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1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兽医临床诊断学本科实践教学情况及革新建议--基于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毕嘉璐 王一楠 +2 位作者 江文卿 冯士彬 王希春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05-207,216,共4页
在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18级、2019级和2020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本科兽医临床诊断实验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安徽农业大学本科兽医临床诊断课程教学水平正稳步提升,逐渐得到学生的认可,总体符合实际临床诊疗的需... 在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18级、2019级和2020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本科兽医临床诊断实验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安徽农业大学本科兽医临床诊断课程教学水平正稳步提升,逐渐得到学生的认可,总体符合实际临床诊疗的需要,但还存在教学材料器械需要更新、教学模式需要改进、考核制度有待革新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实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购置与现代诊断技术接轨的仪器设备、形成角色互换的课堂新模式、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等革新建议,旨在针对本科兽医临床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提升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临床诊断学 实践教学 革新建议 问卷调查 安徽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专题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
作者 张君 李西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218-220,共3页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专题课程是安徽省高校水产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程,以培养高层次水产人才为目标。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专题课程教学现状...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专题课程是安徽省高校水产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程,以培养高层次水产人才为目标。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专题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相关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专题课程 高层次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反刍动物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王茹 王家豪 +6 位作者 欧靖渝 汤文慧 程箫 王强军 陈家宏 张子军 任春环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2-3255,共14页
人工授精技术对于家畜遗传改良和繁殖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而精液冷冻保存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种公畜的繁殖力,降低养殖产业的生产成本。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对反刍动物精液冷冻保存质量和时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精液在冷冻-解... 人工授精技术对于家畜遗传改良和繁殖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而精液冷冻保存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种公畜的繁殖力,降低养殖产业的生产成本。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对反刍动物精液冷冻保存质量和时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精液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精子易受冰晶损害和氧化应激损伤,影响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外源性抗氧化剂作为减少氧化损伤、提高精液品质的重要物质,在家畜精液冷冻保存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外源性抗氧化剂在反刍动物精液冷冻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在提高精液冷冻质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此,作者系统综述了超低温对精子氧化损伤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如何通过清除活性氧(ROS)来保护精子免受氧化应激损伤,阐述了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剂在反刍动物精液冷冻中的应用,包括具体的抗氧化剂种类、最适浓度以及对精子活力的具体影响。此外,还探讨了新型抗氧化剂(如山奈酚、芦丁、虾青素)在反刍动物精液冷冻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尽管如此,关于抗氧化剂的最佳添加浓度、应用方式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通过对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抗氧化剂在反刍动物精液冷冻中的效果进行系统梳理,旨在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反刍动物冷冻精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 精子 精液冷冻 反刍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输卵管参与繁殖调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智鹏 刘庆庆 +3 位作者 孙烨含 赵永聚 张子军 储明星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5期41-52,共12页
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伴随着生殖系统复杂的生物学变化,输卵管作为生命活动的起始部位,为哺乳动物繁殖过程提供了严格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环境。在自然受孕和着床前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输卵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卵母细胞接收... 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伴随着生殖系统复杂的生物学变化,输卵管作为生命活动的起始部位,为哺乳动物繁殖过程提供了严格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环境。在自然受孕和着床前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输卵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卵母细胞接收与运输、精子获能、受精卵形成和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因其具备分泌功能,为受精卵和早期胚胎提供营养,以确保早期生殖活动的成功。因此,该文综述了哺乳动物输卵管协同精子和卵子发挥功能,及其介导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物学作用,为母体调控配子和胚胎发育以及提升母畜的繁殖性能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子 胚胎 输卵管 繁殖调控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在《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5
作者 张涛 张红 +1 位作者 刘翠艳 韩春杨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65-167,共3页
《兽医外科学》作为5大临床核心课程之一,在兽医临床实际运用和教学水平评估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随着“互联网+教育”生态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度融合,安徽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立足本校实际,在《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互联网... 《兽医外科学》作为5大临床核心课程之一,在兽医临床实际运用和教学水平评估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随着“互联网+教育”生态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度融合,安徽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立足本校实际,在《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推动对传统动物医学教育方式的改造升级。该文通过在线资源分享、案例库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和社交学习平台等方面的应用总结,旨在为《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外科学 互联网+ 教学创新 学习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志强 杨启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动物学实验课是高等农业院校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在动物学实验课中增设设计性实验。以2010至2012级三届本科生为例,总结了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制约因素、成效和经... 动物学实验课是高等农业院校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在动物学实验课中增设设计性实验。以2010至2012级三届本科生为例,总结了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制约因素、成效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设计性实验 经验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与体会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志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在高等农业院校的生科类和动科类等专业,动物学是大学生入学后首次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随着高校扩招、课程小型化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实施,新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学时数锐减、学习方法待改进等问题较为突出,... 在高等农业院校的生科类和动科类等专业,动物学是大学生入学后首次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随着高校扩招、课程小型化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实施,新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学时数锐减、学习方法待改进等问题较为突出,提出了"双管齐下、温故知新、层层递进、系统内化"的十六字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教学 体会 专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苏时萍 丁淑荃 杨启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4期130-131,共2页
本文就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多种实验手段、改革实验考核方法等教学活动进行了探讨,针对农业院校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动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手段 考核方法 高等农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动物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杰 祁克宗 +3 位作者 曾明华 李培英 王菊花 丁建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3期181-183,共3页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该文从6个方面介绍了动物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措施,论述了动物机能学实验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动物机能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饲料、草场资源谈安徽省草食动物的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明 《黄牛杂志》 1998年第5期45-47,共3页
安徽省粗饲料产量大,仅主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就达27920841t;草场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在1485176hm2以上;理论上可养21431638个黄牛单位,而实际上养7364085个黄牛单位,仅为理论值的三分之一... 安徽省粗饲料产量大,仅主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就达27920841t;草场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在1485176hm2以上;理论上可养21431638个黄牛单位,而实际上养7364085个黄牛单位,仅为理论值的三分之一;今后可增养14067553个黄牛单位,增养幅度为191%。此外,全省各地市草食动物的分布很不均衡,如有4个地方草食动物实际饲养量不及理论可养量的十分之一,但阜阳地区实际饲养量超过理论可养量11.2%。本文还就安徽省今后如何发展草食动物,提出了一些较具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动物 黄牛 粗饲料 安徽省 饲养量 主要农作物 草场资源 发展 理论 年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动物生理学教材建设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杰 王菊花 彭梦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148-149,161,共3页
动物生理学是农业院校动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首要途径。然而以往在教材的编写或选择中,常强调其标准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教材对专业的适用性,不同专业共用同一本教材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文分析了动物生理学教... 动物生理学是农业院校动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首要途径。然而以往在教材的编写或选择中,常强调其标准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教材对专业的适用性,不同专业共用同一本教材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文分析了动物生理学教材对动物科学类专业的重要性,并从教材编写中课程与专业实践的联系、立体化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理学 专业基础课 教材建设 理论联系实际 立体化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草食动物利用秸秆现状及发展潜力
12
作者 蔡海莹 章孝荣 +3 位作者 王加启 王力生 程建波 刘洪瑜 《中国奶牛》 2012年第18期25-28,共4页
本文基于安徽省农业统计年鉴和草食家畜养殖企业(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安徽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养殖综合利用现状和饲用化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草食动物 秸杆利用 发展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科学一流专业建设视阈下畜牧草地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黄桠锋 任春环 +5 位作者 程箫 王强军 张思欢 陈家宏 凌英会 张子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270-272,共3页
新农科和动物科学一流专业建设为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为了切实提高畜牧草地学课程教学质量,以学生视角分析了畜牧草地学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及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新农科和动物科学一流专业建设为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为了切实提高畜牧草地学课程教学质量,以学生视角分析了畜牧草地学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及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专业水准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创新型畜牧专业人才培养及其他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畜牧草地学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14
作者 曹鸿国 曹祖兵 +2 位作者 马洋洋 张冕群 张运海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目的]为了让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引入了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和知识竞猜等方式,实践教学采用科研专项衔接、产学研融合、大学生创新... [目的]为了让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引入了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和知识竞猜等方式,实践教学采用科研专项衔接、产学研融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等活动。[结果]在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理论教学的改革探索,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当前动物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掌握效果最好;多种实践方式的改革应用,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课程知识设计方案,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获得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未参与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学生,没有60分以下的学生。[结论]《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创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 第二课堂 教学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涉农高校的动物学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
15
作者 张志强 宋憬愚 +2 位作者 胡永婷 慕翠敏 许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0期4-8,共5页
《动物学》课程是涉农高校大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该课程在高素质人才养成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结合新时代新农科建设要求,以安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涉农高校《动物学》课... 《动物学》课程是涉农高校大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该课程在高素质人才养成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结合新时代新农科建设要求,以安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涉农高校《动物学》课程设置、本科生学习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总结了《简明动物学》教材的优缺点和《动物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经验,强调了以进化为主线以点带面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强调了以适应为主题将《动物学》教学重难点内容与新兴学科、养殖实践和兽医诊疗过程紧密衔接的必要性。结果表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两性一度”的高标准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用高水平教材,构建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内容“三位一体”的《动物学》教学新局面是培养新农科人才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动物学 课程体系 进化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反刍动物非常规饲料营养价值及原料成本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玲秀 蔡海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3-35,共3页
安徽省反刍动物饲料资源匮乏,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本文立足安徽省反刍动物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对安徽省反刍动物非常规饲料的种类加以介绍,并对其营养价值和原料成本进行比较,以期丰富安徽省饲料资源。
关键词 反刍动物 非常规饲料 营养价值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位一体、三段融合”的动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究
17
作者 曹鸿国 张运海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3期48-51,共4页
动物生物技术以传统畜牧技术为基础,是一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服务动物生产的应用型科学。为了提高动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文章基于“四位一体、三段融合”的改革方式,对动物生物技术... 动物生物技术以传统畜牧技术为基础,是一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服务动物生产的应用型科学。为了提高动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文章基于“四位一体、三段融合”的改革方式,对动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和总结。通过实施“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实施德融育人、改进评价体系”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融合”,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了动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四位一体、三段融合”的动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有助于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且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生物技术领域科创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 四位一体 三段融合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在反刍动物健康生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俊 贺荔 +7 位作者 王彭辉 何小龙 易唤明 程箫 任春环 陈家宏 王强军 张子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6-1479,共14页
近年来,随着各界对微生物功能的关注,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在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微生物受反刍动物的饲粮组... 近年来,随着各界对微生物功能的关注,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在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微生物受反刍动物的饲粮组成、年龄、基因型等因素的影响,而饲粮组成是影响肠道微生物最主要的因素,若饲粮改变,其中的粗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均发生改变,肠道微生物也随之发生改变。反刍动物体内存在的有益微生物(如瘤胃球菌、藤黄微球菌、牛肠球菌等)对动物机体有积极的作用,而一些有害菌(如梭菌、苏黎世杆菌等)会破坏反刍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使机体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严重影响反刍动物的健康。此外,除了肠道微生物会影响反刍动物机体健康外,益生菌和营养素也对反刍动物机体健康起到调控作用,而一般的措施都是在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有益益生菌或营养素饲粮,这样既能补充日常的营养水平,也能防止有害微生物的增生,从而保障反刍动物机体的健康。作者综述了影响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因素,以及益生菌和营养素对反刍动物健康生产的作用,旨在为合理调控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及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反刍动物 益生菌 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与动物生物技术教学融合的创新实践
19
作者 曹鸿国 《畜禽业》 2024年第12期54-58,共5页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具有扎实动物生物技术专业的技能人才,实施“三全育人”的思路,在动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重视过程性考核,健全教学考核体系,对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进行了创新...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具有扎实动物生物技术专业的技能人才,实施“三全育人”的思路,在动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重视过程性考核,健全教学考核体系,对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进行了创新探索和总结。通过教学创新实践不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物生物技术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树立了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工作信念。“三全育人”与动物生物技术教学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使动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发挥了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动物生物技术 课程思政 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祥军 涂健 +3 位作者 王振宇 邵颖 刘红梅 祁克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6期7-9,共3页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沟通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动物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政教育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知农爱农兽医人才,在动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过程中...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沟通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动物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政教育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知农爱农兽医人才,在动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应该以专业知识为主线,以渗透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现动物病理学知识教学、课程思政的无形渗透。本文探讨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的设计方案、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旨在为动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病理学 课程思政 示范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