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中烟郴州基地单元主栽品种质量评价
1
作者 张福建 唐经祥 +6 位作者 谭志鹏 徐经年 李思军 朱俊俊 汪升友 郭飞 任四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7-20,24,共5页
为了解安徽中烟郴州基地单元内主栽品种的质量,2023年在郴州市桂阳县和平镇开展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湘烟7号、湘烟6号生育期分别较云烟87长11、8 d;田间长势以湘烟7号表现最好,较云烟87株高高9.95%、有效叶片数多18.80%、茎围粗... 为了解安徽中烟郴州基地单元内主栽品种的质量,2023年在郴州市桂阳县和平镇开展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湘烟7号、湘烟6号生育期分别较云烟87长11、8 d;田间长势以湘烟7号表现最好,较云烟87株高高9.95%、有效叶片数多18.80%、茎围粗6.24%、节距长13.79%,湘烟6号茎围较粗(较云烟87粗8.42%),云烟116烟叶较宽(较云烟87宽15.90%);经济性状也以湘烟7号表现最好,较云烟87均价高3.71%、产量高4.62%、产值高8.52%、上等烟比例高6.08%,湘烟6号、云烟116经济性状略优于云烟87;湘烟7号、湘烟6号及云烟116的中、下部烟外观不如云烟87,但上部叶外观皆优于云烟87;总体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及感官质量和云烟87有差距,3个品种间,以湘烟7号表现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品种 烤烟 质量评价 郴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芽孢杆菌果胶裂解酶的重组表达、性质表征及在低次烟叶提质中的应用
2
作者 汪季涛 王浩军 +5 位作者 边文杰 张福建 董洪旭 高丽伟 张鹏 沈忱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0,共11页
为获得能够降低烟叶杂气、提升烟叶品质的微生物酶资源,以烟叶为材料筛选具有果胶裂解功能的细菌,使用毕赤酵母异源表达了该细菌的果胶裂解酶基因,研究了其酶学性质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产果胶裂解酶的细菌,经鉴定... 为获得能够降低烟叶杂气、提升烟叶品质的微生物酶资源,以烟叶为材料筛选具有果胶裂解功能的细菌,使用毕赤酵母异源表达了该细菌的果胶裂解酶基因,研究了其酶学性质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产果胶裂解酶的细菌,经鉴定为嗜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将其果胶裂解酶PelHA重组于毕赤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PelH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10.0,在30℃~40℃、pH 9.0~11.5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1 mM Ca^(2+)可以显著激发PelHA的酶活力,而Cu^(2+)、Co^(2+)、Fe^(3+)、Mn^(2+)4种金属离子以及EDTA、SDS和β-巯基乙醇等化学试剂对PelHA有明显抑制作用;PelHA的Km和Vm分别为85.25 mg/mL、0.47μmol/mL/min;经PelHA处理的烟叶中酸类、醇类、酯类等香气总体含量上升,酚类物质和含氮杂环类物质总体含量减少。经PelHA处理烟叶的卷烟制品香气质量更为优越,杂气、刺激性减少,香气浓度、劲头增加。为实现烟叶用果胶裂解酶自主化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裂解酶 嗜盐芽孢杆菌 重组表达 稳定性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期烟田土壤含水量对中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俊俊 张福建 +4 位作者 徐经年 任四海 郭飞 汪升友 唐经祥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水分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对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为明确皖南烟区成熟期烟田中上部叶生长适宜垄体含水量,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打顶后通过设置不同垄体含水量(45%±5%、60%±5%、70%±5%、80%... 水分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对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为明确皖南烟区成熟期烟田中上部叶生长适宜垄体含水量,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打顶后通过设置不同垄体含水量(45%±5%、60%±5%、70%±5%、80%±5%以及常规对照),研究其对成熟期中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酶活性、烤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随垄体含水量的增加基本不断增大,各部位烟叶叶绿素b在各处理间无差异;含水量70%±5%条件下中部烟叶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都处于较高水平,上部烟叶无明显一致趋势;含水量70%±5%时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得到明显提升,含水量60%±5%为烤后烟叶外观及感官评吸质量最优处理。综合结论得到,烤烟成熟期间60%~7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能使中上部烟叶品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中上部叶 垄体含水量 烟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赋权法在卷烟机综合性能评价中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志景 张劲 +6 位作者 徐尚军 丁乃红 王鹏 邵名伟 何金华 曹海兵 杨文志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价卷烟机设备性能,从质量水平、消耗水平和效能水平3个维度出发,构建设备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赋权评价模型。【方法】利用最大熵原理给出最优组合系数和方案评价计算步骤。开展Topsis方法、层次分析法、熵...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价卷烟机设备性能,从质量水平、消耗水平和效能水平3个维度出发,构建设备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赋权评价模型。【方法】利用最大熵原理给出最优组合系数和方案评价计算步骤。开展Topsis方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组合赋权法在卷烟机设备综合性能评价的实例分析和比较工作。【结果】4种方法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评价结果满足一致性。组合赋权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具有最优组合系数和误差平方和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组合赋权法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宇 周顺 +8 位作者 林泳鸿 张劲 吕莹 丁乃红 王洁 田慧娟 王孝峰 曹芸 陈芹芹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吸湿特性的差异。【结果】(1)烟草颗粒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J”型,DLP与GAB模型拟合效果较优,平均R2分别为0.9996和0.9961,单分子层含水率范围为13.00~14.53 g/100 g;(2)在吸湿过程(0~14 d)中,烟草颗粒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其与结合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1,P<0.01),吸湿初期(1 d)及后期(14 d)结合水峰面积增加值分别达到417~655、2384~3221;(3)烤烟产地和部位对烟草颗粒的吸湿特性有一定影响,相同产地的中部烟显著高于上部烟、下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河南三门峡上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遵义、云南昆明上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云南昆明下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铜仁下部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颗粒 动态水分吸附 低场核磁共振 结合水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中适量添加过磷酸钙促进烟苗生长
6
作者 张福建 唐经祥 +5 位作者 汪文杰 汪升友 郭飞 朱俊俊 任四海 徐经年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共4页
为研究烤烟种子萌发时供给磷元素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在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试验设置5个质量浓度处理,分别是0(CK)、0.05%、0.10%、0.15%、0.20%,于烟苗5叶期比较各处理基质电导率、主要农艺性状、物质积累量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基质中... 为研究烤烟种子萌发时供给磷元素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在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试验设置5个质量浓度处理,分别是0(CK)、0.05%、0.10%、0.15%、0.20%,于烟苗5叶期比较各处理基质电导率、主要农艺性状、物质积累量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对电导率有促进作用,随着基质中过磷酸钙浓度的增加电导率升高,浓度0.10%、0.15%、0.20%时增加显著,其中过磷酸钙浓度为0.20%时比不添加过磷酸钙显著升高了97.42%;茎高、茎秆直径、物质积累量、烟苗含水率、根系活力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在过磷酸钙添加量为0.05%~0.15%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浓度为0.20%时的烟苗茎高、物质积累量、含水率及根系活力比对照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增加,茎高比对照降低16.25%,茎叶鲜重降低25.63%,根鲜重降低19.48%,根系活力降低5.86%,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57.73%;叶片叶绿素SPAD在浓度为0.15%时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增加20.92%,至0.20%时则略有下降。表明在基质中添加适量的过磷酸钙可促进烟苗的生长,综合考虑,适宜的过磷酸钙添加量为0.1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苗 过磷酸钙 基质 生长 物质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的新型烟用香精及其应用研究
7
作者 吴彦 梁永伟 +4 位作者 薛云 李天笑 孙丽莉 许春平 徐志强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异及卷烟加香效果。结果表明:低次烟叶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 h、酶添加量150 U/g;各因素对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1.8∶1,物料比1∶35;玫瑰样品、烟末样品、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44种、47种、64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325.19μg/g、1289.6μg/g、1642.89μg/g,其中混合提取样品中的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单独提取明显增多,烟碱含量有所降低。将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应用于卷烟加香后,卷烟的香气质有所提升,且伴有花香和甜香,香味更加丰富饱满,刺激性降低,余味更加纯净舒适,感官品质更好,因此,混合提取技术在制备烟用香精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次烟叶 玫瑰 混合提取 香味成分 烟用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庄海锋 杨振 +4 位作者 章存勇 彭晓萌 贾良元 王健 葛少林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1,I0005,共11页
为研究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本工作利用元素分析仪(EA)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表征天然烟叶、再造烟叶以及基片,解析3种原料的化学组成差异。利用U型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对3种原料进行热解实验,产生的气态产物... 为研究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本工作利用元素分析仪(EA)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表征天然烟叶、再造烟叶以及基片,解析3种原料的化学组成差异。利用U型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对3种原料进行热解实验,产生的气态产物先通过与固定床反应器出口相连的光电离质谱(SPI-MS)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离线定性分析结果确定热解产物的具体组成。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谱图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区分3种原料热解后特征产物的质荷比(m/z),选择含量显著差异的产物作为模型化合物,开展嗅辨实验。结果表明,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主要为环戊酮、环己酮和4-乙基苯酚。此外,根据产物随温度的实时变化谱,能够准确了解上述模型化合物在热解过程中的温度释放范围。该研究可为后续减少再造烟叶中刺激性气味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刺激性气味 光电离质谱(SPI-MS)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等次烟叶竖配方组配替代高等次烟叶方法研究
9
作者 边文杰 高鹏 +3 位作者 王力 王浩军 戴魁 戴华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114-116,122,共4页
为解决卷烟生产中优质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对B3F、C4F及X2F烤烟烟叶进行科学分选与组配,提高中低等次烟叶的利用率,提升烟叶原料质量稳定性和工业可用性,选取特定等级烟叶,经外观质量检测、化学成分分析、感官评价组配优化,构建配... 为解决卷烟生产中优质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对B3F、C4F及X2F烤烟烟叶进行科学分选与组配,提高中低等次烟叶的利用率,提升烟叶原料质量稳定性和工业可用性,选取特定等级烟叶,经外观质量检测、化学成分分析、感官评价组配优化,构建配方模块并验证。结果表明,以最佳组配比例制成配方模块并替代C3F烟叶后,卷烟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稳定,风格特征一致,满足质量标准和消费者需求,为烟草行业原料利用和配方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低等次烟叶 竖配方 分选组配 化学成分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照(产臭氧)技术对CB-1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周初跃 陈爱国 +6 位作者 刘光亮 张楠 吴元华 王程栋 董蕊 黄国栋 刘国良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为进一步验证紫外辐射(产臭氧)对CB-1烟叶自然存放条件下褐化进程调控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安徽中烟邵武基地烟叶C3F和B2F等级烟叶样品进行不同时长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然存储条件下每间隔15 d取样1次,分析烟叶颜色深度值、多酚类物质含量变... 为进一步验证紫外辐射(产臭氧)对CB-1烟叶自然存放条件下褐化进程调控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安徽中烟邵武基地烟叶C3F和B2F等级烟叶样品进行不同时长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然存储条件下每间隔15 d取样1次,分析烟叶颜色深度值、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中烟碱含量和糖碱比是影响多酚类物质酶促棕色化反应的主要因素,B2F等级烟叶烟碱含量与酶促棕色化反应呈显著负相关,C3F等级烟叶糖碱比与酶促棕色化反应呈弱正相关。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芳香值变化规律来看,C3F等级烟叶辐射2 h左右为宜,B2F等级烟叶辐射3 h左右最佳,辐射时间过长或过短对酶促棕色化反应造成的烟叶褐化进程调控效果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1品种 烟叶 紫外辐射 酶促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翠碧1号贮存期间烟叶褐化的影响
11
作者 周初跃 陈爱国 +5 位作者 刘光亮 张楠 吴元华 董蕊 黄国栋 赵书坤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9期159-162,共4页
为明确安徽中烟邵武基地不同施氮量对翠碧1号初烤烟叶储存期间褐变进程的影响,以当地常规氮肥用量(110.7 kg/hm^(2))为对照,处理组施氮量分别为95.7和125.7 kg/hm^(2),将不同处理烤后烟叶挑选品质均匀一致的C3F等级烟叶,同烟区初烤烟叶... 为明确安徽中烟邵武基地不同施氮量对翠碧1号初烤烟叶储存期间褐变进程的影响,以当地常规氮肥用量(110.7 kg/hm^(2))为对照,处理组施氮量分别为95.7和125.7 kg/hm^(2),将不同处理烤后烟叶挑选品质均匀一致的C3F等级烟叶,同烟区初烤烟叶同等条件存放,分别于存放后第0、30、60、90天取样,测定叶片多酚类物质、化学成分和颜色深度值,分析不同时间节点烟叶棕色化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95.7 kg/hm^(2)处理叶片在自然条件存放期间,随时间的延长,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升高,糖碱比最协调。施氮量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和叶片颜色深度值呈正相关关系,并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翠碧1号 贮存 烟叶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甘薯对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书豪 王玉洁 +11 位作者 何冰 宋正熊 张治国 王悦华 温烜琳 崔钰杰 姬米源 焦念元 高佳凯 王艳芳 和梦颖 刘领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4,共12页
为探究间作甘薯对烤烟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以烤烟(LY1306)和甘薯(普薯32)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田间种植方式的盆栽受控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种植方式(M:烤烟单作;I:烤烟甘薯间作)和施氮水平(N1:不施用氮肥;N2:正常施用氮肥,N 0... 为探究间作甘薯对烤烟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以烤烟(LY1306)和甘薯(普薯32)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田间种植方式的盆栽受控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种植方式(M:烤烟单作;I:烤烟甘薯间作)和施氮水平(N1:不施用氮肥;N2:正常施用氮肥,N 0.80 g/盆)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并结合烤烟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氮代谢酶活性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标、优势菌门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烤烟单作相比,间作甘薯能提高烤烟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氮代谢酶活性及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且以N2I处理最高。(2)在微生物群落组成方面,各处理下烤烟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无论施用氮肥与否,烤烟甘薯间作较烤烟单作均能提高烤烟根际土壤绿弯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平均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平均相对丰度。(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蛋白酶、脲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Alpha多样性及优势菌门组成。LEfSe分析表明,N2I处理下的主要优势细菌为放线菌门、酸杆菌门、Streptomycetaceae科,主要优势真菌为Microascales目、Mortierellaceae科。(4)PCoA分析表明,间作甘薯和施用氮肥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均有一定影响,但氮肥施用较种植模式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更显著,且N2I处理下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总之,间作甘薯能够提高烤烟根际土壤肥力及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善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而有利于改良烤烟根际土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甘薯 间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法在烟气老化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马兰 温作赢 +5 位作者 彭晓萌 赵锋 叶绍鑫 谢恺 顾学军 王健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6-665,共10页
本文应用自主研发的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原位在线检测燃烧型卷烟、加热不燃烧型卷烟和电子烟产生的烟气气溶胶,表征其气相成分及颗粒相成分。结果表明,3种烟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差异显著,其中燃烧型卷烟的成分含量及物种丰度... 本文应用自主研发的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原位在线检测燃烧型卷烟、加热不燃烧型卷烟和电子烟产生的烟气气溶胶,表征其气相成分及颗粒相成分。结果表明,3种烟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差异显著,其中燃烧型卷烟的成分含量及物种丰度远大于新型烟草制品,其气相和颗粒相的整体信号强度分别约为新型烟草制品的100倍和10倍。检出的气溶胶成分中含有大量不饱和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环境中极易被氧化并生成新的超细颗粒物。结合Teflon反应腔分别模拟以上3种类型的烟气气溶胶在不同臭氧浓度下的老化过程,结果均有超细颗粒物生成。超细颗粒物的形成条件与前体物的含量和成分分布有关,燃烧型卷烟气溶胶在室内O_(3)浓度下就可以很快形成超细颗粒物,而新型烟草制品则需要更高浓度的O_(3)或更长的老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质谱 在线测量 烟气老化 超细颗粒物 室内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叶复烤剔除的非烟物质属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苏红 卢幼祥 +3 位作者 周良明 孔祥 何金华 高瑞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78-81,共4页
为制订打叶复烤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本试验对8家复烤企业设备除杂、人工除杂两种方式剔除的非烟物质进行数量和类别的分析。结果表明,设备、人工剔除的非烟物质重量占投料量的比例分别为7.11×10^(-6)和8.09×10^(-6),金属探... 为制订打叶复烤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本试验对8家复烤企业设备除杂、人工除杂两种方式剔除的非烟物质进行数量和类别的分析。结果表明,设备、人工剔除的非烟物质重量占投料量的比例分别为7.11×10^(-6)和8.09×10^(-6),金属探测仪、光电除杂机、风分除杂机对一类非烟物质的剔除占比相对较高,光电除杂剔后输送带、铺叶工位、烟叶挑选和叶片复烤后工位剔除一类非烟物质占比相对较高。累计剔除的非烟物质主要为二类非烟物质,占比95.56%。打叶复烤宜配置筛砂机、风分除杂机、麻丝带(辊)、金属探测仪、麻丝剔除机和光电除杂机等除杂设备,宜在烟叶挑选、铺叶台、精选台、风分除杂剔后输送带、光电除杂剔后输送带、打叶工序段叶片和烟梗汇总输送带和打叶工序段筛分振筛处、叶片复烤后等工序进行人工剔除非烟物质。综上,一类非烟物质控制关键点应放在烟叶挑选、铺叶台、金属探测、风分除杂和光电除杂等工序,人工剔除非烟物质控制重点应放在打叶工序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烟物质 打叶复烤 设备除杂 人工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醅和夏秋茶添加对农业发酵茄芯烟叶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韩萍 郭东锋 +6 位作者 张明珠 武光龙 张辉 时雅琪 赵瑞 吴学凤 李兴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7-97,共11页
针对国产雪茄原料风格特征薄弱的问题,该研究以超纯水添加为对照,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电子鼻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考察了酒醅和夏秋茶外源添加剂对茄芯烟叶农业发酵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和风... 针对国产雪茄原料风格特征薄弱的问题,该研究以超纯水添加为对照,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电子鼻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考察了酒醅和夏秋茶外源添加剂对茄芯烟叶农业发酵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和风味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阐明理化指标对关键差异风味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剂有助于降解还原糖,延缓总糖消耗,并降低发酵中期pH、淀粉及蛋白质含量,提高总酸含量。基于滋味活性值(TAV)≥1、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及P<0.05筛选得到谷氨酸、脯氨酸和苏氨酸是导致不同处理烟叶滋味差异的关键呈味氨基酸,共同赋予茄芯烟叶鲜味、甜味和苦味特征。外源添加剂有助于降解氮氧化合物,平衡香气组成,进一步增强烟叶花香、果香、甜味、蜡质和麝香风味,基于气味活性值(OAV)≥1、VIP≥1及P<0.05筛选得到4,7,9-巨豆三烯-3-酮、茶香酮等8种物质是导致不同处理烟叶气味差异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添加剂通过降低烟叶pH、提高总酸含量进而影响关键差异风味代谢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芯烟叶 农业发酵 外源添加剂 理化指标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雪茄烟叶发酵研究和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
16
作者 赵禹宗 王胜晓 +8 位作者 王剑 王以慧 潘勇 郭东锋 齐浩宇 宁扬 戴培刚 胡延奇 方松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发酵是雪茄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在提升雪茄烟叶质量和塑造雪茄烟风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国产雪茄烟叶生产总体起步较晚,发酵机理和技术不明确,制约烟叶发酵效果和原料应用。本文概述了雪茄烟叶发酵发展现状,从发酵机理、影响因素、... 发酵是雪茄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在提升雪茄烟叶质量和塑造雪茄烟风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国产雪茄烟叶生产总体起步较晚,发酵机理和技术不明确,制约烟叶发酵效果和原料应用。本文概述了雪茄烟叶发酵发展现状,从发酵机理、影响因素、常规发酵和特色发酵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发酵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雪茄烟叶发酵的意见建议和研究思路,以期为国产雪茄烟产业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发酵机理 国产雪茄烟 常规发酵 特色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用搭口胶的热解特性及其对卷烟品质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许欣 曹芸 +6 位作者 胡永华 李诗平 贾良元 项磊 高瑞江 彭晓萌 郑丰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搭口胶的热解产物对烟气品质及其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热解光电离质谱(Py-SPI-MS)、元素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对10种卷烟搭口胶样品的成分... 【目的】探究搭口胶的热解产物对烟气品质及其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热解光电离质谱(Py-SPI-MS)、元素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对10种卷烟搭口胶样品的成分及热解产物进行分析,并对这10种搭口胶制成的卷烟样品的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10款搭口胶主要成分均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物,在空气中热分解温度集中在330℃~400℃,其中9#、10#搭口胶样品中含有酰胺类添加剂,在220℃时会热裂解释放氨气等物质;(2)使用9#、10#搭口胶制作的卷烟样品在模拟燃烧条件下产生的氨气含量分别为7.8μg/支和7.5μg/支,较其他搭口胶制成的卷烟样品略高,主流烟气的感官刺激性增强,口腔舒适性下降,浓度和劲头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搭口胶 热裂解 卷烟烟气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虹 丁勇 +1 位作者 蔡婷 解振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7,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对各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展开研究。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产业链...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对各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展开研究。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和σ收敛方法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呈波动变化趋势;(2)各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子系统得分存在差异;(3)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空间关联性,但空间关联性还需要加强;(4)中国各地区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产业链现代化 空间相关性 分布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皖南平整烟田烟叶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
19
作者 沈忱 裴洲洋 +6 位作者 张国 刘志远 董洪旭 薛琳 姜超强 毛东平 阎轶峰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9期16-20,26,共6页
在皖南烟区开展田间裂区试验,设置了3个氮肥水平(97.5、112.5、127.5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120 cm×60 cm、120 cm×55 cm、120 cm×50 cm)共9个处理,探究各处理对烟叶生长发育、理化性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 在皖南烟区开展田间裂区试验,设置了3个氮肥水平(97.5、112.5、127.5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120 cm×60 cm、120 cm×55 cm、120 cm×50 cm)共9个处理,探究各处理对烟叶生长发育、理化性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2D2处理(施氮量112.5 kg/hm^(2)+种植密度120 cm×55 cm)显著促进了总糖和还原糖的积累;改善了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单叶重和含梗率控制在合理范围;烟叶外观和感官质量评价综合分值较高,在优化上部烟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表现较优。因此,建议皖南平整烟田采用适量施氮+中等种植密度组合处理,在保证皖南烟区平整烟田烟叶产量的同时提升烟叶品质,保障烟农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烟区 氮肥水平 种植密度 烟叶品质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和品种及其互作对皖南烟叶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沈忱 董洪旭 +8 位作者 汪季涛 王浩军 裴洲洋 张福建 边文杰 张朝 牛文利 李佳欣 杨华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8-24,42,共8页
[目的]进一步探究并量化区域和品种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对安徽皖南不同小生态区和不同品种之间烤烟中、上部叶生长的外观、化学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系统比较以及2因素方差分析,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进一步探究并量化区域和品种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对安徽皖南不同小生态区和不同品种之间烤烟中、上部叶生长的外观、化学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系统比较以及2因素方差分析,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上部叶区域C和云烟87的外观质量最佳,区域和品种交互对烟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各区域和品种间中部叶化学成分较为均衡,上部叶质量有所差异;氯离子和总氮受区域影响较大,而钾离子则受品种影响较大。感官质量中以区域C烟叶的感官质量表现最佳,而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区域对烟叶感官质量相对贡献度较高,而品种对其影响较小,区域对B2F烟叶感官质量的贡献度也显著高于品种。此外,烟叶香气特性与总糖、氮碱比、两糖差呈显著正相关;口感特性和烟碱为负相关,与总糖、氮碱比、两糖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烟叶外观质量受互作影响较为显著,区域效应对感官及部分化学成分的影响显著高于品种,首次给出了区域和品种对烟叶不同特性的影响程度量化数据。研究结果为区域和品种对烟叶质量的影响效果作出了量化评估,并为烟叶各指标的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区域 品种 质量分析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