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出版社做优主题出版四大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迎会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9,共4页
新时代主题出版快速发展,“大出版”格局加快形成,“新出版”模式日益成熟,“精出版”方向更加明确,“融出版”潮流不断壮大。地方出版社既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要从深入理解新阶段主题出版的重大要求中把握使命任... 新时代主题出版快速发展,“大出版”格局加快形成,“新出版”模式日益成熟,“精出版”方向更加明确,“融出版”潮流不断壮大。地方出版社既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要从深入理解新阶段主题出版的重大要求中把握使命任务,厘清“为什么”;从深刻分析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中明确方向定位,辨明“是什么”;从深度谋划新征程策略举措中找准路径办法,谋准“怎么做”,不断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出版社 主题出版 精品出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与整合:大众出版的专业化与数字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旭 宣晓凤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前国内580多家出版社超过半数都在进军大众出版。专业化和数字化是大众出版未来发展的方向,出版者需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对各类文化信息进行创意提炼与系统整合。
关键词 大众出版 选题提炼 互联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出版事业性质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明刚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3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出版事业 基础和上层建筑 编辑出版部门 文化商品 图书内容 生产关系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 出版业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和创新路径——以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为中心的历时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军民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5,共5页
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应有高端学术品质作为坚实基础。在顶层设计上注重长远规划,在编辑策划上重视学术沟通,在作者队伍上聚集优质资源,在营销推广上抓住核心读者,在融合发展上发力知识服务,是出版单位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路径。
关键词 学术品质 主题出版 高质量发展 重点选题 历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品出版与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五个基本路径——基于若干重点出版项目的学理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军民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出版人才在打造精品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应强化顶层设计意识,聚焦主题、攻坚克难,积极主动、深挖资源,科学引导、扶持新人,善于学习、吃透政策,重视科研、理性决策,为打造精品力作创造良好环境,在中国特色社... 出版人才在打造精品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应强化顶层设计意识,聚焦主题、攻坚克难,积极主动、深挖资源,科学引导、扶持新人,善于学习、吃透政策,重视科研、理性决策,为打造精品力作创造良好环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不断强大中实现更高职业目标和更大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力作 主题出版 出版价值 出版人才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主题出版做强主线做优产品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军民 朱寒冬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6,共5页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主题出版工作设定了宏伟目标和宏观路径,出版单位应深刻领会规划基本精神,从切实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强化项目落实、高度重视作者质量、加强编辑人才培养、重点突破整体优化、放眼国际...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主题出版工作设定了宏伟目标和宏观路径,出版单位应深刻领会规划基本精神,从切实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强化项目落实、高度重视作者质量、加强编辑人才培养、重点突破整体优化、放眼国际练好内功、有效激励合理回报等方面做强做优新时代主题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出版 做强做优 新时代 “十四五”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修史的正确导向与学术价值——评《安徽通史》与《安徽百年风云》
7
作者 李旭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3-236,共4页
继上海出版了15卷本的《上海通史》、西藏出版了10卷本的《西藏通史》、山东出版了8卷本的《山东通史》、河南出版了4卷本的《河南通史》等多个省市纷纷推出自己的通史著作之际,安徽经过8年的努力,在近日也宣告本省的8卷本《安徽通史》... 继上海出版了15卷本的《上海通史》、西藏出版了10卷本的《西藏通史》、山东出版了8卷本的《山东通史》、河南出版了4卷本的《河南通史》等多个省市纷纷推出自己的通史著作之际,安徽经过8年的努力,在近日也宣告本省的8卷本《安徽通史》正式出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通史》 安徽 学术价值 正确导向 《西藏通史》 修史 出版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通俗读物看出版工作的主要矛盾
8
作者 李道平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1期105-106,共2页
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政治、思想等建设密切相关,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国... 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政治、思想等建设密切相关,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人民对出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工作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事业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建设 通俗读物 生活水平 政治 文化活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主题出版的使命、挑战和作为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军民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8-22,共5页
为了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主题出版应切实履行宣传阐释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向世界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引领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方向等重要使命,有效应对改善出版量质状况、增强外宣能力和激发内生动... 为了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主题出版应切实履行宣传阐释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向世界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引领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方向等重要使命,有效应对改善出版量质状况、增强外宣能力和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挑战,从加强出版能力建设、争取读者高度认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展现积极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出版 文化自信自强 使命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道德的关爱取向与公正取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伟 方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著名道德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在研究人类道德的发展时听到了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了道德的关爱取向。虽然关爱道德取向与公正道德取向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她认为,关爱取向与公正取向之间是互补的,它们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而赫克曼从... 著名道德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在研究人类道德的发展时听到了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了道德的关爱取向。虽然关爱道德取向与公正道德取向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她认为,关爱取向与公正取向之间是互补的,它们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而赫克曼从关爱取向和公正取向对"发展"、"自我"的理解以及各自所基于的认识论出发,对吉利根的观点作了另一种阐释:关爱取向是对公正取向的否定,它是一种根本的重新建构。公正取向与关爱取向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道德心理学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爱 公正 互补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关心——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12
11
作者 倪伟 方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关心主题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与教师的榜样作用,重视道德情感的作用与道德关系的建立,并倡导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德育意义对高校道德教育在德育内容、德...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关心主题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与教师的榜样作用,重视道德情感的作用与道德关系的建立,并倡导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德育意义对高校道德教育在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与德育氛围上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心教育 道德教育 高校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的追寻和意义的考古——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历史观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学琴 杜宇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6,共5页
在学术界出现的解释学研究热,使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历史渊源,比较两者的历史观,揭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马克思哲学追寻的是客观真理,而解释学则是在文本中进行意义的考古,甚至消解意义,驱逐真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史学功能──评瞿林东著《历史·现实·人生》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丁怀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8-,81,共2页
历史意识与史学功能──评瞿林东著《历史·现实·人生》丁怀超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发展史的国度,又是一个重视历史传统的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能否从历史科学中汲取养份,为现实的历史创造活动提供某种启示,这... 历史意识与史学功能──评瞿林东著《历史·现实·人生》丁怀超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发展史的国度,又是一个重视历史传统的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能否从历史科学中汲取养份,为现实的历史创造活动提供某种启示,这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人言言殊的话题。近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识 史学功能 瞿林东 历史学 历史科学 历史智慧 史学的社会功能 史学社会功能 经验教训 汲取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为了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树义 杜宇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 制度研究 安全 农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力作 最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怀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9-69,共1页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丁怀超以胡适、陈独秀等先辈为健将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而且对其后的人文科学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不联系今日学术发展的现实,特...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丁怀超以胡适、陈独秀等先辈为健将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而且对其后的人文科学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不联系今日学术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现实。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重建 文化运动 精神的重建 人文科学 人文学术 文化问题 学术规范 负面效应 社会转型时期 文化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与诠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怀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72-76,共5页
意义是主体对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领悟,体理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意义与事实之间不是相互对应的关系,而是复杂多变和相对性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在扬弃的意义上重新把握人与世界的关... 意义是主体对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领悟,体理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意义与事实之间不是相互对应的关系,而是复杂多变和相对性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在扬弃的意义上重新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领司生活世界的意义,重建意义世界,这是时代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领悟 事实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无达诂——中国诗学诠释学传统的回顾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怀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9,309,共8页
中国古代诗学认为,对诗的理解和解释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推进过程。"诗无达诂"的主张构成我国诗学诠释学的核心理念。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姜夔注重的"以心会心",苏轼强调的"诗有定价",刘勰... 中国古代诗学认为,对诗的理解和解释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推进过程。"诗无达诂"的主张构成我国诗学诠释学的核心理念。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姜夔注重的"以心会心",苏轼强调的"诗有定价",刘勰主张的"知音难求",则构成"诗无达诂"核心理念的基本原则。"诗无达诂"理念的提出和丰富的过程,也就是古代诗学诠释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诗学传统的核心理念提醒我们,对诗歌艺术的欣赏,是在无尽的吟咏中逐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以意逆志 以心会心 诗有定价 知音难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倡导创造性诠释
18
作者 丁怀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1,共2页
倡导创造性诠释丁怀超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建立百余年的蜕变之后,其基本形态和内在结构都已不同于前。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走向新世纪的传统文化,更是又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更新的传统文化。有学者说,我们所谈... 倡导创造性诠释丁怀超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建立百余年的蜕变之后,其基本形态和内在结构都已不同于前。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走向新世纪的传统文化,更是又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更新的传统文化。有学者说,我们所谈论的传统实际上是一种音调未定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诠释 中国传统文化 “视界融合” “成见” 道德修养 政治制度 天人合 前理解 以意逆志 意义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庄学发展略论
19
作者 杜宇民 《安徽史学》 2000年第3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庄学 玄学 王弼 郭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透视女性悲剧命运的新成果─—《中国历代女性悲剧大观》评介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闯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2-73,76,共3页
全面透视女性悲剧命运的新成果─—《中国历代女性悲剧大观》评介秦闯女性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存在,女性的历史和人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历史。在人类历史的第一世纪,女性是历史的绝对主宰。生殖文化是女性时代的... 全面透视女性悲剧命运的新成果─—《中国历代女性悲剧大观》评介秦闯女性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存在,女性的历史和人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历史。在人类历史的第一世纪,女性是历史的绝对主宰。生殖文化是女性时代的主要特征,然而,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悲剧命运 中国女性 中国历代 新成果 “男尊女卑” 平民妇女 悲剧主题 女子 侧重点 封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