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S对土壤微生物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降解条件的正交实验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宏伟 朱蕴兰 +1 位作者 倪世峰 樊美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8-912,共5页
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徐州地区4种土壤在不同组合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LAS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LAS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真菌则有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明显影响。LAS对转氨酶和脱氢酶均有抑制作用。微生物数量波动... 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徐州地区4种土壤在不同组合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LAS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LAS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真菌则有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明显影响。LAS对转氨酶和脱氢酶均有抑制作用。微生物数量波动最大的组合条件为荒土、30℃、LAS浓度50mg·kg-1、时间8d;LAS最大降解的组合条件为河土、25℃、LAS浓度20mg·kg-1、时间8d(降解率为33.2%);土壤酶活性减少最多的组合条件为麦田土、25℃、LAS浓度30mg·kg-1、时间8d(转氨酶活性减少0.0594,脱氢酶抑制率达49.58%)。另外,土壤对LAS污染的环境效应与土壤类型和性质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 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患输卵管炎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钰飞 杨娟娟 +3 位作者 梁泽杭 莫一群 黄勃 齐岩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8期35-38,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对患输卵管炎的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蛋鸡在产蛋后期的生产能力。试验将2棚390日龄、患输卵管炎的蛋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 500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 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对患输卵管炎的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蛋鸡在产蛋后期的生产能力。试验将2棚390日龄、患输卵管炎的蛋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 500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1 g/kg地顶孢霉培养物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蛋率、哈夫单位、蛋重提高1.74%(P<0.05)、6.55%(P<0.05)、1.86%(P>0.05),死淘率、破蛋率和暗斑蛋率降低了34.29%(P<0.05)、76.00%(P<0.05)和35.80%(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分别降低了23.76%(P<0.01)、6.02%(P<0.05)、16.49%(P<0.01)和19.18%(P<0.05),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分别提高了18.85%(P<0.05)和29.49%(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 g/kg地顶孢霉培养物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地顶孢霉可作为抗炎剂降低产蛋后期蛋鸡输卵管炎症、肠道炎症等炎症的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抗炎因子表达,减少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提高产蛋率、改善蛋品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顶孢霉培养物 产蛋率 蛋品质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娟娟 王钰飞 +3 位作者 梁泽杭 莫一群 黄勃 齐岩 《猪业科学》 2024年第3期71-73,共3页
种猪是一个猪场的核心群体,其养殖水平决定着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同时也是疾病的垂直传播和猪群亚健康状态的根源。母猪从孕育、分娩到哺乳期会出现各种炎症等健康问题,健康的母猪和高质量的母乳才能保证仔猪的生产和... 种猪是一个猪场的核心群体,其养殖水平决定着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同时也是疾病的垂直传播和猪群亚健康状态的根源。母猪从孕育、分娩到哺乳期会出现各种炎症等健康问题,健康的母猪和高质量的母乳才能保证仔猪的生产和发育。种公猪的性激素水平、精液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母猪的产仔数量和所产仔猪的品质,对猪场经济效益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顶孢霉培养物 养殖水平 精液质量 垂直传播 产仔猪 猪生产性能 种公猪 哺乳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旻 王四宝 +2 位作者 樊美珍 李增智 黄勇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7-983,共7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大别山区的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33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ISSRs用于正式的扩增分析,在2个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季节和3个不同海拔梯度采集的48个菌株中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73条...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大别山区的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33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ISSRs用于正式的扩增分析,在2个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季节和3个不同海拔梯度采集的48个菌株中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7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8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条(2~11)。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8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8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782。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较小(GST)0.1028。以上结果表明:安徽大别山区球孢白僵菌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分子标记 遗传多态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筛选及林间感染试验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四宝 黄勇平 +3 位作者 张心团 刘云鹏 樊美珍 李增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6,共4页
选用 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 ,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 ,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 1 0 0 %和 79% ,致死中时LT50 为 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0 为 1 3 8× 1 0 ... 选用 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 ,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 ,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 1 0 0 %和 79% ,致死中时LT50 为 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0 为 1 3 8× 1 0 6孢子 /mL。松褐天牛虫体不同部位接触白僵菌Bb2 0 2 1无纺布菌条的感染试验表明 ,触角、口器、足和腹的感染率依次升高 ,致死中时依次下降 ,表明足与腹部是白僵菌感染天牛成虫的主要部位。林间感染试验表明 ,球孢白僵菌Bb2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球孢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胞外锌多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宏伟 陈安徽 +1 位作者 邵颖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以蛹虫草为材料通过液体深层富锌培养获得胞外富锌多糖,测定了蛹虫草胞外富锌多糖的锌含量和抗氧化性能,即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蛹虫草富锌培养基内ZnSO4浓度在150μg/mL下,可以显著提高胞外锌多糖的有机... 以蛹虫草为材料通过液体深层富锌培养获得胞外富锌多糖,测定了蛹虫草胞外富锌多糖的锌含量和抗氧化性能,即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蛹虫草富锌培养基内ZnSO4浓度在150μg/mL下,可以显著提高胞外锌多糖的有机锌含量(P<0.01),使有机锌含量达到0.87mg/g,比对照提高295%。有机锌对提高胞外锌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分别是对照的7.05%、23.5%和17.49%;胞外锌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多糖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胞外多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从蝙蝠蛾拟青霉中快速分离制备麦角甾醇纯品 被引量:12
7
作者 章能胜 王金彬 +2 位作者 汪小艳 王小董 胡丰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2,共5页
建立了用高速逆流色谱从蝙蝠蛾拟青霉中高效、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麦角甾醇的方法。将蝙蝠蛾拟青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直接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考察了不同溶剂系统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 建立了用高速逆流色谱从蝙蝠蛾拟青霉中高效、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麦角甾醇的方法。将蝙蝠蛾拟青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直接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考察了不同溶剂系统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为6∶1.7∶6∶0.3),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为850r/min,流速为2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制备所得的麦角甾醇经紫外光谱(UV)和高分辨质谱(HRMS)鉴定及与标准品对照定性;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为99.2%(峰面积归一化法)。该方法制备麦角甾醇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的纯度高,适合于麦角甾醇对照品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制备 麦角甾醇 蝙蝠蛾拟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竹黄无性型菌株液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飞 李瑞雪 +1 位作者 李春如 樊美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4-47,43,共5页
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型菌株ZH-5-1,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NaNO310g/L,KCl 1.5g/L,MgSO41.5g/L,KH2PO42g/L,pH值6.0,装液量100/250 mL(V/V),接种... 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型菌株ZH-5-1,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NaNO310g/L,KCl 1.5g/L,MgSO41.5g/L,KH2PO42g/L,pH值6.0,装液量100/250 mL(V/V),接种量10%(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30 r/min,培养周期9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无性型菌株 竹红菌素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乙醇分级多糖生理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宏伟 朱蕴兰 +1 位作者 邵颖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19,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乙醇分级虫草多糖的生理功能,以蛹虫草为材料通过液态深层发酵获得发酵液和菌丝体,用水浸提,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来获得蛹虫草胞内、胞外多糖,同时以果蝇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分级虫草胞内、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乙醇分级虫草多糖的生理功能,以蛹虫草为材料通过液态深层发酵获得发酵液和菌丝体,用水浸提,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来获得蛹虫草胞内、胞外多糖,同时以果蝇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分级虫草胞内、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抗菌性等生理功能。结果表明,70%的醇沉多糖量最多,可使胞内、胞外多糖的得率分别为1.513 mg/mL、0.483 mg/mL;70%的醇沉胞外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可使果蝇体内的SOD值达到1.261 U/mgprot,比对照组高13.13%,使MDA值达到0.019 nmol/mgprot,比对照组低67.2%;70%的醇沉胞内多糖抗菌性最好,可使黑曲霉的抑菌圈直径达13.4 mm、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1.3mm,分别是对照组直径的2.19和1.8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多糖 抗氧化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蝉花菌质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于士军 柴新义 樊美珍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58,共4页
蝉花是寄生在蝉幼虫上的一种虫草菌,蝉花菌质是指由蝉花的营养菌丝和经发酵的培养基质组成的营养物质。通过对蝉花菌质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蝉花菌质蛋白含量为16.17%、总糖含量为38.87%、脂肪酸含量为1.43%,其中... 蝉花是寄生在蝉幼虫上的一种虫草菌,蝉花菌质是指由蝉花的营养菌丝和经发酵的培养基质组成的营养物质。通过对蝉花菌质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蝉花菌质蛋白含量为16.17%、总糖含量为38.87%、脂肪酸含量为1.4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1.18%。通过对蝉花菌质氨基酸的分析,在FAO/WHO的评分模式中,其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蝉花菌质VE和VC的含量分别达1 833mg/kg和239mg/kg。此外,蝉花菌质中还有腺苷、甘露醇等虫草类真菌的活性成分。该研究结果为蝉花菌质的进一步开放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菌质 营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和茶树菇中非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莹 于士军 +2 位作者 蒋岚 包佳源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5-158,共4页
对金针菇和茶树菇中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对2种食用菌非挥发性成分甘露醇、核苷酸、游离氨基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中甘露醇含量明显高于茶树菇;茶树菇中呈鲜味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金针菇。金针菇和茶树菇在非挥发... 对金针菇和茶树菇中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对2种食用菌非挥发性成分甘露醇、核苷酸、游离氨基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中甘露醇含量明显高于茶树菇;茶树菇中呈鲜味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金针菇。金针菇和茶树菇在非挥发性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别,茶树菇中非挥发性成分较金针菇丰富;非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是引起金针菇和茶树菇感官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茶树菇 非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生枝顶孢深层培养富硒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伟 李好 +2 位作者 蒋岚 樊美珍 李春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2-126,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无机硒对地生枝顶孢RCEF0260菌株液体培养生物量、菌丝体中有机硒、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4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以生物量和菌丝中有机硒含量为参考指标对含无机硒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 研究了不同浓度无机硒对地生枝顶孢RCEF0260菌株液体培养生物量、菌丝体中有机硒、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4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以生物量和菌丝中有机硒含量为参考指标对含无机硒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无机硒浓度为1.5μg/mL时RCEF0260菌丝生长状况最佳,生物量较对照提高15.99%,菌丝中有机硒含量提高908.64%,麦角甾醇含量提高较对照提高31.10%,多糖含量提高4.89%,甘露醇含量提高3.15%。培养基优化后所得RCEF0260菌丝干重为3.62 g/200 mL,较优化前提高了53.39%;菌丝中有机硒含量为93.47μg/g,较优化前提高了4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生枝顶孢 多糖 腺苷 麦角甾醇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与茶树菇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莹 于士军 +2 位作者 张鹏飞 张龙娃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8-192,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金针菇和茶树菇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分别鉴定出32种和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和醛类。金针菇主要成分有2,6-二叔丁基对甲酚、苯乙醛、5-甲基呋喃醛、2-甲基苯酚、2,5-二乙基吡嗪、吲哚;茶树...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金针菇和茶树菇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分别鉴定出32种和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和醛类。金针菇主要成分有2,6-二叔丁基对甲酚、苯乙醛、5-甲基呋喃醛、2-甲基苯酚、2,5-二乙基吡嗪、吲哚;茶树菇主要成分有2,6-二叔丁基对甲酚、2-戊基-呋喃、苯乙醛、苯乙醇、2-甲基-庚烷、吲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茶树菇 挥发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梭隔梭孢中天然色素的提取分离和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德见 胡丰林 +3 位作者 徐莉 王金彬 樊美珍 李增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7-170,共4页
在对虫生真菌多菌株生物色素的筛选过程中,发现1株双梭隔梭孢菌株RCEF3669菌丝体明显呈黄色,研究表明,甲醇能够很好地提取出该菌丝体中的黄色色素。利用HPLC法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1种橙黄色物质Sb-1,HPLC-MS和HPTLC分析证明该物质为一纯... 在对虫生真菌多菌株生物色素的筛选过程中,发现1株双梭隔梭孢菌株RCEF3669菌丝体明显呈黄色,研究表明,甲醇能够很好地提取出该菌丝体中的黄色色素。利用HPLC法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1种橙黄色物质Sb-1,HPLC-MS和HPTLC分析证明该物质为一纯化合物,MS分析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6H32O9。经Chapman&Hall天然产物数据库查询,该化合物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梭隔梭孢 菌丝体提取物 天然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植酸酶酵母菌株的分类鉴定与诱变育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忠友 程飞 +3 位作者 邱亮 包佳源 樊美珍 黄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
根据酵母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区序列的测定结果把产植酸酶酵母RCEF4907菌株分类鉴定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利用亚硝基胍、紫外线、亚硝酸和氯化锂4种诱变剂对酵母RCEF4907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将经过处理... 根据酵母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区序列的测定结果把产植酸酶酵母RCEF4907菌株分类鉴定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利用亚硝基胍、紫外线、亚硝酸和氯化锂4种诱变剂对酵母RCEF4907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菌悬液用植酸钙琼脂平板进行初筛,然后取发酵上清液在37℃,pH2.5的条件下,利用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植酸酶活力进行复筛。经过多次诱变处理后,最终从大量的突变菌株中筛选出高产植酸酶的G3297突变株,其植酸酶活性达到409 U/mL,是出发菌株RCEF4907的5.7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伊萨酵母 诱变 植酸钙平板 植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核苷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安徽 胡丰林 +1 位作者 丁婷 樊美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以已知核苷为标样,并以冬虫夏草生药作对比,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RCEF0864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核苷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RCEF0864菌丝体中主要含有胞苷、尿苷、鸟苷、肌苷、环磷腺苷和腺苷... 以已知核苷为标样,并以冬虫夏草生药作对比,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RCEF0864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核苷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RCEF0864菌丝体中主要含有胞苷、尿苷、鸟苷、肌苷、环磷腺苷和腺苷等6种,其中腺苷和尿苷的含量均为冬虫夏草生药的3倍左右,肌苷和鸟苷的含量则分别是冬虫夏草生药的7倍和10倍左右,尿苷的含量也高于对照品冬虫夏草生药。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RCEF0864发酵液中主要含有尿苷、胞苷、胸苷、肌苷、环磷腺苷和腺苷等6种核苷类物质,其中,腺苷和胞苷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品冬虫夏草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 菌丝体 发酵液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富硒量冬虫夏草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宏伟 陈安徽 +1 位作者 朱蕴兰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冬虫夏草菌丝体为材料,经原生质体诱变获得了生物量和富硒能力均高于出发菌株的无性型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诱变的8号再生菌株的生物量和富硒能力分别是13.445mg/mL和125.8μg/g,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55.16%和50.12%。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原生质体 诱变·富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和小菜蛾的致病力及其侵染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哲宇 张航航 +1 位作者 吴昊 朱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8-734,共7页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及其在昆虫体表侵染的差异,探讨球孢白僵菌对不同寄主昆虫侵染的毒力差异,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分离来源的9株球孢白僵菌,以半翅目的烟粉虱和鳞翅目的小菜蛾为试验材料,详细比较了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2龄...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及其在昆虫体表侵染的差异,探讨球孢白僵菌对不同寄主昆虫侵染的毒力差异,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分离来源的9株球孢白僵菌,以半翅目的烟粉虱和鳞翅目的小菜蛾为试验材料,详细比较了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2龄若虫和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差异,以及在侵染过程中孢子吸附、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速度差异。结果表明,9株球孢白僵菌有6株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3个菌株差异不显著。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Bb271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孢子萌发率和芽管伸长速度均无显著差异;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的2个菌株Bb104和Bb120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在2种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强弱与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关,与球孢白僵菌在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有关。芽管伸长速度可以作为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寄主昆虫致病力强弱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致病力 侵染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腾飞 张航航 +1 位作者 周红霞 朱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本文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相关基因,为提高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提供基因靶点,从而提高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出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高毒力菌株;采用新一代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纯培养的球孢白... 本文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相关基因,为提高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提供基因靶点,从而提高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出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高毒力菌株;采用新一代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侵染小菜蛾48 h的虫菌混合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基因功能及细胞通路等;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20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与侵染小菜蛾幼虫48 h的球孢白僵菌转录组对比分析共得到83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716个,上调基因350个,下调基因366个。本研究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上调表达的基因可能与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有关。GO二级分类表明,DEGs被注释到26个GO term中,包括11个生物学过程,8个细胞组分和7个分子功能;Pathway分析表明共有12个Pathway,93个上调基因和61个下调基因参与了这些途径。深入分析发现,胞外丝氨酸富集蛋白、细胞壁蛋白、胞外双加氧酶、铁转运蛋白、细胞壁半乳糖抗原蛋白等在侵染过程中与毒力相关的基因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研究结果为阐明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小菜蛾 侵染相关基因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应对球孢白僵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何涛 张腾飞 +1 位作者 王逸帆 朱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3-583,共11页
使用对家蚕Bombyx mori具有高、低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侵染家蚕,分析家蚕应对球孢白僵菌浸染的免疫应答基因。采用新一代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高、低毒力球孢白僵菌家蚕样品与未接种的家蚕样品分别进行转录... 使用对家蚕Bombyx mori具有高、低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侵染家蚕,分析家蚕应对球孢白僵菌浸染的免疫应答基因。采用新一代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高、低毒力球孢白僵菌家蚕样品与未接种的家蚕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及涉及的信号通路等。结果表明,接种高毒力菌株后诱导924个家蚕基因发生差异表达(FDR≤0.001,log2Ratio≥1),包括252个上调基因和672个下调基因;KEGG分析表明,557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31个功能通路。低毒力菌株侵染家蚕后诱导2697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FDR≤0.001,log2Ratio≥1),包括778个上调基因和1919个下调基因;KEGG分析表明,1545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48个功能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包括RNA聚合酶、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以及ECM受体作用蛋白免疫相关蛋白等。另外,膜结合碱性磷酸酶样蛋白、E4酯酶、肽聚糖识别蛋白、黑芥子酶等的编码基因在球孢白僵菌侵染过程中也高表达,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家蚕应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反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和其他昆虫相关免疫基因在抵抗病原物侵染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家蚕 生物测定 免疫应答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