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雪苷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方笑丽 唐昆 +3 位作者 李明 刘健惠 潘雯瑜 鲍瑞洋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积雪苷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8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仅常规清洁换药)、B组(术后积雪苷霜软膏外敷联合常规清洁换药)、C组(术后积雪苷霜软膏外敷联合积雪苷片... 目的观察积雪苷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8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仅常规清洁换药)、B组(术后积雪苷霜软膏外敷联合常规清洁换药)、C组(术后积雪苷霜软膏外敷联合积雪苷片口服及常规清洁换药),每组60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创面缩小率、疼痛评分、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分泌物情况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C组创面缩小率、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C组组织生长情况、分泌物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C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短且临床疗效较好(P<0.05)。各组受试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无桥型愈合病例。结论积雪苷霜软膏和片剂联合使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积雪苷霜软膏或常规清洁换药,对各类肛肠病术后的创面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苷 肛肠病 术后创面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方笑丽 邓恒 王建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将7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白竭散组、贝复济组、对照组,每组25例,均予以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白竭散纱条、贝复济纱条、凡士林纱条换药。术... 目的观察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将7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白竭散组、贝复济组、对照组,每组25例,均予以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白竭散纱条、贝复济纱条、凡士林纱条换药。术后7、14d,分别于光镜下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PECAM-1/CD31)及第Ⅷ因子关联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7、14d,贝复济组、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显著多于贝复济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的VEG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黄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CD31、VW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褐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14d,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贝复济组比较,术后14d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白竭散通过增加创面VEGF、CD31、VWF蛋白表达,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创面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竭散 肛瘘 血管生成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