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高香液体茶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普通液体茶的香气由于加工过程中大量挥发散失 ,从而普遍存在香气淡薄的缺陷 ,必须进行人工调香 ,而原料茶萃取后的茶渣中却富含大量的键合态茶叶香气。文中通过酸水解方法释放茶渣中的键合态香气 ,释放出的挥发物经蒸馏回收后 ,重新添... 普通液体茶的香气由于加工过程中大量挥发散失 ,从而普遍存在香气淡薄的缺陷 ,必须进行人工调香 ,而原料茶萃取后的茶渣中却富含大量的键合态茶叶香气。文中通过酸水解方法释放茶渣中的键合态香气 ,释放出的挥发物经蒸馏回收后 ,重新添加进液体茶中 ,从而明显改善液体茶香气品质。该方法成本低、无有害残留 ,操作简单 ,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茶渣 加工技术 调香 天然 酸水解 加工过程 通液 人工 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香精油的提取制备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鹏程 方世辉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茶叶香精油提取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评价分析了SDE、HAS、VDE、SFE和柱吸附等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茶叶 香精油 提取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液体茶的增香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正竹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增香 香气 做青 揉捻 鲜叶采摘 茶叶 摊放 烯醇 苯甲醇 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固定化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对茶饮料增香和除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苏二正 夏涛 +2 位作者 张正竹 黄继轸 胡颍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总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绿茶的香精油总量增加最多,增长率达20·69%,乌龙茶和红茶分别为10·30%,6·79%;3类茶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增加,增幅依次为绿茶(52·17%)>红茶(12·94%)>乌龙茶(8·83%),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降幅依次为绿茶(20·0%)>乌龙茶(16·68%)>红茶(5·04%);实验中还研究了用共固定化酶处理绿茶饮料的抗沉淀效果,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饮料低温时的浊度比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要高,贮藏3个月,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的澄清度一直很高,而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在60d后有少许沉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共固定化 单宁酶 增香 酯型儿茶素 绿茶饮料 酶处理 乌龙茶 海藻酸钠 沉淀效果 香精油 红茶 回收率 酶应用 增长率 澄清度 交联 含量 混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澄清绿茶饮料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2-124,共3页
研究了不同种类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并采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宁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多酚类和咖啡碱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经... 研究了不同种类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并采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宁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多酚类和咖啡碱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经木瓜蛋白酶处理的茶汤蛋白质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同其他处理样相比有一定的增加。结合方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单宁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最好,单宁酶最佳作用时间为2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单宁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沉淀 蛋白酶处理 酯型儿茶素 绿茶茶汤 木瓜蛋白酶 澄清 沉淀效果 HPL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苏二正 夏涛 +2 位作者 宛晓春 张正竹 黄继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比较了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载体及不同固定化方法对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固定化方法的效果最佳。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可使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达... 比较了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载体及不同固定化方法对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固定化方法的效果最佳。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可使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达67.3%和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Β-葡萄糖苷酶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共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夏涛 时思全 宛晓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浸出的影响。结果显示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茶汤中香气精油总量和香气组分均高于常规浸提茶汤 ,分别为18 82 8、 17 0 85、 16 343和 6 0、 5 2、 4 0种 ,香气指数分别达到常规浸提法的 1 6 7倍和 1 80倍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可提高茶叶中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浸出量。感官评审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超声波 茶汤 香气 品质 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RT-PCR研究茶树对茶尺蠖取食诱导的基因表达谱差异 被引量:10
8
作者 韦朝领 高香凤 +2 位作者 叶爱华 杨云秋 江昌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利用DDRT-PCR技术初步研究了茶树被害虫茶尺蠖取食后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接头引物A3、A4、A6、A7和A8分别与随机引物R1-R8,R12组合扩增后,总共得到222条差异片段,占总条带数的32.8%。在所鉴定的20个差异片段中,有8个片段序列没有... 利用DDRT-PCR技术初步研究了茶树被害虫茶尺蠖取食后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接头引物A3、A4、A6、A7和A8分别与随机引物R1-R8,R12组合扩增后,总共得到222条差异片段,占总条带数的32.8%。在所鉴定的20个差异片段中,有8个片段序列没有发现同源序列;有5个片段序列与未知功能蛋白相关;其余7个差异表达的片段序列可分为6类,即分别与光合系统II色素蛋白(C15)、非生物抗性诱导蛋白(D22)、糖苷代谢酶(A45)、核酸和蛋白转录调控因子(A12,D63)、生长素调节蛋白(E94)和营养性抗虫蛋白(D73)。其中差异表达片段C15、A45、D22、D73和E94在植物与害虫相互作用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中首次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尺蠖 取食诱导 基因表达谱差异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余有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次之,而大叶乌龙、迎霜最弱。结果还显示,不同季节的表达信号以春梢最强,秋梢次之,夏梢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Β-葡萄糖苷酶基因 表达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酶及协同物质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2,共4页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单宁酶对绿茶饮料防沉淀的作用并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同时分别对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最佳作用剂量为4.0U...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单宁酶对绿茶饮料防沉淀的作用并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同时分别对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最佳作用剂量为4.0U/g;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剂量的增加,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效果达显著水平,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有效果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朝霞 李叶云 +1 位作者 江昌俊 余有本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对多种已知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其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并从茶树品种龙井43鲜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法扩增出-204 bp的cDNA特异片段,然后通过3'/5'RACE的方法,... 对多种已知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其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并从茶树品种龙井43鲜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法扩增出-204 bp的cDNA特异片段,然后通过3'/5'RACE的方法,分别扩增出3'端和5'端的序列,从而获得茶树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所得序列全长627 bp,编码10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11.062 KDa.该基因在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高度保守的、与其活性有关的QXVXG结构,且经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与其他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DNA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表达主要在栅栏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上均有表达,而液泡却没有;叶主脉表达分布在薄壁组织、韧皮部,但韧皮部表达稍弱;幼茎表达分布在韧皮部;...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表达主要在栅栏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上均有表达,而液泡却没有;叶主脉表达分布在薄壁组织、韧皮部,但韧皮部表达稍弱;幼茎表达分布在韧皮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表达信号却有差异。结果还显示,春梢第一片叶比秋梢第一片叶表达信号强;加工技术上绿茶摊青过程0.5 h、1 h、2 h有明显表达信号,而红茶萎凋6 h、8 h、10 h及乌龙茶摇青过程6 h、8 h、10 h的叶子则看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 MRNA 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 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酶促释香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新安 宛晓春 +1 位作者 夏涛 蔡小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5,148,共3页
用黑曲霉中提取的酶液水解茉莉花中香气前体,通过乙醚萃取酶解产物。GC-MS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羟基芳樟醇、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高,其中羟基芳樟醇和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加显著,说明茉莉花中除存在芳樟醇、苯甲醇... 用黑曲霉中提取的酶液水解茉莉花中香气前体,通过乙醚萃取酶解产物。GC-MS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羟基芳樟醇、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高,其中羟基芳樟醇和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加显著,说明茉莉花中除存在芳樟醇、苯甲醇和苯乙醇的糖苷类香气前体外,还存在较高含量的羟基芳樟醇和乙酰基芳樟醇的糖苷类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酶解 香气产物 香气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媛媛 江昌俊 蒋明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优良品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并通过GUS瞬时表达对沉淀剂、轰击距离、金粉用量等轰击参数进行了优化。用除草剂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分化生根筛选, 共获得 33株再生苗。通过PCR检测和涂...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优良品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并通过GUS瞬时表达对沉淀剂、轰击距离、金粉用量等轰击参数进行了优化。用除草剂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分化生根筛选, 共获得 33株再生苗。通过PCR检测和涂叶检测, 初步证明其中 4株已将bar基因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平均转化率为 0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BAR基因 抗除草剂 基因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过滤及原料配比对速溶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天山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英英 董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143,共4页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绿茶比例的增大,产品的品质先是提高后是下降,以在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20%的绿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红茶 陶瓷膜过滤 原料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片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原位PCR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余有本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关键词 茶树 Β-葡萄糖苷酶基因 原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中苯甲醛的提取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雪玲 凌玮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1-33,共3页
从桃仁中提取苯甲醛进而研究其作为食品防腐剂的效果。从桃仁中提取的苦杏仁苷水解为苯甲醛的条件,并通过气态防腐试验初步研究了苯甲醛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苦杏仁苷水解的条件为:在0.5mol/L的硫酸,80℃温度条件下水解80m in;提取的... 从桃仁中提取苯甲醛进而研究其作为食品防腐剂的效果。从桃仁中提取的苦杏仁苷水解为苯甲醛的条件,并通过气态防腐试验初步研究了苯甲醛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苦杏仁苷水解的条件为:在0.5mol/L的硫酸,80℃温度条件下水解80m in;提取的天然苯甲醛对霉菌和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苦杏仁苷 苯甲醛 抑菌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指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宁 宛晓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茉莉精油 β 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别。分别采用X 射线衍射线、差示扫描量热法及扫描电镜对包合物的晶体结构、焓变及形状进行分析研究。X 射线衍射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均显示 :茉莉精油 β 环糊精包合物与两者的混合物以及 β 环糊精的... 对茉莉精油 β 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别。分别采用X 射线衍射线、差示扫描量热法及扫描电镜对包合物的晶体结构、焓变及形状进行分析研究。X 射线衍射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均显示 :茉莉精油 β 环糊精包合物与两者的混合物以及 β 环糊精的本身截然不同 ;扫描电镜显示出包合物结构完整 ,颗粒大小均匀。茉莉精油被 β 环糊精包合后 ,呈现出与茉莉精油及 β 环糊精均不相同的新的物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精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结构指征 差示扫描量热法 X—射线衍射法 扫描电镜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ATP硫化酶和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林 江昌俊 +4 位作者 叶爱华 李叶云 余梅 邓威威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采用能有效转化双子叶植物的表达载体pBI121构建植物硒营养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将原载体中GUS基因用茶树ATP硫化酶基因(APS1和APS2)替换,将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CsSMT)连接到pBI121载体上直接与GUS基因相连,分别构建了目的... 采用能有效转化双子叶植物的表达载体pBI121构建植物硒营养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将原载体中GUS基因用茶树ATP硫化酶基因(APS1和APS2)替换,将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CsSMT)连接到pBI121载体上直接与GUS基因相连,分别构建了目的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APS1、pBI-APS2和pBI-CsSMT。通过三亲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获得转化工程菌,为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获得富硒农产品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ATP硫化酶 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 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业会展经济——一个新兴的茶业经济增长点 被引量:11
20
作者 桂燕玲 姜含春 赵荣 《中国茶叶加工》 2005年第4期4-8,共5页
近年来,我国茶业会展经济发展迅速,以其独特作用和强大的产业带动力,成为了茶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当代茶业会展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就其形成条件、存在问题及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茶业 市场 会展茶业会展经济 乘数效应 作用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