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巍 蒋柯 +5 位作者 刘燊 刘嘉 傅安国 彭彦琴 王波 张建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共28页
心理学界将超越特殊而具体研究领域的理论思考称为“理论心理学”,这大致相当于对广泛心理学内容进行的哲学思考。而当前心理学界缺乏有效的心理学知识供给,特别缺乏中观和宏观的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的进步,应该将重点放在训练研究者的... 心理学界将超越特殊而具体研究领域的理论思考称为“理论心理学”,这大致相当于对广泛心理学内容进行的哲学思考。而当前心理学界缺乏有效的心理学知识供给,特别缺乏中观和宏观的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的进步,应该将重点放在训练研究者的底层逻辑思维,从而有足够的胆识去“推翻”旧有理论并创建新的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人文哲学关于“主体性”在历史文化中实践的思辨底层框架。心理学界应当进行一些建立中国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尝试,把身边的具体问题看清楚,以不可替代的新理论、新体系突显其创造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认知科学 底层认识论逻辑 底层思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抑郁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燊 洪新伟 +1 位作者 赵明玉 宋明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考察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及抑郁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中文版自我厌恶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 为考察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及抑郁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中文版自我厌恶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2)抑郁和社会支持在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大学生的自我厌恶和抑郁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同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关系 自我厌恶 抑郁 社会支持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社交媒体使用与内化同性恋嫌恶的关系
3
作者 俞倪蕊 李文秀 +2 位作者 程家俊 杨璐娜 刘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同性恋和双性恋(LGB)者社交媒体使用与内化同性恋嫌恶的关系,以及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网络社群平台选取同性恋或者双性恋者626人,采用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量表(SNSIS)、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 目的:探讨同性恋和双性恋(LGB)者社交媒体使用与内化同性恋嫌恶的关系,以及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网络社群平台选取同性恋或者双性恋者626人,采用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量表(SNSIS)、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IHS)进行测量。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SNSIS得分为(3.0±1.0)。SES得分在SNSIS得分和IHS得分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1.43%;PSSS得分调节了SNSIS得分和SES得分的关系(β=-0.10,P<0.01)、SES得分和IHS得分的关系(β=-0.11,P<0.01)。结论: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内化同性恋嫌恶相关,自尊在其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B群体 社交媒体使用 内化同性恋嫌恶 自尊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陌生人之间合作行为的变迁:基于社会困境研究的元分析(1999~2019) 被引量:4
4
作者 苑明亮 伍俊辉 +3 位作者 金淑娴 林靓 寇彧 Paul A.M.Van Lange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9-1175,共17页
陌生人间的合作行为对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基于1999~2019年间开展的254项使用社会困境范式测量我国陌生人间合作行为的研究(共302个合作率,29249名被试,平均年龄:18~28... 陌生人间的合作行为对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基于1999~2019年间开展的254项使用社会困境范式测量我国陌生人间合作行为的研究(共302个合作率,29249名被试,平均年龄:18~28岁),探讨了中国社会中合作行为的变迁及一些社会发展指标在其中的解释作用,并比较中美两国的合作行为变迁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合作行为水平随时间而上升,一些社会发展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率、高等教育水平、互联网普及率等)可能是其上升的社会变迁基础。中美两国合作行为表现出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中国的在更短时间内有更大上升幅度。研究结果对提振民众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行为 社会资本 社会困境 横断历史元分析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同性恋内化同性恋嫌恶与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关系
5
作者 俞倪蕊 夏思瑜 +1 位作者 宋明华 刘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6-1072,共7页
目的:考察女同性恋内化同性恋嫌恶与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关系,并探索性别角色冲突及孤独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女同性恋510人,采用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IHS)、性别角色冲突量表(GRCS-SF)、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SCCS)、孤独量表(UCLALS)... 目的:考察女同性恋内化同性恋嫌恶与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关系,并探索性别角色冲突及孤独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女同性恋510人,采用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IHS)、性别角色冲突量表(GRCS-SF)、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SCCS)、孤独量表(UCLALS)调查。采用PROCESS宏程序中的模型4检验性别角色的中介作用,采用模型14检验孤独感的调节作用。结果:IHS得分与SCCS得分呈负相关(r=-0.11,P<0.05)。性别角色冲突在女同性恋内化同性恋嫌恶与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9,95%CI=-0.13~-0.05);孤独感在女同性恋者的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间起调节作用(B_(simple)=-0.17、-0.30,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女同性恋者的内化同性恋嫌恶与自我概念清晰度相关,性别角色冲突在其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孤独感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同性恋 内化同性恋嫌恶 自我概念清晰度 性别角色冲突 孤独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孤独感与人格五因素的关系:人际关系能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曲可佳 邹泓 余益兵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6期75-80,共6页
该研究采用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和人际关系能力问卷,以784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人际关系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孤独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在孤独感各维... 该研究采用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和人际关系能力问卷,以784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人际关系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孤独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在孤独感各维度中,除同伴关系评价与开放性的相关不显著外,其他维度与人格各维度及人际关系能力间均相关显著;(3)人格的情绪性和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孤独感,外向性、宜人性和人际关系能力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4)在外向性、情绪性及开放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中,人际关系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宜人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中,人际关系能力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人格 人际关系能力 中介作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外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燊 韩逸雪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8-307,共10页
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回顾和分析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外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基于洛特卡定律分析,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高产作者较少;基于布拉福德定律分析,第二... 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回顾和分析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外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基于洛特卡定律分析,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高产作者较少;基于布拉福德定律分析,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一区期刊平均发文61篇;语言、知觉和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中最具流行趋势的主题;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内部诸进路中,具身认知最具代表性;在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地理合作视图中,美国的国际合作强度最大、发文量最多;基于情境认知的社会性学习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探索、基于具身认知的情绪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探索、以帕金森综合症为线索探索和检验具身认知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认知科学 具身认知 生成认知 情境认知 科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生涯背景行动理论及其方法的述评 被引量:3
8
作者 曲可佳 Richard A.Young +1 位作者 邹泓 余益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67-1573,共7页
背景行动理论是职业生涯研究中的新理论。此理论以人类职业行动为基本研究单位,认为:(1)人类的职业行动在本质上都是意向性和目标指向的;(2)应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人们的职业观念、解释和选择;(3)职业是社会建构的。行动-项目质性方法基于... 背景行动理论是职业生涯研究中的新理论。此理论以人类职业行动为基本研究单位,认为:(1)人类的职业行动在本质上都是意向性和目标指向的;(2)应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人们的职业观念、解释和选择;(3)职业是社会建构的。行动-项目质性方法基于此理论产生,从外显行为、内在过程和社会意义三方面收集职业行动的完整信息。背景行动理论对职业行动、发展过程及社会意义的认识为职业生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行动 职业生涯 背景行动理论 行动-项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基雅弗利主义者的“冷”、“热”执行功能分离现象 被引量:4
9
作者 程祺 李孝明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马基雅弗利主义者是否存在"冷"、"热"执行功能分离现象。方法选取178位高中学生,用马氏量表筛选出45人,分为马氏高分组(n=20)和马氏低分组(n=25),分别对两组的"冷"、"热"执行功能进行... 目的探讨马基雅弗利主义者是否存在"冷"、"热"执行功能分离现象。方法选取178位高中学生,用马氏量表筛选出45人,分为马氏高分组(n=20)和马氏低分组(n=25),分别对两组的"冷"、"热"执行功能进行测量。结果在"冷"执行功能方面,马氏高分组(62.3±3.0)和马氏低分组(44.2±2.4)没有显著差异;在"热"执行功能方面,两组被试有显著差异。结论马氏主义者存在"冷热"执行功能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主义 执行功能 冷执行功能 热执行功能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