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健华 韦彪 史玉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支持及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标...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支持及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支持及参苓白术散治疗,两组均治疗至转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比较两组治疗情况,治疗前、治疗后营养状态、炎症反应指标、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带机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1/30)vs 26.67%(8/3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红蛋白(serum hemoglobin,HG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全血白细胞总数(blood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得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不耐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进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血液黏度增加,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参苓白术散 肠内营养 营养状态 炎症反应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益气活血利水法探讨二参真武汤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葛岚 程丹 +3 位作者 朱振鹏 洪莉丽 程晓昱 姚淮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38,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损伤,研究二参真武汤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参真武汤治疗组(二参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贝那普利),每组6只。通过甲状...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损伤,研究二参真武汤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参真武汤治疗组(二参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贝那普利),每组6只。通过甲状腺切除后0.02%阿霉素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二参真武汤(3.96、7.92、15.84 g/kg)及贝那普利(0.5 mg/kg)灌胃4周。给药结束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舒张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ner diameter,LVIDd),三尖瓣和二尖瓣血流频谱比值(E/A峰),ELISA法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醛固酮(aldosterone,ALD),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NT-proBNP含量显著升高(P<0.01),T3、T4含量显著降低(P<0.001),提示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LVIDd显著增加(P<0.01),E/A值显著降低(P<0.01);血清ALD(P<0.001),Ang-Ⅱ含量(P<0.001),ROS(P<0.001),MDA(P<0.001)显著升高,SOD(P<0.001)显著降低;二参真武汤显著降低NT-proBNP、ALD、Ang-Ⅱ、ROS、MDA含量和LVIDd显著升高E/A值,二参真武汤中剂量显著升高SOD含量。结论二参真武汤可通过温阳活血利水之功效,纠正大鼠RASS系统异常,降低氧化应激,改善心肾阳虚型CHF大鼠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二参真武汤 氧化应激损伤 益气活血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FGF23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媛茹 胡琼 +7 位作者 胡顺金 王东 李晓锋 舒冰 金华 任克军 茅燕萍 王拥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且辨证为肾虚湿热证的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且辨证为肾虚湿热证的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最终实际完成62例,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加用蓉黄颗粒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8周。观察两组患者肾虚湿热证证候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FGF23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值均随疗程增加而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观察组各个时间点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P、iPTH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或P <0. 01);对照组除iPTH水平显著改善(P <0. 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P、iPT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FGF23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对照组血清FGF23水平无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血清FGF2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蓉黄颗粒可改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纠正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蓉黄颗粒 肾虚湿热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医家徐春甫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童艳 瞿巧钰 +3 位作者 朱超 王言玲 白良川 吴生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78-80,共3页
对明代御医、著名新安医家徐春甫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内经》为宗,“诸贤”羽翼,徐氏以《内经》为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发展;②经络养生,未病先防。徐氏首先提出“经络养生”的观点,主张通过... 对明代御医、著名新安医家徐春甫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内经》为宗,“诸贤”羽翼,徐氏以《内经》为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发展;②经络养生,未病先防。徐氏首先提出“经络养生”的观点,主张通过调理经络与穴位来调理脏腑的功能;③治神为要,补泻为辅。徐春甫在针灸临床应用中,特别注重治神。正所谓:“补虚泄实,神归其室”;④针药并重,灸焫为先。徐氏推崇针药并用,尤其推崇灸法,针灸药因病而施治者,医之良也。他的针灸学术思想丰富了新安医家的内容,也对针灸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春甫 新安医家 针灸 古今医统大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