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肾颗粒对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miR-23b和PINK1/Parkin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金华 张叶青 +4 位作者 呼琴 张磊 陈诺 韩燕全 王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转染siRNA后分为模拟物空载对照组、miR-23b-5p模拟物组、抑制剂空载对照组、miR-23b-5p抑制剂组,观察miR-23b-5p对PINK1表达量的影响。再将NRK-52E细胞分组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RK-52E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Beclin-1、P62、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NRK-52E细胞中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α-SMA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PINK1的靶向关系。结果 U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出清肾颗粒中11个活性成分。miR-23b-5p过表达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PINK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PINK1-mut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发现,TGF-β1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清肾颗粒组和miR-23b-mimic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高于TGF-β1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P<0.05)。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表现更优于miR-23b-mimic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NRK-52E细胞 清肾颗粒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MCP-1和TGF-β1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金华 张磊 +7 位作者 王亿平 吕勇 王东 王立媛 章雪莲 胡岚 包娅琼 高雅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060-3065,共6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纳入标准的患者,1∶...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纳入标准的患者,1∶1入组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组服用参地颗粒,疗程12周。另收集正常体检者全血及血清标本作为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及PBMC凋亡率、血清MCP-1和TGF-β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67.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8周及第12周,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eGFR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N患者PBMC凋亡率及Fas表达和血清MCP-1、TGF-β1的表达较正常人群高(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CGN患者PBMC中的Bcl-2表达较正常人群减少(P<0.01);治疗后其表达增加(P<0.05);且治疗组升高水平更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减尿蛋白。同时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Fas蛋白的表达,降低PBMC凋亡率,下调患者血清MCP-1、TGF-β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地颗粒 慢性肾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凋亡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炎症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任克军 王青 +1 位作者 胡顺金 王亿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检测50例腹透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查血清中微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作统计分析。按hs-CRP≤3 mg/L和hs-CRP>3 mg/L...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检测50例腹透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查血清中微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作统计分析。按hs-CRP≤3 mg/L和hs-CRP>3 mg/L将50例腹透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上述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腹透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升高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血清Alb、PA、TF水平及SGA均显著低于hs-CRP正常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腹透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微炎症状态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羟氯喹浓度监测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婷婷 高贝贝 +5 位作者 宋帅 金超 帅宗文 潘梦璐 杨春兰 孙璇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9-1206,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羟氯喹(HCQ)浓度,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疾病活动度(SLEDAI)、眼部等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浆样本加入内标物(奎宁,QN)后乙腈...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羟氯喹(HCQ)浓度,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疾病活动度(SLEDAI)、眼部等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浆样本加入内标物(奎宁,QN)后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于氮气流下吹干,再用0.1%甲酸-甲醇(75:25,V/V)复溶。以Poroshell 120 EC-C18(2.1 mm×100 mm,2.7μm)为固定相,0.1%甲酸溶液(A)、0.1%甲酸甲醇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25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检测HCQ(m/z 336.4→247.2)和QN(m/z 320.2→247.2)浓度。运用该法检测53例SLE患者血浆HCQ浓度,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给药剂量、SLEDAI、炎症、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血浆HCQ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浆HCQ浓度在5~4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5 ng·mL^(-1)。各浓度水平的批内、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准确度为90%~110%,提取回收率为(89.42±2.27)%,稳定性良好。53例SLE患者HCQ平均血浆谷浓度为(591.10±288.05)ng·mL^(-1);高血药浓度患者SLEDAI较低,眼部不良反应出现较多。疾病缓解组(SLEDAI≤4)患者HCQ平均血药浓度高于疾病活动组(SLEDAI>4)(P<0.05)。治疗组(HCQ>500 ng·mL^(-1))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亚治疗组(HCQ:10~500 ng·mL^(-1))低(P<0.05),血小板计数(PLT)高(P<0.01),其他临床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血浆HCQ浓度监测,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维持高水平血浆HCQ浓度,可有效降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及AST、ALP,升高PLT;可能增加眼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血药浓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患者炎症/铁调素轴及铁代谢的干预机制: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磊 王亿平 +4 位作者 金华 王东 魏玲 任克军 茅燕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1...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铁代谢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肾颗粒 肾性贫血 炎症 铁调素 铁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通过miR-23b-5p靶向Nrf2通路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敏 金华 +3 位作者 呼琴 陈诺 张叶青 王亿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8-2085,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5p是否能对Nrf2通路靶向调节,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分别使用m...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5p是否能对Nrf2通路靶向调节,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分别使用miR-23b-5p mimic、inhibitor以及阴性对照(NC)siRNA转染细胞;采用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采用CCK8法测定NRK-52E细胞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Nrf2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Keap1、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23b、Keap1、Nrf2、α-SMA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结果根据CCK8结果筛选得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24h,TGF-β1刺激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ng/mL和24h。转染miR-23b-5p mimic和inhibitor发现,当miR-23b-5p过表达后,Nrf2 mRNA表达量也增加;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Nrf2 mRNA表达量也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Nrf2-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Nrf2-mu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的干预实验发现,与正常组比较,TGF-β1组的miR-23b-5p、Nrf2表达降低,Keap1、α-SMA和ROS表达升高(P<0.05)。与TGF-β1组比较,清肾颗粒组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表达降低(P<0.05);miR-23b-mimic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与miR-23b-mimic-NC组比较,miR-23b-mimic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与miR-23b-mimic组比较,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结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能通过miR-23b-5p靶向Nrf2通路机制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Nrf2信号通路 NRK-52E细胞 肾小管EMT 清肾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与芍药苷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金超 孙璇君 刘婷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过程,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芍总苷(TGP)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Pae)对各种衰老现象及年龄相关疾病有一定改善作用,进一步探索TGP及Pae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过程,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芍总苷(TGP)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Pae)对各种衰老现象及年龄相关疾病有一定改善作用,进一步探索TGP及Pae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减缓社会人口老龄化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从抗炎、免疫调节、改善睡眠、调节生物节律以及抗氧化等方面,探讨TGP及Pae对年龄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芍药苷 年龄相关疾病 抗衰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