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何银环 汪小霞 +3 位作者 叶胜兵 程平 饶秋 鲍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原位杂交、Ig和TCR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肠道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原位杂交、Ig和TCR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MEITL患者年龄28~71岁,中位年龄53岁;发病部位:小肠9例,结肠2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镜下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全层,形态单一,小-中等大小,核圆形深染,胞质淡染或透明,染色质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周边黏膜绒毛萎缩,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部分具有亲上皮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CD8、CD43、CD56、Gran B和TIA-1均阳性,CD4、CD5、perforin、CD20、CD79α均阴性,其中2例CD20、CD79α散在异常阳性,Ki67增殖指数高。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9例TCR重排检测均阳性,7例Ig基因重排均阴性。结论MEITL是罕见的肠道高度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活检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原位杂交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肠道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T细胞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丽丽 张国梁 +2 位作者 刘永华 窦红漫 武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562-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对CHB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58例CHB患者,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HBVDNA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对CHB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58例CHB患者,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HBVDNA水平、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结果:1)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证(26/58,31%)和湿热中阻证(15/58,30%)出现频次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肾阴虚证(7/58,15%),脾肾阳虚证(6/58,12%)和瘀血阻络证(4/58,12%);2)不同中医证型和ALT有明显相关性,各证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AST、TBIL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中医证型和HBV DNA有明显相关性,各证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HBs Ag、HBe Ag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HBc Ag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HBs Ag检出率无相关性,P>0.05;5)CHB患者肝脏炎性反应G及纤维化程度S存在高度相关性,r=0.758,P<0.01;不同中医证型和肝脏炎性反应G有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纤维化程度S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CHB患者ALT、HBV DNA、免疫组化HBc Ag检出率及肝脏炎性反应G及纤维化程度S检测与中医证型间有显著相关性,对指导CHB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肝功能 HBV DNA 肝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3
作者 程平 许海敏 +2 位作者 张蕾 胡丽娟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ALK^(-)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行HE、免疫组化染色、FISH和NGS检测,并复... 目的探讨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ALK^(-)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行HE、免疫组化染色、FISH和NG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系统性ALK^(-)ALCL好发于老年男性,常位于进展期,以淋巴结病变为主,结外原发部位包括原发胰腺、原发胸椎;形态学显示17例呈普通型,1例呈“霍奇金样”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30均弥漫强阳性(>75%),CD2(16/17)、CD3(13/18)、CD5(4/18)、CD7(8/18)、CD4(14/18)、TIA-1(16/18)、CD8(2/16)、GATA-3(10/12)、EMA(3/5)、MUM1(12/12)、CD43(6/6)和CD56(2/8)不同程度阳性,Ki67增殖指数30%~90%,PD-L1(22C3)(TPS=0~100%),ALK、CD15、CD79α和CD20均阴性;FISH检测:5例TP63缺失,2例DUSP22缺失。NGS检测:16例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频率0~11个,平均4.2个基因突变;伴TP63重排的ALK^(-)ALCL更易发生于女性,多发于淋巴结,临床分期晚,易伴p53基因异常。结论伴TP63重排的系统性ALK^(-)ALCL与诸多不良因素相关,临床过程多呈侵袭性,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K阴性 临床病理 TP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MYB检测
4
作者 程平 徐洪海 +3 位作者 汪稳庚 蔡泽宇 胡丽娟 杜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0-934,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乳腺Ad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随访。结果 14例AdC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0岁,包括10例经典型...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乳腺Ad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随访。结果 14例AdC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0岁,包括10例经典型和4例实性-基底细胞样腺样囊性癌(solid-basaloi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B-AdCC)。肿瘤由上皮、肌上皮和基底样细胞组成,呈筛状、管状以及实性巢状排列,间质呈纤维黏液样或玻璃样变。SB-AdCC的瘤细胞中-重度异型,核分裂象及坏死易见,常合并导管原位癌。免疫表型:ER(1/14)、PR(1/14)、HER2(0/14)、CK7(14/14)、p63(12/14)、CK5/6(14/14)、CD117(13/14)、MYB(9/14),经典型AdCC与SB-AdCC的Ki67平均增殖指数分别为13.2%与46.1%。FISH检测:MYB重排率在经典型AdCC与SB-AdCC分别为55.6%(5/9)与25%(1/4)。14例患者接受了不同范围的手术切除,并组合放疗和(或)化疗。随访期内(2~62个月)1例SB-AdCC患者因肺和肝转移而死亡,10例随访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SB-AdCC较经典型AdCC的侵袭性更强,MYB基因重排频率低,免疫组化检测MYB蛋白对辅助诊断SB-AdCC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实性-基底细胞样 MYB FISH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具有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双向分化特征的癌2例
5
作者 何银环 吴倩 +1 位作者 窦红漫 程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6-977,980,共3页
胃肠具有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双向分化特征的癌(amphicrine carcinoma, AC)是一类具有神经内分泌和外分泌双向分化特征的少见恶性肿瘤,并同时表达腺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物。该肿瘤容易被误诊为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其具体的分子机... 胃肠具有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双向分化特征的癌(amphicrine carcinoma, AC)是一类具有神经内分泌和外分泌双向分化特征的少见恶性肿瘤,并同时表达腺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物。该肿瘤容易被误诊为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现分析2例胃肠A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这类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腺癌 神经内分泌 双向分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2和p16表达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汪稳庚 李明 +3 位作者 周炜根 张巧惠 程平 窦红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M)、肌层浸润性内膜样癌(myometrial infiltrating endometrioid carcinoma,MIEC)及伴有间质纤维化的子宫内膜息肉(interstiti...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M)、肌层浸润性内膜样癌(myometrial infiltrating endometrioid carcinoma,MIEC)及伴有间质纤维化的子宫内膜息肉(interstitial fibrotic endometrial polyps,IFE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APAM、20例MIEC和25例IFEP,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SATB2和p16在3组病例间质细胞中的表达;评估3组病例中4项形态学特征:复杂腺体结构、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纤维肌性间质、细胞非典型性。结果SATB2在APAM(31/32)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IEC(1/20)和IFEP(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在APAM(32/32)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IEC(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IFEP(2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特征:与MIEC相比,APAM具有明显的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APAM组31/32,MIEC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复杂腺体结构(APAM组22/32,MIEC组20/20)、纤维肌性间质(APAM组32/32,MIEC组20/20)、细胞非典型性(APAM组32/32,MIEC组20/20)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FEP组相比,APAM具有典型的复杂腺体结构(APAM组20/32,IFEP组0/25)、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APAM组32/32,IFEP组2/25)、细胞非典型性(APAM组32/32,IFEP组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例纤维肌性间质(APAM组32/32,IFEP组2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有助于APAM的诊断,以及和MIEC和IFE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子宫内膜样癌 肌层浸润 子宫内膜息肉 间质纤维化 SATB2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汪稳庚 江燕 +4 位作者 何银环 程平 窦红漫 胡乃中 蔡永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FOXP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感染性肠炎及孤立性直肠黏膜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4例UC、24例感染性肠炎和14例SRUS。采用... 目的探讨FOXP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感染性肠炎及孤立性直肠黏膜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4例UC、24例感染性肠炎和14例SRUS。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FOXP3在UC、感染性肠炎和SRUS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high power field,HPF)下阳性淋巴细胞数目,取平均值;评估三组病变中4项病理组织学特征:黏膜腺体结构改变、固有层慢性炎细胞增多、黏膜基底部淋巴浆细胞增多和隐窝炎、隐窝脓肿。结果UC组中FOXP3阳性淋巴细胞数(52.60个/HPF)明显高于感染性肠炎组(11.30个/HPF)和SRUS组(9.30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特征:与感染性肠炎组相比,UC组具有明显的黏膜腺体结构改变(UC组:61/64;感染性肠炎组:5/24)和黏膜基底部淋巴浆细胞增多(UC组:55/64;感染性肠炎组:5/24),而在固有层慢性炎细胞增多(UC组:64/64;感染性肠炎组:24/24)和隐窝炎、隐窝脓肿(UC组:36/64;感染性肠炎组:14/2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RUS组相比,UC组具有明显的固有层慢性炎细胞增多(UC组:64/64;SRUS组:1/14)、黏膜基底部淋巴浆细胞增多(UC组:55/64;SRUS组:1/14)和隐窝炎、隐窝脓肿(UC组:36/64;SRUS组:1/14),而在黏膜腺体结构改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组:61/64;SRUS组:14/14)。FOXP3阳性细胞数>23个/HPF(Cut-off值)时,联合组织学特征高度支持UC的诊断。结论联合FOXP3表达和组织学特点有助于UC的诊断及与感染性肠炎和SRUS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感染性肠炎 孤立性直肠黏膜溃疡综合征 FOXP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及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丽娟 吴赛青 程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9-971,共3页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淋巴瘤类型,形态学以扩张增殖的大滤泡为特征,预后较好。该文现对PTFL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及治疗预...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淋巴瘤类型,形态学以扩张增殖的大滤泡为特征,预后较好。该文现对PTFL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表型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E6/E7 mRNA与DNA检测法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赛青 程平 +3 位作者 胡丽娟 沈玉莲 张子悦 胡向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5-987,991,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nma virus,HPV)E6/E7 mRNA与DNA两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子宫颈防癌筛查后转阴道镜下活检组织标本81例,按组织形态将病例分为3组:炎症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 目的 对比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nma virus,HPV)E6/E7 mRNA与DNA两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子宫颈防癌筛查后转阴道镜下活检组织标本81例,按组织形态将病例分为3组:炎症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组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每例细胞学标本均行HPV DNA及HPV E6/E7 mRNA检测,分析两种HPV检测方法在子宫颈不同病变组中的差异。结果 20例炎症组中有3例HPV E6/E7 mRNA阳性(15%),15例HPV DNA阳性(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21例LSIL组中有17例HPV E6/E7 mRNA阳性(80.95%),15例HPV DNA阳性(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40例HSIL组中有39例HPV E6/E7 mRNA阳性(97.5%),32例HPV DNA阳性(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在HSIL组中HPV E6/E7 mRNA检测方法比HPV DNA检测更有优势,其联合细胞学筛查可作为HPV感染的早期子宫颈癌前病变检测手段,能降低患者因一过性感染转诊阴道镜的比例,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前病变 HPV E6/E7 mRNA DNA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胃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赛青 欧阳劲光 +2 位作者 窦红漫 程平 邢学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6-487,共2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多种胃部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尤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的发生相关[1]。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HP,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阻断炎症、溃疡进一步向肿瘤发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多种胃部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尤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的发生相关[1]。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HP,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阻断炎症、溃疡进一步向肿瘤发展,具有临床价值。HP自1983年被发现以来,出现过多种针对该细菌的检测方法,但是每种方法均有各自临床应用的限制及优缺点。本文选用胃黏膜活检组织免疫组化法和特殊染色美兰法检测HP,同时结合尿素 14 C呼气试验( 14 C-UBT)检测,对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指导临床对不同人群选择合理的HP检测方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幽门螺杆菌 尿素14C呼气试验 免疫组织化学 特殊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平 窦红漫 +2 位作者 于庆生 吴赛青 邢学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10例腺瘤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CEA值的关系。结果Survivi...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10例腺瘤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CEA值的关系。结果Survivin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4.6%、76.19%,均显著高于癌旁和腺瘤组织(P<0.01)。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高表达组血清CEA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联合血清CEA检测有助于对肿瘤监测,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分子生物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URVIVIN蛋白 P-GP蛋白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平 窦红漫 +3 位作者 王健 吴赛青 邢学伟 吴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umor,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胰腺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OGCT患者CT示胰体尾部囊实性包块,伴... 目的探讨胰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umor,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胰腺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OGCT患者CT示胰体尾部囊实性包块,伴广泛出血坏死,由多种形态的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CD68均阳性,CKpan、CE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10%。结论 OGCT属于胰腺罕见肿瘤,病理形态类似骨的巨细胞瘤;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有助于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常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赛青 程平 +2 位作者 邢学伟 潘美华 窦红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577,共2页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是进行免疫荧光检查的重要环节。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成功与否,其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切片内见足量的肾小球是成功的保障~[1-2]。免疫荧光检查所用的肾穿刺组织极小,制作冷冻...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是进行免疫荧光检查的重要环节。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成功与否,其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切片内见足量的肾小球是成功的保障~[1-2]。免疫荧光检查所用的肾穿刺组织极小,制作冷冻切片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病理技术人员只有熟练运用冷冻切片技术,掌握制片技巧,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冷冻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穿刺组织 冷冻切片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伴鳞化及黏液化生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健 窦红漫 +2 位作者 程平 吴赛青 吴大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2-1493,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2018年11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耳下包块,无疼痛,质地软,活动度可,一直未引起重视,后包块缓慢增大,未予治疗。头颈部CT示:左侧腮腺内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直径约1.8 cm;右侧腮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颈部未见明... 患者男性,52岁,2018年11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耳下包块,无疼痛,质地软,活动度可,一直未引起重视,后包块缓慢增大,未予治疗。头颈部CT示:左侧腮腺内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直径约1.8 cm;右侧腮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颈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左侧腮腺内结节,混合瘤可能性大(图1)。专科检查:左侧耳垂下方膨隆,皮温正常,可扪及一大小2.0 cm×1.5 cm包块,质地较软,活动度尚可。2019年4月18日行左腮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实性,边界欠清。患者术后未行其他药物治疗,随访至今复查B超、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鳞状化生 黏液化生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微腺体腺病的乳腺产基质化生性癌1例
15
作者 何银环 汪稳庚 +1 位作者 程平 窦红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3-894,共2页
患者女性,38岁,发现右侧乳腺肿块半年于2019年4月入院。B超示右侧乳腺10点钟方向探及一大小10 mm×9 mm低回声结节,内回声欠均匀,可见强回声光斑,境界模糊。行右侧乳腺肿块局部切除,随后外院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化疗,随... 患者女性,38岁,发现右侧乳腺肿块半年于2019年4月入院。B超示右侧乳腺10点钟方向探及一大小10 mm×9 mm低回声结节,内回声欠均匀,可见强回声光斑,境界模糊。行右侧乳腺肿块局部切除,随后外院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化疗,随访30个月,无复发或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腺体腺病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