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官产学的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研究——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成军 付祥云 刘渐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8-145,177,共9页
在科技创新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各个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里基于官产学理论框架,选取2006—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作为研究数据,对区域创新能力构建的官产学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创新主体间的... 在科技创新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各个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里基于官产学理论框架,选取2006—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作为研究数据,对区域创新能力构建的官产学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分为7种合作模式。通过比较北京、广东、安徽、新疆四个地区官产学合作方式所带来的创新能力,得出不同的地区应选择不同的主流创新模式,并给出了如何借助官产学合作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应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产学 三重螺旋 区域创新能力 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三聚氰胺脱硝剂制备及脱硝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昭军 吴雪莲 +3 位作者 刘俊 王琪 张彬彬 闫珍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3,222,共6页
以三聚氰胺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进行聚合获得了含有链氨基的脱硝剂PMH。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及程序升温质谱对PMH进行了表征,并考察其脱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时间越长,氮含量越接近支化产物,链氨基含量越多,热分解表... 以三聚氰胺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进行聚合获得了含有链氨基的脱硝剂PMH。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及程序升温质谱对PMH进行了表征,并考察其脱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时间越长,氮含量越接近支化产物,链氨基含量越多,热分解表观活化能越高。热解实验表明,PMH会先释放出—(CH2)6NCO,然后内部链上酰胺键进一步发生断裂,释放氨及其他小分子产物,且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其分解释放速率逐渐降低。PMH脱硝性能由大到小顺序为PMH(8 h)>PMH(6 h)>PMH(4 h),脱硝活性与PMH的热分解稳定性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三聚氰氨树脂 热稳定性 脱硝性能 氨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热分解与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俊 张彬彬 +4 位作者 闫珍 许战峰 张昭军 吴雪莲 王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4-1108,共5页
选择三种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作为高分子脱硝剂,通过热重分析、程序升温-质谱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升温分解过程,同时考察其高温烟气脱硝性能。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聚丙烯酰胺最终失重率大小为:阳离子型CPAM>非离子型NPAM&... 选择三种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作为高分子脱硝剂,通过热重分析、程序升温-质谱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升温分解过程,同时考察其高温烟气脱硝性能。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聚丙烯酰胺最终失重率大小为:阳离子型CPAM>非离子型NPAM>阴离子型APAM。通过程序升温-质谱检测显示,三种聚丙烯酰胺在升温分解过程中均首先发生端基酰胺基分解产生氨气,然后发生主链断裂。三种聚丙烯酰胺的热分解生成氨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CPAM 169.72 kJ/mol,APAM 246.58 kJ/mol和NPAM 210.18 kJ/mol。三种聚丙烯酰胺脱硝性能为NPAM>CPAM>APAM。脱硝活性与PAM分解产氨的速率和产氨量有关,产氨速率较慢、产氨量较高的NPAM脱硝活性较高,产氨量较低的APAM活性较差。优良的高分子脱硝剂需要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更多分解氨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热分解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NaOH联合处理破解浓缩活性污泥释放碳源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马雪雨 唐玉朝 +5 位作者 蔡丽丽 伍昌年 薛莉娉 黄显怀 刘俊 宋永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8,270,共10页
以低热-NaOH联合处理破解剩余活性污泥,考察NaOH投加量、加热温度、反应时间对污泥破解释放碳源的影响,通过总氮去除率分析污泥破解液代替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效率,并研究该方法对污泥减量化的效果。结果表明:SCOD溶出率随NaOH投加量、... 以低热-NaOH联合处理破解剩余活性污泥,考察NaOH投加量、加热温度、反应时间对污泥破解释放碳源的影响,通过总氮去除率分析污泥破解液代替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效率,并研究该方法对污泥减量化的效果。结果表明:SCOD溶出率随NaOH投加量、加热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NaOH投加量为3.0g/L、加热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4h时剩余活性污泥的破解效果最佳,污泥上清液中SCOD浓度可达1.829×10^(4)mg/L,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总磷浓度分别达到943、419、487、204mg/L;污泥破解前后固体残渣中TSS含量由61.70 g/L下降至29.25g/L,VSS含量由31.95g/L下降至6.95g/L,生物减量化效果非常显著;污泥破解前后中值粒度D50分别为30.2、8.7μm,污泥破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粒径为0.15μm左右的超细颗粒;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污泥絮体和微生物细胞被破坏;在反硝化试验中,以最佳破解条件下释放的污泥破解液作为反硝化试验的补充碳源,结果显示COD利用率为83.4%,总氮的去除率为60.1%,脱氮的效果显著。低热-NaOH联合处理可在较低能耗下实现剩余活性污泥的碳源充分释放,且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效果优异,可为优化热碱法预处理剩余活性污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NaOH联合处理 活性污泥 释放碳源 减量化 资源化 反硝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类高分子有机胺热分解及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战峰 刘俊 +3 位作者 闫珍 张彬彬 王琪 魏凤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4,190,共5页
以3种不同结构的酰胺类高分子有机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聚琥珀酰亚胺(PSI)和聚天冬氨酸钾(PASP-K)]为脱硝剂,通过热失重和程序升温质谱研究其热分解过程,并考察其高温脱硝性能。结果表明,三者热稳定大小依次为PSI>PASP-K>... 以3种不同结构的酰胺类高分子有机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聚琥珀酰亚胺(PSI)和聚天冬氨酸钾(PASP-K)]为脱硝剂,通过热失重和程序升温质谱研究其热分解过程,并考察其高温脱硝性能。结果表明,三者热稳定大小依次为PSI>PASP-K>NPAM。3种高分子有机胺脱硝性能由大到小顺序为PASP-K>NPAM>PSI,这与3种有机胺分解产生氨的速率和量有关;PASP-K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多的分解氨量,脱硝效果最好。因此适宜的高分子脱硝剂应有较高的分解氨量和适宜的分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有机胺 热分解 脱硝 氮氧化物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SBR串联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的效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玉朝 陈徐庆 +7 位作者 薛莉娉 伍昌年 王坤 王品之 黄显怀 傅前君 刘俊 宋永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1,共7页
文章针对城市低碳氮比污水面临脱氮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两段SBR串联工艺系统(SBRⅠ→SBRⅡ),运行程序是SBRⅠ:进水→缺氧→沉淀→出水→好氧,SBRⅡ:进水→缺氧→好氧→沉淀→出水,研究了该工艺系统对城市低碳氮比污水的生物脱氮效率。结... 文章针对城市低碳氮比污水面临脱氮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两段SBR串联工艺系统(SBRⅠ→SBRⅡ),运行程序是SBRⅠ:进水→缺氧→沉淀→出水→好氧,SBRⅡ:进水→缺氧→好氧→沉淀→出水,研究了该工艺系统对城市低碳氮比污水的生物脱氮效率。结果表明,在进水碳氮比低至4.0左右时,两段SBR充水比均采用0.40,每个SBR运行周期均为8 h,出水总氮平均浓度低于6.5 mg/L。进水碳氮比对总氮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当进水碳氮比为3.5~3.7时,工艺的总氮去除率不低于80%;碳氮比>3.7时,总氮去除率在82%~84%;碳氮比接近5.0时,总氮去除率>86%;但碳氮比<3.4时,总氮去除率显著下降。碳源充足情况下,该工艺总氮理论去除率为:1-n~2,n为充水比,在实验的低碳氮比条件下,低充水比时实验脱氮率与理论值接近,而高充水比时脱氮率的实验值略高于理论值。两段SBR工艺的运行周期从8 h+8 h增加到12 h+12 h,或者投加3 g/L的粉末沸石作为氨氮吸附剂,均能够提高工艺系统总氮的去除率,总氮去除率可接近或超过90%。相对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虽然该工艺HRT较长,水头损失较大,但能够针对低碳氮比污水实现较深度脱氮,出水总氮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GB 18918-2002)限值,为低碳氮比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SBR串联工艺 碳氮比 充水比 NH~+4-N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旋流球磨破解污泥释放有机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玉朝 陈徐庆 +6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王坤 朱赵冉 黄健 刘俊 朱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剩余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污泥进行破解将有机质转化为生物处理可利用的碳源,从而实现污泥资源化与减量化。该文探讨了pH值对低速水力旋流球磨剪切破解污泥释放有机质的影响,考察了不同pH值下污泥破解液中SCOD、核酸、蛋白质的释放... 剩余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污泥进行破解将有机质转化为生物处理可利用的碳源,从而实现污泥资源化与减量化。该文探讨了pH值对低速水力旋流球磨剪切破解污泥释放有机质的影响,考察了不同pH值下污泥破解液中SCOD、核酸、蛋白质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当pH值为9~11时,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核酸和蛋白质的释放均显著高于中性和酸性条件。碱性条件下经过4 h破解,破解液中SCOD最终释放量趋于平衡,浓度均值增加到3730~3830 mg/L,且基本达到释放的极限;继续增加破解时间,SCOD释放量增加不显著。当pH值为9~11时,经过3 h破解,核酸释放量趋于平衡,其浓度在690~720 mg/L。相反地,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SCOD、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速率较低,即使破解时间达到5 h,SCOD、核酸和蛋白质的释放也远没有达到平衡,且释放总量显著低于碱性条件。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原污泥平均粒径由破解前的30.256μm降到13.66μm,粒径显著变小;在碱性条件下的破解过程中还发现出现大量峰值粒径为0.13μm的细颗粒,此粒度在中性和酸性条件破解过程中没有出现。扫描电镜表征表明,污泥破解后粒径显著减小,污泥絮体和细胞架构均被破坏。三维荧光显示污泥破解前和破解后有类色氨酸和腐殖酸类物质释放,碱性条件下破解有酪氨酸类蛋白物质溶出,而且腐殖质类物质可以彻底分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破解 球磨 碳源回收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改性活性白土对低浓度氨氮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徐庆 唐玉朝 +6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薛莉娉 王品之 王坤 刘俊 张彬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6,共7页
以NaOH溶液对活性白土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白土对低浓度氨氮的吸附性能。使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对吸附剂的表征结构进行分析。考察了pH、投加量、接触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改性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热力... 以NaOH溶液对活性白土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白土对低浓度氨氮的吸附性能。使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对吸附剂的表征结构进行分析。考察了pH、投加量、接触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改性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吸附等温线的特性,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性白土对氨氮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更好拟合改性白土吸附行为,拟合后的最大吸附量为5.4632 mg/g。改性后白土表面明显变得粗糙,孔径减小,氨氮吸附容量得到提升。当pH值为9.0,吸附剂投加量为2.5 g/L,吸附时间为2 h时效果最好,平衡时氨氮的吸附容量为5.2138 mg/g,去除率约为24%。傅里叶光谱表征了改性后的白土含有—OH,吸附后白土内部存在N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白土 氨氮 吸附 NA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乙酰丙酮高级氧化体系降解甲基橙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琪瑞 唐玉朝 +6 位作者 王坤 伍昌年 黄显怀 张欣宇 朱先胜 陈彩虹 刘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8,共10页
该文研究了UV与乙酰丙酮(AA)联用的高级氧化体系对甲基橙(MO)的降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UV/AA体系对MO的脱色效果远远优于UV/H_(2)O_(2)体系,当MO初始浓度为15 mg/L、AA投加量为0.5 mmol/L时,光解12 min后MO降解率可达98.4%。UV/AA体系... 该文研究了UV与乙酰丙酮(AA)联用的高级氧化体系对甲基橙(MO)的降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UV/AA体系对MO的脱色效果远远优于UV/H_(2)O_(2)体系,当MO初始浓度为15 mg/L、AA投加量为0.5 mmol/L时,光解12 min后MO降解率可达98.4%。UV/AA体系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MO的降解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0。当pH=2.0左右时,6 min MO降解率为99.3%,较pH=9.0左右时提升58.1%。无机阴离子HCO_(3)^(-)对体系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低浓度Cl^(-)轻微促进,高浓度NO_(3)^(-)会产生抑制作用,SO_(4)^(2-)对降解速率无明显影响,印染助剂柠檬酸钠对MO降解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UV/AA体系中的活性氧化物主要为^(1)O_(2)。TOC结果显示,体系具有一定的矿化能力,UV-Vis吸收光谱分析表明,12 min时偶氮键基本被破坏,AA浓度随反应进行而降低。依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果提出了MO在UV/AA高级氧化体系降解过程中的可能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 甲基橙 ^(1)O_(2) UV/AA 高级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流水解酸化工艺强化生物脱氮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永莲 李地超 +3 位作者 伍昌年 陈嘉雄 陶森森 凌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9-102,共4页
以泰安某污水处理厂侧流水解池为对象,研究HRT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及水解酸化产物用于强化生物脱氮碳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水解酸化HRT为24 h时污泥的VFA含量升高较少,72 h达到较高且维持至108 h,质量浓度平均为204.8 mg/L,... 以泰安某污水处理厂侧流水解池为对象,研究HRT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及水解酸化产物用于强化生物脱氮碳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水解酸化HRT为24 h时污泥的VFA含量升高较少,72 h达到较高且维持至108 h,质量浓度平均为204.8 mg/L,污泥溶胞率(DD)为3.67%;之后随着HRT的增加VFA含量增加速度变得缓慢;回用HRT为72 h的污泥水解液和乙酸作为反硝化碳源,平均最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3.4、3.6 mg/(g·h),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3.1、11.7 mg/L,均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投加污泥水解液与投加乙酸的作用几乎无差别,可以达到强化生物脱氮目的,使后置反硝化所需外部碳源的费用大幅度下降,具有一定的工程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碳源 侧流水解酸化 剩余污泥 反硝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磷酸铵镁结晶耦合法去除低浓度氨氮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高鑫 唐玉朝 +2 位作者 伍昌年 刘俊 宋永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4-1472,1512,共10页
以活性白土(AC)、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复合改性制得载镁活性白土(AC-Mg),将其作为高效吸附剂,并与模拟污水中的低浓度氨氮和磷发生磷酸铵镁结晶反应。对改性活性白土和反应后的回收产物采用BET、XRD、SEM、FTIR和激光粒度分析... 以活性白土(AC)、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复合改性制得载镁活性白土(AC-Mg),将其作为高效吸附剂,并与模拟污水中的低浓度氨氮和磷发生磷酸铵镁结晶反应。对改性活性白土和反应后的回收产物采用BET、XRD、SEM、FTIR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吸附-磷酸铵镁结晶耦合法对低浓度氨氮去除和回收的机理,考察了磷源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和溶液初始pH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镁负载量为0.85%的AC-Mg(以改性活性白土复合材料的质量为基准,下同),在氨氮质量浓度为60 mg/L,AC-Mg投加量为5 g/L,磷源质量浓度为60 mg/L,温度为25℃,pH为9.0条件下,反应2.5 h可达到去除平衡,AC-Mg对氨氮的去除量为6.79 mg/g,去除率为56.58%。AC-Mg对氨氮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氨氮的吸附受到表面扩散和内部扩散共同作用。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23),氨氮最大去除量为37.05 mg/g。其中,吸附去除量为5.56 mg/g,磷酸铵镁结晶反应去除量为31.4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白土 磷酸铵镁 复合改性 反应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的巢湖抱书河污染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单宇 陈俊 +4 位作者 吴克 金杰 宋永莲 刘俊 李驰骋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74-76,共3页
针对巢湖抱书河流域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_3-N、TP,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COD超地表V类水标准断面占比为50%,NH_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100%,... 针对巢湖抱书河流域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_3-N、TP,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COD超地表V类水标准断面占比为50%,NH_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100%,丰水期为81.25%、62.5%、75%,总体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枯水期监测断面轻度污染占比6.25%、中度污染占比43.75%、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6.25%,平水期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56.25%,丰水期重度污染占比31.25%、严重污染占比68.75%,枯水期水质略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对NH_3-N、TP、COD、pH、DO、浊度、电导率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氮磷为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 水环境 源解析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次氯酸钠对污泥减量化及可生化性研究
13
作者 刘壮壮 唐玉朝 +4 位作者 伍昌年 薛莉娉 陈园 蔡丽丽 刘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以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低温耦合次氯酸钠对污泥的破解效果,以及后续减量化及可生化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80℃、NaClO投加量为166.7 mg/g、反应时间为60 min的实验条件下,破解液中SCOD可以达到13210 mg/L,COD破解率达到42.54%。... 以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低温耦合次氯酸钠对污泥的破解效果,以及后续减量化及可生化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80℃、NaClO投加量为166.7 mg/g、反应时间为60 min的实验条件下,破解液中SCOD可以达到13210 mg/L,COD破解率达到42.54%。破解液中的多糖及蛋白质质量浓度可达到587.3、376.8 mg/L,说明该方法可有效破解污泥,药剂投加成本仅为0.029元/g。污泥SS去除率达到30.71%,可有效减少污泥预处理成本,实现污泥减量化,并缩减污泥后续处置成本。经加热处理后液相中的余氯在1.0 h内可降至0.37 mg/L,破解液的碳氮比由10.04提高到28.97,但BOD5/SCOD仅为0.282。结合反应过程中TCOD和蛋白质的变化,以及三维荧光光谱表征,推测可能是ClO^(-)与部分易降解有机物发生矿化反应,导致破解液的可生化性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污泥减量化效果显著,药剂投加成本低,可生化性可接受,可为污泥的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污泥减量 可生化性 低温 次氯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滤料在上向流反硝化滤池中试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永莲 杨丹丹 郑侠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以聚苯乙烯泡沫滤珠作为上向流反硝化滤池的滤料,在中试装置中考察了此种悬浮滤料的脱氮效果及其过滤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13.5 m^(3)/h的情况下,随着碳氮质量比(碳氮比)的升高,NO_(3)^(-)-N去除率逐渐提高,出水COD也逐渐提... 以聚苯乙烯泡沫滤珠作为上向流反硝化滤池的滤料,在中试装置中考察了此种悬浮滤料的脱氮效果及其过滤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13.5 m^(3)/h的情况下,随着碳氮质量比(碳氮比)的升高,NO_(3)^(-)-N去除率逐渐提高,出水COD也逐渐提高,适宜的碳氮比为5,此条件下出水COD小于5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越长,脱氮效果越好,综合考虑本试验选择HRT为60 min;应控制废水流速为6~8 m/h,以使滤池出水SS在10 mg/L以下,稳定达标。该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沿水流方向的前半段,在沿层高度的0~90 cm区域基本完成了对NH_(4)^(+)-N和NO_(3)^(-)-N的去除,NH_(4)^(+)-N和NO_(3)^(-)-N的去除率贡献分别达到96.99%和96.87%,而剩余的后半部分滤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上向流滤池 悬浮滤料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流式MBBR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15
作者 胡鹏睿 崔康平 刘俊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7期11-14,共4页
为研究竖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搭建了一种竖流式MBBR试验装置,研究反应器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其对农村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典型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大约30天左右的... 为研究竖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搭建了一种竖流式MBBR试验装置,研究反应器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其对农村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典型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大约30天左右的挂膜启动阶段,反应器出水COD、NH_(3)-N、TN浓度分别为28.0、4.8、14.7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8%、85%、65%。同时,表面活性剂降解速率较快,去除效果显著,反应器出水COD、NH_(3)-N和TN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传统横向反应器相比,该装置占地面积较小,反应器容积负荷提高,实现了活性污泥、生物膜、流化床工艺的统一,有效避免短流现象,也有效去除农村生活污水的典型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流式装置 聚氨酯海绵 农村 生活污水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生活污水处理CH_(4)排放量估算及减排建议
16
作者 陈晨 黄莉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113-115,119,共4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CH_(4)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合肥市生活污水处理行业CH_(4)的排放量,对于合肥市污水处理行业CH_(4)的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估算了2009~2018年合肥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CH_(4)的排放量,分析了CH_(4)的排...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CH_(4)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合肥市生活污水处理行业CH_(4)的排放量,对于合肥市污水处理行业CH_(4)的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估算了2009~2018年合肥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CH_(4)的排放量,分析了CH_(4)的排放量变化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性研究,从完善管网系统和相关政策、整合现有技术以及开发低碳新技术等方面为合肥市的CH_(4)减排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合肥市污水处理行业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转型和CH_(4)的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 温室气体 排放量计算 减排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