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近10年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
作者 郑之俊 李侠 +1 位作者 梁发俊 肖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7期904-906,共3页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3大死因之一。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男女比例为(1.3—1.5: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中西医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刚运用颈椎横突尖针刺法配合松肌调曲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
2
作者 张菲 柳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柳刚教授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演变过程分为“首病气血,次伤筋骨,后形病及神”三个阶段,认为病机关键在气血与筋骨。临证时谨守病机,从整体出发,提出“以气为顺,以血为和;以阳为重,以神为主;以松为法,以调为度;以养为助,以常为适”的学... 柳刚教授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演变过程分为“首病气血,次伤筋骨,后形病及神”三个阶段,认为病机关键在气血与筋骨。临证时谨守病机,从整体出发,提出“以气为顺,以血为和;以阳为重,以神为主;以松为法,以调为度;以养为助,以常为适”的学术思想,坚持“针推并重,中西互用,身心同调,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经络与解剖相结合,运用独创的颈椎横突尖针刺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通畅气血,辅以督脉穴位助阳调神,结合松肌调曲推拿法松筋调骨,配合日常调护巩固疗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横突尖针刺 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情志护理配合大黄芒硝敷脐对神经内科便秘患者排便情况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甄淑敏 刘芝修 +1 位作者 刘静 孙培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大黄芒硝敷脐对神经内科便秘患者排便情况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神经内科便秘患者,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大黄芒硝敷脐对神经内科便秘患者排便情况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神经内科便秘患者,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大黄芒硝敷脐,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15%明显低于对照组18.46%(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配合大黄芒硝敷脐可有效改善神经内科便秘患者排便情况,减轻其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中医 大黄 芒硝 情志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允标 沈梅 韩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前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痉挛程度[改良的Ashworth量表法(MAS)]、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OA)]、腰背肌力学[屈伸松弛比(FRR)、肌张力、压痛阈]、足底压力、生活质量[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2组STREAM各项评分、JOA各项评分、压痛阈、SS-QOL评分、患足静态压力占比、患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NIHSS评分、ADL各项评分、VAS评分、健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FRR、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缓解痉挛、疼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和足底压力相关指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疗法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屈伸松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中西医诊疗方案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培养 王国平 +4 位作者 李佩芳 刘辉 孙梅香 孟晓灵 张闻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6-22,共7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难以将食物或药物从口转移到胃部,可造成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后果。目前尚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在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统筹部署下,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难以将食物或药物从口转移到胃部,可造成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后果。目前尚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在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统筹部署下,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成立重大疑难疾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西医协同攻关项目组,编写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的中西医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假性延髓麻痹 中西医结合 诊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汤联合通焦利眠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睿 李佩芳 +2 位作者 浦芳 李静 吴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联合通焦利眠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中医联...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联合通焦利眠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中医联合治疗组(n=40,采用酸枣仁汤联合通焦利眠贴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组(n=46,采用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血清神经递质(5-HT、BDNF、NPY)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中医联合治疗组PSQI、SRSS评分均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中医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常规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3.04%,中医联合治疗组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后,中医联合治疗组血清5-HT、BDNF、NPY水平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2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汤联合通焦利眠贴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上调5-HT、BDNF、NPY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脑梗死后失眠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被引量:18
7
作者 梁发俊 孔红兵 +3 位作者 王震 王保国 章显宝 肖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0-32,共3页
"治未病"以"防"为核心,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倡导未病先防,重视养生,核心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健康管理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降低危险因素,维护人体健康。健康管理... "治未病"以"防"为核心,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倡导未病先防,重视养生,核心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健康管理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降低危险因素,维护人体健康。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融合,形成现代中医健康管理体系,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大力推动"治未病"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医药发展开辟新方向,使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是祖国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健康管理 预防医学 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对脑梗死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俊 范昌斌 +1 位作者 孙培养 李团结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探讨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对脑梗死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化痰通络方... 目的探讨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对脑梗死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etase,eNOS)]的水平。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70%)比对照组高(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感觉减退、神昏痰鸣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感觉减退、神昏痰鸣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O、eNOS明显高于治疗前,ET-1、vWF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NO、eNOS比对照组高,ET-1、vWF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AD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可提高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化痰通络方 督脉三针 脑梗死恢复期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募配穴针刺联合益气化痰方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40例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徽星 梁发俊 +2 位作者 张静波 尹苗苗 王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705-1708,共4页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针刺联合益气化痰方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82例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包括降压、降...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针刺联合益气化痰方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82例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包括降压、降脂、抗感染、抗凝、祛痰、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俞募配穴针刺联合益气化痰方治疗。经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体温和白细胞的恢复时间、病灶完全吸收时间、住院时间。运用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估患者肺炎病情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of myeloid cells-1,sTREM-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时间、病灶完全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SI指数显著降低,以研究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sTREM-1、NL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的更显著(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联合益气化痰方可提高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可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针刺 益气化痰方 卒中后相关性肺炎 炎症因子 脑卒中 卒中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柳刚 韩为 +1 位作者 汪凯 范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通督调神针刺疗法,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通督调神针刺疗法,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注意网络功能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警觉效率和正确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执行控制效率和总反应时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警觉效率、执行控制效率、总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可一定程度恢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 轻度认知障碍 注意网络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霞 李佩芳 +3 位作者 王涛 浦芳 刘辉 罗春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1)采取常规平衡训练联合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埋豆... 目的探究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1)采取常规平衡训练联合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埋豆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情况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未见显著差异(P>0.05);2组动脉血流最大峰值(Vs)、平均流速(Vm)均高于治疗前,血管阻力指数(R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疼痛、肠胃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有助于加快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平衡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丸 针刺 脑卒中 平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柳刚 韩为 杨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历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丹红注射液40mL+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眩晕停,25mg恢,3次d。...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历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丹红注射液40mL+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眩晕停,25mg恢,3次d。治疗组40例,针刺:主穴C2~C7夹脊穴,患者取俯卧位,针具、穴位常规消毒,取0.3mm×40mm毫针,单手快速进针,颈夹脊穴直刺0.5~0.8寸,针感以向整个颈肩部扩展发散为佳,患者有麻、酸、重、胀感即为得气,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艾灸:C2~C7夹脊穴针刺后,将一立方体灸盒放置于后颈部针刺针上方,将点燃的艾柱(共3柱,每柱长2.5cm)放入灸盒内不锈钢网架上,缓慢燃烧,艾灸热度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待艾柱燃烧完后,从新换上新点燃的艾柱,共换3遍艾柱;配穴:恶心加内关、合谷,失眠加神门、印堂、血海,头痛加率谷、头维、列缺、阳谷、上星,肩背酸痛沉重加肩井、肩髑、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均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起居调摄:饮食清淡,忌膏梁厚味;合理用枕,选择合适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颈部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过猛。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颈椎活动、仰头试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项痹 针刺 颈夹脊穴 丹红注射液 眩晕停 颈椎活动 仰头试验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宗亮 刘奕蕾 胡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安眠治疗组(治疗组)、一般针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针刺组予一般针刺针法治疗,药物...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安眠治疗组(治疗组)、一般针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针刺组予一般针刺针法治疗,药物组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治疗2周后依据相关疗效标准和PSQI评分减少率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有效率统计治疗组96.67%、针刺组93.33%、药物组73.33%,3组比较治疗组和针刺组比药物组的疗效更显著;平均起效时间统计治疗组(3.167±0.254)、针刺组(5.533±0.317)、药物组(2.933±0.244),3组比较治疗组和药物组比针刺组起效更迅速。结论: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疗效更显著,起效更迅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的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 针灸治疗 失眠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癫痫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4
作者 齐涛 李佩芳 王尚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大脑功能失调的慢性神志疾病。主要特点为脑内神经元群放电异常引起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临床发作以意识突然丧失、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自行苏醒苏醒,醒后如常人为主要特征。癫痫...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大脑功能失调的慢性神志疾病。主要特点为脑内神经元群放电异常引起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临床发作以意识突然丧失、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自行苏醒苏醒,醒后如常人为主要特征。癫痫在中医学中亦称为"痫证""癫疾""羊癫风"等。目前治疗癫痫主要以西药为主,但药物副作用较大,亦需要长期服药,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癫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塌渍结合静滴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晓怡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塌渍结合静滴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下肢丹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静滴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予以自拟方中药塌渍,治疗2周后,对比炎症...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塌渍结合静滴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下肢丹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静滴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予以自拟方中药塌渍,治疗2周后,对比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症候积分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为7、14、7、2例,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P<0.01)。治疗组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塌渍结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塌渍 抗生素 下肢丹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针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静 李佩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969-971,共3页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说文解字》云:眩,目无常主也;晕,日月气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平衡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并常伴有平衡功能的丧失。患者视物旋转或感觉自身旋转,不敢睁眼,同时可伴有步态不...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说文解字》云:眩,目无常主也;晕,日月气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平衡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并常伴有平衡功能的丧失。患者视物旋转或感觉自身旋转,不敢睁眼,同时可伴有步态不稳,不能直线行走等共济失调症状以及恶心、呕吐,不同程度耳鸣、眼球震颤等[1]。临床观察发现,水针治疗眩晕可发挥针刺及药物的双重作用,具有使用药物少,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次数少等独特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眩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佩芳 郭梦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875-878,共4页
目的:揭示通督调神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 目的:揭示通督调神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SPIEGEL量表、阿森斯睡眠评定量表(AIS)进行评分。同时,对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以及变异性等方面也进行临床统计。结果:2组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SPIEGEL量表评分、AI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组间治疗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间安全性评价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住院费用评价、住院时间评价、满意度评价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组间变异性评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04>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高,更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法 不寐 艾司唑仑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沈志强 程红亮 +1 位作者 张闻东 白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6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的VMCI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多奈哌齐+常规针刺)和观察...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的VMCI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多奈哌齐+常规针刺)和观察组(多奈哌齐+通督调神针刺),每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依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评估两组认知能力,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评估两组生活行为能力,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各脱落2例,最终各纳入30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F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MoCA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ysC、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VMCI效果较好,能够改善VMCI患者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调节CysC、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通督调神针刺法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克罗深濑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计海生 王颖 +2 位作者 李慧惠 刘秀秀 韩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34-136,共3页
本文整理与分析克罗深濑综合征临床验案一则,认为扶正祛邪是本病的治疗关键。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肾亏虚、无力运化水湿,湿热内生浸淫筋脉。湿热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治疗以通督调神针刺结合中药内服,以通调元神为纲,一方面重视清... 本文整理与分析克罗深濑综合征临床验案一则,认为扶正祛邪是本病的治疗关键。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肾亏虚、无力运化水湿,湿热内生浸淫筋脉。湿热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治疗以通督调神针刺结合中药内服,以通调元神为纲,一方面重视清利邪实,使湿热清、筋脉舒通;另一方面兼顾固本培元,健脾益气以助恢复运化之职,培补肝肾以养血润筋。针药结合注重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同调,使邪去而不伤正,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通督调神 针药结合 痿证 湿热浸淫 补虚泻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红亮以“治咽十三穴”为主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晓婕 程红亮 +4 位作者 胡培佳 黄萃 苏星星 杨涛 戚玉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862-866,共5页
中风后吞咽障碍是指以吞咽困难、饮水咳嗽、声音嘶哑和发音困难为特征的中风并发症。本病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中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处理措施,且治疗效果不确切。程红亮认为治疗本病需针灸药三者... 中风后吞咽障碍是指以吞咽困难、饮水咳嗽、声音嘶哑和发音困难为特征的中风并发症。本病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中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处理措施,且治疗效果不确切。程红亮认为治疗本病需针灸药三者合用,并提出“咽为宗脉之所聚”的理论,以及以“治咽十三穴”为主的辨经论治的治疗原则,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障碍 治咽十三穴 辨经论治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