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生视屏时间、心理亚健康与自伤行为 被引量:36
1
作者 付继玲 万宇辉 +5 位作者 孙莹 陶舒曼 祖萍 安静 王熙 陶芳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2085人(15.1%)、8077人(58.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2997人(21.7%),有自伤行为者3899人(28.2%)。调整地区、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在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与自伤行为无统计学关联,而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7);无论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周末视屏时间>2 h/d均是自伤行的危险因素(OR=1.37、1.39)。结论:较长视屏时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且视屏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和自伤行为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时间 自伤 少年 心理亚健康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的自伤行为与手机依赖及抑郁症状 被引量:32
2
作者 陶舒曼 伍晓艳 +3 位作者 刘业好 张昱堃 张诗晨 陶芳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2-477,共6页
目的:调查医学生中自伤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与手机依赖和抑郁症状的关联性.方法:在某医科大学选取237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调查条目“最近一年是否做过以下8种故意伤害自己的行为”来评定自伤行为,使用青少年手... 目的:调查医学生中自伤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与手机依赖和抑郁症状的关联性.方法:在某医科大学选取237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调查条目“最近一年是否做过以下8种故意伤害自己的行为”来评定自伤行为,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和抑郁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医学生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12.9% (307/2376).有手机依赖行为和抑郁症状的医学生中,自伤行为的检出率(17.9% vs.11.0%;21.1%vs.11.0%)更高(P〈0.001);医学生手机依赖(OR=1.74)、抑郁症状(OR=2.05)均与自伤行为呈正向关联,并对自伤行为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 =2.31),但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 =0.33 (95% CI:-2.17~2.83)、AP =0.12(95%CI:-0.70~0.94)及Index S=1.22 (95%CI:0.28~5.38)].结论:自伤行为在医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手机依赖和抑郁症状与自伤行为正向关联,并对自伤行为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伤害行为 便携式电话 依赖(心理学) 抑郁 交互作用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孟秀红 黄朝辉 +3 位作者 孙莹 陶芳标 万宇辉 许韶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多维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阐明心理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多维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阐明心理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全国8个城市1762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生活满意度和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负相关(r=-0.471,-0.423,-0.550,-0.369,Ps<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r=0.369,P<0.01)。积极/消极应对多维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关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分别为35.4%~54.6%、9.6%~19.3%;积极/消极应对多维生活满意度和焦虑关联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分别为16.4%~33.1%、29.0%~42.3%。结论:应对方式在多维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之间有显著中介效应,提示在研究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时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方式 多维生活满意度 抑郁 焦虑 中介效应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尿液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慧 许媛媛 +5 位作者 孙丽 金忠秀 胡海婷 盛杰 任玲玲 陶芳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2-627,共6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人尿液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尿液经酶水解后,采用萃取柱净化,以2%(v/v)甲酸甲醇溶液为洗脱剂,经苯基柱分离,以0.1%(v/v)乙酸水溶液和0.1%(v/v)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 建立了同时检测人尿液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尿液经酶水解后,采用萃取柱净化,以2%(v/v)甲酸甲醇溶液为洗脱剂,经苯基柱分离,以0.1%(v/v)乙酸水溶液和0.1%(v/v)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信号,用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尿液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在0.2-200.0μg/L范围内定量离子的相对峰面积比值与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6);检出限(LOD)为13.43-80.21 ng/L,定量限为44.77-267.37 ng/L;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8.8%-108.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不大于17.05%。该方法可同时准确、灵敏、简便地测定人尿液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同位素内标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孟秀红 陶芳标 +2 位作者 黄朝辉 胡传来 万宇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3-618,共6页
目的:评价中国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情况,探讨生活满意度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关系。方法:以地区和城乡分层,从全国8个城市中抽取17,62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Life Satisfact... 目的:评价中国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情况,探讨生活满意度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关系。方法:以地区和城乡分层,从全国8个城市中抽取17,62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MSL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健康危害行为自评问卷的测定。结果:(1)青少年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4.99±0.94)。(2)不同性别、年级、年龄、城乡、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一般、家庭、朋友和学校满意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如,一般(4.56±0.56)vs.(4.50±0.63),P<0.001],而自我满意度得分低于男生[(4.75±0.72)vs.(4.80±0.88),P<0.001];除朋友维度,其他维度得分均是高中阶段最低;除学校维度外,城镇学生一般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农村[如,一般(4.56±0.61)vs.(4.48±0.56),P<0.001];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MSLSS的一般和各维度得分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MSLSS的一般和各维度得分越高;不同年龄学生一般和各维度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15~16岁时评分最低(4.44±0.56)。(3)生活满意度高是抑郁、焦虑、吸烟、饮酒、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OR=0.17~0.68)。结论:中国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存在人口统计学差异;同时与心理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生活满意度 心理测定学 青少年 中国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5
6
作者 刘婉 万宇辉 +1 位作者 陶芳标 郝加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贵阳两地的9704名在校城乡初高中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非自杀... 目的:探讨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贵阳两地的9704名在校城乡初高中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3个维度)、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分别测量童年期虐待经历、非自杀性自伤、社会支持水平及心理病理症状。结果:CTQ-SF评分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20,P<0.01),与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22,P<0.01);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及其各维度评分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控制户口所在地、自评学习负担、自评学习成绩和心理病理症状的影响后,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57%,3个维度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7.12%~13.85%。结论: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联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有童年期虐待经历者自伤行为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社会支持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晓敏 郝加虎 +5 位作者 朱鹏 陶瑞雪 朱若平 丁秀秀 牛影 陶芳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并评价其信度、效度,为开展孕期应激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的病因关联研究提供有效测量工具。方法在广泛文献综述基础之上构建理论维度,建立问卷的初始项目库,经过专家咨询和项目筛选,初...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并评价其信度、效度,为开展孕期应激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的病因关联研究提供有效测量工具。方法在广泛文献综述基础之上构建理论维度,建立问卷的初始项目库,经过专家咨询和项目筛选,初步确定35个条目组成初始问卷。首先,建立3913名孕早期孕妇随访队列,结合遗漏检验、描述统计检验、极端组比较以及同质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初始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其次,通过Cronbach’s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以及重测信度系数评价问卷的信度。最后,通过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以及区分效度。结果通过项目分析,初步确定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由20条项目组成,分为家庭经济状况、工作问题、人际关系、夫妻生活和谐度四个维度。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以及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63、0.67和0.93。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与问卷构建之初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区分效度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在户口、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3方面分组之间的问卷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需要进一步评价预测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妊娠 生活变动事件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