969年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的南方8省(区)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现场交流会以及2002年"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这两个里程碑... 我国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只有约60年历史。经过1969年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的南方8省(区)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现场交流会以及2002年"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这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国不仅建立了世界生产规模最大而且技术先进的真菌杀虫剂产业以及形成以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玉米螟为代表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成功的生物防治项目,而且在虫生真菌的分类学、病理生物学、遗传育种以及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全面地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以及基因组学等方面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近60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近年来在细胞核及线粒体变异和菌种退化、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利用真菌持续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真菌杀虫剂应用效果的精确评价以及真菌流行病的溯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真菌杀虫剂 生物防治 白僵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德国小蠊的贵州绿僵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名君 汪婷 +2 位作者 卞林猛 林俨 黄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4-1352,共9页
从安徽省宣城市麻姑山林场采集到自然罹病的德国小蠊僵虫,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绿僵菌RCEF6416,采用显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贵州绿僵菌。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盐浓度、pH以及高温胁迫等条件下,该菌株的培... 从安徽省宣城市麻姑山林场采集到自然罹病的德国小蠊僵虫,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绿僵菌RCEF6416,采用显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贵州绿僵菌。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盐浓度、pH以及高温胁迫等条件下,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及产孢能力,以期为世界性卫生害虫德国小蠊的生物防治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快,菌落直径平均日增量为4.94 mm/d,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为5.1×10^(7)孢子/cm^(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浓度增加菌落直径日增量增加,但是产孢量逐渐下降,且菌落逐渐产生白色菌丝圈;当pH为8时,菌株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大;高温对菌株孢子萌发率影响很大,当水浴温度为45℃处理4 h后,其孢子萌发率仅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绿僵菌 蟑螂 生物防治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真菌对梨网蝽防治潜力的室内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侯明明 刘义豪 王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3-859,共7页
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是多种果树和园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在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为害严重。梨网蝽发生世代多,易产生抗药性,筛选出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控制因子,是对梨网蝽实现有效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菌株筛选平台,挑选... 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是多种果树和园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在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为害严重。梨网蝽发生世代多,易产生抗药性,筛选出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控制因子,是对梨网蝽实现有效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菌株筛选平台,挑选出产孢较好的15株昆虫病原真菌,用喷雾法测定其对梨网蝽成虫和若虫致病力的差异。在1.0×106孢子/m L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菌株Bb2359等6株球孢白僵菌和1株金龟子绿僵菌Ma67对梨网蝽成、若虫累积死亡率均达到100%,其中菌株Bb2352、Bb2359、Bb2372等对成虫的LT50小于4 d,而菌株Bb2352、Bb2359、Ma67对2龄若虫的LT50均在5 d以内,LT50显示菌株对成虫的致死速度要快于对若虫的致死速度。在时间-剂量-死亡模型研究中,梨网蝽成、若虫在接种后的第3 d到第7 d,累积死亡率均呈直线快速上升趋势,而在前后均变化平缓。同时,各菌株均表现出明显的死亡率随接种浓度增高而不断增高的剂量效应。菌株Bb2359对梨网蝽成虫、若虫均显示出很高的毒力水平,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466×104和4.747×104孢子/m L;在1.0×107孢子/m L浓度下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2.89和3.54 d。该菌株具备高效快速的杀虫特点,具有开发为真菌生物农药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网蝽 成虫 若虫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轶慧 刘玉军 +4 位作者 毕飞虎 蒋欢 赵本文 鲁林琴 陈名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15,235,共7页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石楠叶斑病的病原菌,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结合系统发育树的方法,最终将其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适宜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虫草田间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葛银银 王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79,共8页
本文以超低量喷雾的方式探究了在环境湿度调控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202和玫烟色虫草Cordyceps(=Isaria)fumosorosea Ifu13a在不同应用剂量下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提高环境湿度可明显提高两种昆虫病... 本文以超低量喷雾的方式探究了在环境湿度调控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202和玫烟色虫草Cordyceps(=Isaria)fumosorosea Ifu13a在不同应用剂量下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提高环境湿度可明显提高两种昆虫病原真菌对棉蚜的防效。在田间防治后,通过水雾喷施增加环境湿度两天,球孢白僵菌Bb2021.0×10^(7)和1.0×10^(8)孢子/mL浓度处理对棉蚜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4.24%和75.96%,较自然条件下分别提高了24.60%和32.21%;而在相同增湿处理下,玫烟色虫草Ifu13a在1.0×10^(6)、1.0×10^(7)和1.0×10^(8)孢子/m L三个浓度处理下对棉蚜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0.00%、84.63%和85.45%,较自然条件下分别提高了22.77%、38.28%和22.54%。环境湿度调控可以明显提升球孢白僵菌Bb202和玫烟色虫草Ifu13a菌株对棉蚜的田间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玫烟色虫草 棉蚜 湿度调控 田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栎旋木柄天牛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51
12
作者 刘玉军 张龙娃 +3 位作者 何亚琼 王滨 丁德贵 李增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是近年来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大面积暴发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其发生危害已经严重影响了风景区自然与生态景观。本研究选择分离自不同天牛成虫的8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依据菌落形态、... 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是近年来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大面积暴发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其发生危害已经严重影响了风景区自然与生态景观。本研究选择分离自不同天牛成虫的8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依据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量、萌发率、抗旱力和产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生物学性状优良菌株Bb202、Bb646和Bb1898,并进一步对栎旋木柄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基于此种筛选模式的菌株筛选方法筛选出了具有菌落生长速度快、萌发率高、产孢和抗旱能力强、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高及毒力强的球孢白僵菌Bb202菌株。该菌株对栎旋木柄天牛的校正死亡率达92.8%,侵染率达93.3%,在浓度为1×107/mL时的半致死中时仅为5.86天,显示出对目标天牛的极强毒力,在栎旋木柄天牛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旋木柄天牛 球孢白僵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测定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陈安徽 吴海亮 +2 位作者 张吉贵 魏建忠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32,共3页
将一种虫草无性型菌株P5深层液体发酵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日粮中按0.25%的添加量喂养土杂商品肉用仔鸡,56日龄屠宰,取同一部位的胸肌和腿肌进行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考察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 将一种虫草无性型菌株P5深层液体发酵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日粮中按0.25%的添加量喂养土杂商品肉用仔鸡,56日龄屠宰,取同一部位的胸肌和腿肌进行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考察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0.25%的虫草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显著提高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总含量(P<0.05),并且可显著提高肉仔鸡肌肉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的含量(P<0.01)。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肌肉中水分、灰分和微量无机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是可以显著降低胸肌和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肉鸡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的转基因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获得及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增效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汤强 章玉萍 +3 位作者 谢翎 宋礼华 李增智 黄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5-762,共8页
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蜡蚧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 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蜡蚧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中克隆出几丁质酶Ifuchi1全长cDNA基因。其全序列长为1542bp,编码阅读框由1275个核苷酸组成,5′非翻译区(5′-UTR)与3′非翻译区(3′-UTR)分别为33个核苷酸和234个核苷酸。基因编码424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24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7.6kDa,理论等电点为4.89。该蛋白可归于几丁质酶18族V类。运用制备芽生孢子转化法将Ifuchi1基因导入球孢白僵菌。最适产酶时间36h条件下,挑选的转基因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相对于野生型菌株提高了86.2%;在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测定中,在孢子浓度为1×107个孢子/mL时,与野生型菌株Bb13相比,转基因菌株的致死中时间LT50平均缩短了29%,同时死亡率提高了52.9%;野生型菌株和转基因菌株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71×106个孢子/mL和1.74×106个孢子/mL,降低了约1.7倍的剂量,故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工程菌株显著地提高了球孢白僵菌的杀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昆虫病原真菌 遗传工程 生物测定 毒力 马尾松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与几种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相容性 被引量:32
15
作者 蔡悦 张胜利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3,共8页
针对真菌杀虫剂杀虫较慢、致死率较低的缺点,在IPM中常将其与亚致死量的化学农药混用,为此需不断测定其与各种新上市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农药市场上销售的7种杀虫剂和3种除草剂对10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萌发... 针对真菌杀虫剂杀虫较慢、致死率较低的缺点,在IPM中常将其与亚致死量的化学农药混用,为此需不断测定其与各种新上市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农药市场上销售的7种杀虫剂和3种除草剂对10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萌发率、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杀虫剂和除草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的降低而减弱;8%氯氰菊酯(绿色威雷微胶囊剂CM)、30%草除灵(草除灵悬浮剂BN)和6.9%精噁唑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FE)在稀释10倍后对孢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所有杀虫剂和除草剂在常规浓度下对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威克达乳油EB)、40%毒死蜱(毒死蜱乳油CP)、4.5%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乳油BC)和8%氯氰菊酯稀释10倍后的抑制作用较小,8%氯氰菊酯甚至对RCEF0894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所有杀虫剂和除草剂对产孢量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在与供试农药混用时,菌株RCEF0013和RCEF0383的产孢较好,而菌株RCEF0895、RCEF0896和RCEF0897菌丝生长较快。8%氯氰菊酯、30%草除灵和6.9%精噁唑禾草灵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相对较好,是菌药混用可能选择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杀虫剂 除草剂 萌发率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及其无性型菌株发酵液中核苷类成分的HPLC法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婷 胡丰林 +4 位作者 耿德贵 邵颖 葛飞 陈安徽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99,共3页
以已知核苷为标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冬虫夏草生药及冬虫夏草无性型菌株———中国被毛孢RCEF0273发酵液中核苷类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被毛孢RCEF0273发酵液中含有3种核苷标样,分别为腺苷、尿苷、鸟苷,其含量均高... 以已知核苷为标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冬虫夏草生药及冬虫夏草无性型菌株———中国被毛孢RCEF0273发酵液中核苷类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被毛孢RCEF0273发酵液中含有3种核苷标样,分别为腺苷、尿苷、鸟苷,其含量均高于对照品冬虫夏草生药。因此,RCEF0273发酵液是一个具有极大开发价值的资源,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发酵液 腺苷 尿苷 鸟苷 肌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脚拟青霉不同菌株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春如 宗文明 +3 位作者 杨成 胡丰林 樊美珍 李增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初筛基础上选择不同地理来源的10株细脚拟青霉,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酶标仪法比较了不同提取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菌株中细脚拟青霉的两个菌株清除自由基活性均较高.10株细脚拟青霉间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少数相似... 在初筛基础上选择不同地理来源的10株细脚拟青霉,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酶标仪法比较了不同提取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菌株中细脚拟青霉的两个菌株清除自由基活性均较高.10株细脚拟青霉间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少数相似,多数差异显著;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不同;菌丝体不同溶剂先后提取所得物清除率也不同,其中氯仿提后甲醇提取物无论提取量,还是活性均较高,5分钟时的清除率最少也有66.0%(Pt02菌株),最高是Pt69菌株达到93.5%,Pt57菌株的清除率为92.8%;氯仿提取量极少,活性也不高;经氯仿和甲醇提取后的水提物,得率只有甲醇的一半左右,而活性与氯仿提取物相当,在14.11%~45.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细脚拟青霉 提取物 DPPH 自由基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晓磊 何玲敏 +3 位作者 陈雪 张胜利 栾丰刚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1,共11页
将在中国南方9省采集分离的568株球孢白僵菌按省份划分成9个亚种群,将其中寄主可以鉴定到目的包括8目昆虫和蜘蛛目的 466株球孢白僵菌按目划分成9个亚种群,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各种多样性指数皆显示... 将在中国南方9省采集分离的568株球孢白僵菌按省份划分成9个亚种群,将其中寄主可以鉴定到目的包括8目昆虫和蜘蛛目的 466株球孢白僵菌按目划分成9个亚种群,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各种多样性指数皆显示我国南方地区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的异质性较强。其中安徽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浙江亚种群最低;鳞翅目Lepidoptera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直翅目Orthoptera分离株最低。广东与云南菌株间以及直翅目与蜘蛛目分离株间遗传分化系数以及遗传距离最大,安徽与湖南亚种群间以及鞘翅目与膜翅目分离株间遗传分化系数以及遗传距离最小,这些结果以及基于遗传距离的亚种群聚类分析都证明我国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谱系与寄主来源和地理来源均无关系。我国南方球孢白僵菌的变异主要是由各省不同采集地以及采集地内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造成的,也是由各不同寄主目内各科及各属间的变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米固态发酵生产球孢白僵菌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翎 陈红梅 +2 位作者 樊美珍 汤强 李增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88,共4页
以孢子粉含孢量、含水量及活孢率为质量指标,以单位质量基质产孢数为产量指标,对大米固态发酵生产球孢白僵菌高孢粉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v/w),初始基质含水量40%,培养温度25℃,环境湿度前4d为100%,中间3d... 以孢子粉含孢量、含水量及活孢率为质量指标,以单位质量基质产孢数为产量指标,对大米固态发酵生产球孢白僵菌高孢粉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v/w),初始基质含水量40%,培养温度25℃,环境湿度前4d为100%,中间3d为80%,后3d为60%,培养10d。此条件下,孢子粉含孢量达到(1.93±0.08)×10^(11)g^(-1),含水量为(10.4±1.1)%,活孢率为(97.3±2.1)%,单位质量大米孢子粉产量达到(41.6±2.0)×10^(11)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固态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灰僵病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勃 王四宝 +2 位作者 金伟 樊美珍 李增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1,共5页
家蚕灰僵病(grey muscardine)是一类不常见的真菌病,其病原一直未能确定。从感染灰僵病的家蚕体中分离获得一株棒束孢(Isaria),菌株编号为RCEF197,测定了该菌株的ITS1-5.8S-ITS2 rDNA区域序列,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与一... 家蚕灰僵病(grey muscardine)是一类不常见的真菌病,其病原一直未能确定。从感染灰僵病的家蚕体中分离获得一株棒束孢(Isaria),菌株编号为RCEF197,测定了该菌株的ITS1-5.8S-ITS2 rDNA区域序列,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与一些近似的棒束孢和拟青霉(Paecilomyces)的ITS序列进行比较,该菌株和爪哇棒束孢菌株CBS134.22的相似性为99.8%,在构建的棒束孢属部分种的系统发育树中,该菌株与爪哇棒束孢聚为一类,再结合该菌株具有的淡灰紫色菌落和长椭圆形分生孢子大小等形态学特征,将家蚕灰僵病的病原确定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灰僵病 真菌病 爪哇棒柬孢 转录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