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辐照(产臭氧)技术对CB-1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周初跃 陈爱国 +6 位作者 刘光亮 张楠 吴元华 王程栋 董蕊 黄国栋 刘国良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为进一步验证紫外辐射(产臭氧)对CB-1烟叶自然存放条件下褐化进程调控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安徽中烟邵武基地烟叶C3F和B2F等级烟叶样品进行不同时长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然存储条件下每间隔15 d取样1次,分析烟叶颜色深度值、多酚类物质含量变... 为进一步验证紫外辐射(产臭氧)对CB-1烟叶自然存放条件下褐化进程调控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安徽中烟邵武基地烟叶C3F和B2F等级烟叶样品进行不同时长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然存储条件下每间隔15 d取样1次,分析烟叶颜色深度值、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中烟碱含量和糖碱比是影响多酚类物质酶促棕色化反应的主要因素,B2F等级烟叶烟碱含量与酶促棕色化反应呈显著负相关,C3F等级烟叶糖碱比与酶促棕色化反应呈弱正相关。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芳香值变化规律来看,C3F等级烟叶辐射2 h左右为宜,B2F等级烟叶辐射3 h左右最佳,辐射时间过长或过短对酶促棕色化反应造成的烟叶褐化进程调控效果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1品种 烟叶 紫外辐射 酶促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叶复烤在线加酶对上部烟叶醇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波 田忠 +8 位作者 任江涛 杨继福 张朝 李江 朱一帆 王苏红 万明宇 阎轶峰 沈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5-20,共6页
以皖南B3F等级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打叶复烤在线添加复合酶对烟叶醇化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加酶处理后烟叶醇化18个月后的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烟叶经添加复合酶醇化后,香气质提升,香气量增加,甜... 以皖南B3F等级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打叶复烤在线添加复合酶对烟叶醇化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加酶处理后烟叶醇化18个月后的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烟叶经添加复合酶醇化后,香气质提升,香气量增加,甜感增加,余味舒适;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苦味氨基酸含量降低,致香成分含量增加;与未加酶醇化相比,感官质量的综合得分提高了2.0分以上,常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甜味氨基酸含量提高26.51%,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提高22.98%,苦味氨基酸含量降低7.53%;致香成分含量提高5.56%。研究结果可为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提高和打叶复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复烤 复合酶 上部烟叶 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上部叶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质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斌 拓阳阳 +3 位作者 孙志平 叶朝兴 叶茂 孙学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38-40,共3页
采用常规2次采收、一次性采收和一次性带茎砍收3种上部叶采收方式,研究其对上部叶烤后烟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采烤相比,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和带茎砍烤采收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内在化学成分... 采用常规2次采收、一次性采收和一次性带茎砍收3种上部叶采收方式,研究其对上部叶烤后烟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采烤相比,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和带茎砍烤采收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内在化学成分显著优化,但单叶重略有下降。带茎砍烤的整体烘烤时间比常规烘烤延长24 h,用工成本、耗煤成本及耗电成本均高于常规和一次性采烤方式。综合考虑烟叶质量和效益,上部一次性采收和带茎砍收方式是适宜于德昌县推广的上部叶采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采收方式 质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及烟草制品燃烧&热解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顺 王孝峰 +7 位作者 何庆 张亚平 李振华 田振峰 陈开波 佘世科 徐迎波 宁敏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从燃烧热解过程检测、产物检测、热释放测量以及残留物表征四个方面,综述了烟草制品燃烧热解特性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从燃烧锥检测、燃烧热测量和燃烧锥灰分表征三个方向,归纳了已有卷烟燃烧热解特性主要研究手段;简要介绍了当前新型... 从燃烧热解过程检测、产物检测、热释放测量以及残留物表征四个方面,综述了烟草制品燃烧热解特性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从燃烧锥检测、燃烧热测量和燃烧锥灰分表征三个方向,归纳了已有卷烟燃烧热解特性主要研究手段;简要介绍了当前新型烟草制品研制过程中所建立的燃烧热解特性分析方法。展望了烟草行业未来燃烧热解检测分析技术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燃烧 热解 检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别烟梗吸湿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孔祥 卢幼祥 +1 位作者 邵名伟 徐迎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101-103,110,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烟梗的吸湿性能。[方法]实验室模拟烟梗预处理工艺过程,对不同地区、部位、年份、尺寸的烟梗进行吸湿性能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吸湿性能相近的烟梗组合进行生产验证。[结果]不同地区烟梗吸湿性能存在差异,根据洗梗...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烟梗的吸湿性能。[方法]实验室模拟烟梗预处理工艺过程,对不同地区、部位、年份、尺寸的烟梗进行吸湿性能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吸湿性能相近的烟梗组合进行生产验证。[结果]不同地区烟梗吸湿性能存在差异,根据洗梗前后含水率增量分布情况,可将24个不同地区划分为3个组,形成不同的烟梗配方。中上部烟梗的吸湿性能相对接近,下部烟梗吸湿性能强于中上部。烟梗贮存年限越长,含水率增量越大。不同直径烟梗吸湿性能差异显著,粗梗的含水率增量明显低于细梗。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原配方烟梗的含水率标准偏差达到0.68%,出丝率为87.03%,新配方含水率标准偏差0.27%,出丝率为88.49%,烟梗的水分均匀性得到提高,过程工艺损耗减少。[结论]该研究可为烟梗的分组加工和配方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吸湿性能 预处理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叶台混配模式下配方柜使用对成品片烟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波 汪季涛 +5 位作者 王绍林 沈嘉 徐其敏 周初跃 杜丛中 吴克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2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铺叶台混配模式下配方柜使用对成品片烟均匀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打后片烟质量均匀稳定。[方法]以福建龙岩C2F、C3F和C4F烟叶为试验载体,研究了铺叶台混配模式下配方柜使用对烟叶烟碱均匀性、水分均匀性、叶片结构均匀性... [目的]研究铺叶台混配模式下配方柜使用对成品片烟均匀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打后片烟质量均匀稳定。[方法]以福建龙岩C2F、C3F和C4F烟叶为试验载体,研究了铺叶台混配模式下配方柜使用对烟叶烟碱均匀性、水分均匀性、叶片结构均匀性、经济指标、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在铺叶台混配模式下,不同配方柜使用对成品片烟质量均匀性影响不同,综合分析,采用铺叶台混配与打前柜和烤前柜共同使用,烟碱变异系数为3.95%,叶片结构变异系数为4.15%,水分变异系数为2.02%,烤前烤后大中片率分别为85.17%和78.52%,外观质量变异系数为11.98%,感官质量综合得分为68.92,烤后成品片烟质量均匀性最佳。[结论]不同复烤企业应根据工艺设置和烟叶加工特性制定不同的均质化控制技术,实现打后片烟的均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叶台 配方柜 成品片烟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会理烟区生态条件及烟叶质量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波 叶茂 +7 位作者 韩伟 孙敬权 沈嘉 刘挺 龙岗 陈树鸿 屈靖雄 孙学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四川凉山会理产区生态条件和烟叶质量,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凉山会理产区气候因素、土壤养分、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的综合评价,指导烟叶生产。[结果]会理烟区气温适宜,日照充足,但烟叶生长... [目的]分析四川凉山会理产区生态条件和烟叶质量,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凉山会理产区气候因素、土壤养分、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的综合评价,指导烟叶生产。[结果]会理烟区气温适宜,日照充足,但烟叶生长后期多持续性降雨;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会理烟叶的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色度等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规定,烟叶外观质量总体较好;烟叶香型为较典型的清香型,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充足,烟气浓度及劲头中等,杂气小,余味干净舒适;烟叶糖含量与糖碱比偏高,烟碱含量、钾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偏低,钾氯比较适宜。在生产上应注意控制氮肥,增施磷肥与钾肥,同时协调烟株生长与降水量、气温的匹配,并且改良烘烤工艺,使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结论]研究可为会理产区烟叶生产和质量提升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理烟区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烟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烟梗木质素降解的漆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锐 李元实 +3 位作者 寇霄腾 朱良华 余翔 马林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8,12,共5页
通过云芝菌发酵得到的漆酶粗酶液经超滤浓缩后,以硫酸铵为盐析剂进行分级盐析沉淀,利用DEAE-Sepharose-F.F.柱层析对漆酶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电泳分析证明获得了电泳纯漆酶,其分子量约为64.4 k D.分离纯化过程中酶被纯化了22... 通过云芝菌发酵得到的漆酶粗酶液经超滤浓缩后,以硫酸铵为盐析剂进行分级盐析沉淀,利用DEAE-Sepharose-F.F.柱层析对漆酶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电泳分析证明获得了电泳纯漆酶,其分子量约为64.4 k D.分离纯化过程中酶被纯化了22.80倍,酶活的回收率为36.32%,表明云芝菌产漆酶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纯化.将漆酶液用于烟梗木质素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此降解处理过的烟梗其内在品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木质气明显减弱,香气和余味均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木质素 漆酶 分离纯化 云芝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平优质低焦油烟叶群体调控技术耦合效应研究
9
作者 陈爱国 张清明 +5 位作者 何欢辉 刘光亮 周初跃 丁应福 徐辰生 陈志厚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7,共7页
福建南平烟区是我国最具潜力的优质低焦油主料烟产区之一,群体调控技术对优质烟叶原料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南平优质低焦油烟叶群体调控技术的耦合作用,本研究通过连续两年施氮量、株距和留叶数3因素312-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分析... 福建南平烟区是我国最具潜力的优质低焦油主料烟产区之一,群体调控技术对优质烟叶原料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南平优质低焦油烟叶群体调控技术的耦合作用,本研究通过连续两年施氮量、株距和留叶数3因素312-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分析了基于焦油量、感官质量和单位产值的综合得分指标变化,并寻优了南平烟区优质低焦油烟叶群体调控技术管理方案。结果表明,试验水平上影响综合得分的单因子主效应表现为株距>施氮量≈留叶数,边际效应表现相反,两因素耦合效应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不同综合得分目标的组合寻优方案中,以中肥中等群体耦合效果最佳,综合得分超过0.8的优化管理方案为施氮量6.188~10.089 kg/666.7 m^(2),株距0.398~0.626 m,留叶15.460~19.749片,其中可接受的最大降焦效果优化方案为施氮量8.976 kg/666.7 m^(2),株距为0.437 m,留叶数为17.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栽培技术耦合 多目标决策 数学模型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CB-1品种烟叶打叶复烤提质保香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祥 黄世乐 +3 位作者 卢幼祥 肖方明 庄增坤 黄长庚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期68-70,共3页
为探索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对高等级烟叶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影响,该文以福建三明翠碧一号C3F等级烟叶为对象,开展不同润叶、复烤、回潮处理方式对烟叶润叶水分均匀性、成品片烟色泽、常规化学成分、多酚、色素、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等指... 为探索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对高等级烟叶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影响,该文以福建三明翠碧一号C3F等级烟叶为对象,开展不同润叶、复烤、回潮处理方式对烟叶润叶水分均匀性、成品片烟色泽、常规化学成分、多酚、色素、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旨在为特色打叶复烤工艺加工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蒸汽润叶+低温慢烤+蒸汽润叶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加工后片烟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润叶水分、成品水分、叶片结构的均匀性梗好,烟叶色泽变化最小,感官质量得分最高、香气质感改善较明显、口感特性更好、清甜香风格达到彰显,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蒸汽润叶+蒸汽回潮处理中的水是汽化水,温度高、水颗粒细小,更有利于烟叶吸收和提高均匀性且不宜产生水渍水的颗粒,同时烟叶中的多酚、色素等致香前体物质降解后化合物总量最少,致香成分挥发的少,能较好地保留中高等级烟叶致香成分和原有质量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叶方式 打叶复烤 片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成品片烟碳化现象形成原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祥 易百灵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1期43-44,57,共3页
近来成品片烟(内衬塑料袋)发生碳化现象时有发生,引起工业企业和复烤企业的困惑和思考。目前大家都初步认为是因为仓库保管不当而造成的,其实只是外因(诱因)。真正的原烟具有2方面,那就是内因和外因。只有当外因(占主导)和内因都满足并... 近来成品片烟(内衬塑料袋)发生碳化现象时有发生,引起工业企业和复烤企业的困惑和思考。目前大家都初步认为是因为仓库保管不当而造成的,其实只是外因(诱因)。真正的原烟具有2方面,那就是内因和外因。只有当外因(占主导)和内因都满足并且很好结合时才会发生。由于烟叶储存过程中的醇化速度加快导致的碳化将使烟叶完全失去使用价值,使工业企业和复烤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分析烟叶碳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采取何种措施有效避免烟叶碳化,避免卷烟工业企业和复烤企业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碳化 水分 温度 装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良明 卢幼祥 +7 位作者 徐其敏 邵名伟 瞿先中 严志景 徐迎波 舒俊生 高正圣 梁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叶复烤烟叶纯净度。[方法]以皖南C3F、凉山C3FA烟叶为试验载体,开展了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影响试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不同...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叶复烤烟叶纯净度。[方法]以皖南C3F、凉山C3FA烟叶为试验载体,开展了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影响试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工艺路径和不同工艺参数对出片率基本无影响,切把头处理烟叶中片率提高,叶中含梗率、杂物比例下降,风选除杂烟叶和挑选后碎叶分离处理后杂物比例下降,切片刀数由1刀调整为2刀烟叶中片率提高,随着整线工艺流量的下降叶中含梗率略有下降,风选除杂风机频率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杂物的剔除,宜设计合理的参数值。[结论]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均对烟叶纯净度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打叶复烤 出片率 纯净度 杂物 叶中含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烤烟区域氨基酸含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振兴 郭东锋 +2 位作者 姚忠达 张福建 邹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76-180,185,共6页
为了考察不同烤烟种植区域间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以烤烟区划4个区域的烤烟标准等级进行了氨基酸检测,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区域、品种、部位3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差异,品种和部位对于氨... 为了考察不同烤烟种植区域间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以烤烟区划4个区域的烤烟标准等级进行了氨基酸检测,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区域、品种、部位3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差异,品种和部位对于氨基酸的影响统计不显著,且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统计仍不显著,表明氨基酸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为区域;氨基酸在多因素间的变异均超过了10%,部分氨基酸含量变异超过了60%,区域间统计差异显著的氨基酸有脯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从区域来看,东南烟区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烟区,而西南烟区的苏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氨基酸 含量差异 区域 品种 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片率与打叶经济指标、叶中含梗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卢幼祥 周良明 +4 位作者 邵名伟 高正圣 梁昊 汪华 孔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5期130-131,共2页
为研究打叶去梗过程中大中片率与经济指标、叶中含梗率的关系,确立适宜的叶片结构控制指标,进行了不同大中片率的打叶去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大中片率的提高,出片率、产品得率、叶中含梗率升高,碎片比例、梗中含叶率降低,打叶造碎减少... 为研究打叶去梗过程中大中片率与经济指标、叶中含梗率的关系,确立适宜的叶片结构控制指标,进行了不同大中片率的打叶去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大中片率的提高,出片率、产品得率、叶中含梗率升高,碎片比例、梗中含叶率降低,打叶造碎减少。大中片率并非越高越好,过高则叶中含梗率高,过低则造碎更大,出片率更低,这对整体打叶质量是不经济的,因而应控制大中片率在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片率 出片率 打叶复烤 叶中含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状打叶框栏对叶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孔祥 杨波 +4 位作者 肖方明 庄增坤 贾文平 黄长庚 沈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3期175-176,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打叶框栏形状对叶片结构的影响,为打叶复烤工艺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三明烟叶为载体,研究不同打叶框栏形状对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形状的打叶框栏对叶片结构影响特别明显,采用六边形框栏替代菱形框栏,大片率... [目的]研究不同打叶框栏形状对叶片结构的影响,为打叶复烤工艺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三明烟叶为载体,研究不同打叶框栏形状对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形状的打叶框栏对叶片结构影响特别明显,采用六边形框栏替代菱形框栏,大片率降低13%,中片率提高12%,叶含梗下降0.5%。叶片结构均匀性提高,变异系数小于5%。[结论]一级、二级打叶使用六边形框栏比使用菱形框栏打后叶片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框栏 形状 叶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叶去梗叶片纯净度提升工艺参数的调整与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邵名伟 周良民 +6 位作者 卢幼祥 严志景 瞿先中 徐迎波 高正圣 梁昊 孔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7期125-126,131,共3页
该研究首先通过对打叶工序各级打叶出叶率、叶中含梗率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艺流量、打滚转速、风分风机频率、高速皮带速度4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后1级打叶出叶率为63.38%,2级打叶出叶率为20.15%,各级打叶出... 该研究首先通过对打叶工序各级打叶出叶率、叶中含梗率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艺流量、打滚转速、风分风机频率、高速皮带速度4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后1级打叶出叶率为63.38%,2级打叶出叶率为20.15%,各级打叶出叶率分配相对较为合理;叶中含梗率由调整前1.35%下降至0.86%,满足叶中含梗率小于1.0%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去梗 叶片 纯净度 叶中含梗率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