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经文善 于庆生 +4 位作者 潘晋方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王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制定调查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中医四诊资料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析胃癌术后早...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制定调查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中医四诊资料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析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期、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 术后早期 中医证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p62通路探讨补乌煎剂联合光疗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章纬 于庆生 +3 位作者 张虹亚 刘涛峰 王建锋 吴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58-1863,共6页
目的:评价补益肝肾祛风法中药补乌煎剂联合光疗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T细胞亚群及核因子E2相关转录因子2(Nrf2)、死骨片1(p62)mRNA的变化,探究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进... 目的:评价补益肝肾祛风法中药补乌煎剂联合光疗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T细胞亚群及核因子E2相关转录因子2(Nrf2)、死骨片1(p62)mRNA的变化,探究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进展期白癜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光疗(308准分子光),观察组在光疗基础上联合补益肝肾活血中药口服,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HO-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RT-qPCR检测PBMC中Nrf2、p62 mRNA表达。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HO-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CD4^(+)/CD8^(+)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rf2、p62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补益肝肾祛风中药联合308准分子光能够有效的治疗进展期白癜风,并可以上调Nrf2、p62 mRNA促进其下游HO-1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以降低外周血CD3^(+)CD8^(+)T细胞比例,效果优于单纯的光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补乌煎剂 308准分子光 Nrf2/p62通路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联合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于庆生 经文善 +2 位作者 宋加奎 张琦 刘举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数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丹参溶液作用于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凋亡率大于阴性对照组,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丹参、5-FU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凋亡率大于单纯丹参组和5-FU组,且随丹参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联合用药组细胞数量少于阴性对照组,凋亡细胞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丹参能引起人胃癌SGC-7901细胞形态变化,能促进5-FU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且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平 窦红漫 +2 位作者 于庆生 吴赛青 邢学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10例腺瘤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CEA值的关系。结果Survivi...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10例腺瘤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CEA值的关系。结果Survivin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4.6%、76.19%,均显著高于癌旁和腺瘤组织(P<0.01)。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高表达组血清CEA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联合血清CEA检测有助于对肿瘤监测,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分子生物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URVIVIN蛋白 P-GP蛋白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涂剂超声引导下置管冲洗对内痈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宋丰安 向逸冰 +3 位作者 胡高斌 彭辉 经文善 于庆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1-776,共6页
目的考察复方黄柏液涂剂超声引导下置管冲洗对内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补液、全身抗感染、器官功能维护等)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超声引导下置管冲洗,观察组采用复方黄柏液涂... 目的考察复方黄柏液涂剂超声引导下置管冲洗对内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补液、全身抗感染、器官功能维护等)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超声引导下置管冲洗,观察组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超声引导下置管冲洗。检测临床疗效、穿刺细菌培养阳性率、炎症反应指标(WBC、NEU、CRP)、组织生长和愈合指标(VEGF、EGF、bFGF)、脓腔体积、闭合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WBC、NEU、CRP低于对照组(P<0.05),第5天观察组NEU、CRP更低(P<0.05)。治疗后第3、5、7天,观察组VEGF、EGF、bFG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14天,2组脓腔体积缩小(P<0.05),第14天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访12个月2组无复发。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超声引导下置管冲洗对内痈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涂剂 内痈 超声引导置管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康 汪晓明 王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本文着重分析PTC合并HT时的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行甲状腺癌手术...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本文着重分析PTC合并HT时的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行甲状腺癌手术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47例患者,比较伴有和不伴有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47例PTC患者中,伴发HT者98例(28.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PTC组患者比较,PTC合并HT组患者中女性占比更高(85.7%vs.74.3%)、纵横比>1的患者占比更高(57.1%vs.41.8%)、侵袭性患者占比更低(16.3%vs.27.7%)、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更多[(7.31±6.132)vs.(3.98±3.592)]、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更低[(14.55±28.99)%vs.(25.93±35.91)%]、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高[(2.70±1.99)mIU/L vs.(1.99±1.36)mIU/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明显升高[(185.48±264.77)IU/mL vs.(18.17±89.57)IU/m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明显升高[(150.88±235.23)IU/mL vs.(21.59±86.44)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微小癌、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HT对PTC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女性PTC患者更易伴发HT,合并HT会升高PTC患者血液中TSH、TPOAb、TgAb,更易出现结节纵向生长,增加PTC的发病风险,但同时也能降低PTC的侵袭性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我们认为HT对PTC患者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此外,微小癌、年龄、性别以及HT均为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促甲状腺激素 中央区淋巴结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