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效果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
10
1
作者
吴凯瑞
叶宇
+3 位作者
李娇月
裴蓓
李学军
程红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66-2475,共10页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治未病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结果为CAG伴IM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A 68例,治疗组B 67例,均参与6周治疗。(1)对照组: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3次/d);(2)治疗组A:予脾胃培源方分证型加减(2次/d);(3)治疗组B:脾胃培源方(用法同组A)联合针刺(1次/d),以足三里、梁丘、公孙、内关、中脘为主穴,据证型选用配穴。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记录OLGA、OLGIM分期,胃黏膜病理疗效,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评分,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结果完成6周疗程的患者共192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A:66例,治疗组B:64例)患者。对照组有效率为48.39%(30/62),治疗组A有效率为69.70%(46/66),治疗组B有效率为71.88%(46/64);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1)。三组治疗后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PRO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黏膜病理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慢性炎症、萎缩、I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活动性炎症、发育不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胃脘胀满、胃脘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RO量表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反酸、消化不良、排便、心理状态、全身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AE、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培源方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比传统抗酸剂与胃黏膜保护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脾胃培源方
针药联合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术内酯Ⅰ在胃癌细胞中抑制输出蛋白T的作用和机制
2
作者
张艺
马芳琪
+1 位作者
魏思媛
李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28-1934,共7页
目的探究白术内酯Ⅰ在胃癌细胞中抑制输出蛋白T(XPO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探究XPO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病例随访系统中随机调出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胃癌病例105例,并获取对应的肿瘤组...
目的探究白术内酯Ⅰ在胃癌细胞中抑制输出蛋白T(XPO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探究XPO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病例随访系统中随机调出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胃癌病例105例,并获取对应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标本中XPOT表达情况。使用GSEA分析TCGA、GEO数据库中胃癌患者基因表达数据。通过多种细胞实验检测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检测XPOT、SKP2、CyclinA、P27的mR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及临床样本均证实,XPO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提示不良预后;体外研究发现:AT-1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XPOT下调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AT-1可下调XPOT表达,继而对SKP2、P27、CyclinA进行调控,即通过调控XPOT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胃癌组织中XPOT过表达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白术内酯Ⅰ可下调XPOT调控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胃癌
输出蛋白T
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效果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
10
1
作者
吴凯瑞
叶宇
李娇月
裴蓓
李学军
程红亮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北京
中医药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脑病
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66-2475,共10页
基金
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项目(202303a07020003)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2e07020023)
安徽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项目(0708-2021)。
文摘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治未病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结果为CAG伴IM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A 68例,治疗组B 67例,均参与6周治疗。(1)对照组: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3次/d);(2)治疗组A:予脾胃培源方分证型加减(2次/d);(3)治疗组B:脾胃培源方(用法同组A)联合针刺(1次/d),以足三里、梁丘、公孙、内关、中脘为主穴,据证型选用配穴。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记录OLGA、OLGIM分期,胃黏膜病理疗效,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评分,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结果完成6周疗程的患者共192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A:66例,治疗组B:64例)患者。对照组有效率为48.39%(30/62),治疗组A有效率为69.70%(46/66),治疗组B有效率为71.88%(46/64);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1)。三组治疗后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PRO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黏膜病理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慢性炎症、萎缩、I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活动性炎症、发育不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胃脘胀满、胃脘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RO量表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反酸、消化不良、排便、心理状态、全身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AE、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培源方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比传统抗酸剂与胃黏膜保护剂效果更佳。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脾胃培源方
针药联合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Keyword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ntestinal metaplasia
Piwei Peiyuan decoction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Clinical efficac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分类号
R573.3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术内酯Ⅰ在胃癌细胞中抑制输出蛋白T的作用和机制
2
作者
张艺
马芳琪
魏思媛
李学军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
上海
中医药大学
附属
龙华
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28-1934,共7页
基金
安徽省科技惠民专项(编号:2022e0702002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085MH265)
安徽省名中医及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中发展[2020]10号)。
文摘
目的探究白术内酯Ⅰ在胃癌细胞中抑制输出蛋白T(XPO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探究XPO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病例随访系统中随机调出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胃癌病例105例,并获取对应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标本中XPOT表达情况。使用GSEA分析TCGA、GEO数据库中胃癌患者基因表达数据。通过多种细胞实验检测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检测XPOT、SKP2、CyclinA、P27的mR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及临床样本均证实,XPO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提示不良预后;体外研究发现:AT-1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XPOT下调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AT-1可下调XPOT表达,继而对SKP2、P27、CyclinA进行调控,即通过调控XPOT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胃癌组织中XPOT过表达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白术内酯Ⅰ可下调XPOT调控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胃癌
输出蛋白T
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
Keywords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lactone I
gastric cancer
XPOT
ubiquitination proteasome pathway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效果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吴凯瑞
叶宇
李娇月
裴蓓
李学军
程红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术内酯Ⅰ在胃癌细胞中抑制输出蛋白T的作用和机制
张艺
马芳琪
魏思媛
李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