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Co可视喉罩和Supreme喉罩在牙齿缺失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芳 解凤磊 +4 位作者 赵腾飞 李钰 王忠涵 闫声明 费利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估SaCo可视喉罩和Supreme喉罩在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或膝关节置换术的牙齿缺失老年患者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 目的评估SaCo可视喉罩和Supreme喉罩在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或膝关节置换术的牙齿缺失老年患者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Supreme喉罩组(S组)和SaCo可视喉罩组(V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放置胃管后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前即刻、喉罩置入后即刻、喉罩置入后1 min、拔除喉罩前即刻、拔除喉罩后即刻、拔除喉罩后1 min的HR、MAP、SpO_(2)。记录内窥镜显露分级(EVGS)、对位准确例数、气道密封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_(2))、漏气发生例数以及喉罩放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喉罩首次置入成功例数、喉罩置入和拔除时间、拔管后30 min的Aldrete苏醒评分和术后1 d恢复质量评分(QoR-15)。结果与喉罩置入前即刻比较,喉罩置入后1 min两组HR明显增快(P<0.05),且S组HR明显快于V组(P<0.05)。与S组比较,V组对位准确率、气道密封压、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漏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喉罩置入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EVGS、P_(ET)CO_(2)、喉罩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V组患者术后24 h内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30 min的改良Aldrete苏醒评分、术后1 d QoR-15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牙齿缺失老年患者的气道管理中,SaCo可视喉罩较Supreme喉罩具有更高的对位准确率和更低的漏气发生率等优势,可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o可视喉罩 SUPREME喉罩 老年 牙齿缺失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软镜引导硅胶双腔管与聚氯乙烯双腔管在肥胖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比较
2
作者 解凤磊 刘伟 +4 位作者 王杰杰 李梦华 费利娟 邱涛 李元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比较可视软镜引导硅胶双腔管和预热聚氯乙烯双腔管在肥胖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肺通气手术患者79例,男36例,女43例,年龄25~64岁,BMI 28.0~35.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硅胶双腔管... 目的比较可视软镜引导硅胶双腔管和预热聚氯乙烯双腔管在肥胖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肺通气手术患者79例,男36例,女43例,年龄25~64岁,BMI 28.0~35.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硅胶双腔管组(SD组,n=40)和聚氯乙烯双腔管组(PH组,n=39)。SD组采用硅胶双腔管,使用前放置于常温中。PH组采用聚氯乙烯双腔管,使用前将双腔管放置于50℃恒温箱中预热20 min。两组均选择左侧型双腔管。记录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双腔管置管阻力分级、置管次数。记录首次置管成功、低氧血症、支气管错位例数、可视喉镜使用情况。记录气管损伤、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PH组比较,SD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双腔管置管阻力明显减小(P<0.05),置管次数明显减少(P<0.05),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可视喉镜使用率、气管损伤、术后声音嘶哑、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术后咽喉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声门暴露时间和支气管错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采用可视软镜引导硅胶双腔管行气管插管安全、有效,与引导预热聚氯乙烯双腔管比较,采用硅胶双腔管气管插管时间更短,置管次数更少、阻力更小,气管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双腔管 聚氯乙烯双腔管 预热 可视软镜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3C2基因变异致新生儿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例报道
3
作者 李俊鹤 张瑞 +1 位作者 刘庆旭 随素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4-938,共5页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seudohypoaldosteronism typeⅠ,PHAⅠ)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醛固酮受体缺乏、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减少或完全不能结合而引起,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伴有脱水、呕吐、...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seudohypoaldosteronism typeⅠ,PHAⅠ)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醛固酮受体缺乏、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减少或完全不能结合而引起,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伴有脱水、呕吐、体质量下降,甚至休克等。该病分为盐皮质激素受体突变的肾型PHAⅠ和上皮钠通道3个亚单位(α、β或γ)中任何一个突变的多脏器型PHAⅠ。肾型PHA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醛固酮受体突变引起,伴有孤立的肾性失盐综合征,与多脏器型相比,临床症状较轻,且随着年龄增加,症状可改善。但不同患儿根据其失盐程度,症状有所差异,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因反复脱水导致休克,甚至因高钾导致心脏骤停。目前研究发现人类盐皮质激素受体由NR3C2基因编码,位于4q31.1与4q31.2区域之间。该文报告1例新发NR3C2基因(4q31.22)变异所致的肾型PHAⅠ患儿,胎儿期检测出染色体异常,且在生后表现出高血压、高血钾和低钠血症,伴随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2 000 pg/mL)。全基因染色体检测显示患儿存在NR3C2基因4q31.22区域微缺失,确诊为肾型PHAⅠ。口服浓氯化钠后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1个月后病情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 NR3C2基因 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肥胖和脂质相关指标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研究
4
作者 李春贤 刘安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2595-2603,2610,共10页
背景代谢综合征(MetS)是心血管并发症和肾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和脂质相关指标与MetS密切相关,目前不同指标对MetS的预测价值尚有争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脂质积累指数、BMI、内脏脂肪指数、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腹容积指数(A... 背景代谢综合征(MetS)是心血管并发症和肾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和脂质相关指标与MetS密切相关,目前不同指标对MetS的预测价值尚有争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脂质积累指数、BMI、内脏脂肪指数、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腹容积指数(AVI)、体脂肪指数、体圆度指数、体型指数(ABSI)、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及其联合指数TyG-BMI、TyG-腰围(TyG-WC)、TyG-腰高比(TyG-WHtR)12项肥胖和脂质相关指标对MetS筛查和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并确定最合适的预测因子。方法选取2023年安徽省某国企成年人健康体检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12项肥胖和脂质相关指标与MetS的相关性。绘制不同肥胖和脂质相关指标评估Met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28名某国企成年人健康体检者的数据,研究人群MetS总体患病率为23.43%(944/4028),男性MetS患病率为26.53%(816/3075),女性MetS患病率为13.43%(128/9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WHtR与总人群[OR(95%CI)=7.170(5.411~9.500)]、性别亚组[男性OR(95%CI)=16.277(11.554~22.930);女性OR(95%CI)=13.422(5.388~33.435)]、年龄亚组[>50岁男性,OR(95%CI)=31.411(18.868~52.292)与36~50岁女性,OR(95%CI)=95.154(22.610~400.465)]MetS患病风险相关(P<0.05)。CVAI预测总人群、男性及年龄亚组男性≤35岁组和36~50岁组发生MetS的AUC分别为0.926(95%CI=0.917~0.936,P<0.001)、0.941(95%CI=0.933~0.949,P<0.001)、0.931(95%CI=0.917~0.946,P<0.001)、0.947(95%CI=0.934~0.961,P<0.001);AVI预测女性及年龄亚组女性≤35岁和>50岁、男性>50岁组发生MetS的AUC分别为0.951(95%CI=0.938~0.963,P<0.001)、0.961(95%CI=0.943~0.978,P<0.001)、0.909(95%CI=0.857~0.961,P<0.001)、0.962(95%CI=0.951~0.974,P<0.001);TyG-WC预测年龄亚组女性36~50岁组发生MetS的AUC为0.949(95%CI=0.925~0.972,P<0.001)。结论TyG-WHtR与成年人MetS关联性最强。除ABSI对MetS预测能力欠佳外,CVAI在总人群、男性及年龄亚组男性≤35岁组和36~50岁组对MetS预测能力均较佳,AVI对女性及年龄亚组女性≤35岁和>50岁、男性>50岁组对MetS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TyG-WC对年龄亚组女性36~50岁组MetS的预测能力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成年人 肥胖症 脂质相关指标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中美指南对比分析 被引量:78
5
作者 李健 殷延华 +6 位作者 戚建国 王洲 任永凤 王珊珊 张伟莉 王效军 唐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7-1081,共5页
背景2020年发布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简称C-TIRADS)提出了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但目前关于其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C-TIRADS与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的《成人甲... 背景2020年发布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简称C-TIRADS)提出了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但目前关于其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C-TIRADS与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的《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和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选取4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超声科医师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名;A组、B组超声科医师分别依据C-TIRADS、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对所有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估。以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C-TIRADS、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共发现367个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253个、恶性结节114个。A组超声科医师将良性结节评估为5类2个、4c类23个、4b类30个、4a类80个、3类103个、2类15个,将恶性结节评估为5类24个、4c类59个、4b类22个、4a类6个、3类3个、2类0个;B组超声科医师将良性结节评估为高度可疑恶性13个、中度可疑恶性53个、低度可疑恶性47个、极低度可疑恶性118个、良性结节22个,将恶性结节评估为高度可疑恶性76个、中度可疑恶性24个、低度可疑恶性8个、极低度可疑恶性6个、良性结节0个。C-TIRADS、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95%CI(0.815,0.918)〕、0.780〔95%CI(0.750,0.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62,P<0.05)。依据C-TIRADS中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4b类、4a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2.11%、97.37%,特异度分别为78.26%、46.64%,准确度分别为82.56%、62.40%,约登指数分别为0.70、0.44;依据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中度可疑恶性、低度可疑恶性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分别为87.72%、94.74%,特异度分别为67.98%、44.66%,准确度分别为74.11%、60.22%,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39。结论C-TIRADS中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分层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ATA指南中的方法,且最佳截断值为4b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诊断 鉴别 超声检查 指南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章辉庆 邱晓晖 +2 位作者 刘艺超 夏俊立 刘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50例临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且体质指数(BMI)≤30.0 kg/m^2的患者,随机分成两...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50例临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且体质指数(BMI)≤30.0 kg/m^2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 V及320 mg I/ml碘克沙醇为对比剂;B组采用管电压80 k V及270 mg I/ml碘克沙醇为对比剂,每组25例。所有冠状动脉CTA检查由西门子第二代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完成,扫描范围135 mm,采用自动m As技术,对比剂剂量50 ml,注射速率5.0 ml/s。对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及客观评价。测量升主动脉(AO)根部的CT值及图像噪声,计算图像信噪比(SNR),测量并计算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的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各血管段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AO、LM、LAD近段、LCX近段、RCA近段CT值高于A组(P<0.05)。B组的图像噪声大于A组(P<0.05);两组SNR及LM、LAD近段、LCX近段、RCA近段的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ED低于A组(P<0.05)。结论在80 k V、270 mg I/ml双低条件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能明显降低对患者的ED及碘摄入量的同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对于BMI≤30.0 kg/m^2的患者,行双源CT"双低方案"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可行性及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双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碘对比剂 低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86
7
作者 刘伟 陈高峰 +2 位作者 岳生 赵德彩 吴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镇痛分别给予舒芬太尼3μg/kg(S1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2μg/kg组(S...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镇痛分别给予舒芬太尼3μg/kg(S1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2μg/kg组(S2组)和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1μg/kg组(S3组)。三组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8μg/kg,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背景输注流速3 ml/h,单次追加药量0.5 ml,锁定时间15min,总容量150ml。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h(T0)、4h(T1)、8h(T2)、12h(T3)、24h(T4)、48h(T5)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T1-T5时S2组和S3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S1组(P〈0.05);三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5μg/kg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可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无心动过缓和嗜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建明 刘向阳 +1 位作者 胡伟 袁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伤椎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9例和跨伤椎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经伤椎组、跨伤椎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32±12.53)%和(57.67±13.81)%,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0.41±5.73)°和(19.87±5.7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5.76±11.48)%和(83.51±12.54)%,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72±5.34)°和(9.18±5.42)°,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6.82±11.06)%,(15.42±6.14)°,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1.74±10.38)%,(10.93±6.32)°,与跨伤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丢失(6.69±2.52)%、Cobb角矫正丢失(6.31±2.18)°,明显高于经伤椎组[(3.78±1.24)%、(2.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很好的改善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比 COBB角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70
9
作者 李大鹏 黄辉 +1 位作者 何苗 柴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儿童多见,可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故而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分泌...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儿童多见,可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故而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肺周占位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凇 杨薇 +4 位作者 张晖 殷延华 吴薇 严昆 陈敏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2例肺周占位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其中72例患者穿刺前进行CEUS检查,为造影组;之前60例未进行CEUS检查,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2例肺周占位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其中72例患者穿刺前进行CEUS检查,为造影组;之前60例未进行CEUS检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图像特点,穿刺活检次数,病理诊断准确率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CEUS对提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应用价值。结果造影组肺周病灶内部坏死的显示率为44.4%(32/72),高于对照组的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造影组中,12.5%(9/72例)显示病灶伴局部不张肺组织,CEUS可清楚显示位于不张肺组织内的病灶,对照组为1.7%(1/60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对照病理,诊断正确率为95.8%(69/72),高于对照组的80%(48/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穿刺次数分别为(2.4±0.6)次和(2.6±0.6)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发生率分别为2.8%与3.3%,均无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肺穿刺前行CEUS检查可对病灶内部结构进行有效评估以及筛选适应证,并可显著提高病理诊断正确率,在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 超声造影 肺肿瘤 诊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导向的最佳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根 荣令 +1 位作者 赵美景 孙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620,共5页
背景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对ARDS呼吸生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目前多选择以肺复张、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等为核心内容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但肺复张后PEEP的选择... 背景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对ARDS呼吸生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目前多选择以肺复张、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等为核心内容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但肺复张后PEEP的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导向的最佳PEEP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60例,按照肺复张后PEEP设置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对照组采用最大氧合法,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导向法,以确定最佳PEEP。观察两组最佳PEEP、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变化,监测两组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观察组最佳PEEP为(15.5±1.6)cm H_2O,高于对照组的(13.3±2.4)cm H_2O(t=4.103,P<0.001)。处理方法与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存在交互作用(P<0.001);处理方法对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显著(P<0.05);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均显著(P<0.001)。观察组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的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CV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肺复张15 min后的HR、CVP水平均高于肺复张前,MAP水平低于肺复张前(P<0.05);观察组肺复张15 min后的C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复张后采用床旁超声确定最佳PEEP,对于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动态顺应性具有较好效果,且对机体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正压呼吸 超声检查 氧合指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洲 李健 +1 位作者 任永凤 朱天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962,共4页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通过标准二维成像测量应变的新方法.没有角度依赖性,能够简单、快速、可重复性定量评价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
关键词 二维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斑点追踪 应变 应变率 室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选择与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猛 王子洁 +2 位作者 胡伟 刘向阳 申才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CSCIWFD)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手术时机、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 目的:分析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CSCIWFD)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手术时机、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3组:早期手术组(伤后72 h内进行手术治疗)17例、晚期手术组(伤后在72 h^3周内进行手术治疗)22例和延迟手术组(在伤后3周~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13例。使用日本骨科学会颈脊髓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法对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颈脊髓功能、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时间(15.03±6.39)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早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在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和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而3组JOA改善率和ASIA运动改善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MRI诊断结果选择合适手术能够帮助CSCIWFD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并且手术时机(3个月内)与神经恢复没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中老年 手术时机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体肥大伴发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鼻咽比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柴伟 徐甜甜 +4 位作者 黄辉 田园园 周明朗 蒋劲松 李大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6-928,共3页
目的分析腺样体肥大伴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A/N(Adenoid-nasopharyngeal ratio)比值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7月因腺样体肥大于我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96例患儿的腺样体A/N比值进行综合分析,将伴有分泌性... 目的分析腺样体肥大伴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A/N(Adenoid-nasopharyngeal ratio)比值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7月因腺样体肥大于我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96例患儿的腺样体A/N比值进行综合分析,将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分为试验组,没有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分为对照组,总结A/N比值特点。结果 296例患儿中47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平均A/N比值为(0.859±0.048),249例无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的平均A/N比值为(0.746±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伴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A/N比值更高,这提示当腺样体A/N比值过高时可能更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建议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A/N比值 分泌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营养状态与PVP术后早期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杰 胡伟 +1 位作者 吴建明 李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态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早期腰背部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在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就诊的131例OVCFs病人。131例病人的营...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态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早期腰背部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在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就诊的131例OVCFs病人。131例病人的营养状态评估均在入院24 h进行,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评估。在入院时,术后(1 w、6 w、12 w)时,采用VAS及ODI评估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结果:131例病人中,营养正常27例(20.6%),营养不良风险41例(31.3%),营养不良63例(48.1%)。术后(1 w、6 w、12 w),营养不良病人的VAS及ODI高于营养正常病人(P<0.05)。术后1 w,营养不良病人的VAS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病人(P<0.05);术后6 w、12 w,营养不良病人的ODI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病人(P<0.05)。术后6 w、12 w,营养不良风险病人VAS高于营养正常病人(P<0.05)。营养状态是术后(1 w、6 w、12 w)VAS及OD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OVCFs病人的营养状态越差,PVP术后早期腰背部疼痛越明显且功能恢复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营养 疼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评价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合理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玲娜 宋佳伟 +3 位作者 庞颖 李激扬 汪龙 程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TOPSIS)法对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 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TOPSIS)法对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相关文献,制定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标准。据此标准细则采用加权的TOPSIS对2018年某院80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病历评价中,相对接近度≥60%的64例(80.0%),50%~<60%的12例(15.0%),40%~<50%的4例(5.0%)。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方法能将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结合,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应加强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的宣教与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 合理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新杰 武玮 +3 位作者 郭新红 李含君 周玉森 王长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09-411,共3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与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早期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血塞通软胶嚢治疗组(A组,n=30)、缬沙坦治疗组(B组,n=30)和血塞通软胶...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与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早期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血塞通软胶嚢治疗组(A组,n=30)、缬沙坦治疗组(B组,n=30)和血塞通软胶嚢联合缬沙坦治疗组(C组,n=30),另选取同期无DN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控制血糖,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软胶嚢治疗,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软胶嚢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A组、B组、C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素氮(BUN)、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UAE),以及A组、B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A组、B组、C组治疗前后FBG、HbA_(1c)、BUN、Scr,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治疗前后LDL-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LDL-C、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UAE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期间,A组、B组、C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血塞通软胶嚢联合缬沙坦可通过降低hS-CRP、IL-6,TNF-α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尿微量清蛋白的排泄,达到对早期DN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塞通软胶囊 缬沙坦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8
作者 解欢琼 祁彬 何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行早期集束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行早期集束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Ⅱ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观察组24 h输液量、24 h后器官衰竭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病死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P=0.166)。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提升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集束化治疗 感染性休克 生命体征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9
19
作者 章辉庆 尹璇 +1 位作者 邱晓晖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87-491,共5页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查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程丽芳 韩燕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本院58例充血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另外将58例体检结果显示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进行检测与比较,另外将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本院58例充血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另外将58例体检结果显示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进行检测与比较,另外将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充血性心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且其与充血性心衰有密切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水平较高,且越严重者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衰 肌钙蛋白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